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占据目前高考作文绝大部分领地的材料作文,它与话题作文相比,立意上受到了一定的约束;而与命题作文相比,在选材上又具有较强的灵活性。材料作文的难点是立意,重点是表达,而关键点是防“走偏”。那么,高考时,如何防“走偏”呢?笔者以为,可以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工夫。
一 立意上,多向拓展,须防信马由缰
在材料作文训练中,注重多向立意是毋庸置疑的。由材料引出 的“意”,应呈现出贴切而丰富的面貌,绝不可信马由缰。如:
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散步的时候/我走直路/儿子却故意/把路走弯/我说/把路走直/就是捷径/儿子说/把路走弯/路就延长。
这则材料虽然语言浅易,却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释放出多重感悟:人生不可能拒绝弯路,走弯路,意在延长人生;曲线蕴含诗意之美,曲线人生也精彩;走直路代表定势思维,走弯路则是创新的体现……
然而,有的考生对材料浅尝辄止、立意信马由缰的情形却令人吃惊。比如:放弃也是一种美丽;选择宽容,宽容未必不行;人生要学会选择……
多向立意如何防止信马由缰呢?上面的举例已给出了答案:“吃透”材料,深挖寓意,或从整体上驾驭,或从细微处切入,在得当、熨帖上“琢磨”,与自己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牢牢“焊接”。
二 动笔前,编拟提纲,“依图施工”出好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材料作文来说,编拟提纲,“画”出简明的图样,就是动笔前的“利器”。事实证明,列好提纲、“依图施工”,能够在“防偏”的前提下写出好文章。如:
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写道:“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某考生选取“躁”的角度,拟出“戒浮躁”这一标题,并以此为论点,迅速调集自己大脑的储存,列出了一个简明的提纲:
开头:由水面上的葫芦飘荡引出“浮躁”,简笔点示出中学生中存在的种种浮躁的现象。
第二段:引用诸葛亮《诫子书》中的名言进行说理论证,亮出“戒浮躁”这一论点。
第三段:剖析浮躁的成因。其一,当工作、事业发展不顺利时,往往情绪低落、灰心丧气,感觉前途迷茫,前景暗淡;其二,当人生得意时,往往高估自己,目空一切,被小胜利冲昏头脑。
第四段:阐述浮躁的弊害。其一,阻碍个人事业的发展;其二,阻碍工作的创新。
第五段:为浮躁“把脉”,指出克服浮躁的举措。一是要常修宁静之身;二是要常思名利之害。此处用假设推理的方式加以阐发,以体现议论的深刻性。
篇末:照应开头,强调论点。
考生“依图施工”,顺利地打磨出了一篇900字的作文。此文不仅在考场上获得了高分,后来还在杂志上刊登了出来。
三 结构上,前后照应,时时点题亮观点
扣住观点,巧妙点题,前后照应,可以增强结构的紧凑性,为材料作文敷色着彩。有的考生却偏偏忽略了这一点,最终导致行文结构松散,行文“走偏”,严重影响了作文成绩。2013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I满分作文《勇气为帆,轻装远航》则启示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有效防“走偏”:
勇气为帆,轻装远航(节选)
萧伯纳说:“智慧的宝石,如果以勇气镶边,那它定会更加灿烂。”生命需要勇气,让我们扬起勇气的风帆,甩掉对价值的顾虑,轻装远航。
面对晶莹剔透、大如蛋黄的钻石,很多有经验的切割师都说风险太大,而年轻的徒弟却甩掉对价值的顾虑,轻易切开。这启示我们,做事要抛却多余的顾虑,用勇气的力量去敲开成功的大门。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生命犹如一条奔走的溪流,遇不到岛屿和暗礁就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激起浪花需要勇气,需要我们义无反顾地向前奔流。
韦慧晓不仅是“辽宁舰首任女博士军官”“华为公司个人奖金奖得主”,还是“环球洲际小姐大赛中国特区赛区十佳”得主,她曾两次援藏,荣获“中国百名优秀志愿者”称号。就是这样一位被无数光环包围的女孩,却毅然选择辞退高薪工作,到辽宁舰上做一名普通的水手,这需要超乎常人的勇气。
蓝色的“中国梦”需要勇气载它飞翔。从收购“瓦良格”号航母,到拖回大连港进行十次出海试航,再到辽宁舰的正式出海,中国的“航母梦”经历了太多的困难与挫折,而引导中国“航母梦”一路前行的,正是不畏挫折、敢于创新的莫大勇气。
蓝色的“中国梦”需要勇气助它飞翔。从“东方红”卫星的升空到“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再到“天宫一号”的成功对接,中国的航天工业一次次竖起里程碑,科技的自主研究、自主创新和攻关,均需要勇气为动力。勇气让科研人员甩掉顾虑,轻装前行,实现了“飞天梦”的又一次跨越……
行文注意前后照应、时时点题,多角度地证明论点。表现在:开头引用萧伯纳关于“勇气”的名言,顺势破题;第2段援引材料,再点“勇气”;第3段引用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紧扣“勇气”,展开比喻论证;第4段举出韦慧晓拥有无数光环,却愿意到辽宁舰上做普通水手的实例,证明“勇气”的可贵;第5、6段分别从蓝色的“中国梦”需要勇气载它飞翔、助它飞翔两个方面证明“勇气为帆,轻装远航”。文章时时点题,不仅前后照应,更增添了行文的结构美。
四 表达上,省俭用例,防止“堆砌”损文意
议论文是阐发观点、以理服人的文章。省俭地用例,既能有力地证明观点,又能防止事例堆砌、喧宾夺主。材料作文在用例上如何“防偏”呢?
