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旧称“缀文”“缀法”,即缀辑文字以成文。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基础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基本字词积累、阅读方法培养、写作技巧锻炼都是之后高级阶段语文学习的基石。我发现很多学生对写作存在抵触情绪,不愿意或很难写出好的作文,对作文训练的兴趣不高。本文从字词句的积累、评批形式多样化和培养个人感受这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注重字、词、句的积累,丰富写作基础
现阶段,小学语文的教学步骤大致遵循这样一种程式:集中识字——大量阅读——分步习作,集中识字和大量阅读是分布习作的基础,分步习作则是在集中识字和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对于字词句的综合运用。
第一阶段的重点是识字,阅读和写作也同时起步。学生在这一阶段中,应掌握课内课外的单字3500个左右。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养成良好自觉的读书习惯,培养他们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为进行第二阶段的实验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和兴趣,教给读书方法。这一阶段要求学生写生活日记和观察日记,开始进行片断作文训练,同时注意向学生渗透写作知识,培养学生初步写作能力。
第三阶段的重点是读写结合,提高写作能力。分步习作是从基础读写到片段写作,最后到综合整体写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理解和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审题、立意、选材、构思和书面表达能力。
平日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同学不喜欢写作、对写作兴趣不大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该写什么,不知道怎么表达心中的想法,这多半是由于在低年级阶段对于字词句的掌握不够、积累的不多,导致无话可说、无句可写的结果。所以,在前期阶段一定要将学生的基础打牢,才能在最后的写作阶段发挥出更大的潜力。
二、注意评批方式的多样化,增强写作信心
教师要适当增加学生自主评批和同学间习作互批,然后以交流会的方式进行优秀习作交流学习。自主评批和习作互批有助于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自觉性,在同学们互相交流的过程中也有利于思想的碰撞,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教师在自主评批和习作互批的过程中要注意方式方法,否则也会出现评批随意性大、指导性不足等情况。
首先要确定评批的标准,量化细则,使学生明确确定分数的缘由,比如字数、用词用句、段落要求等。其次,注意评语的位置、形式、用词,如眉评和总评的位置、书面用语的使用与规范。再次,对习作中遣词造句和段落的修改和对优秀语句的鉴赏,交流优秀写作经验。最后,教师要注意整个过程的指导、引领和监督。
教师评批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几个问题:
(1)批语的通俗性和指导性:评语要明确易懂,以学生可以理解的语句措辞来进行指导,便于学生发现习作中的问题并进行修改;总批和段落批示要清楚,字迹要工整,便于学生识读。
(2)表扬方式和措辞:低年级和向高年级过渡阶段的评语应以表扬为主,指导为辅,鼓励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写作热情;高年级写作的评语则以指导为主,表扬为辅。高年级的写作中若有不当之处,也应注意评语的措辞,不要伤害学生对写作的热情和信心,否则导致事倍功半的结果。
(3)评判的标准:低年级的习作可适度降低写作难度,命题和文体不局限于文体要求和考试规范,鼓励学生大胆写出自己的感想和生活体验,以增加学生的写作兴趣;过渡阶段和高年级则要注意写作规范的要求,即文体的规范、字词句用词的准确、主题的明确、段落的清晰。
(4)选题的设定:在低年级阶段,选题的范围应相对大一些,让学生有更多的话题可说,扩展学生的视野和想象力。在基础读写训练达到一定程度时,即在高年级阶段便要在更小的范围内进行升华,以达到更高的表达水平。另外,命题要尽量以小学生的视角出发,这样学生才能有得写,若是一贯按照教学的成人角度命题,学生在没有实际生活经验的时候难免不知道如何写起,既降低了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与积极性,也束缚了学生在写作上的发挥和想象。
三、重视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培养个人感受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提出了“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写作是将自我观点和个人感受书面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自我感受和观点是写作的基础。所以,我们要让学生在平日里多多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经验和个人感想,一旦有了体会,应该诉诸文字将它记录下来,这不但是积累素材的好机会,在平时的记录过程中也锻炼了字词句的运用,也是一种写作体验和形式。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设定与命题相关的情景,在班级上进行现场表演或组织一些小游戏,同学们通过对情景和游戏的体会便有了个人感悟;也可以通过观看图片、影视资料等丰富学生的感受,并要求学生及时记录下来,让学生有感而发,提高学生的创作热情。
