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公共管理制度旨在建立完善的参与机制,让公众加入到公共管理中去。教育改革是大事,因为承担着培养人才重任,决定着国家前途和命运。所以,教师改革中要促进公众参与,应站在新公共管理视角上,对于合格展开分析,以确保改革能够反映民意,满足人才培养实际需求,从而让公众享受教育改革成果,更好造福社会和人民。本文围绕这个进行讨论,站在新公共管理角度上,分析公众参与教育改革问题,并提供了促进公众参与途径,仅供参考。
关键词:新公共管理视域;教育改革;公众参与;有效途径
1.引言
教育改革是国家头等大事,如果不广泛听取意见,则会出现以偏概全,或者是改革出现问题等情况。国家指出,教育改革应当听取各方意见,集思广益,人人为教育改革献言献策。另外,在一些关键性问题上,则要通过公开讨论的方式来确定。这个新公共管理要求是一致的,公众参与到教改中,有助于成果的提升。故而,本文从新公共管理视角上,分析了教育改革中公众参与的问题,希望对教育改革有所启示。
2.公众参与教育改革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公民参与公共事务意识不是很强,近年来这个情况有所扭转,尤其是在教育改革中,公众参与热情比较高。但是还有不少问题,首先就是决策方面暴露出问题,主要体现在全体太过集中。我国教育改革的过程中,通常在上层建设中会提出一个比较宏达的理念,然后以此入手,对教育进行调整,忽视教育中一些实际存在问题的处理和解决。这样的教改决策一般是由教育部门人员和精英等提出来的,最终确定也是由教育部门,从本质上看是一个内部输入的过程[1]。这样教育改革决策缺乏操作性,而且不是自上而下,征求各方意见确定的决策,实施的难度大,在执行中经常会与制定决策时的初衷背离。
此外,我国教育改革中引导公众参与,使其加入到教改管理中,不过在当前依然缺乏层次性,同时还具有公众参与教改缺少深度和广度的问题。从公众参与教育改革实际情况看,难以参与到决策中去,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在教改执行中参与,而这种参与价值相对比较低。公众由于各种原因,比如文化基础、职业等,无法全面把握教育改革的要求,也很少去主动了解教改动态,认为自己主要接受就可以,自身意见不重要,也没有权利参与到教育改革相关决策的制定中去。公众参与教育改革不规范,对于一些关键性问题没有做出明确说明,比如哪些人都可参与到教育改革管理中去,究竟怎么去参与等。
3.公众参与教育改革有效途径
3.1增强参与意识
从新公共管理视角上看待公众参与教改,首先就要增强公众参与意识,这个需要做出调整,转变过去内部决策的做法,既要让教育方面专家和学者参与,又要引导奋战在教育第一线的人员参与,比如学校校长、任课教师等,同时还要鼓励家长和学生在教育改革中發生,表达自己的观点,说出心声,因为教育和这些人关系最为密切。除此之外,公众参与教育改革要扩大范围,社会各界人士、海外人士等也可参与,以确保能够集思广益,真正解决教育中问题,提高教育改革成效。其次,教育改革中要做好宣传,尤其是公众参与方面的,必须要让所有人意识到,自己是有权利参与进入,这本身就是自己作为公众的一项权利,也是每个人要承担的义务[2]。
3.2引导其加入到立法中去
教育立法极为关键,只有这样才能规范教育,使公众依法享有教育权利,也有助于教育资源分配的规范化和合理化。公众参与教育改革,在教育立法中发表观点,参与主体多,各个利益方会在过程中去博弈,最终所制定出来的法律才会更为平衡,而不是体现一方利益,而是汇聚了各方利益与需求,代表公众的意愿。国家在2000年提出,立法要进行调整,从过去封闭式逐渐转为开放式,也就是说立法不再是相关机构的专属权利,公众也可参与进去。社会在不断发展,对于人才需求在变化,教育事业也要随之发展,从而确保能适应发展要求。教育规划要树立长远眼光,做好总体规划以外,还要对其分解,设立分目标,制定实现总目标和分目标的计划。这个过程中需要自上而下征求意见,既要有大目标方向作为指导,又要通过小目标解决教育中问题。公众具有参与立法权利,自然就能参与到教育立法,以及与教育改革相关内容规划中去,因为这些是法律支持和保障的[3]。国家主导教育改革的部门和机构,针对立法和规划部分,公开征集建议,将各种意见汇聚在一起,倾听公众的声音,确保参与的有效性。
3.3确保有参与的渠道
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积极性不够强,参与度低,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缺少参与渠道。传统参与方式有很多弊端,比如时效性差,参与成本高等。现在是一个信息化和网络化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快,网络问政也成为一种公众参与公众事务主要方式。教育改革公众参与要借鉴这种做法,通过网络向公众征集意见,宣传教育改革的各项政策,也可向各方了解教育诉求,最终将这些归总,采纳建设性意见,以确保教育改革能体现公众意愿。此外,国家要加强对公众参与教育改革资金投入,并要引导好舆论导向。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公共管理视角上看公众参与教育改革,还存在着问题,应当通过增强参与意识、引导公众参与立法、确保有参与渠道等,使公众真正参与进去,促进教改成果提升。
参考文献:
[1]李瑞.论新公共管理理论视野下我国教育行政体制改革[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8, 000(035):P.285-285.
