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树琼枝 奇艳惊人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hai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辛弃疾,南宋著名文学家,以词见长,存词600余首,词风刚劲豪放。这一词风或许与他早年起兵抗金的经历密不可分。其实,除为豪放词外,他于婉约词的尝试同样也彰显了他作为南宋大家独具的艺术功力。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和《青玉案·元夕》是他婉约词的两首代表作。这里我们以《摸鱼儿》为例进行赏析。
  作者写此词时40余岁,又值1179年的暮春,春残花落,满目伤情,不禁令作者心潮澎湃、浮想联翩。想及自己大好的青春年华在南渡政权不思进取的阴影里悄悄虚掷十七载,那郁结于心的愤懑深深激励着他,因景生情,振笔疾书,他填出此词,曲折含蓄地抒发了请缨无路、报国无门的郁闷之情。
  该词明写春光春色和如花善妒的美人的悲剧命运,实际上是在讽刺南宋政权日薄西山的颓势,暗喻自己遭权奸排挤、有志难为的命运。
  一、上片寓情于景
  上片写了惜春、怨春、留春的复杂情感,其内容可分四层。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是第一层。“消”,经受也。番番风雨,早已把万紫千红的春天伤得一片狼藉,残春再也经受不了风吹雨打了。南归十七载,主战派曾有过几次挥师北上恢复中原的佳机,但因投降派从中阻
  挠,机会白白丧失,徒让辛弃疾等爱国志士扼腕长叹。一度度春秋,一次次机遇,一次次无可奈何花落去,英雄豪杰的梦想一次次轮空,“匆匆春又归去”就是作者对时局失望的惋叹。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是第二层,其中作者的惜春之情宛然在目。作者企盼国运昌盛,愿意为祖国的繁荣昌盛鼎力付出,然而,主战派频遭打击排斥,国势衰微的大势不可挽回,犹如春残花落的现实,国家的现状已非人力所能挽回。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在作者身上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是第三层。芳草挨挨挤挤,绿遍天涯,阻断了春的归路,由是作者发出了“春且住”的呼唤。“春且住”是作者的炽情呼唤,亦是作者耿耿爱国之心的流露。让春常驻,只是作者让江河日下的南宋政权止衰返盛的一相情愿的期盼。南归后,辛弃疾曾上书《美芹十论》、《九仪》两文,可两书投上后均石沉大海、杳无音信。可以说作者关注社稷的雄心从未泯灭。
  “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是第四层。“怨春不语”与自己“春且住”的呼唤相呼应,朝廷对作者的建言献策置之不理。作者以蜘蛛自比,自己虽然身为天朝命官,但一直未得重用,这与自己报国的理想相去万里。反观蜘蛛,虽也无力留春,但犹以自己的殷勤付出结网拦絮,努力挽留残春。在作者心中,对比自己的无作无为,蜘蛛强出何止百倍千倍,作者对自己人生命运的慨叹已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二、下片借古讽今
  下片借陈阿娇的故事,曲写爱国深情无处倾吐的压抑。该片亦分三层。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为第一层。作者以陈皇后失宠被禁,重幸佳机屡误的事相比,暗喻自己忠贞爱国,俨然如陈皇后遭妒失宠,得不到皇帝的信任,屡遭投降派的打压和排斥。“脉脉此情谁诉”,明写陈皇后的怨苦无处申诉,暗指在朝廷政治斗争中,自己的报国之志同样无处倾诉。其实,即便自己倾吐了,皇帝也听不到心里去。对此,上片中的“怨春不语”,已为作者的不幸命运埋下伏笔。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为第二层。在这句中,作者对那些蔽塞贤路、大行无道的权奸作了掷地有声的警告。当年那些深得国君宠幸的女人,无论多么妖媚得宠,都摆脱不了化为尘土的命运,你们这些不思进取、祸国殃民的权奸,也一定没有好下场,那些女人的下场就是你们不得善终的警示。
  “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为第三层。一个“闲”字道出了自己仕途上的不得意,报国之志无法施展,壮士此时不愁何时愁。
  后三句展现的是一副凄迷的暮春残景图。“危栏”、“斜阳”、“断肠烟柳”三个意象,让人联想到昏庸腐朽的南宋王朝日薄西山的残局,烘托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怨怅。此三句,在形式上还与上片的暮春景色实现了呼应和衔接,使寄情于景的写作手法得到了充分施展。
  这首词艺术特色也极为显明。第一,通过比兴手法,借助象征性的形象充分表现了作者渴望光复祖国河山的满腔热忱和对自己郁郁不得志的伤感。另外拟人手法和典故的运用,让主题得到充分展示。第二,继承了屈原《离骚》的文学表现传统,以男女之情来反映现实中残酷的政治斗争。第三,词格哀宛曲折、沉郁顿挫,一改辛词慷慨悲壮的豪放词风,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全词表面看来婉约缠绵有余,实际上极哀怨、极沉痛,有义干云霄、回肠荡气之慨。
  这首词是辛词中婉约词的代表作,这类词作虽然数量极其有限,但亦是他玉树琼枝般的词林中绽放出的一朵奇葩。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256100)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教育体育局(256100)
其他文献
造成城市新移民中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因素从家庭教育方面考虑,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家长的文化程度。家长文化程度较高的,对子女学习关心较多,子女语文学习的成绩较优秀;家长文化程度较低的,对子女的学习关心较少,子女语文学习的成绩较差。  第二,家长的性格爱好。家长性格平静、涵养较深或有读书学习的习惯,这对子女克服语文学习上的困难有很大帮助;家长性格急躁、缺乏涵养或有不良嗜好,这对子女克服语文学习上的困
