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基于“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开发经验,探讨在互联网教育时代,出版企业如何利用已有内容、渠道资源实现数字化教育产品的开发和运营。通过分析互联网教育行业共同面临的应用场境和商业模式,逐步梳理出中学实验教学与互联网教育融合发展的模式特征及市场前景,尝试进一步探寻教育出版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思路和方向。
关键词:中学实验 互联网教育 商业模式 发展趋势
从2012年“互联网+”概念的提出,到2016年被纳入国家战略,各行各业不断被互联网的“速度与激情”改造着,教育作为全民关注的重要领域也必然会经历重要的变革。在科技应用不断迭代、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K12阶段的教学模式不再拘泥于传统课堂,随着各类线下培训机构转型线上及互联网科技企业涌入,线上教育模式越来越丰富。
“互联网+教育”的快速发展,也让传统的教育出版企业感受到不断增长的压力。在互联网教育大潮奔涌而来时,如何挖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如何促进融合出版的转型升级,标准化的解答可能还在路上。本文试图从服务中学实验教学的一隅出发,回顾从纸质出版走向数字化融合出版的历程,初步梳理出中学实验教学与互联网教育融合发展的模式特征及市场前景,试图进一步探寻传统教育出版企业创新、开发与自身“能力圈”相匹配的互联网教育产品的思路和方向。
一、中学数字化仿真实验项目的开发背景
在中学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科教学中,实验教学是其重要的内容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实验教学也是理化生学科的灵魂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源泉。长期以来,中学的实验教学基本规范要求是在实验室或教室完成的,但由于受到实验设施条件不足(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校)和担心部分实验安全问题(往往由学生操作不当引起)等因素影响,再加上部分学校单纯从应试教学角度出发,不少中学的操作实验常常变成了“黑板的实验”“试题的实验”。上述现象的出现,显然是有悖于开展实验教学的目的。广东教育版《实验册》的编写正是基于为帮助教师指导学生更好地开展和记录实验过程,旨在努力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实验学习的情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实验与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实验册》出版后经过多年打磨,其内容已覆盖初中、高中阶段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科所有必学实验内容,基本满足教材对于实验教学的要求。《实验册》年发行数量在广东省内超过1000万册,发行范围实现了广东初中生源全覆盖,同时成为高中同类产品市场中的核心产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模式更加多元。传统纸质出版物已经不能完全满足辅助师生实验教学的需求,以线下用户为基础,积极开拓更加多元、更加丰富的线上教学模式的需求更加迫切,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实验册》产品升级的项目计划应运而生。
对于多数传统出版企业而言,进入互联网教育领域,如何快速获取大量有效流量是一个显见的短板,《实验册》庞大的线下用户基数为新产品破除这一障碍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以广泛使用的学生群体为目标对象,编写单位联合网络科技公司开发的“虚拟仿真实验”项目以《实验册》内容为依托,采用虚拟仿真技术和触摸屏技术,成功地将大量原有使用者转化成为线上实验产品的用户。
二、“虚拟仿真实验”项目运营的阶段性成果体现
“虚拟仿真实验”的内容体现了物理、化学、生物各个学科的课程标准要求,包含了人教、北师大、粤教等版本教材涉及的实验内容。软件设计采用文字、图片、3D动画、视频等多种形式,将复杂的实验教学内容数字化、细分化、简单化,向教师提供全套的实验教学方案,为学生的技能学习全过程护航。
“虛拟仿真实验”在项目启动初期即被评选为“对广东省文化产业发展具有引导带动性和领先示范性、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并因此获得800万元广东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虚拟仿真实验”上线后成为国内第一个以初中、高中实验教学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截至2020年底,先后拍摄和制作2500多个实验课程素材,以“虚拟仿真实验”为主体的“同步网络实验室”在线注册师生近100万人,注册用户范围遍及全国20多个省(市、区)。除了主要在广东省内使用外,项目还在全国范围内得到较大程度的推广使用,例如,以仿真实验为核心的教师实验教学软件已进入山东省教育厅《电教及软件推荐目录》;其嵌入的“班班通教学系统”在湖北省、广东省部分学校得到推广使用。
三、促进中学数字化仿真实验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几个重要因素
“虚拟仿真实验”的成功上线,为传统教育出版企业介入互联网教育产品运营提供了一种思路和经验。借助政策支持,如何将线下用户转化为线上流量,利用平台提供更多可选择的线上教育服务,避免陷入技术迭代的成本黑洞,坚持“内容为王”开发思路,都是“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在未来的发展和运营过程需要考虑的因素。
