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论述跨境电商环境下国际贸易的新特点,针对外贸课程体系改革滞后、教学资源少、学生缺乏实战经验、外贸师资力量紧缺等问题,提出高校要合理改革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善于利用大赛平台以赛促训,建立实训基地,引入校企合作,增强学生实操能力,并打造一支具有跨境电子商务经历的国际贸易“双师”团队,从而培养跨境电商背景下新型外贸人才。
【关键词】跨境电商 新型外贸人才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12C-0109-03
跨境电子商务是指分属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买卖双方,基于电子商务平台达成交易、实现支付结算,并通过跨境物流完成交易的一种国际商业活动,它是基于网络环境发展起来的一种有别于物理空间的网络交易空间,是目前国际贸易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式,其主要商业模式有B2B、B2C、B2B2C和C2C等,最主要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有阿里巴巴速卖通、中国制造、EBAY、环球资源、敦煌网等。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跨境电商的广泛应用,传统外贸企业已经逐渐完成了电商数字化和贸易国际化的有机结合,新型外贸人才的需求量激增。因此,作为培养外贸应用人才重要基地的高校,要努力推进新型外贸人才培养工作,培养适合跨境电商发展的新型外贸人才。
一、跨境电商环境下国际贸易的新特点
随着国家对跨境电商政策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利好政策全面铺开。从2004—2007年的政策萌芽期,到2008—2012年政策发展期,再到2013年后的政策爆发期,国家共发布了几十项政策鼓励跨境电商的发展。因此,国内越来越多的外贸企业意识到跨境电商给外贸带来的便利和利润,纷纷开始转型,从传统贸易走向跨境电商贸易这种新型外贸方式。新时代下外贸出现了新特点。
(一)扩大了交易市场空间。跨境电商务贸易打破了传统贸易方式地域的限制,以互联网为桥梁搭建了一个立体、开放的贸易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买卖双方利用网络开展网络营销,在跨境电商平台上发布信息(目前我国主要的跨境电商平台见表1),资源突破了地理位置的局限,买家和卖家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来自全球各地的资源与服务,扩大了市场容量,有利于在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寻找商业伙伴,获得更多的贸易机会。
(二)减少交易成本。在传统贸易方式下,企业要花费大量资金在产品的宣传推广上,促销方式也停留在媒体广告、上门推销、公共关系推荐等形式,时效性低,受众面窄,环节多,成本高。跨境电子商务让网络广告和邮件推广成了一种低廉的宣传方式,不但降低了海外交通和住宿费,绕开利用电视、广播等进行国际市场营销的巨额开支门槛,而且信息和资源的流动异常流畅,时效性强,成本低,减少交易环节。
(三)节约交易时间。随着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企业间的谈判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利用网络实现标准格式文件(合同、提单等)的即时传送、修改和交换,缩短了交易的时间,提高贸易效率。
(四)对外贸人才的要求更高。跨境电子商务是新型产业,是新型的贸易方式,与国内利用电商不同,跨境电商支付和物流都要复杂得多,风险也相对大,对外贸人员的素质要求更高,需要一些懂外贸规则、掌握小语种、熟练运用跨境电商平台的跨境电商外贸人才。这也导致富有经验或者能直接上手的跨境电商人才稀缺,外贸企业对此类人才的竞争逐渐趋于白热化。
二、跨境电商背景下新型外贸人才培养现状及问题
目前,各高校对外贸人才培养的研究主要侧重在教学实践方面,强调用案例教学、模拟实训教学,但缺乏对跨境电商经济贸易新动态的补充,究其本质仍未脱离传统国际贸易,存在着诸多影响和制约本专业人才培养发展的问题,尤其是在跨境电子商务环境下这些问题更为突出。
(一)跨境电商发展迅速,但外贸课程体系改革滞后。据商务部发布的《中国电子商务报告》显示,全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从2009年的0.9万亿元上升到2016年的 6.5万亿元,年均增长速度为32.63%,而传统外贸年均增长率仅为3.5%。由此可见,跨境电商已成为中国进出口贸易增长最快的领域。此外,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占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逐年上升,2009年为15.1%,2016年这一比重增加到34.4%,跨境电商市场规模也不断扩大。
跨境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新型外贸人才的需求,然而目前新型外贸人才缺口严重。据调查,企业目前需要的跨境电商人绝大多数来源于国际贸易专业,然而由于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落后,远远达不到企业的用人要求。《中国跨境电商人才研究报告》显示:企业普遍认为,跨境电商人才缺口严重(85.9%),因为招到的人不能按要求完成工作任务(82.4%),大学教育在企业不被认可,大多数高校的外贸课程仍以传统外贸课程居多,跨境电商课程融合度不高,甚至有些高职院校没有开设跨境课程,与市场需求不挂钩。
