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皮革水解蛋白并非一个新事物,早在2000年就有媒体报道广东省出现了在酱油中添加皮革水解物的现象。与突然冒出来的“三聚氰胺”不一样,在食品中添加皮革水解物曾经有过苗头,遗憾的是,并没有被纳入到食品安全的风险系统监测范畴。
我们再一次低估了不法奶商的“智慧”与胆量!
4月末,浙江省兰溪市晨园乳业有限公司惊曝“皮革奶”丑闻,三鹿奶粉事件余波未平,晨园又在中国乳业尚未抚平的伤口上粗暴地抹上了一把盐。
惊恐的不仅是尚未摆脱信任危机的大小乳企,更有我们这些被“尿素奶”、“糊精奶”、“三聚氰胺奶”、“皮革奶”阴影笼罩的消费者,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我们曾担心会不会再次出现“四聚氰胺”、“五聚氰胺”,哪曾想“皮革奶”这么快就粉墨登场。
何为“皮革奶”?简单点说,就是用皮革水解蛋白生产出来的乳制品,这是一种类似于三聚氰胺的物质,加入到乳制品中的目的是提高产品蛋白含量。
“皮革奶”的毒害就出在这个“皮革水解蛋白”上,它是利用皮革厂制作服装、皮鞋之后剩下的下脚料甚至是动物毛发等物质,经过水解提炼而成的一种粉状物,因其蛋白含量较高,故而被称为“皮革水解蛋白粉”。
但问题是,这种皮革水解物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重金属六价铬有毒化合物,因此只能用于生产工业明胶,不能用于加工食用明胶。不法厂商利用这种皮革水解物,加入浓缩鲜奶精、香兰素精和甜味素等物质,经过喷雾改造后生产假冒乳制品。长期食用,重金属有毒化合物将在人体内慢慢累积,最后导致人体中毒,关节疏松肿大,甚至死亡。
关于重金属六价铬,早在几年前“阜阳大头娃娃事件”中,就有专业人士怀疑,导致患儿脑水肿、死亡的罪魁祸首并非假奶粉所致的营养不良,而是重金属中毒。不过,此前,人们并没有注意到还有一种叫“皮革水解蛋白”的物质。
近年来,皮革水解蛋白若隐若现闯进了人们的视野,一些专业人士这才恍然大悟,他们怀疑不法厂商当时就在假奶粉中使用了皮革水解蛋白。
经历了“阜阳大头娃娃事件”以及“三鹿奶粉”事件之后,一次次受到伤害的我们曾善良地认为,包括晨园在内的所有乳企,这下总算应该产生深刻的危机意识了吧,这下总该以三鹿为鉴,加强行业自律,注重食品质量安全了吧。
然而,我们终究又被冒天下之大不韪顶风作案的晨园狠狠一击。
呜呼,不法厂商道德沦丧、人性泯灭以至如此地步,令人咋舌!
就在《新民周刊》刊发此稿之际,奶业又曝“解抗奶”——卫生、农业、工商、质检等六部委突然叫停“无抗奶”,据报,很大程度上是防止企业在牛奶及奶制品中使用“解抗剂”。
何谓“解抗剂”?其学名为“β-内酰胺酶”,可以用来分解和掩蔽鲜奶及奶制品中的残存抗生素,使牛奶顺利通过检测,冒充“无抗奶”坑骗消费者。
呜呼,中国乳业,想说爱你不容易!
