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声石语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yi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人叶昌炽有一书,题名《语石》,我这里将这一题名反过来,说“石语”。沉默的石头不会说话,何来石语?翻检文献,发现真有石头说话的记载。《左传》昭公八年载:
  石言于晋魏榆。晋侯问于师旷曰:“石何故言?”对曰:“石不能言,或冯焉。不然,民听滥也。抑臣又闻之曰:‘作事不时,怨动于民,则有非言之物而言。’今宫室崇侈,民力雕尽,怨并作,莫保其性。石言,不亦宜乎?”
  冯,杨伯峻先生的《春秋左传注》云:“谓有物凭依之而言也。《汉书·五行志》作‘神或冯焉’,《说苑·辨物篇》作‘有神冯焉’。”《新唐书·五行志》二:“ 广明元年,华岳庙玄宗御制碑隐隐然有声,闻数里间,浃旬乃止。近石言也。”
  大自然造化的岩石,总让人产生几分神秘与敬畏。沉静的石头,如果由于风雨雷电或火山地震发出一些声响,古人或附会为神凭石而言。
  由于对石头拥有这样的神秘与敬畏,发声的石头会被视为石言。不限于实际发声,给不会说话的石头上刻了字,也使石头有了话语。我要说的,是这一种石头话语,故曰“石语”。
  说到刻字的石头,便会马上联想到大量出土或存世的碑志题名。的确,这就是石头的话语,是撰写的人为石头赋予的话语,可以称之为石上人语。还有一种“石语”,则貌似天声。日本有家百年大报《朝日新闻》,每天第一版下面有不足两百字的编辑手记,叫作“天声人语”,是对当天新闻的简要概括和抒发的感慨。上面说到的两种石语,正可以划分为天声和人语。作为碑志题名的石刻属于人语,那么天声又是哪一类石刻呢?熟悉秦汉历史的人,大概都知道跟秦始皇之死有关系的那块石头吧。原始记载见于《史记·秦始皇本纪》:
  三十六年,荧惑守心。有坠星下东郡,至地为石,黔首或刻其石曰“始皇帝死而地分”。始皇闻之,遣御史逐问,莫服,尽取石旁居人诛之,因燔销其石。始皇不樂,使博士为仙真人诗,及行所游天下,传令乐人歌弦之。
  秦始皇比较迷信,一直让人为他寻找长生不老的灵药。一句“始皇帝死而地分”,让他郁郁不乐。秦始皇迷信,《史记》的载笔者司马迁却不迷信,在这里直接就写上了是黔首,也就是老百姓刻的这几个字。嬴政自称始皇帝,他也给晒得黑黑的老百姓起了个黔首的名字。不过,在刻字的当时,一般人可能不会这么认为,何况这块巨石又是来自天外的陨石。这几个字的显现,便让很多人认为是上天的意志。碰巧,第二年,公元前二一0年,秦始皇便果真病死在巡行的途中。又过一年,陈胜、吴广暴动发生,天下大乱。真像是应验了这句天声般的石语。
  其实,这句石语反映的是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状况。秦始皇大兴土木,修阿房宫,修骊山陵,修万里长城,还南北征伐,长年总人口的五分之一被征发劳役、兵役,社会不动乱才怪。这就是“始皇帝死而地分”的石语出现的背景。反抗秦始皇暴政的民众或图谋复国的六国旧贵族,采用了假托石语神言的方式,进行反秦宣传。上天或神祇从来就是双刃剑,就是说神道设教,既可用来正面树立权威,也可用于批判的天谴,更可以用作政治角逐的宣传动员。前面所引《左传》“石不能言,或冯焉”,亦此之谓也。只不过凭者非神,而是操作之人。
  时光飞逝一千年,到了宋代,我们又看到了这种石语。宋人李焘编纂的北宋编年史《续资治通鉴长编》于卷二十太平兴国四年九月载:
  癸巳,嘉州言夹江县弱漹镇民王诣得玄石二,皆有丹文,其一云“君王万万岁”,其一云“赵二十一帝”,缄其石来献。
  又于卷二三太平兴国七年六月甲戌条载:
  先是,舒州怀宁县有老僧过民柯萼家,率萼诣万岁山取宝,僧以杖于古松下掘得黝石,上刻志公记云:“吾观四五朝后,次丙子年,赵号二十一帝,敬醮潜山九天司命真君,社稷永安。”僧忽不见,萼以石刻来献。于是诏舒州修司命真君祠,黄门綦政敏往督其役,总成六百三十区,号曰“灵仙观”。
  对于后一条记载,《宋史》卷四《太宗纪》于太平兴国七年三月也略有述及:“是月,舒州上玄石,有白文曰‘丙子年出赵号二十一帝’。《宋史》所记石刻文字与《长编》略异。清人赵绍祖《金石学三种》于《宋天柱山灵仙观记》条内所记石刻文字,又与《宋史》和《长编》不同:“吾观四五朝后,次甲子年,赵号太平,二十一帝。”三种对石语文字的记载都有错误,综合起来,应当是:“吾观四五朝后,次丙子年,赵号太平,二十一帝。敬醮潜山九天司命真君,社稷永安。”
