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面对知识经济日新月异,教育教学领域正在发生深层次变革,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必须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改革传统旧模式,本着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数学应用意识作为新形势下提升高效益课堂的总体目标。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主要问题是:只注重纯理论知识讲授,轻数学新思维的开发;重知识构架的形成过程,缺少数学知识应用实践过程;“一堂灌”多,启发式少,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与现代信息化条件下复合型教学方式融合深度不够,学生的合作交流不充分。
关键词:自主探究;学案导学;诊断研究
“自主探究,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以下简称“探究式导学案”)主要以“学案”为引领,从学生预习自读教材开始,通过课堂上师生的有效互动达到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新模式既是现代信息技术下对教师驾驭课堂能力的挑战,也是对启迪学生创新性思维的一种磨炼。
一、“探究式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创新设计思路与过程
(一)制定翔实的自学日标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制定出切合学生实际的三维导学日标。(即知识掌握目标、德育育人目标、能力达到目标),目标的制定一定要符合整体学生的学情,使学生自学教材——教师引导——系统归纳——练习反馈——知识达标成为一个整体。
(二)编拟可行的诊断补偿
首先,编写设置的问题要有层次性,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其次,所涉及的问题本身对数学教学日标的实现具有针对性。同时,编拟的问题对新旧知识的衔接及新旧内容的自然过渡具有很好的调控作用。
(三)预设学习导航
导航,顾名思义就是引导走向正确的航向。教师能否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使学生思维的火花从点燃到升华,富有风趣和吸引力,这就要求教师对全体学生的知识层次、学习能力及水平有充分评估和把握,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教材、心中有学生、心中有方法,才能使预设的问题促进整堂课的教学顺利实施。学生训练的题目尽可能体现多角度开发和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进行系统的知识小结
以框图的形式,引导学生展示以旧知识作铺垫发现新知识形成的过程。一方面,小结时可用由概念、定义、定理、公式等形成的“树状式”结构;另一方而,从知识的应用实践上小结,学生获取了哪些解题技能,运用了哪些数学方法,小结的方式上尽可能地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然后,进行分层次讨论,真正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意识及团队协作精神。
(五)分层次展开达标测试
针对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应掌握的知识日标,编拟能覆盖本节内容的练习题。题型多以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为主,难度控制在与考查基础知识和运用基本技能训练相匹配,不宜过难、过多,精选精练,各种题型具有一定的区分度。
二、“探究式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低效,主要是因为教学过程从管理到实施的评价机制因专业不同没有形成一套统一的质量评价控制体系,加之学生生源差,造成教师难教、学生厌学,往往使达成的某节数学课教学日标难以实现。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对“探究式导学案”的实施要针对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年级、不同的班级,适当地调整实施步骤,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针对性强、环节完整、环环相扣,最终实现以启发和开拓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为目标。
(一)精心编制导学案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试行)及小学学校教材规划纲要编写的导学案,要充分考虑小学学生课外感悟知识能力和课内掌握知识的水平,尽量做到导学目标贴近各专业实际,重点突出。育人目标更加体现专业特色,能力目标符合学生实际。
(二)督促学生自学教材
导学案中设计的学生自读教材环节是“探究式导学案”的开场部分,问题的设计既要新颖,还要连贯,对导学案从一个环节过渡到另一个环节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师将自读提纲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按自读提示进行教材预习和关联问题的课外查阅。
(三)师生一起讨论交流
在自学的基础上,教师根据不同专业、不同性别比例的学生,他们的认知水平各有不同这一特点对学生合理分组,并组织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不能解决的问题分类汇总,以便在后续环节一一精讲释疑中加以解決。
(四)课堂内精讲释疑
此过程要求学生把自学讨论交流中遇到的不能独立解决的疑点、难点通过教师的讲解以达到搞清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真正发挥好精讲释疑的作用,教师必做到精准发力,切不可而而俱到,占用过多的教学时间。
(五)指导课内练习
此过程的作用是通过练习使学生学过的基础知识牢固掌握,解题技能灵活多变。同时对学生存在的知识盲点、疑惑的问题得以及时反馈。
(六)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小结