(二)跨境电商的教学资源少,学生缺乏实战经验。近年来,跨境电商发展势头迅猛,行业发展如火如荼,但与之配套的教学资源却相当匮乏。一是实操教材少。目前市面上专门针对跨境电商的教材非常少,即使有大多也停留在理论层面上的知识,实际操作部分少,操作性不强,然而跨境电商课程多需要实际操作,否则很难满足培养实操人才的需要。二是校企缺乏。专业开展校企合作,困难重重。首先,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前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但回报少;其次,企业需要投入精力培训学生,在学生初入企业岗位时,无法达到岗位要求,企业必须投入多的精力去培养学生,但真正上手时,实训又快结束了,企业无法得到高回报。因此,不少企业更愿意去人才市场招聘人才,而不愿投入精力去开展校企合作。
(三)具有跨境电商背景的外贸師资力量紧缺。近两年跨境电商的兴起,催生了“互联网+外贸”的发展,短时间也造成了跨境电商人才的匮乏,尤其是具有跨境电子商务背景的外贸师资队伍的匮乏。跨境电商背景下的外贸教师不但需要国际贸易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懂得跨境平台的实际操作,有一定的相关工作经验和基础外贸英语,但目前的国际贸易专任教师大多没有跨境电商方面的实践经验,这对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尽管教师培训可以作为能力提升的一种渠道,但是培训涉及的范畴多为教育理念及教学方法,专门针对跨境电子商务实操的培训项目较少,并且时间短,不能短时间有效地解决师资问题。 三、跨境电子商务环境下新型外贸人才培养的建议
跨境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国际贸易与传统国际贸易相比在技术能力和专业性上对外贸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需要掌握国际贸易基本流程,还需要语言技能、计算机技能、国际营销技能,等等。因此,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教学改革必须与时代相接,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做相应的调整,才能培养出适应外贸环境变化的新型外贸人才。
(一)合理改革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跨境电子商务的兴起,让外贸网络平台操作、电子单据操作等互联网操作技能显得尤为重要,为了适应国际贸易发展的新形势,就必须调整现有课程体系,增加跨境电商课程,达到课程优化的目的(如图2)。
除将专业核心课进行优化外,对新型外贸人才培养的培养模式也进行了调整,凸显了“实操+创业”的模式,将真实项目、模拟实训、顶岗实习等融入课程体系内、真正实现学中做、做中学,产学互动,知行合一。如图3所示。
(二)善于利用大赛平台,以赛促训。专业要结合自身特点,充分利用技能大赛平台,让学生将知识与技能通过比赛的形式展示出来,从理论转化为实践,从而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训的目的。
1.外贸类的大赛。目前针对外贸类的比赛有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全国外经贸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POCIB全国大学生外贸从业能力大赛”,教育部举办的国赛“互联网+国际贸易綜合技能大赛”和“报关技能大赛”。
2.跨境电商类的大赛。目前针对跨境电商类的比赛有教育部主办的“中国大学生跨境电商创新创业大赛”,由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全国外经贸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OCALE跨境电商创新创业能力大赛”等。
参加技能大赛,对学生而言,是对理论知识、实操技能、心理素质、团队合作素质等综合能力的全面考量,大赛中要求学生解决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并灵活处理突发状况,根据企业的需求来制定合理方案并实施,只有通过这样的途径才能实现职业人才的实践能力、操作技能的培养。
(三)建立实训基地,引入校企合作,增强学生实操能力。目前,大部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受资金或者校企合作力度不足的影响,缺乏相应的实训基地,没有足够的平台账户供学生操作,也没有相应的实战项目供学生在校内实践,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实践能力,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跨境电商方面的实战问题。
然而对于企业而已,跨境电商更看重实践课程。据《中国跨境电商人才研究报告》,82%的企业希望高校设置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因为企业不缺乏高级管理人才,缺乏的是业务人才。所以学校应该鼓励和支持专业建立实训基地,吸引企业入住,以真实项目带动学生实训,联合学校、教师、企业、学生共同解决工学结合的问题,满足企业用人需求。
(四)打造一支具有跨境电子商务经历的国际贸易“双师”团队。教师的素质决定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师要想上好跨境课程,必须有相关的跨境电子商务经历,因此学校应支持和鼓励国际贸易专业教师多充实跨境电子商务经历。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一是组织国际贸易专业教师定期参加跨境电子商务相关培训。二是支持专业开展校企合作,利用校企合作契机,一方面派专职教师去跨境电商企业挂职锻炼;另一方面邀请企业专家来校授课,传授职业技能。三是鼓励教师利用跨境电商平台创新创业,积累实战经验,利用项目优势开展专业教学。
