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频道,因世博更精彩

来源 :对外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ter_plea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北京奥运会之后在中国举行的又一次国际盛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注定将成为国内国际媒体关注的焦点。2010年4月26日晚10点,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英语频道的世博会特别节目之一《今日世博汇》正式亮相,拉开了英语频道世博会报道的帷幕。
  英语频道将世博会的报道定位为“大世博”,即力求跳出世博园,发掘并设置深层次的议题,展现世博会背后更为深厚的社会、人文、科技和文明内涵。内容上要展示世界文明、突出亚洲风采,手法上则力争突出国际视野,从对外传播的视角全方位、多层面地向世界解读上海世博会、解读中国、解读上海,让英语频道因为世博会报道而更加精彩。
  在上海世博会期间,主办机构预计吸引世界各地7000万参观者前往,大量外籍人士将涌入上海,以及上海周边地区。因此英语频道将此次世博会报道的目标受众分为两部分,一是国内的外籍观众,主要是聚集在上海地区以及上海周边地区的外籍观众;二是异域观众。由于语言的限制,届时前来参观世博会的外籍人士会选择他们听得懂的电视频道。这时他们面临两个选择,一个是中央电视台的英语频道,另一个是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的外语频道(ICS)。
  ICS于2008年1月1日成立,它的定位是城市频道,是一个能涵盖新闻、时尚、资讯及影视等节目的综合性电视平台,风格轻松、前卫。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在上海当地的英语使用者和国际居民人群中已经颇具影响,并且培养了自己的“铁杆”外籍收视人群,这些人通过各自的生活、社交圈子谈论ICS,以辐射状影响周围的其他外籍人士,无形中再一次扩大了ICS的影响力。英语频道在世博会期间与ICS竞争上海及周边地区的外籍观众,确有一定难度。这需要英语频道的世博会报道必须做到与ICS有明显区别,做不一样的世博会报道。
  与ICS的“展现上海”不同,英语频道的目标除了要“解读上海”,更需要做到“解读中国”。因此英语频道的世博会报道资讯服务类的内容比例很低,更注重国际化内容,在国际社会和国际观众都关注中国的时候,坚持一个“大世博”的概念,也就是除了将世博园区的新闻做好之外,还要充分报道世博会以外的社会、文明、科技、人文,坚持权威、高端的定位,向世界传播中国。
  在主持人的选择上,英语频道也下了番功夫,请到了《江泽民传》、《中国三十年》等著作的作者、美国著名中国事务观察家罗伯特·劳伦斯·库恩博士(Robert LawrenceKuhn),由库恩主持系列片《库恩看中国》。此片是英语频道为世博会报道特别设计的,借用库恩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他的出现会为英语频道吸引一大部分外籍高层观众。
  在系列片《库恩看中国》中,库恩以一个国际观察家的独特视角,通过对上海世博会的介绍,报道世博会,向世界讲述了中国的变化和发展。节目浓墨重彩地描写为什么世博会能够第一次在一个发展中国家举办,为什么世界选择了中国。此外,还大量介绍中国如何倾力打造一个中国的世博会,中国人如何看待这个世界盛会,并对上海的飞速发展及其未来的世界地位作了中肯的评价。
  这部系列片每集30分钟。在节目策划阶段便引入经验丰富的外籍人员,以使节目贴合海外观众关注点和兴趣点。由国际著名导演、艾美奖获得者Peter Getzels执导,采用高清设备拍摄,另有外籍摄像、外籍编辑加盟整个摄制过程。这部系列片是英语频道首次与外籍电视制作团队进行深度合作,从制作的内容,到制作的风格都贴合国际观众的欣赏习惯,突出了英语频道世博会报道中“大世博”的概念,也是英语频道打造国际化品牌、提升国际传播能力的一次有力尝试。
  世博会期间英语频道的另一主要目标受众是异域观众,主要的竞争对手是国际上几个主要英语媒体。与这些媒体相比,英语频道占有地利的优势,也就是资源上的优势。除了享有英语频道自身拓展的资源,如演播室以及其他技术设备资源、嘉宾资源、新闻信息资源等,英语频道还与ICS形成报道联盟,互通有无,将世博会资源最大化,加强了英语频道在世博会这一议题上与国际媒体竞争的能力。
  上海世博会是中国第一次举办的世界性博览会,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加上海世博会,总投资达300亿人民币,所能带动的经济效益至少有人民币2000亿元,是世界博览会史上的最大规模。由此不难看出,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对中国形象影响的深远和巨大。所以客观全面真实的报道才是英语频道做为国家对外传播平台应呈现给国际受众的。英语频道的世博会报道可以直观地分为以下几个板块。每一个板块都遵循客观全面真实的报道原则,在此基础上,体现“大世博”的概念。
  除了刚才提到的《库恩看中国》,英语频道的世博会重点节目还包括:
  1 周播特别节目《城市连线》,每期30分钟,通过卫星连线国内和世界各地城市的电视台、评论员或记者,结合本周世博会动态,热议城市建设话题,共同探讨“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会主题;
  2 40集馆长系列,采访各国馆的馆长,在场馆内向观众详细介绍各馆情况以及本国文化;
  3 20集设计师系列,采访各馆的设计师,由设计师介绍设计理念、设计亮点,以及设计和建设时的故事;
  4 《亚洲风采》专栏,着力报道亚洲各国的世博活动,充分体现英语频道改版后“为你链接亚洲”的定位。选择各亚洲国家主题日播出相关国家嘉宾专访、国家参会宣传片和国家宣传片;
  5 两个日播新闻板块《世博天天看》和《今日世博汇》,分别在中午12点的《新闻一小时》和晚间22点的《中国24小时》中播出,通过京沪两地演播室互动,报道当日最新活动;
  6 即兴采访版块《我看世博》,英语频道外籍主持人每天随机采访园区内外各国游客,让他们谈一下对本届世博会、对上海、对中国的看法。