“晨园”丑闻
三鹿奶粉事件,首先披露内幕的是媒体记者,而非监管部门,这一次,如果不是“深喉”举报,“晨园”的黑幕也不知何时才能揭晓。无论如何,我们都要感谢这位至今仍未浮出水面的“深喉”,不管他是良心发现的晨园“皮革奶”共犯,还是偶然发现“天机”的晨园员工,或者是晨园负责人事后诬蔑的那位“眼红晨园业绩的同行”。
今年2月,国家质检总局食品司接到了一封匿名举报信,信中称,浙江金华晨园乳业有限公司在生产过程中添加一种“皮革水解蛋白粉”的物质,以提高产品蛋白质含量。3月5日,金华市质监局、兰溪市质监局配合浙江省质监局对位于兰溪市赤山湖绿色农庄内的这家乳制品企业进行突击检查,当场查获3包20公斤装无标签白色粉末,经浙江省质监局鉴定为皮革水解蛋白粉。
3月18日,浙江省质监局抽样检测晨园乳业8个批次的含乳饮料成品、半成品,结果其中3批次成品、2批次半成品含有皮革水解蛋白成分,之后,质监部门根据公司销售出库单紧急展开省内清查、省外协查,在浙江省的嘉善、海宁、龙游、诸暨四地检测出含有皮革水解蛋白的晨园乳业产品1298箱,并就地封存。此外,晨园乳业还从慈溪、诸暨等地还召回含乳饮料760箱,其中576箱检测出含有皮革水解蛋白。
晨園乳业有限公司是一家怎样的企业?根据相关部门的信息显示,晨园乳业有限公司2001年7月正式开业,注册资本230万元, 2005年3月取得乳制品(巴氏杀菌乳、酸乳)及饮料类(含乳饮料)生产许可证,2007年5月完成换证。
不过,据本刊记者调查,该公司主要生产的产品为“晨园”系列的含乳饮料,至于添加皮革水解蛋白的情况,目前的证据显示,最早可以追溯至2008年10月20日——监管部门从当天生产的含乳饮料中检测出了这种皮革水解物。
颇具黑色幽默的是,与三鹿奶粉事件如出一辙,晨园乳业的负责人在事情刚败露时仍然对前来采访的媒体信誓旦旦,矢口否认添加过皮革水解蛋白。对于被举报添加皮革水解蛋白,“晨园”的解释是,该公司日生产能力70吨,年销售额1820万元,在当地乳品行业中是排得上号的,可能是同行眼红,设计诬陷。
为洗清嫌疑,这名负责人还表示,在三聚氰胺事件后,晨园乳业公司吸取同行教训,采取了多种措施,比如购置了目前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FOSS120多功能全自动鲜奶检测设备,加强对鲜奶质量的有效管理。
这名负责人掩饰,3月5日,三级质监部门联合突击检查,确有此事,但最终公司停业整顿是因为被发现台账不全等原因,与“皮革奶”无关。
拙劣的公关表演最终在铁的事实面前被戳穿,晨园乳业自掘坟墓,被令停产,法定代表人毛建华与另两个相关负责人张兴才、龚卸春也被批准逮捕。
晨园乳业不过是一家规模不及百人的小企业,其名气在金华也并非该企业负责人所标榜的那样足以引起同行眼红。不过,就是这样一家此前并无名气的小企业,在金华、浙江乃至全国乳业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尤其将金华乳业推向了严峻的考验。
金华是我国南方地区为数不多的奶业基地之一,金华市奶牛乳品行业协会会长夏济平谈及晨园“皮革奶”事件很愤怒,他说,晨园只是一个个案,不能代表整个金华的乳企,但“皮革乳”的恶劣行径已经令金华乳业的形象蒙羞。
在金华采访期间,不少乳品企业抱怨,三鹿奶粉事件已经令全国乳业包括金华乳业在内遭受重创,晨园事件将他们这些无辜的企业再一次推向被动。夏济平再三强调,“金华奶”是安全的,他的另外一个身份是金华市佳乐乳业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浙江的乳业一半在金华,金华90%在佳乐,晨园只是生产含乳饮料的企业,并不能代表我们乳制品企业。我们佳乐从来都没有添加过皮革水解蛋白!”
奶农是乳制品产业链的第一节,晨园事发后,金华的一些奶农也是忧心忡忡——奶贱伤农!
奶农马小华说,他这几天把报纸都翻烂了,看到“晨园”两个字就紧张。对于金华奶农来说,三聚氰胺事件后,他们经历了最困难的时期,鲜奶价格一路走低,去年每斤还能卖到1.25元,现在只有1.1元,是历史最低位。“晨园这些人真是作孽啊,这个紧要关头还要来败坏金华奶的名声。”
为消除不良影响,防止晨园事件连累金华乳业的复苏,浙江省、金华市质监部门不断强调,到目前为止,在奶粉中添加皮革水解蛋白粉的企业只有晨园一家。浙江省质监局的相关人员解释,三聚氰胺事件后,质监局等部门加强了对牛奶行业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没想到还是有个别企业主怀着侥幸心理,违法生产,谋取利益。与此同时,浙江省内媒体也不断呼吁外界理性看待晨园事件。
不过,屡受伤害的消费者们已成惊弓之鸟,我们不禁要问,“皮革奶”究竟是“晨园”的独家秘方,还是又一个行业潜规则?