  《长编》卷二十的石语和这段石语,对于宋太宗来讲,都具有重要意义。太平兴国四年献上的两块丹文石语,无论是“君王万万岁”,还是“赵二十一帝”,既是对宋太宗的歌颂,又是面临北方辽朝压力,宋朝对正统的宣示。值得注意的是献上丹文石语的年份,太平兴国四年,公元九七九年。这是宋太宗平北汉,完成全国基本统一的年份。元人陈桱编纂《通鉴续编》,以宋为正统,但却不是从宋太祖建隆元年算起,而是从完成全国基本统一的太平兴国四年开始。在陈桱看来,在没有完成全国统一之前,尽管宋朝已经建立,但与五代十国时期无异,不过是继五代之后的第六代。
  当时一个叫张绅的人为《通鉴续编》写序就说:“其凡以为宋自建隆至宋太平兴国四年,灭汉之后,天下混一,斯时为有统,亦犹晋之后,南北为无统,至隋、唐而为有统耳。”又说:“太平兴国四年,无异于五代,故但以甲子书。四年已后,方系之统,以比汉、唐。”没有辉煌的建国功业,又是以“烛影斧声”这种非常方式即位的宋太宗,平北汉,完成统一,对他来说,意义非凡。这两块丹文石语,即使不是出自宋太宗本人的授意,也是揣摩透了太宗心思的臣子所为。
  另一块白文石语就更重要了。从两块石语都有“二十一帝”的表述看,二者有着内在联系,应当是在不同时期相同的人授意而为。或许是觉得前几年那块丹文石语表述得还不充分和清楚,这块白文石语就直接写上了“丙子”和“太平”的字样。丙子为公元九七六年,是宋太宗即位之年,而太平则是指宋太宗的第一个年号“太平兴国”。平北汉后,宋太宗想一鼓作气收复燕云十六州,建立不世武功,不料武运不竞,连遭惨败,转而内敛,走向文治,组织编写的几部大书,如《太平御览》《太平广记》,都冠以“太平”。太平,就是那个时代的标志。通过白文石语表达的天意,宋太宗实际是在洗刷“烛影斧声”的疑惑之后,高调地宣示正统。
  熟悉宋代历史的人都知道,加上流亡的两个童子,宋朝满打满算也不过是登场过十八位皇帝,并没有“二十一帝”。谁也无法预测未来,包括伪造石语之人。不过,历史则会为现实提供参照。刚刚消亡了几十年的庞大帝国唐王朝,一直是宋朝人向往和效法的对象。比如元丰改制,在形式上就是对唐朝官制的理想化回归。唐朝就出现过二十一帝。那么,按照宋朝人的愿景,宋朝也应当是二十一帝。这样的表述,正反映了制造石语之人对历史发展的未知。宋太宗最为景仰唐太宗,言行处处模仿。正因如此,死后被冠以“太宗”的庙号。因此说,“二十一帝”的石语表述,也让宋太宗摆脱不了授意伪造之嫌。
  当然借上天之口的神道设教,即使不用石语,也有其他的发声方式。帛书也是方式之一。陈胜、吴广暴动,就伪造了“陈胜王,大楚兴”的鱼腹书。宋太宗的儿子真宗和他的大臣们,与辽签订澶渊之盟。这一和平条约尽管给宋辽两国带来了百年和平,但也让传统的华夷观遭受到极大的冲击。为了解消“天有二日”的困扰,维持宋朝的中国地位,达到心理平衡,同时也宣示真宗非长而立的正统,伪造了黄帛天书。天书中就有这样的表述:“赵受命,兴于宋,付于恒。居其器,守于正。世七百,九九定。”恒即宋真宗赵恒。
  “子不语怪力乱神。”其实,历朝历代,在政治场域,从来就没有严格遵循过孔夫子的这一教诲。石语天书,此其证也。
  不仅如流行歌曲所唱,“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在漫长的历史上,沉默的石头也会表述政治话语。无论是涉内还是涉外,政治的话语,人不便言,或觉得人言无力,便把神请出来代言,于是便有了石语天书的出现。
其他文献
自从特朗普在二0一六年取得美国总统大选的胜利,围绕特朗普与保守主义的关系,学界就有持续不断的讨论。有相当一部分的学者将特朗普视为右翼保守主义传统中的一个反常现象。政治学家霍利(GeorgeHawley)将特朗普与“另类右翼”(alt-right)的崛起密切关联起来。作为另类右翼的推波助澜者,特朗普将主流保守主义力图驱逐的种族主义和白人至上主义重新纳入政治进程,进而不断地冲破政治正确的底线,加速传统
期刊
区块链是一场革命  从古老的历史走来,人类越来越普遍地生活在“中心化”组织的模式里。所谓“中心化”,就是人类主要的社会活动,都围绕某个“中心”来进行。上班去企业“生产中心”,买货来商场“购物中心”,求医到医院“治疗中心”等等。如果你留意自己每天生活的轨迹,从早到晚,你不过是从“甲中心”转到“乙中心”再到“丙中心”而已。我们时常说“人际关系”,在现代生活中,绝大部分都是个人与“中心”的关系,个人之间
期刊