小结的方式可多样化,富有趣味性。引导学生分层次、分步骤实施,达到当堂形成知识网络。
(七)进行达标测试
此过程的本质是对学生进行的一种补偿教学,可以针对学生当堂或对一周学过的内容进行测试,有助于考查学生知识掌握及应用能力。
在我们学校实施“自主探究,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创新性地构建现代信息条件下“生态课堂”的前奏,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特征。
关键词:自主探究;学案导学;诊断研究
“自主探究,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以下简称“探究式导学案”)主要以“学案”为引领,从学生预习自读教材开始,通过课堂上师生的有效互动达到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新模式既是现代信息技术下对教师驾驭课堂能力的挑战,也是对启迪学生创新性思维的一种磨炼。
一、“探究式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创新设计思路与过程
(一)制定翔实的自学日标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制定出切合学生实际的三维导学日标。(即知识掌握目标、德育育人目标、能力达到目标),目标的制定一定要符合整体学生的学情,使学生自学教材——教师引导——系统归纳——练习反馈——知识达标成为一个整体。
(二)编拟可行的诊断补偿
首先,编写设置的问题要有层次性,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其次,所涉及的问题本身对数学教学日标的实现具有针对性。同时,编拟的问题对新旧知识的衔接及新旧内容的自然过渡具有很好的调控作用。
(三)预设学习导航
导航,顾名思义就是引导走向正确的航向。教师能否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使学生思维的火花从点燃到升华,富有风趣和吸引力,这就要求教师对全体学生的知识层次、学习能力及水平有充分评估和把握,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教材、心中有学生、心中有方法,才能使预设的问题促进整堂课的教学顺利实施。学生训练的题目尽可能体现多角度开发和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进行系统的知识小结
以框图的形式,引导学生展示以旧知识作铺垫发现新知识形成的过程。一方面,小结时可用由概念、定义、定理、公式等形成的“树状式”结构;另一方而,从知识的应用实践上小结,学生获取了哪些解题技能,运用了哪些数学方法,小结的方式上尽可能地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然后,进行分层次讨论,真正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意识及团队协作精神。
(五)分层次展开达标测试
针对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应掌握的知识日标,编拟能覆盖本节内容的练习题。题型多以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为主,难度控制在与考查基础知识和运用基本技能训练相匹配,不宜过难、过多,精选精练,各种题型具有一定的区分度。
二、“探究式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低效,主要是因为教学过程从管理到实施的评价机制因专业不同没有形成一套统一的质量评价控制体系,加之学生生源差,造成教师难教、学生厌学,往往使达成的某节数学课教学日标难以实现。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对“探究式导学案”的实施要针对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年级、不同的班级,适当地调整实施步骤,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针对性强、环节完整、环环相扣,最终实现以启发和开拓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为目标。
(一)精心编制导学案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试行)及小学学校教材规划纲要编写的导学案,要充分考虑小学学生课外感悟知识能力和课内掌握知识的水平,尽量做到导学目标贴近各专业实际,重点突出。育人目标更加体现专业特色,能力目标符合学生实际。
(二)督促学生自学教材
导学案中设计的学生自读教材环节是“探究式导学案”的开场部分,问题的设计既要新颖,还要连贯,对导学案从一个环节过渡到另一个环节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师将自读提纲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按自读提示进行教材预习和关联问题的课外查阅。
(三)师生一起讨论交流
在自学的基础上,教师根据不同专业、不同性别比例的学生,他们的认知水平各有不同这一特点对学生合理分组,并组织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不能解决的问题分类汇总,以便在后续环节一一精讲释疑中加以解決。
(四)课堂内精讲释疑
此过程要求学生把自学讨论交流中遇到的不能独立解决的疑点、难点通过教师的讲解以达到搞清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真正发挥好精讲释疑的作用,教师必做到精准发力,切不可而而俱到,占用过多的教学时间。
(五)指导课内练习
此过程的作用是通过练习使学生学过的基础知识牢固掌握,解题技能灵活多变。同时对学生存在的知识盲点、疑惑的问题得以及时反馈。
(六)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小结
小结的方式可多样化,富有趣味性。引导学生分层次、分步骤实施,达到当堂形成知识网络。
(七)进行达标测试
此过程的本质是对学生进行的一种补偿教学,可以针对学生当堂或对一周学过的内容进行测试,有助于考查学生知识掌握及应用能力。
在我们学校实施“自主探究,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创新性地构建现代信息条件下“生态课堂”的前奏,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