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1”过程考核教学模式在工业设计核心课程中的应用

来源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shingo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工业设计基础及原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着教学内容繁杂、教学模式单一而且重结果轻过程、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等问题。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在平时过程考核中加强实践训练力度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采取“N+1”的考核评价形式,构建了公平合理的评价体系。经过运用“N+1”过程考核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学生的成绩更为公平合理,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得到了提升,学习主动性得到了加强。
  关键词:“N+1”;教学模式;工业设计基础及原理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示码: A 文章编号:2095-7394(2017)06-0103-06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教学工具已经逐渐地被各种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取代,高等院校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工业设计作为一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成长的一门学科,经过了几十年发展,已经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 时代的发展要求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具备能够不断地更新自身的设计理念,具有超前的创新意识,同时又含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所以,在工业设计专业的课程建设中,对于具有核心地位的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亟需顺应时代的要求进行改革。在工业设计基础及原理这门课程的教学中,采用“N+1”过程考核的教学模式,旨在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完善教师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优化课程的客观评价模式,真正地满足对工业设计专业学生人才培养的要求。
  1 工业设计基础及原理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
  工业设计基础及原理课程是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在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设计课之间的一门衔接课程,对于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的培养起到一个过渡与引导的作用,在工业设计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本课程主要训练学生对于形态的审美与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处理形态与功能、材料、结构与机构等要素之间关系的能力[2]。但是目前多数学校采用的教学模式还停留在传统的灌输式阶段,或者简单地引入项目式教学的阶段,凸显出了以下的几点问题:
  1.1 课程内容繁杂,教学难度大
  工业设计基础及原理课程所设计到的知识面非常宽泛,从点线面到空间,从色彩到肌理,从形态到人机,从结构功能到材料工艺等,都会在本课程中涉及到。而48个课时的学时是无法将这些知识讲述到面面俱到的。并且,多数高校的课程之间的配合关系不够紧密,相互之间没有延续性,使得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时候达不到关联性和系统性的效果。在课程群中工业设计基础及原理课程对于其他课程的主导地位不够明显。
  1.2 教学模式单一化,重结果轻过程
  目前工业设计基础及原理课程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一般都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将教学环节分成理论讲述和实践训练两个环节。教师在讲完一个部分的内容后,布置相关课题让学生完成作业,基本遵循“理论-选题-构思-草图-深化-完善方案”这样的步骤。但事实上,对于还未真正掌握设计要领的低年级学生来说,这种单刀直入进行设计操练的教学模式并不能真正地提升学生的设计基础能力[3]。
  1.3 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的主角。但是往往工业设计基础及原理课程的教学中,学生在被动地学习,无法发挥学生自身的个性与独特性。学生获取知识与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远远不够。在整个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阶段性成就感得不到满足,部分学生是在疑惑和糊里糊涂中完成了课程的学习。
  2 “N+1”过程考核教学模式在工业设计基础及原理课程中的应用情况