[2]马建斌.新公共管理视角下我国公众参与教育改革问题研究[J].民办教育研究,2010(05):15-18.
[3]程建荣.新公共管理视角下我国公众参与教育改革问题研究[J].中外企业家,2020,No.680(18):181.
关键词:新公共管理视域;教育改革;公众参与;有效途径
1.引言
教育改革是国家头等大事,如果不广泛听取意见,则会出现以偏概全,或者是改革出现问题等情况。国家指出,教育改革应当听取各方意见,集思广益,人人为教育改革献言献策。另外,在一些关键性问题上,则要通过公开讨论的方式来确定。这个新公共管理要求是一致的,公众参与到教改中,有助于成果的提升。故而,本文从新公共管理视角上,分析了教育改革中公众参与的问题,希望对教育改革有所启示。
2.公众参与教育改革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公民参与公共事务意识不是很强,近年来这个情况有所扭转,尤其是在教育改革中,公众参与热情比较高。但是还有不少问题,首先就是决策方面暴露出问题,主要体现在全体太过集中。我国教育改革的过程中,通常在上层建设中会提出一个比较宏达的理念,然后以此入手,对教育进行调整,忽视教育中一些实际存在问题的处理和解决。这样的教改决策一般是由教育部门人员和精英等提出来的,最终确定也是由教育部门,从本质上看是一个内部输入的过程[1]。这样教育改革决策缺乏操作性,而且不是自上而下,征求各方意见确定的决策,实施的难度大,在执行中经常会与制定决策时的初衷背离。
此外,我国教育改革中引导公众参与,使其加入到教改管理中,不过在当前依然缺乏层次性,同时还具有公众参与教改缺少深度和广度的问题。从公众参与教育改革实际情况看,难以参与到决策中去,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在教改执行中参与,而这种参与价值相对比较低。公众由于各种原因,比如文化基础、职业等,无法全面把握教育改革的要求,也很少去主动了解教改动态,认为自己主要接受就可以,自身意见不重要,也没有权利参与到教育改革相关决策的制定中去。公众参与教育改革不规范,对于一些关键性问题没有做出明确说明,比如哪些人都可参与到教育改革管理中去,究竟怎么去参与等。
3.公众参与教育改革有效途径
3.1增强参与意识
从新公共管理视角上看待公众参与教改,首先就要增强公众参与意识,这个需要做出调整,转变过去内部决策的做法,既要让教育方面专家和学者参与,又要引导奋战在教育第一线的人员参与,比如学校校长、任课教师等,同时还要鼓励家长和学生在教育改革中發生,表达自己的观点,说出心声,因为教育和这些人关系最为密切。除此之外,公众参与教育改革要扩大范围,社会各界人士、海外人士等也可参与,以确保能够集思广益,真正解决教育中问题,提高教育改革成效。其次,教育改革中要做好宣传,尤其是公众参与方面的,必须要让所有人意识到,自己是有权利参与进入,这本身就是自己作为公众的一项权利,也是每个人要承担的义务[2]。
3.2引导其加入到立法中去
教育立法极为关键,只有这样才能规范教育,使公众依法享有教育权利,也有助于教育资源分配的规范化和合理化。公众参与教育改革,在教育立法中发表观点,参与主体多,各个利益方会在过程中去博弈,最终所制定出来的法律才会更为平衡,而不是体现一方利益,而是汇聚了各方利益与需求,代表公众的意愿。国家在2000年提出,立法要进行调整,从过去封闭式逐渐转为开放式,也就是说立法不再是相关机构的专属权利,公众也可参与进去。社会在不断发展,对于人才需求在变化,教育事业也要随之发展,从而确保能适应发展要求。教育规划要树立长远眼光,做好总体规划以外,还要对其分解,设立分目标,制定实现总目标和分目标的计划。这个过程中需要自上而下征求意见,既要有大目标方向作为指导,又要通过小目标解决教育中问题。公众具有参与立法权利,自然就能参与到教育立法,以及与教育改革相关内容规划中去,因为这些是法律支持和保障的[3]。国家主导教育改革的部门和机构,针对立法和规划部分,公开征集建议,将各种意见汇聚在一起,倾听公众的声音,确保参与的有效性。
3.3确保有参与的渠道
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积极性不够强,参与度低,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缺少参与渠道。传统参与方式有很多弊端,比如时效性差,参与成本高等。现在是一个信息化和网络化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快,网络问政也成为一种公众参与公众事务主要方式。教育改革公众参与要借鉴这种做法,通过网络向公众征集意见,宣传教育改革的各项政策,也可向各方了解教育诉求,最终将这些归总,采纳建设性意见,以确保教育改革能体现公众意愿。此外,国家要加强对公众参与教育改革资金投入,并要引导好舆论导向。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公共管理视角上看公众参与教育改革,还存在着问题,应当通过增强参与意识、引导公众参与立法、确保有参与渠道等,使公众真正参与进去,促进教改成果提升。
参考文献:
[1]李瑞.论新公共管理理论视野下我国教育行政体制改革[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8, 000(035):P.285-285.
[2]马建斌.新公共管理视角下我国公众参与教育改革问题研究[J].民办教育研究,2010(05):15-18.
[3]程建荣.新公共管理视角下我国公众参与教育改革问题研究[J].中外企业家,2020,No.680(18):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