1.政策推动是介入互联网产品运营的首要条件
2019年11月,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意见》指出,学校要将实验教学纳入教学管理规程,分年级、分学科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教学计划。《意见》要求,要把学生实验操作情况和能力表现纳入综合素质评价;2023年前要将实验操作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考试成绩纳入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依据;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有条件的地区可将理化生学科实验操作纳入省级统一考试。
上述政策文件表明,中学实验考察已被提上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将有利于推动课堂实验教学真正展开,辅助实验教学的软件应用也将凸显新的发展机会。未来一段时间内,项目的持续开发和升级可围绕实验考查细则的颁布进程逐步实施,并根据各地考试需求提供更为个性化的实验教学服务。
2.抓住应用环境变化,依靠产品质量提高竞争门槛 互联网教育产品应用环境的变化可能缘于技术发展催生出新的运营模式,也可能是来自行业政策拐点的影响,也有可能是一些突发事件催生了行业的长期变化。2020年伊始,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所有人的生活。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教育部宣布2020年春季开学延期,提倡“停课不停学”,鼓励学校和培训机构将教育教学转移至线上场景。短时间内,国内大量科技公司和教育服务公司也纷纷针对教育行业提出了或免费或减免的支援方案,在线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经历此过程,相当数量用户的线上学习习惯被激活。
当然,互联网教育类产品的准入制度必然受到相关政策约束,例如,早在2019年,教育部、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已联合印发《关于引导规范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有序健康发展的意见》,其内容覆盖各学段教育和各类教育类APP,旨在引导规范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这是国家层面发布的首个全面规范教育类APP的政策文件,对促进“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较于技术优势更为明显的互联网教育类企业,传统教育出版企业则需进一步强化与教育教学研究部门的沟通,将内容研发作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内容的权威性,考虑将推动并融入实验线上考查标准化建设作为项目持续发展的中长期目标。
3.应用模式的选择成为产品设计的关键一环
从出现至今,网络教育模式已经历过多个发展阶段,技术的发展和学生的诉求变化还在催生其模式不断优化和融合。例如,已出现了诸如平台模式、会员模式、垂直领域模式、直播互动类模式、1对1模式、O2O模式、freemium模式、B2B2C模式/家校互动等诸多运营形式。
在“同步网络实验室”的运营初期,项目在会员模式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以部分免费的方式吸引了大量会员,但在会员变现方面并没有实现突破。项目运营一段时间后,开发者成功实现项目向O2O模式转变,即成功在纸质教材上搭载网络教学内容,通过线下付费,线上销售服务的方式实现盈利。后续发展方向,除了考虑延续成功经验,还可在产品设计中加入新的应用空间。例如,通过开发小程序,利用freemium模式扩大使用人群,增加软件下载数量和使用流量;运用垂直领域模式,结合各地实验考查政策的推进,重点服务部分地区或学校联合体,转向定制实验考察项目,协助完成教学任务;打通线下实验和网络仿真实验消费通道,品牌化经营线下实验产品,将一部分不适宜网络开展的实验转化为线下购买需求。
4.审视行业面临的主要挑战和风险,挖掘产品核心竞争能力
在线实验作为互联网教育产品的一种,自然也会面临线上教育产品共通性的挑战。目前看来,线上教育面临的挑战更多来自如何更精准满足用户端的需求。常见运营模式常常会出现三个方面的不足:首先,个性化服务不到位。大多数情况下,统一模式的在线教育产品无法逐一照顾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或相关要求。客观地看,学习又确实是一个个性化的过程,不同学生自然会拥有不同的需求和偏好。其次,互动方式单调。氛围感对学生的学习动力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互动模式则是激发氛围感产生的首要因素。相比线下教学,在线教育模式下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仍呈现明显的局限性。最后,可开发资源仍较少。市场上现存的在线教育运营模式和方式上更多地采用了“拿来主义”,相互模仿较多,许多产品更是从国外或同行进行直接引进或模仿。此外,线上教育最大问题在于教师产能和后续学生服务。如果线上用户在短时间内集中爆发,对于产品梳理和教师供给还有待优化。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在现有的大部分培训场景下,线上、线下教育并非相互替代,而更似一种协同合作的关系,未来不是线上教育取代线下教育,而是教育的线上场景和线下场景更好地融合。