【参考文献】
[1]金虹,林晓伟.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模式[J].宏观经济研究杂志,2015(8)
[2]鄂立彬,黄永稳.国际贸易新方式:跨境电子商务的最新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4(2)
[3]汤兵勇,熊励.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报告(2014-2015)[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6:1
[4]杨莎莎.电子商务环境下的高职高专国际贸易专业教学改革[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9)
[5]贺映辉.论电子商务环境下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改革[J].商场现代化,2008(10)
[6]楼淑娟.高职院校跨境电子商务模块化教学改革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3(11)
[7]刘娟.高职院校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3)
[8]张倩,詹浩勇.我国高校国际经贸类专业跨境电子商务课程实训探索[J].对外经贸,2016(12)
[9]陈科生,吴翠萍.平台型外贸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经贸实践,2016(8)
[10]鄂立彬,黄永稳.国际贸易新方式:跨境电子商务的最新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4(3)
[11]张玮玮.教改下的高职高专跨境电商人才培养[J].电子商务,2015(2)
[12]瞿颖.基于跨境电商的高职外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科技资讯,2016(11)
[13]苏颖宏,韩燕,高绯.新常态下高职外贸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以厦门城市职业学院为例[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3)
【作者简介】肖淑芬,经济学硕士,南宁职业技术学院财经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讲师;叶荣聪,经济学硕士,经济师,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广西银行学校)教师。
(责编 苏 洋)
【关键词】跨境电商 新型外贸人才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12C-0109-03
跨境电子商务是指分属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买卖双方,基于电子商务平台达成交易、实现支付结算,并通过跨境物流完成交易的一种国际商业活动,它是基于网络环境发展起来的一种有别于物理空间的网络交易空间,是目前国际贸易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式,其主要商业模式有B2B、B2C、B2B2C和C2C等,最主要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有阿里巴巴速卖通、中国制造、EBAY、环球资源、敦煌网等。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跨境电商的广泛应用,传统外贸企业已经逐渐完成了电商数字化和贸易国际化的有机结合,新型外贸人才的需求量激增。因此,作为培养外贸应用人才重要基地的高校,要努力推进新型外贸人才培养工作,培养适合跨境电商发展的新型外贸人才。
一、跨境电商环境下国际贸易的新特点
随着国家对跨境电商政策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利好政策全面铺开。从2004—2007年的政策萌芽期,到2008—2012年政策发展期,再到2013年后的政策爆发期,国家共发布了几十项政策鼓励跨境电商的发展。因此,国内越来越多的外贸企业意识到跨境电商给外贸带来的便利和利润,纷纷开始转型,从传统贸易走向跨境电商贸易这种新型外贸方式。新时代下外贸出现了新特点。
(一)扩大了交易市场空间。跨境电商务贸易打破了传统贸易方式地域的限制,以互联网为桥梁搭建了一个立体、开放的贸易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买卖双方利用网络开展网络营销,在跨境电商平台上发布信息(目前我国主要的跨境电商平台见表1),资源突破了地理位置的局限,买家和卖家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来自全球各地的资源与服务,扩大了市场容量,有利于在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寻找商业伙伴,获得更多的贸易机会。
(二)减少交易成本。在传统贸易方式下,企业要花费大量资金在产品的宣传推广上,促销方式也停留在媒体广告、上门推销、公共关系推荐等形式,时效性低,受众面窄,环节多,成本高。跨境电子商务让网络广告和邮件推广成了一种低廉的宣传方式,不但降低了海外交通和住宿费,绕开利用电视、广播等进行国际市场营销的巨额开支门槛,而且信息和资源的流动异常流畅,时效性强,成本低,减少交易环节。
