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天天智慧课堂”实践共同体 开辟教师队伍信息化“快车道”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haidong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天天智慧课堂”实践共同体以“名校牵头、名师引领、资源共享、协同创新、特色鲜明”为基本理念,是全面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助推教师专业成长、造就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本文以“四跨四环”的全域混合教研模型为指导,开展“天天智慧课堂”实践共同体的实施路径和推进策略的探讨,对柯桥“天天智慧课堂”活动的实践成效进行分析,以期对区域混合教研的创新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实践共同体;区域混合教研;“四跨四环”模型;教师队伍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21)011-009-04
  为促进浙江省城乡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化解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缩小区域之间、学校之间教育发展差距,浙江省人民政府于2017年出台了《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并持续深化“互联网+义务教育”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只有拥有高质量的教师团队, 才能办好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为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的“到2035年,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的发展目标,以及《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加强教师信息素养培育和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工作任务,浙江绍兴市柯桥区教师发展中心充分发挥师训、教研、电教、科研四部门有机整合的优势,以教育部2018年首批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实施为契机,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构建“天天智慧课堂”实践共同体,搭建柯桥全区域混合教研的技术平台,形成“六促”工作机制,有力推动了全区域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柯桥区“天天智慧课堂”的设计有其独特性,它服务于教师队伍整体的信息化,以“校校用平台,班班用资源,人人用空间”为目标,着力于促进新媒体、新技术、新空间的“课堂用、经常用和普遍用”。“天天智慧课堂”中的“名师”也不一定是名师,他们不一定拥有传统名师的诸多荣誉和头衔,但他们多为年轻骨干教师,普遍具有较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创新方面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的创新课堂对区域内的其他教师具有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天天智慧课堂”实践共同体的实施路径
  1.“城乡一体”的实践共同体创建
  近几年来,柯桥区深入推进教育共同体建设,构建了29对城乡教育共同体,深化城乡共享、共研、共进的长效帮扶合作机制,推动教师理念更新、课堂创新,不断激发教师专业成长内生动能,以高素质教师队伍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天天智慧课堂”实践共同体源于这29对城乡教育共同体,另外又融入了区内的275个名师工作室和青年教师成长工作室作为成员单位,以“名校牵头、名师引领、资源共享、协同创新、特色鲜明”为基本理念,依托“天天智慧课堂”平台,在柯桥区教师发展中心的统筹安排下,激发共同体成员单位的参与热情,面向城乡全体教师,探索实践“互联网+混合教研”的柯桥模式。
  2.“四跨四环”的混合教研模式构建
  为了有序开展“天天智慧课堂”活动,柯桥区教师发展中心在充分征求各成员单位意见的基础上构建了面向全区的“四跨四环”混合教研模型。展示、观摩、评论、研讨是该模型的四大核心活动,其中展示、观摩、评论活动均在线上进行,研讨活动则以线下为主。模型中的“四跨”是指线上线下混合、跨学段、跨学科、跨学校。因此,“四跨四环”混合教研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教研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四个环节。
  (1)展示环节。在教师发展中心的统一安排下,采用网络日历排课形式,各成员单位轮流择优组织本校的学科教师,开展信息化课堂的线上直播展示,一般每天1~2节展示课。(2)观摩环节。各成员单位的教师可以线上选择听课,教师发展中心定期针对性安排几位领域专家远程观摩直播课堂,为评论和研讨奠定基础。(3)评论环节。围绕教师素养、教学过程和技术应用三个维度,对直播课堂进行评价,挖掘课堂亮点,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领域专家和教研员进行直播点评,其他教师则是发表文字评论。(4)研讨环节。每月开展针对展示课堂的主题研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深化应用,引领各成员单位在融合创新方面智慧共享、协作共进。
  3.“一中心,三队伍”的协同团队组建
  在“天天智慧课堂”的实施过程中,柯桥区组建了“一中心,三队伍”的协同团队,坚持培养区、校两级协同的智慧课堂引领团队,通过团体教研和集体研讨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创新。
  “一中心”指柯桥区学校成立教育技术中心,设主任一人,是学校“天天智慧课堂”项目的主管部门,切实将“天天智慧课堂”的各项事务落到实处。
  “三队伍”为三大业务团队。队伍一是指各校成立智慧课堂教研组,组织开展智慧课堂相关的集体研讨活动,包括课前磨课、课后反思、亮点挖掘和课堂点评。队伍二是指区级建立智慧课堂研究者联盟,由每校5~8人组成,是学校智慧课堂教研組的区级联盟,采取平时自主研修、每天展示课堂、年终提交课例的研修模式,为引领融合创新研究凝聚主导力量。队伍三是指区内组建每年一期的智慧教育高级研修班,堪称柯桥区智慧教育的“黄埔军校”,旨在培养柯桥区智慧教育的研究者、引领者和培训者。其成员全部来自当年度“天天智慧课堂”评比的优胜者,培训内容以实践性知识为主,包括软件应用、课堂展示、案例提炼、论文撰写和教师工作坊等。培训结束后教体局对学员的学习、作业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并评选表彰优秀学员。
  4.“全连接”的技术支撑平台搭建
  为了保障“四跨四环”混合教研活动的常态开展,柯桥区搭建了“全连接”的“天天智慧课堂”平台,并无缝对接到柯桥区教育云平台。该平台集成了各校的录播教室、学科教室、创新实验室、智慧教室等的实时课堂教学,面向城乡学校教师,每天提供PC电脑、移动终端等多终端接入的线上直播服务。融合科技互动、教法应用、教材实践等不同维度的智能评价,开展学科教学设计、信息技术应用、多学科融合教学等多视角的教师、专家在线点评;沉淀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课件、优课实录、课堂亮点及在线评论等生成性资源,供城乡学校师生点播观看和学习研讨,促进城乡之间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另外,平台还支持每月一次的优课评比和智慧教育高级研修班学员的线上研修学习、资料归档和评比考核等工作。   “天天智慧课堂”实践共同体的推进策略