  此次英语频道的世博会报道更是在节目形式和技术环节上比以往有所突破。为突破英语频道国际新闻报道资源有限这一瓶颈,英语频道于2009年底2010年初开始着手拓展国际新闻资源,目前已经建立了初步的点对点全球特约报道员网络以及国际电视台合作网络,在世博会开幕时这两个网络正式开始运行。
  
  责编:吴奇志
其他文献
首先,我想提三个问题:一,当西方人一踏上中国国土时,最吸引他们注意的是什么东西?二,什么和中国烹饪一样最具有中国的民族认同性?三,为什么西方人会觉得中国是一个神秘的国家,这种认识的根源在何处?  我想这三个问题的答案可以归结为一个,那就是汉字。    “不透明”的汉字    当刚刚来到中国的西方人走下飞机,首先会被机场各处标注的汉字所吸引。这种文字与他们所熟悉的拉丁字母完全不同,像是某种图画。而最
期刊
不久前,中国对外传播领域迎来了一大盛事——全国第一届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主题是“中国现代传播体系的构建”。这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首次在对外传播领域召开的最具权威和影响的高端理论研讨会。此次研讨会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办,中国外文局和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承办。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主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王晨出席会议并发表主旨演讲,中宣部副部长、大会专家委员会主任蔡名照出席会议。会议由
期刊
你可能不认识斯宾塞·约翰逊,但你一定读过或听说过《谁动了我的奶酪》这本全世界销售超过2000万册的超级畅销书。  2009年法兰克福书展上,奈斯比特先生将斯宾塞介绍给我,并说,其将随奈斯比特夫妇访问中国,但因为他还在环球旅行中,无法回美国办理签证,希望我们能够提供帮助。  一个月后,在北京利兹卡尔顿饭店,我再次见到斯宾塞和奈斯比特夫妇。他们刚刚造访台北,而我则刚从新疆回来。  与奈斯比特夫妇应该算
期刊
2009年11月25日,当薄雾轻轻拥抱山峦,当朝阳从山峦崭露头角时,中外合拍的电视专题片《魅力中国》在张家界中心景区武陵源区举行了开机仪式。  这部电视专题片《魅力中国》分为13集,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五洲传播中心与澳大利亚Lonely Planet(孤独行星)、新加坡Beach House联合制作,预计于2010年第三季度在Discovery旅游和生活频道全球首播,并通过BBC环球公司进行全球推广
期刊
在国内媒体忙着报道各地打拐行动的成果时,法新社的报道“DesperateParents roam China to find kidnappedchildren”(《为寻子,绝望的父母走遍中国》)一文或许能给我们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和报道模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希望对这篇文章的解读能够对国内媒体的报道有所帮助。  从题材上讲,这篇署名为MaNanne Barriaux的特写讲述的不是一般的拐卖儿童
期刊
2009年8月2日,投资1.2亿的张家界天门山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再次进行节目联排。以高山奇峰为背景,以山涧峡谷为舞台,有着530多人庞大演出阵容,世界上第一台大型山水实景音乐剧,计划在8月底进行首演,将给中外游人带来一场气势恢宏、美轮美奂的艺术盛宴。  在这台实景演出推出之际,张家界市委书记胡伯俊就用文化拓展旅游内涵,增强旅游发展后劲,提升张家界的竞争力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传统文化是基础   
期刊
温明登(Jacques van Minden),曾任联合国粮农组织驻中国食品专家组组长(1987)、法国对外贸易顾问(1989)、法国驻柬埔寨专员(1990)、法国国民议会中国问题报告人(1997)、法中友好协会会长(1997)、中国政府外聘专家(2002)等。自1956年首次访华以来,先后二百多次来到中国,从事法中经济、商务、文化和艺术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他走遍了中国所有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不但
期刊
金龙,一个土生土长的德国人,1990年至1993年曾在上海留学。来到中国工作前,他还在德国《商业周刊》总部和新加坡分部工作8年,目前是德国《商业周刊》驻华记者。近日,笔者在北京采访了刚刚从上海世博园参观归来的金龙。    千挑万选的“解说员”    金龙告诉记者,上海世博会德国馆有个突出的亮点,那就是两位一直伴随参观者的虚拟“解说员”严思和燕燕。在德国馆里,参观者随处可见德国男青年严思与他的中国女
期刊
2005年3月25日至9月25日,日本成功地举办了爱知世博会,展期为185天。展馆面积173公顷,有121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参展,观众达2200多万人次。  爱知世博会的主题为“自然的智慧”,副主题是“宇宙、生命和信息”、“人生的‘手艺’和智慧”、“循环型社会”,副主题和主题紧密配合,是对主题的进一步阐释和深化。爱知世博会的主题与副主题和日本民族性中的好奇心、探索精神紧密相连。对于人类来说,自然
期刊
4月14日中午,中国日报社派遣我和摄影部前辈杨世忠老师前往青海省玉树州结古镇采访。当天早上7点49分,7.1级的地震让那个美丽的高原小镇不再宁静。  震后灾区的采访,对于记者来说,是一项非常有挑战性的工作。首先是采访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和不可知性,其次就是记者始终需要问自己一个问题:我们来灾区采访什么?  当今电视卫星直播和互联网的迅捷,使观众能够全天24小时通过视频和文字直播了解灾区的情况,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