“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是数字化教育出版的一次有益尝试,是互联网出版与教育融合的模式创新,同样也会面临如互联网技术不断更新、教学新观念不断涌现、用户需求不断增加等所带来的问题。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注册用户、潜在用户如何转变为付费用户,如何提升付费用户使用体验等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現阶段,在内容方面,虽然项目完成了中学阶段所有标准化实验建设,但在开放性领域实验开发则因投入与收入不匹配而一度停滞;在收入方面,toC端产生经济效益不明显,更多的项目收益还是集中在toB端以及来源于线下渠道用户的增值领域,产品的消费意愿和用户消费能力的激发则需要更进一步关注用户需求和市场环境的变化。
四、“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未来商业模式的实现途径
商业产品能否真正经受市场考验,能否找到与产品匹配的长期赢利模式才是其唯一的标准,结合政策发展方向,可初步推断“同步网络实验室”的未来商业模式实现途径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政府采购。目前教育部门对中学实验日益重视,对中学生的实验操作考查进一步加强。山东、广东等许多省份已经把学生的实验操作考查列入学生的毕业档案。因此,“虚拟仿真实验”将可通过配合各地的实验操作考查,建立相应的实验训练平台,推荐给各地政府的教学装备采购。
第二,广告收入。“同步网络实验室”作为全国第一的网上实验门户,通过与全国各类《实验册》的配套,直接面向全国几千万中学生,完全可以在招生、培训、学生用品等多方面获得广告投放优势,并取得良好收益。
第三,会员收费。随着“虚拟仿真实验”陆续开发出一系列市场需求强烈、适销对路的收费模块,会员收费也将成为收益的重要部分。
第四,平台收费项目拓展。“虚拟仿真实验”作为开放的平台和门户网站,完全可以吸引更多各种优质的、满足学生需求的合作项目,达到向平台型项目转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金璞,张仲荣.互联网运营之道[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20.
[2]李湛,赵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20.
[3]余胜泉.互联网+教育:未来学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9.
[4]朱夏绯,等.虚拟实验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学文摘,2021(1):123-124.
[5]田小飞.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虚拟实验[J].教育研究与评论,2020(12):63-65.
[6]王森,高东峰.在线开放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建设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35(5):115-118.
[7]艾瑞咨询.2020年中国在线教育行业研究报告[R].2020.
(作者单位系广东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
关键词:中学实验 互联网教育 商业模式 发展趋势
从2012年“互联网+”概念的提出,到2016年被纳入国家战略,各行各业不断被互联网的“速度与激情”改造着,教育作为全民关注的重要领域也必然会经历重要的变革。在科技应用不断迭代、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K12阶段的教学模式不再拘泥于传统课堂,随着各类线下培训机构转型线上及互联网科技企业涌入,线上教育模式越来越丰富。
“互联网+教育”的快速发展,也让传统的教育出版企业感受到不断增长的压力。在互联网教育大潮奔涌而来时,如何挖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如何促进融合出版的转型升级,标准化的解答可能还在路上。本文试图从服务中学实验教学的一隅出发,回顾从纸质出版走向数字化融合出版的历程,初步梳理出中学实验教学与互联网教育融合发展的模式特征及市场前景,试图进一步探寻传统教育出版企业创新、开发与自身“能力圈”相匹配的互联网教育产品的思路和方向。
一、中学数字化仿真实验项目的开发背景
在中学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科教学中,实验教学是其重要的内容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实验教学也是理化生学科的灵魂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源泉。长期以来,中学的实验教学基本规范要求是在实验室或教室完成的,但由于受到实验设施条件不足(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校)和担心部分实验安全问题(往往由学生操作不当引起)等因素影响,再加上部分学校单纯从应试教学角度出发,不少中学的操作实验常常变成了“黑板的实验”“试题的实验”。上述现象的出现,显然是有悖于开展实验教学的目的。广东教育版《实验册》的编写正是基于为帮助教师指导学生更好地开展和记录实验过程,旨在努力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实验学习的情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实验与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实验册》出版后经过多年打磨,其内容已覆盖初中、高中阶段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科所有必学实验内容,基本满足教材对于实验教学的要求。《实验册》年发行数量在广东省内超过1000万册,发行范围实现了广东初中生源全覆盖,同时成为高中同类产品市场中的核心产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模式更加多元。传统纸质出版物已经不能完全满足辅助师生实验教学的需求,以线下用户为基础,积极开拓更加多元、更加丰富的线上教学模式的需求更加迫切,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实验册》产品升级的项目计划应运而生。