  为保障“天天智慧课堂”实践共同体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柯桥区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形成行之有效的“六促”策略。
  1.达标考核促普及
  为确保教师积极应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柯桥区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达标办法》,对教师应用教育技术开展教学提出了实践层面的考核要求。如要求教师用新媒体、新技术、新空间上好一堂课,做好一个用于课前导学的精品微课,每月网上观课评课一次,每年把自己的网络学习空间建成活跃空间等。
  2.局长巡课促落实
  为了督促共同体成员学校落实常态化的信息化课堂应用,柯桥区推出了“局长网上巡课”制度。一般在课前40分钟确定巡课的学校、科目和教师。教师在学校录播教室授课,教学过程通过“天天智慧课堂”平台全程直播,局长、教研员、电教专家通过远程观课,并在课后分别点评反馈。“巡课”还带动了校长们对本校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水平的关注,形成区域领导力至学校领导力的双层促进机制,有效提升了教师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3.深化调研促创新
  柯桥区十分重视信息技术在促进课堂教学创新方面发挥的作用,教师发展中心协同企业技术专家定期对共同体成员学校进行技术应用调研。调研组专家在听取学校汇报的基础上,分组对各班的课堂应用情况进行现场巡查,课后再与教师进行座谈交流。通过面对面交流,一方面了解教师课前、课中、课后的技术应用情况,另一方面帮助教师解决教学应用过程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并记录教师们提出的建设性意见,以利于产品的迭代升级。
  4.智能评价促反思
  柯桥区还实践了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来促进教师课后的深度反思。“天天智慧课堂”平台整合了“苏格拉底”AI智能评课模块。该模块可从科技互动、教法应用、教材实践和科技应用时间等不同维度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进行精准分析,并实时生成“苏格拉底”报告(如图1),智能挖掘技术亮点,逐步形成“天天智慧课堂”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
  5.品牌活动促引领
  柯桥区坚持展示、观摩、评论、研讨的持续推进路线,逐渐形成了四大品牌活动:(1)每天一展示。本校教师现场观摩每天的直播课堂教学,学校智慧课堂教研组团队即时进行研磨反思,其他各校教师和专家线上观课,共同评课,深化教师对信息化课堂教学的认识。(2)每周一评价。建立每周一评价制度,围绕教师素养、教学过程和技术应用三个维度,对“天天智慧课堂”的教师教学技能、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效果、课堂反馈、技术适用性和流畅性等进行评价,挖掘每周课堂亮点,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3)每月一研讨。每月进行一次智慧课堂专题研讨活动,采用一活动一主题的形式展示各成员学校智慧课堂研究的最新进展。通过线下的集中研讨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深化应用。(4)每年一观摩。每年举办一次面向全省的智慧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活动,给教师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引领全区教育技术应用智慧共享,协作共进。
  6.优课评比促成长
  为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柯桥区每月组织专家进行一次优课评比。入选优课数为每月开课数的一半左右,入选优课纳入“天天智慧课堂”平台资源库,并择优推荐参加中央电教馆创新课堂大赛。在各月入选的优课中,年终时组织区内外专家进行集中评比,产生每年度的“天天智慧课堂”十佳优质课。通过优课评比活动,以优秀个案引领教师智慧发展,变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快速推进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促进教学质量的普遍提升。
  “天天智慧课堂”实践共同体的应用成效
  “天天智慧课堂”活动变革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校校用平台,班班用资源,人人用空间”的课堂教学新生态,形成“互联网+义务教育”新范式。2020年,柯桥区有7位教师在浙江省教育技术论文评比中获得一等奖。截至2021年9月,“天天智慧课堂”平台总访问2678829人次,直播课堂达898节。柯桥区开展“互联网+混合教研”新模式的运行研究与实践,构建了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应用的新机制和新模式,被教育部选定为2018年度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并通过项目验收。
  “天天智慧课堂”活动改变了校本研训的传统方式,经过磨课、研课、反思等实践环节,促进教师智慧积淀,全面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目前,全区已有97.48%的教师通过了柯桥区第一轮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达标考核;有42位教师获全国中小学创新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活动课例评比一等獎,居全省第一位;有8位教师入选浙江省之江汇讲师团,占全省的13%。
  创新“天天智慧课堂”的工作机制,形成推动应用的“六促”策略,实现了“天天智慧课堂”活动的常态化,为“互联网+义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开辟新路径。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柯桥区创造性地落实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研、停课不停训”的工作要求,各学科陆续利用“天天智慧课堂”平台进行全区性线上教研活动,累计达46次。
  当下,新政策和新技术将助力区域混合教研的可持续发展,“天天智慧课堂”实践共同体在全面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助推教师专业成长,造就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方面发挥了支柱性作用。未来,将重点聚焦数据驱动的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促教师专业成长两个方面,不断挖掘全区教师的实际需求,继续深化“天天智慧课堂”平台的功能、应用和服务,完善可持续的配套机制,深入实践可复制、能推广的典型应用。
  参考文献
  周学东.“四位一体”中小学教师混合研修模式研究[J].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20(8):75-79.