三鹿奶粉事件被曝光后,该企业一员工说,“三鹿不过是挤破了中国奶粉业内的脓包”,后来各大知名奶制品企业如多米诺骨牌一样被击倒的事实,也证明此言非虚。
一言成谶,晨园或许与三鹿一样,只是为病态的中国乳业提供了又一个样本?
并非个案
晨园乳业是一个地区性的品牌,其产品主要销往省内,食用过该公司产品的消费者们现在普遍担心,“皮革奶”秘方到底使用了多久?
金华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乳企负责人透露,晨园曾经是当地非常重视、扶持的乳企之一,“晨园曾经接待过一批本地的小记者,这些孩子参观晨园后,有很多感慨,我记得一个孩子说,她想不到牛奶生产这么严格、复杂,以后再也不浪费一滴牛奶了。晨园一直在打造自己的企业形象,现在,出了这么大的丑闻,不知道对这些孩子的心灵会有怎样的伤害。”
“皮革奶”曝光后也将金华市、兰溪市两级监管部门推向被动,本刊获悉,早在2007年4月12日,池州市卫生监督所在抽检中发现:该市有一代理商经营的晨园乳业有限公司2007年3月11日生产的“非常晨园”乳酸饮料脂肪含量为0.7g/100ml,蛋白质含量为0.8 g/100ml,不符合国家含乳饮料卫生标准中明确规定的指标:脂肪含量不低于1.0 g/100ml,蛋白质含量不低于1.0g/100ml。
当时,金华市卫生监督所及时在其网站上为晨园公司说话,认为“非常晨园,遭遇‘非常’误会”,指出“按GB10789软饮料的分类,非常晨园属于乳酸饮料,其蛋白质含量不低于0.7%即可,因此,符合国家要求。”
不到一年后的2008年2月5日,中国食品商务网站《2007年流通领域含乳饮料不合格名单》一栏中,“晨园乳业”又赫然在目,其不合格的产品是酸奶饮料,不合格项目是“标签、蛋白质”。
业内人士分析,虽然不知道晨园从何时开始添加皮革水解蛋白,但有一种可能性极大,那就是,晨园乳业被查出蛋白质含量低之后,动了歪脑筋。
我们从善意的角度完全能够理解金华不少乳企反对将晨园事件“放大”的苦衷,但遗憾的是,有迹象表明,晨园“皮革奶”的问题,即便在金华只是唯一,但在全国范围,绝非孤案。
卫生部公布的消息,目前,皮革水解物已纳入《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第二批)》中。
其实,皮革水解蛋白并非一个新事物,早在2000年就有媒体报道广东省出现了在酱油中添加皮革水解物的现象。与突然冒出来的“三聚氰胺”不一样,在食品中添加皮革水解物曾经有过苗头,遗憾的是,并没有被纳入到食品安全的风险系统监测范畴。
早在2004年5月,卫生部就对河北、浙江等地不法企业用皮革废料加工奶粉原料的行为进行过整顿。
2005年3月,《新民周刊》记者在接到人称“乳业王大炮”的广东省奶牛乳品行业协会会长王丁棉以及其他一些知情人士的举报后,曾到山东等地调查日趋泛滥的假牛奶现象。
当时的调查发现,仅山东一省家庭作坊式的假牛奶企业就至少200多家,这些企业设备相当简陋:一口杀菌池、一个热水炉、一台配料机、一台灌装机,外加两三名工人就可以上马,总投资不过几万元。
一名“深喉”当时告诉本刊记者,假牛奶甚至可以与奶牛不发生一点联系,用人造蛋白、自来水,佐以香精等添加剂,按照购买的专业配方,就可以生产出来足以乱真的假牛奶。
这个“人造蛋白”就包括皮革水解蛋白,毫不夸张地说,一双皮鞋也可以液化成“奶”,当年“3·15”前后,《新民周刊》刊登了这组《当皮鞋成为牛奶》的封面文章。报道引起了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吴仪的重视,山东省随即展开了大规模的整顿,查处了一批违法企业,并问责了一批监管部门官员。
半年后,在京郊,又有媒体记者发现“皮革奶”的身影并予以了曝光。时隔4年,“皮革奶”幽灵再现,根据权威部门信息,企业非法使用皮革水解物以提高蛋白质含量,已非浙江晨园乳业一家独有,至少还涉及山东、山西、河北三个省份。
3月6日,卫生部网站发布的《全国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近期工作重点及要求》中,将在乳及乳制品生产中,添加皮革水解物、三聚氰胺等非食品用物质及滥用增稠剂、香精、着色剂等违法行为列为工作重点。
3月20日,全国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下文简称“全国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下发的《关于加强对违法使用皮革水解物加工食用明胶、食用蛋白制品整治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山东淄博,山西临汾、大同和河北阜城一带存在违法使用皮革水解物加工成食用明胶、食用蛋白制品的行为,违法行为多发生在小工业明胶生产企业,产品可能销往陕西、甘肃、宁夏等西北地區。据此要求在全国范围内严厉打击这种违法行为。
“皮革奶”死灰复燃,背后有着怎样的启示?