对于多数传统出版企业而言,进入互联网教育领域,如何快速获取大量有效流量是一个显见的短板,《实验册》庞大的线下用户基数为新产品破除这一障碍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以广泛使用的学生群体为目标对象,编写单位联合网络科技公司开发的“虚拟仿真实验”项目以《实验册》内容为依托,采用虚拟仿真技术和触摸屏技术,成功地将大量原有使用者转化成为线上实验产品的用户。
二、“虚拟仿真实验”项目运营的阶段性成果体现
“虚拟仿真实验”的内容体现了物理、化学、生物各个学科的课程标准要求,包含了人教、北师大、粤教等版本教材涉及的实验内容。软件设计采用文字、图片、3D动画、视频等多种形式,将复杂的实验教学内容数字化、细分化、简单化,向教师提供全套的实验教学方案,为学生的技能学习全过程护航。
“虛拟仿真实验”在项目启动初期即被评选为“对广东省文化产业发展具有引导带动性和领先示范性、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并因此获得800万元广东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虚拟仿真实验”上线后成为国内第一个以初中、高中实验教学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截至2020年底,先后拍摄和制作2500多个实验课程素材,以“虚拟仿真实验”为主体的“同步网络实验室”在线注册师生近100万人,注册用户范围遍及全国20多个省(市、区)。除了主要在广东省内使用外,项目还在全国范围内得到较大程度的推广使用,例如,以仿真实验为核心的教师实验教学软件已进入山东省教育厅《电教及软件推荐目录》;其嵌入的“班班通教学系统”在湖北省、广东省部分学校得到推广使用。
三、促进中学数字化仿真实验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几个重要因素
“虚拟仿真实验”的成功上线,为传统教育出版企业介入互联网教育产品运营提供了一种思路和经验。借助政策支持,如何将线下用户转化为线上流量,利用平台提供更多可选择的线上教育服务,避免陷入技术迭代的成本黑洞,坚持“内容为王”开发思路,都是“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在未来的发展和运营过程需要考虑的因素。
1.政策推动是介入互联网产品运营的首要条件
2019年11月,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意见》指出,学校要将实验教学纳入教学管理规程,分年级、分学科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教学计划。《意见》要求,要把学生实验操作情况和能力表现纳入综合素质评价;2023年前要将实验操作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考试成绩纳入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依据;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有条件的地区可将理化生学科实验操作纳入省级统一考试。
上述政策文件表明,中学实验考察已被提上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将有利于推动课堂实验教学真正展开,辅助实验教学的软件应用也将凸显新的发展机会。未来一段时间内,项目的持续开发和升级可围绕实验考查细则的颁布进程逐步实施,并根据各地考试需求提供更为个性化的实验教学服务。
2.抓住应用环境变化,依靠产品质量提高竞争门槛 互联网教育产品应用环境的变化可能缘于技术发展催生出新的运营模式,也可能是来自行业政策拐点的影响,也有可能是一些突发事件催生了行业的长期变化。2020年伊始,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所有人的生活。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教育部宣布2020年春季开学延期,提倡“停课不停学”,鼓励学校和培训机构将教育教学转移至线上场景。短时间内,国内大量科技公司和教育服务公司也纷纷针对教育行业提出了或免费或减免的支援方案,在线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经历此过程,相当数量用户的线上学习习惯被激活。
当然,互联网教育类产品的准入制度必然受到相关政策约束,例如,早在2019年,教育部、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已联合印发《关于引导规范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有序健康发展的意见》,其内容覆盖各学段教育和各类教育类APP,旨在引导规范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这是国家层面发布的首个全面规范教育类APP的政策文件,对促进“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较于技术优势更为明显的互联网教育类企业,传统教育出版企业则需进一步强化与教育教学研究部门的沟通,将内容研发作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内容的权威性,考虑将推动并融入实验线上考查标准化建设作为项目持续发展的中长期目标。
3.应用模式的选择成为产品设计的关键一环
