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紫藤花开的声音

来源 :初中生学习指导·作文评改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oy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总有不期而遇的温柔,以及生生不息的希望。
  ——题记
  路过紫藤苑,香气袭来,抬头,是花开了。(开篇切题,既干净利落,又创造浪漫情境。)
  今年开学比往年早些。到校后,匆匆整理床铺,为同学分发课本,奔向活动中心的途中竟未察觉已含苞的紫藤花。花骨朵儿是那样小,匿在绿叶里,只在阳光恰巧闪过的时候溅起浅浅银光。(初描紫藤,那“恰巧”,那“浅浅银光”,犹抱琵琶半遮面地吸引着读者。)
  “杨老师在成都准备做手术……”周老师告知我们实情时心疼地轻声叹气。
  杨老师那样热爱花草的人,也会爱上那娇小的紫藤吧?(一个揣测将老师与紫藤巧妙相连。)
  临近周末,我又去了紫藤苑。骄阳正好,略显单薄的花苞微微张开,颜色由浅及深,像是一支画笔,在绿色的背景中留下一抹渐变的紫。(再描紫藤,一个比喻句勾勒出花之神韵。)
  回家后,父亲催促我看篇文章,我接过手机,定睛一看——《医院杂记》。这文风总觉熟悉,往下翻了两三行,那短短几排整齐的黑体字藏着说不清的感觉。眼前忽然变得雾蒙蒙的,也顾不得校服袖口的脏,我胡乱地抹了抹,瓮声瓮气地问:“是杨老师写的吧?”
  父亲诧异地点头,问我怎么知道。“我就知道。”眼底挂着笑,随口答了父亲的问题。即使病着,也那样痴迷春天的花草;即使住进医院,也坚持用文字记录心情。除了我的杨老师,还能有谁?
  记得那篇文章的一个片段:地铁站出口处的那条长街。开得那般繁盛的花,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在地面霓虹灯的映射下如此不真实,美得令人屏息驻足。我想象着浪漫长街边微醺的路灯照在杨老师身上,初绽的粉嫩花朵与校园这些小小的,只在空气里飘散幽香的紫藤花一起,叠合于老师慈爱、温和的眼神里。
  “给杨老师打个电话,把你的关切告诉她吧。”
  这是母亲不知道第几次的提议,之前我以各种理由推脱了:杨老师需要休息;杨老师嗓子不太好,不能多说话……
  天知道,我到底有多想打这通电话。(这应该是欲扬先抑里的“扬”,前面的推脱是“抑”。)
  没事的时候,脑子里满是杨老师的身影:辅导作文时的专心致志;课余休闲时的乐观开朗。记忆最深的是我们晚自习去找杨老师闲谈笑闹的那些场景。她嘴里和我们开着玩笑,笔尖却在作业本上欢快地划动。
  思念满溢也只能忍着,再等等,再等等……(“忍”和“再等等”的反复,为下文拨打老师的电话蓄势。)
  再次路过紫藤苑,花落满地,不经意踩在落花上,一声轻响,一阵暗香。
  “之前来看都还没开,现在怎么都落了?紫藤香是香,花期太短了!”(三描紫藤,以声写花之凋落,以他人之抱怨写自己的遗憾,自然引出祈祷之情切。)
  不远处的抱怨声说中了我的心事。神经大条的我第一次感觉到“黛玉葬花”那样细腻而又伤感的情思。“紫藤,你再开长一点,再开久一些……”我祈祷似的呢喃。这样美的花,杨老师总该来陪着我们一起看才算完美。
  弯腰拾起几朵落花放在手心,柔嫩的花瓣已枯干,变得弱不禁风,捏碎了渐变色的花,指尖残存余香。攀着木栏的藤蔓上,挂着珍珠似的花串,最最平凡的美,却也最不平凡。(四描紫藤,由花念人,为下文拨通老师电话作足铺垫。)
  又是周末,我盯着手机屏幕里那串备注“杨老师”的电话号码愣神。
  心一横,按下通话键。
  “喂,杨老师……”
  您听见紫藤花开的声音了吗?(结尾含蓄动人。跟老师的对话没有再多写一句,却给读者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那一问,是孩子内心的独白,言尽而意无穷。)
  【老 师 的 话】  要说借花喻人,此文不全是,或者说喻得很低调含蓄。
  文中的花与人仿佛两条无形的线,若有若无地交织着,通过对紫藤花的四次描绘之后,终于在最后拨打老师的电话时交织在一起。
  其中隐藏着老师住院动手术,“我”的担忧与想念;隐藏着老师工作的认真,对孩子们的慈爱和面对病魔的勇敢。
  四次描写紫藤花,呈现梯度的美感。从花苞到盛放,从盛放到凋落的描绘中,还巧妙杂糅了给老师打电话的纠结,一拖再拖的犹豫。花落了,香还在。老师病了,牵挂不停。于是那个终于拨通的电话,是孩子对老师的爱的表达,这样的表达在叫了一声老师后戛然而止。最后一问,不是问老师,是在问自己。结尾真挚动人,余味无穷。
  写作时的首尾呼应,不是简单的呼应。是感情的氤氲与延伸,仿佛花开的声音,透过文字,响在耳畔。
  身为老师,我很想搂过孩子,轻轻告诉她:虽错过了紫藤花开,但没有错过你们,这就很好!老师愿意用日渐老去的生命陪伴你们日益蓬勃的青春,用一颗历经沧桑的心共鸣你们敏感欢愉的心跳。涵丫头,紫藤花开的声音,老师听到了……
  (讲评教师   楊   莉)
其他文献
编者按:第十六届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已落下帷幕,本次大赛辽宁赛区共收到参赛作品三万余份,经过辽宁赛区初评、全国复评,辽宁赛区初中组有60名同学获奖,其中,刘秉洲、臺靖宜等2名同学获得一等奖,马子雯、赵俊沣等6名同学获得二等奖,张语珊、朱芷渐等52同学获得三等奖;高中组孙丹婷同学获得三等奖。为了鼓励所有参赛同学的写作热情,激发更多同学的写作兴趣,获奖的部分作品将陆续在《初中生学习指导》(作文评改版)上