(三)节约交易时间。随着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企业间的谈判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利用网络实现标准格式文件(合同、提单等)的即时传送、修改和交换,缩短了交易的时间,提高贸易效率。
(四)对外贸人才的要求更高。跨境电子商务是新型产业,是新型的贸易方式,与国内利用电商不同,跨境电商支付和物流都要复杂得多,风险也相对大,对外贸人员的素质要求更高,需要一些懂外贸规则、掌握小语种、熟练运用跨境电商平台的跨境电商外贸人才。这也导致富有经验或者能直接上手的跨境电商人才稀缺,外贸企业对此类人才的竞争逐渐趋于白热化。
二、跨境电商背景下新型外贸人才培养现状及问题
目前,各高校对外贸人才培养的研究主要侧重在教学实践方面,强调用案例教学、模拟实训教学,但缺乏对跨境电商经济贸易新动态的补充,究其本质仍未脱离传统国际贸易,存在着诸多影响和制约本专业人才培养发展的问题,尤其是在跨境电子商务环境下这些问题更为突出。
(一)跨境电商发展迅速,但外贸课程体系改革滞后。据商务部发布的《中国电子商务报告》显示,全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从2009年的0.9万亿元上升到2016年的 6.5万亿元,年均增长速度为32.63%,而传统外贸年均增长率仅为3.5%。由此可见,跨境电商已成为中国进出口贸易增长最快的领域。此外,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占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逐年上升,2009年为15.1%,2016年这一比重增加到34.4%,跨境电商市场规模也不断扩大。
跨境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新型外贸人才的需求,然而目前新型外贸人才缺口严重。据调查,企业目前需要的跨境电商人绝大多数来源于国际贸易专业,然而由于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落后,远远达不到企业的用人要求。《中国跨境电商人才研究报告》显示:企业普遍认为,跨境电商人才缺口严重(85.9%),因为招到的人不能按要求完成工作任务(82.4%),大学教育在企业不被认可,大多数高校的外贸课程仍以传统外贸课程居多,跨境电商课程融合度不高,甚至有些高职院校没有开设跨境课程,与市场需求不挂钩。
(二)跨境电商的教学资源少,学生缺乏实战经验。近年来,跨境电商发展势头迅猛,行业发展如火如荼,但与之配套的教学资源却相当匮乏。一是实操教材少。目前市面上专门针对跨境电商的教材非常少,即使有大多也停留在理论层面上的知识,实际操作部分少,操作性不强,然而跨境电商课程多需要实际操作,否则很难满足培养实操人才的需要。二是校企缺乏。专业开展校企合作,困难重重。首先,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前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但回报少;其次,企业需要投入精力培训学生,在学生初入企业岗位时,无法达到岗位要求,企业必须投入多的精力去培养学生,但真正上手时,实训又快结束了,企业无法得到高回报。因此,不少企业更愿意去人才市场招聘人才,而不愿投入精力去开展校企合作。
(三)具有跨境电商背景的外贸師资力量紧缺。近两年跨境电商的兴起,催生了“互联网+外贸”的发展,短时间也造成了跨境电商人才的匮乏,尤其是具有跨境电子商务背景的外贸师资队伍的匮乏。跨境电商背景下的外贸教师不但需要国际贸易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懂得跨境平台的实际操作,有一定的相关工作经验和基础外贸英语,但目前的国际贸易专任教师大多没有跨境电商方面的实践经验,这对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尽管教师培训可以作为能力提升的一种渠道,但是培训涉及的范畴多为教育理念及教学方法,专门针对跨境电子商务实操的培训项目较少,并且时间短,不能短时间有效地解决师资问题。 三、跨境电子商务环境下新型外贸人才培养的建议
跨境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国际贸易与传统国际贸易相比在技术能力和专业性上对外贸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需要掌握国际贸易基本流程,还需要语言技能、计算机技能、国际营销技能,等等。因此,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教学改革必须与时代相接,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做相应的调整,才能培养出适应外贸环境变化的新型外贸人才。
(一)合理改革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跨境电子商务的兴起,让外贸网络平台操作、电子单据操作等互联网操作技能显得尤为重要,为了适应国际贸易发展的新形势,就必须调整现有课程体系,增加跨境电商课程,达到课程优化的目的(如图2)。
除将专业核心课进行优化外,对新型外贸人才培养的培养模式也进行了调整,凸显了“实操+创业”的模式,将真实项目、模拟实训、顶岗实习等融入课程体系内、真正实现学中做、做中学,产学互动,知行合一。如图3所示。
(二)善于利用大赛平台,以赛促训。专业要结合自身特点,充分利用技能大赛平台,让学生将知识与技能通过比赛的形式展示出来,从理论转化为实践,从而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训的目的。