1. 使用简例。如考场作文《蚌病生珠》一文,就把一个800字的动人故事,压缩成了一个仅80多字的论据:“一位身患绝症的小姑娘,面对因双目失明而痛不欲生的病友,主动走近,真心抚慰;在自己的生命之火即将熄灭的时刻,她慷慨地捐出那双最清澈、最明亮的眼睛,让遭遇不幸的患者重见丽日蓝天。”
2. 举例之后议论阐发。如2014年高考湖南卷满分作文《风景随心》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居里夫人的心在实验室,放射性元素放射出的射线所绘制的云空图是她眼中最美的景色;球迷们的心在场上,球飞出时的轨迹是他们眼中最美的风景;雷杜德的心在玫瑰花上,画纸上的玫瑰花是他眼中最美的风景。风景随心,都说江南景色太美,可江南美景在构造上能有多美?究其原因,怕还是余秋雨在名篇《江南小镇》中提到的:“江南不仅是江南,还是许多人梦境的发生地。”人们将想象、将心放在江南,于是有了阳春三月、草长莺飞、山水画一般的美江南。由此可见,心的所在地,就是风景的所在地。
作者举出几个简例之后,又以江南美景为详例,接着以“由此可见”引入议论,增强了议论的效果。又如,2015年高考湖北卷满分作文《积小流以成喷泉》中的一个片段:
就像地下的泉水在默默不语地聚集,然后涌出地面成为喷泉一般,中国的科学家们亦有此种精神。中国“氢弹之父”于敏就是最好的证明。当上个世纪的落后中国迫切需要科技兴国之时,于敏带领他的团队潜心研究氢弹。那时没有国外理论的支持,更别说科技援助,他从零起点开始,在两年时间内完成了从理论探究到设计成形再到首次爆炸实验的飞一般的突破,创造了科学界的神话。“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句话不是正好阐释了这位伟大科学家潜心努力的精神!
该文段先举出“氢弹之父”于敏潜心研究终有突出建树这一实例,然后引用荀子的名言加以论证,倒证与引证结合,相得益彰。
一 立意上,多向拓展,须防信马由缰
在材料作文训练中,注重多向立意是毋庸置疑的。由材料引出 的“意”,应呈现出贴切而丰富的面貌,绝不可信马由缰。如:
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散步的时候/我走直路/儿子却故意/把路走弯/我说/把路走直/就是捷径/儿子说/把路走弯/路就延长。
这则材料虽然语言浅易,却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释放出多重感悟:人生不可能拒绝弯路,走弯路,意在延长人生;曲线蕴含诗意之美,曲线人生也精彩;走直路代表定势思维,走弯路则是创新的体现……
然而,有的考生对材料浅尝辄止、立意信马由缰的情形却令人吃惊。比如:放弃也是一种美丽;选择宽容,宽容未必不行;人生要学会选择……
多向立意如何防止信马由缰呢?上面的举例已给出了答案:“吃透”材料,深挖寓意,或从整体上驾驭,或从细微处切入,在得当、熨帖上“琢磨”,与自己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牢牢“焊接”。
二 动笔前,编拟提纲,“依图施工”出好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材料作文来说,编拟提纲,“画”出简明的图样,就是动笔前的“利器”。事实证明,列好提纲、“依图施工”,能够在“防偏”的前提下写出好文章。如:
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写道:“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某考生选取“躁”的角度,拟出“戒浮躁”这一标题,并以此为论点,迅速调集自己大脑的储存,列出了一个简明的提纲:
开头:由水面上的葫芦飘荡引出“浮躁”,简笔点示出中学生中存在的种种浮躁的现象。
第二段:引用诸葛亮《诫子书》中的名言进行说理论证,亮出“戒浮躁”这一论点。
第三段:剖析浮躁的成因。其一,当工作、事业发展不顺利时,往往情绪低落、灰心丧气,感觉前途迷茫,前景暗淡;其二,当人生得意时,往往高估自己,目空一切,被小胜利冲昏头脑。
第四段:阐述浮躁的弊害。其一,阻碍个人事业的发展;其二,阻碍工作的创新。
第五段:为浮躁“把脉”,指出克服浮躁的举措。一是要常修宁静之身;二是要常思名利之害。此处用假设推理的方式加以阐发,以体现议论的深刻性。
篇末:照应开头,强调论点。
考生“依图施工”,顺利地打磨出了一篇900字的作文。此文不仅在考场上获得了高分,后来还在杂志上刊登了出来。
三 结构上,前后照应,时时点题亮观点