《新民周刊》的调查从晨园“皮革奶”进一步展开。
奶粉商曝黑幕
现在,请将目光再次聚焦到4年前曾被我们曝光过“皮革奶”的山东。前文已经交代过,该省淄博市3月份被全国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出,存在违法使用皮革水解物加工成食用明胶、食用蛋白制品的行为。
山东凯银乳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贾慧英说,4年前生产假牛奶的企业在当地已经不多了,“受三鹿奶粉事件与金融危机双重打击,大部分企业都坚持不下去,关门了”。
作为山东省为数不多的总投资超过2亿元的乳品企业,凯银乳业也处于停产状态。贾慧英说,由于大企业拼命压价,抢占市场,凯银早在2007年就准备放弃乳制品生产,后来好不容易从海外争取到一笔融资,孰料就在签约前,曝出了三鹿奶粉事件,融资泡汤。
“三鹿事件对中国乳业打击很大,这一点,你从超市鲜奶销售量的变化就可以看出。”贾慧英说,市场信誉受到冲击,劣币驱逐良币,原本好好的一个市场就这样被乳制品行业自己给破坏了。“机器闲置在厂里,好可惜。”
对于一些尚在经营的小企业,贾慧英提醒有关部门加强监管,她听说有些企业在用奶粉还原生产乳制品、含乳饮料,“原料并不地道,你想,奶粉成本比鲜奶更高,但现在听说反而更低了。我们没有做过这样的事情,因此没去核算过,但用正常的思维去想,也能明白了。”
陕西省某乳业公司的总经理陈明(化名)也有与贾慧英同样的感触,他说,乳品业这几年从阜阳大头娃娃事件到三聚氰胺,陆续出了太多问题,把一个原本利国为民的好产业推至了老百姓不能接受、养牛户不能接受、企业不能接受的地步。
陈明认为乳品行业存在太多不规范,“几年前,阜阳大头娃娃事件发生时,我曾对同行喊出口号——我们要把奶粉生产成能让我们自己的孩子去喝的产品。做食品行业实在是隐蔽的东西太多,我非常认同这种说法——做食品就是做良心的。”
虽然丑闻不断、危机不断,但陈明认为,这也客观促使了乳制品行业向健康方向发展,“我做了这么多年,觉得这几年乳制品的质量应该是历史上最好的”。
“但仍有个别企业铤而走险!”陈明告诉记者,这几年市场上出现了一些低价的奶粉、乳制品、含乳饮料,他很奇怪怎么做得出来的,“全国原料奶价格相差不大啊!后来发现原来是加入了三聚氰胺、水解蛋白充当蛋白。”
“一些用奶粉做原料的乳制品企业,把关不严,片面追求低价,虽然按照国标检测蛋白指标,但是并不管原料真假的问题,这也支持了掺假行为。”
“还有,有些地方没有牛奶资源,却有乳品企业,有些地方资源少,却做成了大企业。”西安市奶牛乳品行业协会秘书长王伟民说,他此前就已经注意到网上有人推销水解蛋白的制造设备、技术,如果不是三聚氰胺的先例,晨园“皮革奶”也不会引起人们如此关注。“你去查一下有些地方有多少奶牛,能产多少奶粉?按照8公斤鲜奶产1公斤奶粉的比例,比如当地有200万吨鲜奶,却能产出50万吨奶粉,就可以查出多少造假成分。”
王伟民披露,添加皮革水解蛋白的问题,主要存在于作坊式小企业,“利润很大,水解蛋白一吨1000多元,糊精粉一吨也就几千元,从利润角度肯定有造假积极性。”他说,按照正规成产流程,一吨奶粉的成本算上鲜奶、人工、水电等等至少2万元,但是用皮革水解蛋白与糊精粉等造假材料生产的假奶粉一吨成本不过四五千元。“这些假奶粉被卖给冷饮、乳制品、含乳饮料加工企业,贻害消费者。”
对此,陈明表示,他并不知道水解蛋白粉的售价,但是,一些原料厂奶粉能卖到一万三四千元一吨,“极其不正常!”