从出现至今,网络教育模式已经历过多个发展阶段,技术的发展和学生的诉求变化还在催生其模式不断优化和融合。例如,已出现了诸如平台模式、会员模式、垂直领域模式、直播互动类模式、1对1模式、O2O模式、freemium模式、B2B2C模式/家校互动等诸多运营形式。
在“同步网络实验室”的运营初期,项目在会员模式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以部分免费的方式吸引了大量会员,但在会员变现方面并没有实现突破。项目运营一段时间后,开发者成功实现项目向O2O模式转变,即成功在纸质教材上搭载网络教学内容,通过线下付费,线上销售服务的方式实现盈利。后续发展方向,除了考虑延续成功经验,还可在产品设计中加入新的应用空间。例如,通过开发小程序,利用freemium模式扩大使用人群,增加软件下载数量和使用流量;运用垂直领域模式,结合各地实验考查政策的推进,重点服务部分地区或学校联合体,转向定制实验考察项目,协助完成教学任务;打通线下实验和网络仿真实验消费通道,品牌化经营线下实验产品,将一部分不适宜网络开展的实验转化为线下购买需求。
4.审视行业面临的主要挑战和风险,挖掘产品核心竞争能力
在线实验作为互联网教育产品的一种,自然也会面临线上教育产品共通性的挑战。目前看来,线上教育面临的挑战更多来自如何更精准满足用户端的需求。常见运营模式常常会出现三个方面的不足:首先,个性化服务不到位。大多数情况下,统一模式的在线教育产品无法逐一照顾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或相关要求。客观地看,学习又确实是一个个性化的过程,不同学生自然会拥有不同的需求和偏好。其次,互动方式单调。氛围感对学生的学习动力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互动模式则是激发氛围感产生的首要因素。相比线下教学,在线教育模式下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仍呈现明显的局限性。最后,可开发资源仍较少。市场上现存的在线教育运营模式和方式上更多地采用了“拿来主义”,相互模仿较多,许多产品更是从国外或同行进行直接引进或模仿。此外,线上教育最大问题在于教师产能和后续学生服务。如果线上用户在短时间内集中爆发,对于产品梳理和教师供给还有待优化。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在现有的大部分培训场景下,线上、线下教育并非相互替代,而更似一种协同合作的关系,未来不是线上教育取代线下教育,而是教育的线上场景和线下场景更好地融合。
“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是数字化教育出版的一次有益尝试,是互联网出版与教育融合的模式创新,同样也会面临如互联网技术不断更新、教学新观念不断涌现、用户需求不断增加等所带来的问题。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注册用户、潜在用户如何转变为付费用户,如何提升付费用户使用体验等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現阶段,在内容方面,虽然项目完成了中学阶段所有标准化实验建设,但在开放性领域实验开发则因投入与收入不匹配而一度停滞;在收入方面,toC端产生经济效益不明显,更多的项目收益还是集中在toB端以及来源于线下渠道用户的增值领域,产品的消费意愿和用户消费能力的激发则需要更进一步关注用户需求和市场环境的变化。
四、“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未来商业模式的实现途径
商业产品能否真正经受市场考验,能否找到与产品匹配的长期赢利模式才是其唯一的标准,结合政策发展方向,可初步推断“同步网络实验室”的未来商业模式实现途径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政府采购。目前教育部门对中学实验日益重视,对中学生的实验操作考查进一步加强。山东、广东等许多省份已经把学生的实验操作考查列入学生的毕业档案。因此,“虚拟仿真实验”将可通过配合各地的实验操作考查,建立相应的实验训练平台,推荐给各地政府的教学装备采购。
第二,广告收入。“同步网络实验室”作为全国第一的网上实验门户,通过与全国各类《实验册》的配套,直接面向全国几千万中学生,完全可以在招生、培训、学生用品等多方面获得广告投放优势,并取得良好收益。
第三,会员收费。随着“虚拟仿真实验”陆续开发出一系列市场需求强烈、适销对路的收费模块,会员收费也将成为收益的重要部分。
第四,平台收费项目拓展。“虚拟仿真实验”作为开放的平台和门户网站,完全可以吸引更多各种优质的、满足学生需求的合作项目,达到向平台型项目转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金璞,张仲荣.互联网运营之道[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20.
[2]李湛,赵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20.
[3]余胜泉.互联网+教育:未来学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9.
[4]朱夏绯,等.虚拟实验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学文摘,2021(1):123-124.
[5]田小飞.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虚拟实验[J].教育研究与评论,2020(12):63-65.
[6]王森,高东峰.在线开放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建设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35(5):115-118.
[7]艾瑞咨询.2020年中国在线教育行业研究报告[R].2020.
(作者单位系广东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