1.外贸类的大赛。目前针对外贸类的比赛有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全国外经贸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POCIB全国大学生外贸从业能力大赛”,教育部举办的国赛“互联网+国际贸易綜合技能大赛”和“报关技能大赛”。
2.跨境电商类的大赛。目前针对跨境电商类的比赛有教育部主办的“中国大学生跨境电商创新创业大赛”,由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全国外经贸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OCALE跨境电商创新创业能力大赛”等。
参加技能大赛,对学生而言,是对理论知识、实操技能、心理素质、团队合作素质等综合能力的全面考量,大赛中要求学生解决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并灵活处理突发状况,根据企业的需求来制定合理方案并实施,只有通过这样的途径才能实现职业人才的实践能力、操作技能的培养。
(三)建立实训基地,引入校企合作,增强学生实操能力。目前,大部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受资金或者校企合作力度不足的影响,缺乏相应的实训基地,没有足够的平台账户供学生操作,也没有相应的实战项目供学生在校内实践,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实践能力,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跨境电商方面的实战问题。
然而对于企业而已,跨境电商更看重实践课程。据《中国跨境电商人才研究报告》,82%的企业希望高校设置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因为企业不缺乏高级管理人才,缺乏的是业务人才。所以学校应该鼓励和支持专业建立实训基地,吸引企业入住,以真实项目带动学生实训,联合学校、教师、企业、学生共同解决工学结合的问题,满足企业用人需求。
(四)打造一支具有跨境电子商务经历的国际贸易“双师”团队。教师的素质决定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师要想上好跨境课程,必须有相关的跨境电子商务经历,因此学校应支持和鼓励国际贸易专业教师多充实跨境电子商务经历。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一是组织国际贸易专业教师定期参加跨境电子商务相关培训。二是支持专业开展校企合作,利用校企合作契机,一方面派专职教师去跨境电商企业挂职锻炼;另一方面邀请企业专家来校授课,传授职业技能。三是鼓励教师利用跨境电商平台创新创业,积累实战经验,利用项目优势开展专业教学。
【参考文献】
[1]金虹,林晓伟.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模式[J].宏观经济研究杂志,2015(8)
[2]鄂立彬,黄永稳.国际贸易新方式:跨境电子商务的最新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4(2)
[3]汤兵勇,熊励.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报告(2014-2015)[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6:1
[4]杨莎莎.电子商务环境下的高职高专国际贸易专业教学改革[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9)
[5]贺映辉.论电子商务环境下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改革[J].商场现代化,2008(10)
[6]楼淑娟.高职院校跨境电子商务模块化教学改革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3(11)
[7]刘娟.高职院校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3)
[8]张倩,詹浩勇.我国高校国际经贸类专业跨境电子商务课程实训探索[J].对外经贸,2016(12)
[9]陈科生,吴翠萍.平台型外贸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经贸实践,2016(8)
[10]鄂立彬,黄永稳.国际贸易新方式:跨境电子商务的最新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4(3)
[11]张玮玮.教改下的高职高专跨境电商人才培养[J].电子商务,2015(2)
[12]瞿颖.基于跨境电商的高职外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科技资讯,2016(11)
[13]苏颖宏,韩燕,高绯.新常态下高职外贸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以厦门城市职业学院为例[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3)
【作者简介】肖淑芬,经济学硕士,南宁职业技术学院财经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讲师;叶荣聪,经济学硕士,经济师,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广西银行学校)教师。
(责编 苏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