期刊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已经融入了太多的教学元素,失去了教学原生态下的高效率。多媒体的引入,合作学习的展开,让原本集中高效的课堂变得鱼目混杂。很多教学方法虽然看上去新颖,但是实际运用起来却不能实现教学的目标和计划。这些复杂多样的语文教学方法已经让语文课堂失去了原有的教学效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性是提高了,但却是用在了聊天和谈论一些与教学无关的事情上,而不是学习本身。多媒体的引用让视觉和听觉都
期刊
三维目标的制定体现着施教者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路,并对以此展开的教学活动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本文以苏教版八年级上《父母的心》为例,呈现笔者教学过程中选择、修订并最终确定教学目标的过程。  一、自主备课,选择教学目标  《父母的心》讲述的是在一艘轮船上一对父母因为家境贫困将自己的孩子送给贵妇人,又不断反悔、调换并最终全家团圆的故事。故事情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在曲折的情节变换中表现了父母对孩子的浓浓深
期刊
古诗有云:“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意思是,只是拨动了两三下琴弦,还未成一首曲子却先将曲子想要表达的情感表达了出来。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则指明了课堂导入的重要作用。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必须对此环节引起高度重视和重点关注,做到对导入环节进行精心、巧妙地设计,消除学生的心理杂念和烦恼情绪,使学生学习注意力迅速集中,对课程内容的学习做到满腔热情和饶有兴趣,从而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之效。  一、
期刊
引导是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更是一门艺术。有效的引导给人如沐春风、渐入佳境的美感。下面笔者以两堂课的引导为例,谈谈语文课堂教学的引导艺术。  【案例呈现】  例一:唐老师在执教鲁迅先生的散文《藤野先生》时,设计了六个角度来分析藤野先生的形象。分别是概括事件初识人物、揣度词句感受人物、联系背景体会人格、在离别中感受别样情怀、在回忆中增添勇气、久别重逢诉说离情,在紧凑的引导和答案的硬性呈现
期刊
为了贯彻和执行新课改理念,要求初级中学的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深刻的改革。改变以往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将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中的学习主体,实现教学相长,建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主动依存关系。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培养初中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使初中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一、激发学习积极性,点燃课堂氛围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导师,和学生一起做的事就是学习,老师要抓住一
期刊
古诗词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也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曾说:“不学诗,无以言。”然而由于文字深奥难懂,对于古诗词的深入解读一直是阅读教学的一大难点。笔者结合自己《相见欢》的教学实践,借鉴杜甫《望岳》的层次,自远而近,由表及里,逐步引导学生进行古诗词的解读和鉴赏。  一、立足“远望”  杜甫的《望岳》 起笔于“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的远望,他从大处着笔,传神地写出了自己乍望泰山的
期刊
魏书生老师曾和学生讨论怎样搞好语文教学的问题,有学生说,语文课有点像“豆腐”,水分很大,晾干了真东西不多;有的说语文课讲一节也行,两节也行,三节、四节还有话可说。魏书生的弟子和魏老师一样,说话幽默,但在戏言中却说出了我们语文课长期存在的弊病:不够精约。何谓精约?用时髦的字眼说,精约美就是:运用最少的词语去传递最多、最大的信息量。一句话,整节语文课是“生命情调最直接、最实质、最强烈、最尖锐、最单纯而
期刊
上了多年的语文课,仔细想来,要让学生学好语文,单纯地注重课堂教学不行,还得多分析学生、了解学生,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相应的引导,尤其是针对“学困生”。这些学生虽然有缺点,但也有优点,只是成绩稍差,属于“学困生”,更应该得到教师的关心和帮助。语文本身就是一门富有人文性的课程,关注学困生,摒弃“批评+教育”的方式,多给予他们帮助和引导,这样才能让语文教学更加有效。  一、多给予鼓励,培养其自信  所谓“
期刊
完美的收束可以使乐曲或具有“四弦一声如裂帛”的震撼力,或产生“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感染力,作文亦是如此。要想写好一篇形神兼备、意蕴深刻的考场佳作,一个完美的結尾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  在学生作文的结尾中,经常出现以下情况:或画蛇添足,无病呻吟;或拖泥带水,反复啰嗦;或空喊口号,空发议论;或主旨浅显,淡而无味……这些败笔严重地影响了作文的整体效果,使之与高分失之交臂。  把完美的作文结尾说成“豹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