“按照国家食品标签的要求,你添加了什么就必须标明什么,问题是,谁也不告诉谁,第一生产环节为产品达标添加了违禁物品,后面的加工环节同样为达标也在添加违禁物品,有些产品如果有三个加工环节,三个环节都加违禁物品,是不是超标就非常严重了?!”
这几年,陈明一直在和造假行为斗争,但是始终斗不过造假企业,以至于一度危及到自己企业的生存。“竞争并不公平,大企业压价,逼得小企业没办法生存,只好想歪脑筋。我本身也是奶粉供应商,我生产一吨奶粉,有些企业可以做到三吨,添加物是比较多的。”
陈明觉得很无奈,有一年他在省奶牛乳品行业西会开会,提出有几家大企业在低价收购奶粉,有购假嫌疑。他话刚说完,不到半小时,被他点名的企业公关经理电话就打到会场,“我们只能很尴尬地笑,就在这个会议上,我说,乳业巨头们应该肩负起国民健康的责任!”
陈明说,他不敢断言皮革水解蛋白是不是一个行业潜规则,“当初有人说三聚氰胺是行业潜规则,有很多人出来反对,不过,我觉得很有必要曝光这些造假行为,蛋白可以用水解蛋白,脂肪可以加棕榈油……”
陈明认为,现在消费者对奶业的信心降至冰点,晨园“皮革奶”事件再一次提醒奶业:已到一损俱损的边缘,一个失去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的企业、行业,终将自掘坟墓。
“王大炮”话对策
“糊精奶”、“三聚氰胺奶”、“皮革奶”、“解抗奶”……
中国奶怎么了?我们找到了人称“奶业第一大炮”的王丁棉,谁料,刚提到“皮革奶”,他的嗓门就提高了八度,“这事我一点都不觉得新鲜,在乳制品尤其是含乳饮料中,放皮革水解蛋白,又不是今天在金华这个企业才发现的。早在四五年前,我们就已经发现了,当时不也跟你披露过嘛!”
“4年后,再次发生这样的丑闻,你一点都不用奇怪,一直有人在用,(曝光)是迟早的事!”王丁棉说,业内针对形形色色的牛奶造假现象一直斗争不断,他唯一觉得惊奇的是,在三鹿奶粉事件后,晨园乳业还斗胆冲红灯,挑战国家法规,“难不成吃了熊心豹子胆了?”
王丁棉说,从性质上,往乳制品或者含乳饮料中添加皮革水解蛋白与添加三聚氰胺危害性并无差别,“如果添加的量到了一定程度,我看也会出现命案!”
他再一次提到阜阳大头娃娃事件,“我们业内很清楚,营养不良不可能导致那么严重的脑水肿问题,我怀疑就是皮革水解蛋白重金属中毒。”
“有人专门收集皮革边角料,提炼皮革水解蛋白销售。道理很简单,这样做可以牟取利润,如果成本很高,他会放这些东西吗?”