一、注重字、词、句的积累,丰富写作基础
现阶段,小学语文的教学步骤大致遵循这样一种程式:集中识字——大量阅读——分步习作,集中识字和大量阅读是分布习作的基础,分步习作则是在集中识字和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对于字词句的综合运用。
第一阶段的重点是识字,阅读和写作也同时起步。学生在这一阶段中,应掌握课内课外的单字3500个左右。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养成良好自觉的读书习惯,培养他们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为进行第二阶段的实验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和兴趣,教给读书方法。这一阶段要求学生写生活日记和观察日记,开始进行片断作文训练,同时注意向学生渗透写作知识,培养学生初步写作能力。
第三阶段的重点是读写结合,提高写作能力。分步习作是从基础读写到片段写作,最后到综合整体写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理解和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审题、立意、选材、构思和书面表达能力。
平日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同学不喜欢写作、对写作兴趣不大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该写什么,不知道怎么表达心中的想法,这多半是由于在低年级阶段对于字词句的掌握不够、积累的不多,导致无话可说、无句可写的结果。所以,在前期阶段一定要将学生的基础打牢,才能在最后的写作阶段发挥出更大的潜力。
二、注意评批方式的多样化,增强写作信心
教师要适当增加学生自主评批和同学间习作互批,然后以交流会的方式进行优秀习作交流学习。自主评批和习作互批有助于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自觉性,在同学们互相交流的过程中也有利于思想的碰撞,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教师在自主评批和习作互批的过程中要注意方式方法,否则也会出现评批随意性大、指导性不足等情况。
首先要确定评批的标准,量化细则,使学生明确确定分数的缘由,比如字数、用词用句、段落要求等。其次,注意评语的位置、形式、用词,如眉评和总评的位置、书面用语的使用与规范。再次,对习作中遣词造句和段落的修改和对优秀语句的鉴赏,交流优秀写作经验。最后,教师要注意整个过程的指导、引领和监督。
教师评批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几个问题:
(1)批语的通俗性和指导性:评语要明确易懂,以学生可以理解的语句措辞来进行指导,便于学生发现习作中的问题并进行修改;总批和段落批示要清楚,字迹要工整,便于学生识读。
(2)表扬方式和措辞:低年级和向高年级过渡阶段的评语应以表扬为主,指导为辅,鼓励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写作热情;高年级写作的评语则以指导为主,表扬为辅。高年级的写作中若有不当之处,也应注意评语的措辞,不要伤害学生对写作的热情和信心,否则导致事倍功半的结果。
(3)评判的标准:低年级的习作可适度降低写作难度,命题和文体不局限于文体要求和考试规范,鼓励学生大胆写出自己的感想和生活体验,以增加学生的写作兴趣;过渡阶段和高年级则要注意写作规范的要求,即文体的规范、字词句用词的准确、主题的明确、段落的清晰。
(4)选题的设定:在低年级阶段,选题的范围应相对大一些,让学生有更多的话题可说,扩展学生的视野和想象力。在基础读写训练达到一定程度时,即在高年级阶段便要在更小的范围内进行升华,以达到更高的表达水平。另外,命题要尽量以小学生的视角出发,这样学生才能有得写,若是一贯按照教学的成人角度命题,学生在没有实际生活经验的时候难免不知道如何写起,既降低了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与积极性,也束缚了学生在写作上的发挥和想象。
三、重视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培养个人感受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提出了“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写作是将自我观点和个人感受书面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自我感受和观点是写作的基础。所以,我们要让学生在平日里多多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经验和个人感想,一旦有了体会,应该诉诸文字将它记录下来,这不但是积累素材的好机会,在平时的记录过程中也锻炼了字词句的运用,也是一种写作体验和形式。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设定与命题相关的情景,在班级上进行现场表演或组织一些小游戏,同学们通过对情景和游戏的体会便有了个人感悟;也可以通过观看图片、影视资料等丰富学生的感受,并要求学生及时记录下来,让学生有感而发,提高学生的创作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