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孢子丝菌病是由申克氏孢子丝菌引起的。口服碘化钾和局部加热常被用于治疗固定型及皮肤淋巴管型孢子丝菌病而获得成功。最近报道一种新的口服抗真菌药特比萘芬治疗皮肤孢子丝菌病有效。该药属丙烯胺类,为高效、广谱的抗真菌制剂,抗菌谱包括皮肤癣菌、酵母菌和霉菌。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孢子丝菌病是由申克氏孢子丝菌引起的。口服碘化钾和局部加热常被用于治疗固定型及皮肤淋巴管型孢子丝菌病而获得成功。最近报道一种新的口服抗真菌药特比萘芬治疗皮肤孢子丝菌病有效。该药属丙烯胺类,为高效、广谱的抗真菌制剂,抗菌谱包括皮肤癣菌、酵母菌和霉菌。
其他文献
本文报告17例Steven-Johnson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所见。男性12例、女性5例,年龄10~80岁,平均27.2岁,其中10例的年龄在30岁以下。10例有发热,全部病例都累及结膜和口腔;但同时有结膜炎、口腔炎、尿道炎并伴有皮损的典型三联征者仅5例。口腔病变为少数孤立性损害到广泛累及颊粘膜、咽部、舌部、齿龈及唇部。
Skinsnes等报告的用加透明质酸的培养基培养麻风杆菌引起人们的关注。为了鉴定此培养菌,曾将HI―75株的传代培养物分送伦敦和安特卫普的有关专家进行系统的研究。
自1968年Emmerson等首先报告7例以来,嗜酸细胞性表皮海绵形成被认为是见于天疱疮早期阶段的一种特殊组织象。临床表现或者为疱疹样皮炎的表现,或者为表浅天疱疮的表现。近年来,很多法国和其他国家作者报道了许多相同病例。以往发现,某些疱疹样皮炎可转变为棘细胞松解型天疱疮。在这些病例,存在组织解剖学和临床表现方面的不一致现象,嗜酸细胞性表皮海绵形成的发现有助于解释这种现象。2例具特殊组织象的天疱疮病
结缔组织病患者皮肤病理标本的荧光染色有时表现为表皮细胞的核染色,通常认为是体内结合抗核抗体(ANA)。
综述了生殖器部位皮肤粘膜感染人类乳头瘤病毒后的细胞免疫应答和体液免疫应答的研究概况,提示皮损的消退有赖于迟发性超敏反应样局部免疫应答的产生,而血清中特异性抗体产生缓慢、持续时间短暂并缺乏中和保护功能。
白塞氏(Behcet)综合征(BD)除口、眼、外生殖器和皮肤等4个主要症状外,尚可有关节炎,血栓性静脉炎等的血管系统症状,消化道症状及中枢神经症状等次要症状。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者称为神经-塞氏综合征(nB)。BD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日本激增。1972年全国流行病学调查约有8000患者,发病率100万人中有62.7人患病。nB的发病率过去报道为BD的8~26.6%。作者188例中占20例(10.6
近年来,由细菌毒素作为超抗原引起的疾病的报道不断增加,如中毒性休克综合征、链球菌中毒性休克样综合征和顽固性红斑脱屑性疾病.尤其是最近,粘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川畸病)也被认为与葡萄球菌性和链球菌性毒素介导有关.
4例脑部肿瘤,2例原发性胶质细胞瘤,2例转移性脑瘤(乳房癌转移1例,支气管上皮癌转移1例)。4例均于脑瘤放疗过程中出现黑皮病。皮肤变成深棕色,主要为头顶、手、前臂、足和小腿。粘膜无色素变化。从放疗的第三周开始出现色素沉着,逐渐加深。用多巴染色发现,4例皮肤组织学变化相同,表现为黑素细胞明显增加,角朊细胞中的黑色素增多,有时黑素细胞胞浆呈泡沫状。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是近几年来发现的一种自身抗体,被认为是一种诊断原发性系统性血管炎的敏感指标。在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中也已经发现该抗体。本文简要地介绍其致病机理及其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活动、器官受累及临床分型等方面的关系。
近年来有关麻风实验动物感染(例如犰狳)和体外培养的进展,为麻风疫苗的研制提供了可能。麻风的免疫防御机制主要是细胞免疫,瘤型麻风的许多表现就是由于细胞免疫的缺陷所致,但对于这种缺陷的真正环节还不十分清楚。作者根据有关瘤型麻风细胞免疫缺陷的认识,特?e是围绕巨噬细胞的缺陷方面提出了对于研制麻风疫苗的设想。现今,免疫学研究的注意点大半都围绕着T细胞-B细胞的机制方面,大多数麻风工作者主张T细胞群体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