扣住观点,巧妙点题,前后照应,可以增强结构的紧凑性,为材料作文敷色着彩。有的考生却偏偏忽略了这一点,最终导致行文结构松散,行文“走偏”,严重影响了作文成绩。2013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I满分作文《勇气为帆,轻装远航》则启示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有效防“走偏”:
勇气为帆,轻装远航(节选)
萧伯纳说:“智慧的宝石,如果以勇气镶边,那它定会更加灿烂。”生命需要勇气,让我们扬起勇气的风帆,甩掉对价值的顾虑,轻装远航。
面对晶莹剔透、大如蛋黄的钻石,很多有经验的切割师都说风险太大,而年轻的徒弟却甩掉对价值的顾虑,轻易切开。这启示我们,做事要抛却多余的顾虑,用勇气的力量去敲开成功的大门。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生命犹如一条奔走的溪流,遇不到岛屿和暗礁就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激起浪花需要勇气,需要我们义无反顾地向前奔流。
韦慧晓不仅是“辽宁舰首任女博士军官”“华为公司个人奖金奖得主”,还是“环球洲际小姐大赛中国特区赛区十佳”得主,她曾两次援藏,荣获“中国百名优秀志愿者”称号。就是这样一位被无数光环包围的女孩,却毅然选择辞退高薪工作,到辽宁舰上做一名普通的水手,这需要超乎常人的勇气。
蓝色的“中国梦”需要勇气载它飞翔。从收购“瓦良格”号航母,到拖回大连港进行十次出海试航,再到辽宁舰的正式出海,中国的“航母梦”经历了太多的困难与挫折,而引导中国“航母梦”一路前行的,正是不畏挫折、敢于创新的莫大勇气。
蓝色的“中国梦”需要勇气助它飞翔。从“东方红”卫星的升空到“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再到“天宫一号”的成功对接,中国的航天工业一次次竖起里程碑,科技的自主研究、自主创新和攻关,均需要勇气为动力。勇气让科研人员甩掉顾虑,轻装前行,实现了“飞天梦”的又一次跨越……
行文注意前后照应、时时点题,多角度地证明论点。表现在:开头引用萧伯纳关于“勇气”的名言,顺势破题;第2段援引材料,再点“勇气”;第3段引用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紧扣“勇气”,展开比喻论证;第4段举出韦慧晓拥有无数光环,却愿意到辽宁舰上做普通水手的实例,证明“勇气”的可贵;第5、6段分别从蓝色的“中国梦”需要勇气载它飞翔、助它飞翔两个方面证明“勇气为帆,轻装远航”。文章时时点题,不仅前后照应,更增添了行文的结构美。
四 表达上,省俭用例,防止“堆砌”损文意
议论文是阐发观点、以理服人的文章。省俭地用例,既能有力地证明观点,又能防止事例堆砌、喧宾夺主。材料作文在用例上如何“防偏”呢?
1. 使用简例。如考场作文《蚌病生珠》一文,就把一个800字的动人故事,压缩成了一个仅80多字的论据:“一位身患绝症的小姑娘,面对因双目失明而痛不欲生的病友,主动走近,真心抚慰;在自己的生命之火即将熄灭的时刻,她慷慨地捐出那双最清澈、最明亮的眼睛,让遭遇不幸的患者重见丽日蓝天。”
2. 举例之后议论阐发。如2014年高考湖南卷满分作文《风景随心》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居里夫人的心在实验室,放射性元素放射出的射线所绘制的云空图是她眼中最美的景色;球迷们的心在场上,球飞出时的轨迹是他们眼中最美的风景;雷杜德的心在玫瑰花上,画纸上的玫瑰花是他眼中最美的风景。风景随心,都说江南景色太美,可江南美景在构造上能有多美?究其原因,怕还是余秋雨在名篇《江南小镇》中提到的:“江南不仅是江南,还是许多人梦境的发生地。”人们将想象、将心放在江南,于是有了阳春三月、草长莺飞、山水画一般的美江南。由此可见,心的所在地,就是风景的所在地。
作者举出几个简例之后,又以江南美景为详例,接着以“由此可见”引入议论,增强了议论的效果。又如,2015年高考湖北卷满分作文《积小流以成喷泉》中的一个片段:
就像地下的泉水在默默不语地聚集,然后涌出地面成为喷泉一般,中国的科学家们亦有此种精神。中国“氢弹之父”于敏就是最好的证明。当上个世纪的落后中国迫切需要科技兴国之时,于敏带领他的团队潜心研究氢弹。那时没有国外理论的支持,更别说科技援助,他从零起点开始,在两年时间内完成了从理论探究到设计成形再到首次爆炸实验的飞一般的突破,创造了科学界的神话。“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句话不是正好阐释了这位伟大科学家潜心努力的精神!
该文段先举出“氢弹之父”于敏潜心研究终有突出建树这一实例,然后引用荀子的名言加以论证,倒证与引证结合,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