  作者单位:浙江绍兴市柯桥区华舍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一名矮小瘦弱的八年级男生因为达不到父亲的学业期待而出现焦虑不安,伴随躯体症状如口腔溃疡、胃痛等,甚至有轻生的念头。心理教师用叙事疗法进行心理辅导,听了该生的成长故事后,外化焦虑,解构焦虑,挖掘支线故事,发现学生的美术天赋尤其突出,通过丰厚故事重建自我,重写故事,并邀请父亲的见证。学生慢慢放下焦虑,选择了学习美术专业道路。  关键词:学习焦虑;叙事疗法;亲子关系;初二  中图分类号:G44  
期刊
摘要:生涯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和社会,有意识地将自己的理想、对未来的规划与当下的学习和生活相结合,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和意志力。生涯教育的内容涉及自我认知、职业认知、专业认知、生涯决策、生涯管理等方面。以一节高中英语阅读课的教学案例为例,引导学生进行职业探索,了解新闻行业中的不同职业及从业人员所需的职业素养,并在这个过程中渗透职业探索的技巧和方法,使得学生在课后迁移运用,探索自己未来
期刊
2020年3月,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中强调,为落实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探索信息化背景下育人方式和教研模式等重要任务,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进一步加强“专递课堂” “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应用。  早在2012年5月,全国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座谈会便提出“三个课堂”应用的战略构想。2014年11月,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
期刊
近年来,我校以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为指导,大力推进新形势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受地区等客观因素影响也面临诸多掣肘和现实困境。为此,笔者紧紧围绕教育均衡发展这一要义,积极探索以学习共同体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信息技术教学为突破口的教学新模式改革,最大限度地盘活以区域为中心的教育资源,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基于学习共同体的教学新模式  著名教育学家杜威
期刊
安徽合肥市师范附属小学以“启迪心灵、明亮人生”为核心理念,以培养“身体健康、精神饱满、品格高洁、科学与人文素养良好的明理少年”为育人目标,以综合素质评价为抓手,积极推行新评价体系变革,构建起适应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让学生主动参与、实现多元主体评价的“360°综合评价系统”,积极探索 AI 赋能教育,探索小学综合素质评价的校本化实施。  行动缘起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
期刊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人工智能正以多渠道、多终端、多样态、多场景为教育教学提供技术支持和个性化服务。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将迎来人工智能教育创新与发展的良机,对未来学校的办学形式、教师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第一,体现在人工智能对未来学校的影响。人工智能将推动学校智慧教育的快速发展,开启智慧教育的新模式,打造智能化、数字化、个性化的教育体系,实现人工智能教育的创
期刊
【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不仅改变了教学形式,对教研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此背景下,苏州市吴江区信息技术区域教研以“OMO模式”(Online Merge Offline,OMO)积极探索教研活动的有效组织途径,通过线上线下跨时空、跨区域、跨学段的协同共研,提高区域教研实效,赋能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生素养生长。  【关键词】线上线下融合模式(OMO);区域教研;后疫情教育  【中图分类号】G434 【文
期刊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等重要论断。青岛市基于同步课堂项目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新生态的探索,正是落实国家战略和解决实际需求的重要实践之一,也是通过同步课堂的形式,实现了优质资源均衡教育新生态。  萌芽:打开一扇窗,同步课堂联结城乡  青岛市是最早开始试点同步课堂的城市之一。2013年,青岛市便开始探索以
期刊
【摘 要】信息时代,信息安全日益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安全不仅包含“硬安全”,即互联网信息通信技术、设施、系统的安全;还包含“软安全”,即网络空间信息内容的安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做出一系列重大决策,提出一揽子重大举措,形成了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论述,是我们做好网络保密管理的思想指引和根本遵循。本研究以“数据安全”一课为例,阐述如何在信息技术学科中落实国家安
期刊
【摘 要】互联网创新应用,对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云桥学院专注于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通过六年的持续研究与实践,提出“互联网+新同学”的农村教师与师范生专业发展协同互助机制,设计多轮次、分层级的在线课程体系,采用“嵌入实践、内容生成”的学习模式,构建起培训广度、深度、精度兼备的“三度互促”混合学习环境,从而形成高校师范生与农村教师协同成长的新生态,实现“互联网+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