期刊
一、“光阴”  历史上,各个国家最先发展起来的科学几乎都是天文和历法,因为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就要劳作和休息。何时劳作,何时休息?昼兴夜寐最为理想。而且人们对于昼夜的划分也比较容易把握,因此人类的第一个时间概念就是昼夜。白昼是明亮的,是“光”;黑夜是晦暗的,是“阴”。“光” 和“ 阴”合起来,就是昼夜,成了时间的代称。  另有一种不同的说法:古时人们用“晷”来推算时间,在圆形石板上刻上表示時间的度数
期刊
我们搬了新家,外婆非常喜欢这里,因为新家的庭院跟外婆以前住的房子的庭院有些相似。  曾经,外婆的家有个大庭院,院子里放着一把大遮阳伞,伞下摆着两把椅子。中午的太阳过于气盛,外公外婆不喜欢,他们更喜欢坐在落日的余晖下,欣赏院子周围那美丽的画卷。  五年过去,遮阳伞下缺少了外公,正如碧玉上有一块瑕疵,让人觉得不那么美好了。  小姨生了二胎,我们叫他蛋蛋。自打他出生,全家人都在为他忙前忙后的,外婆便搬去
期刊
古往今来,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正是这些看似无形的规则,保障了人们生活的稳定有序。在化学世界里,也同样如此。遵守基本的实验操作,是保障人身安全和顺利完成实验的前提。  小题在线  例 (2019·广西·玉林)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解析: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A错误;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
期刊
读写君:大家好,我是读写君。大家期待的名师作文技法指导课终于开课啦!让我们来看看李老师的第一课要给我们带来什么作文升级大法吧!掌声有请李老师闪亮上场。  李老师:谢谢!记得在一次春节晚会上,演员赵本山与范伟共同表演小品。期间赵本山问道:“树上有7只鸟,‘砰’的一声枪响,打死了一只鸟,树上还有几只鸟?”范伟脱口答道:“6只”。“错!树上一只鸟也没有了。”一声枪响,树上鸟儿都受惊飞了,当然死的也掉下来
期刊
张长弓,骑奇马,单戈独战;  好女子,扶夫手,彳亍而行。  ——上聯“张”字是由“弓”“长”合成,“骑”字是由“马”“奇”合成,而繁体的“战”字,可拆成“单”“戈”两字。下联“好”由“女”“子”二字合成,“扶”字由“夫”“手”二字合成,而“行”字又可拆成“彳”“亍”二字。这是并字与拆字合着用了。从联中的意思看也是非常有意思:一个“张长弓”在骑马独立鏖战,而一个“好女子”却悠闲地依偎夫婿踽踽而行,好
期刊
所谓记事,说得通俗点,就是用笔讲故事。记事是最基本的写作能力,把事情写清楚则是记事的最基本要求。而要想做到这一点,前提是要对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了如指掌,在此基础上再有序记叙,做到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否则,记叙文就会结构紊乱,主次不明,让人读起来特别费神,甚至会一头雾水。  那么如何才能把故事讲好,写出一篇不错的记叙文呢?  第一,要对所记之事进行梳理。一个故事,必然会有前因后果,动笔之前,一定
期刊
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  ——题记  月·萌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五岁的我依偎在外婆怀里,吟咏着诗句。“丫头,你的梦想是什么呀?”外婆问我。“我要当月亮上的小兔子,给嫦娥姐姐跳舞!”我看着月亮兴奋地说。年幼的我望着那静谧的夜空,星儿是如此灿烂,月儿是如此皎洁,就如同一个孩子幼稚而纯真的梦想……  “一嗒嗒,二嗒嗒……”空荡荡的舞蹈室内,一个八岁的小姑娘依然在执着地练习,
期刊
传记的形式有很多样,比如自传和小传。简而言之,自传是为自己作传,小传一般是为他人作传。无论是长篇巨著还是简短小文,都需要符合传记的规则和要求,比如要真实,要准确,要言之有据,绝不能写成小说或者故事。那么,怎样才能写好传记呢?  一、广搜材料汇“囊”中  要想为人物写传记,必须全面、深入地了解这个人物,了解他的生平,比如身份职业、家庭状况、成长经历、生活遭遇、个性特征、兴趣爱好……把各种材料搜罗到一
期刊
【文题呈现】  文题一:以《那一次,我真 》为题,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以记事为主的作文。不少于500字。  文题二:在你的生活中,曾有过什么事情,让你深切地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亲情的可贵?以《我们是一家人》为题,自主立意,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写作指导】  本单元的这两道作文题,虽然题型不一样,写作方向也不一样,但都要求写一篇以记事为主的作文。因此,动笔之前,首先要弄明白如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