“罪不在水解蛋白,罪在不法厂商。现在如果说水解蛋白都不可以使用,这也是错误的,关键问题在于皮革水解蛋白。“他说,国外也有用新鲜的牛皮、猪皮提炼水解蛋白用作食品添加剂的,但绝对不是我们这样用化工污染过的皮革边角料。
王丁棉說,《新民周刊》2005年3月曝光“皮革奶”后,不到半年,这一现象又死灰复燃。他有点困惑的是,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也有媒体甚至一些地区的质监部门问他到底还有别的什么蛋白替代物,“除了三聚氰胺、水解蛋白,还有没有别的,我不敢说,因为各地研发的东西我无法都掌握。不过,我跟媒体还有一些地方的监管部门提出过要注意皮革水解蛋白,但看来并没有引起重视。”
两个星期前,王丁棉出差广东阳江,在市面上发现了内蒙古某厂家的产品,打着“牛初乳”的口号,字体很大,但下方却用很小的字体在不经意的地方写着“含乳饮料”。“220毫升居然卖到8元钱,我看最多成本不过5毛钱,其中盒子就占了3毛钱。我就怀疑这里面有水解蛋白的成分,否则成本不可能那么便宜的。”
王丁棉气不打一处来,“这种造假的技术都是专家提供的,没有专业人士的指引,农民养牛就算养100年也养不出三聚氰胺!”他说,“皮革奶”也是如此,两年前,有些地方公开叫卖假牛奶配方,“这玩意也有市场行情变化,原来一份配方据说2000元,后来降到800元、500元,有些地方,甚至给个一两万元,可以手把手教你如何造出假牛奶。”
“我问你,这样的造假配方,不是专门搞技术研究的,谁能发明?!”王丁棉揭露,“配方购买者又进一步卖给下家,如此,造假技术最终扩散。”
有“专家”在晨园“皮革奶”曝光后表示,皮革水解蛋白比三聚氰胺更难检测,王丁棉认为不然,“这是不是在为监管部门推卸责任?直接检测氨基酸,不到两个小时就能检测出来!如果检测六价铬也不是很难!”
据介绍,皮革水解蛋白粉检测只需取5ml乳样,加除蛋白试剂5ml混合均匀、过滤、沿滤液试管壁慢慢加入饱和苦味酸溶液约0.6ml形成环状接触面。如果环状接触面清亮,就表明不含皮革水解蛋白;如果环状接触面呈现白色环状,说明乳样含皮革水解蛋白。
“问题是,质监部门以前并没有把皮革水解蛋白这一项列入常规检测项目,”王丁棉说,“我一直纳闷,为什么这个现象存在多年,就一直没有引起重视?非要出了人命或者有人举报,事情闹大了,才能引起重视!”
他认为监管部门的工作思路有待改进,目前国内的质检部门大多是一种上级安排、下级执行的自上而下的突击检测,缺乏日常监管。“一头猪,七八个部门管不活,一瓶奶,十几个部门管不了,说的就是这种尴尬。”
王丁棉认为,质监部门应该主动出击,去寻找问题,而不是等问题暴露了再去检测。
他认为晨园“皮革奶”并非个案,“我非常同情矛盾中的消费者,不喝也不行,喝了又不放心。尽量不要往最坏的角度想,问题毕竟主要还是存在于一些不法的小企业。”
王丁棉提醒,含乳饮料因为隐蔽性强,口感强、量大、产品含奶要求成分低,因此使用水解蛋白的可能性更高。
54岁的王丁棉多年来一直在揭露奶业的各种不正常现象,2005年,他曾揭露过在乳制品、含乳饮料中添加甘胺酸的问题。甘胺酸分为四类:医疗级、食品级、饲料级、农药级,其产品要求依次下降,后两种绝对不能用于食品生产。王丁棉说,当时国内还没有一家达到医疗、食品级甘胺酸生产要求的厂家,所需的医疗、食品级甘胺酸全部依赖进口。
但当年,王丁棉从河北20多家生产饲料级、农药级甘胺酸的企业了解到,他们的买家很多都是做食品的,其中一家甘胺酸厂反映,他们一年中接待了七八家广东企业。这家甘胺酸厂担心出事,托人找到王丁棉,希望他能够阻止广东的买家非法使用甘胺酸,以免出人命。
王丁棉将此事告知媒体,后来,国家工商总局联合质检部门检查,“在全国发现38家非法使用甘胺酸的企业,广东就有六七家。”
他不敢肯定甘胺酸问题现在有没有死灰复燃,“我们冒着一定的危险去揭露造假问题,但换来的只是暂时的稳定,捅出去,当地会重视,但一阵风,这不是我希望看到的。”
今年6月1日,《食品安全法》将正式施行,对食品添加剂有了明确要求,食品添加剂应当在技术上确有必要且经过风险评估证明安全可靠后,方可列入允许使用范围,不得在食品生产中使用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
晨园事发后,金华质监局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要举一反三,特别要加强对牛奶加工企业的企业主的诚信、法律、道德等方面意识的教育。
不过,王丁棉相信,靠高估厂家的道德感和自觉性,带不来食品安全的结果。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描绘资本逐利时曾说,如果有50%的利润,资本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资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
“缺乏监管的自律是行不通的,关键还是要看法规能否真正得到贯彻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