一九八八年,我从复旦大学博士生毕业后,经一个偶然的机会,被分配到北京西山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担任《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军事历史学科的责任编辑。工作倒是对口,但军队的纪律使我不能再像从前一样做学问。怎么办呢?当时与我共事的是茅海建少校,他告诉我:军事科学院最有价值的收藏是战争年代的历史档案。如果有兴趣,可以到图书馆去借阅。我看到堆积如山的档案,犹如发现了一个宝库。许多过去不知道的事情、不清楚的
期刊
压力和活力是理解中国基层运作的两个维度。不过,当用这两个维度去审视中国的治理体系时,便会生出更多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比如,基层政府真正看重的任务到底有哪些?越是基层的治理主体就越承受更多的层级压力吗?从上到下的控制存在哪些问题?绩效考核是掌控下级政府的一把历久弥新的利剑吗?陶郁、刘明兴和侯麟科于去年出版的《地方治理实践:结构与效能》详细地回答了这些问题。他们基于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在二00
期刊
写擘窠大字,前人不用毛笔,改用他物替代。康有为《广艺舟双辑·榜书》说:“字過数尺,非笔所能书,持碎布以代毫,伸臂肘以代管,奋身厉气,濡墨淋漓而已。若拓至寻丈,身手所不能为,或谓持帚为之,吾谓不如聚米临碑,出以双钩之易而美观也。”  这三种方法,可称为:持帚为笔,布帛代毫,聚米成字。  持帚为笔,最早。南朝刘宋虞龢《论书表》说:东晋王献之“见北馆新泥垩壁白净”,涌起书写欲望,“取帚沾泥汁书方丈一字,
期刊
现代公园的治理要求,已经远远超出地质、地理遗产保护的基本关注,而基于多学科系统关注的以地质、地理自然生态、生物自然多样性和谐共生的迫切保护要求.无论是生态旅游,还是环境教育,或者人文休闲所需,其根本目标就是要保护自然资源、生态与生物物种进化过程的延续和流畅,保护文化历史的传承,并尽可能去发掘自然之美.
期刊
一百年前,初春四月,瑞典人安特生骑着毛驴二进仰韶村。他定想不到,一百年后考古学在中国这般地欣欣向荣,他更意识不到,自己接下来在仰韶村的工作,会成为中国考古学诞生的标志。那时,考古学成为一门系统的学科还不足百年。这门以物质文化为研究对象的学科非常年轻,但自诞生即迅速被知识界理解和接纳,进而影响史学界修整固有认识。这在讲究积淀和传承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是不多见的。  年轻而小众的学科,究竟有什么魅力能迅
期刊
在我国农村初中,由于种种原因,教师往往会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多声部纵向音乐思维的熏陶、训练,导致学生多声部合唱合奏能力得不到锻炼.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谈一谈如何在农村初中音乐课堂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多声部合奏活动的兴趣.
在高中阶段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我们要贯彻立德树人的方针,以师资力量的强化为标准,更新与推进教学改革目标,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活动的参与,提升审美能力的同时,美术综合能力得到提升.由此,本文将针对美术鉴赏课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展开探析,以期提高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效率,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元嘉二十一年(四四四)正月戊午,四十二岁的刘义庆闭上双眼,溘然长逝。不可抗拒的死亡将他从无法排解的恐惧和苦闷之中解放,但他一生所求仍然得不到回答。  以后人的眼光看,刘义庆是幸运的。如果他不幸多活几年,就会见证元嘉之治的终结。那个“民有所系,吏无苟得。家给人足,即事虽难,转死沟渠,于时可免。凡百户之乡,有市之邑,歌谣舞蹈,触处成群”的时代,即将和它的开创者一起走向灭亡。他会看到更多兄弟阋墙、父子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