  “N+1”过程考核的教学模式是指: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期末一次性的高比例总评成绩的特点,采用“N”次阶段性的平时过程考核加上期末“1”次考核的評价方式。期中代表“N”的平时过程考核方式包含了:单元(阶段)测试、期中考试、调查分析报告、读书笔记、课堂讨论、实验操作、实践训练以及其他。不同的课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中的几种方式来作为平时过程考核的形式,这部分成绩总权重为总评成绩的50%,与期末考核的成绩权重相当。而期末考核也可以根据课程的性质不同而选择合适的考核方式,如在考核性质上可分为考试或者考查,在考核类型上可分为实际操作、大作业、撰写学术论文、技术报告、读书报告以及口试等。如此两者结合,可以更为客观地评定学生的课程学习以及考核效果,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避免因为一次考试发挥不当而影响最终成绩。基于过程考核的教学模式,将教学的重点聚焦在每个过程上,重视学生平时学习过程的效果,让学生了解到自己每个阶段的学习效果。强化了平时的积累,更为最终的考核打下坚实的基础。
  工业设计基础及原理这门课程对于工业设计专业的同学来说,是走向专业设计课的一门桥梁课程,在先修课程如素描、色彩、三大构成等专业基础课程结束以后开设。针对这门课程内容繁杂的特点,可以讲本课程的内容分成如下几个模块:形态的认识、形态的美学、材料结构工艺、设计思维与案例等。采用“N+1”过程考核的教学模式可以将本课程的内容循序渐进地让学生掌握,并且可以通过不同的考核形式、教学方式来针对每个部分的课程内容展开教学。本课程通过近两年的教改实践,逐渐地摸索出了一套适合课程的“N+1”过程考核教学方案,如表1所示。
  工业设计基础及原理采用“N+1”过程考核教学模式的具体情况如下:
  2.1 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教学活动不是教师单一的知识传授与灌输,也不是学生被动地聆听与接受,而应该是“教”与“学”这两种行为的结合。教师应该采用合适的“教”的方式与手段,让学生能够做到主动地“学”并且有效地“学”。在工业设计基础及原理这门课程的教学中,根据不同模块的知识特点,采用了多种教学方式,如理论讲述、翻转课堂、传统板书、多媒体PPT讲述、案例教学、讨论教学、自由辩论、一对一指导等。   其中,“形态的认识”这一部分的内容相对来说偏向于理论较多,除了教师讲述与形态相关的知识,更多的是需要学生自主地去观察物体的形态,并且能够分析形态的具体细节。所以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采用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经过前期的关于形态的理论讲述后,提供给学生相关的书籍、视频、在线网站资料,让学生先自学一部分的内容[4]。科技在进步,网络资源也是愈加的丰富,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合理地利用好这些资源。原本需要在课堂上面进行讲述的理论与知识点让学生在课前先根据教师给予的资料提前完成知识的获取,并布置相关的课题让学生做分析报告,在课题上面转换师生角色,让学生讲述自己所搜集到的资料,阐述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讨论。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了加强,知识的内化也得到了优化。
  2.2 加强实践训练,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在制定“N+1”计划表时,要合理分配每次过程考核的分数在最终总成绩中所占的比例。如果是偏向学习理论的课程,那么在采用单元测试、期中考试、读书笔记等考核方式的平时过程考核中可以加大分数的所占比例。相反如果是偏向实际操作的课程,那么在采用如调查分析、实验操作、实践训练等考核方式的平时过程考核中也可以加大其分数的所占比例。工业设计基础及原理课程是在理论的基础上偏重实践的一门课程,所以在平时过程考核的考核方式上采用了调查报告、阶段测试、实践训练和课堂讨论这几种,如表1所示,并且其中实践训练的比重较多。
  在工业设计基础及原理课程的第三次平时过程考核中,教师将相关的工业设计竞赛引入课堂,以比赛所规定的主题为这次过程考核的主题,要求学生们完成一个产品创意设计的手绘草图以及方案的深化。在此过程中,教师除了讲述理论知识,更多地是与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同时也让学生们相互之间进行讨论。比如学生根据一个汉字文创产品设计比赛的主题展开设计,首先从方案构思开始,采用了《红楼梦》文学作品中木石前盟的寓意,做一套有关“木”和“石”的饰品设计,过程如下:
  (1)先进行方案的创意构思,从文字的寓意和形态着手,开始对文字进行变形。如图1所示。
  (2)将文字的形态与产品的形态结合,手绘戒指的初步方案,如图2所示。
  (3)采用红木和冻石作为两枚戒指的原材料,开始进行手工制作。先用车床钻孔,再用砂轮机、雕刻机和锉刀进行粗打磨,然后再用砂纸进行抛光,主要制作过程如图3所示。
  (4)最终再根据实际尺寸和人机舒适度进行精细打磨,用蜂蜡抛光,完成整个产品的实际制作,最终成品效果如图4所示。
  通过这个实践案例,可以看出学生在此过程中得到了多方面的锻炼,如:形态的把握、美学的思考、材料的選择、加工工艺的实践、结构与人机的把握。将书本上面的理论知识,结合到实际操作中,通过模型实物制作的实践过程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手绘效果图和建模效果图再精细再逼真,在很多方面还是不如真实的三维实物来得直观[2]。所以加大学生在这一阶段进行实践训练的考核比重,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际设计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
  2.3 采取“N+1”的考核评价形式,构建公平合理的评价体系
  课程考核对于检验该课程的教学活动是否符合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来说是一种有效的措施,是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环节之一[5]。通过考核可以检验学生对于课程学习的学习能力,教师的授课质量和教学效果。对于学生的学习起到较强的鞭笞作用和激励作用。同时更能对课程的发展起到很好的调控作用,便于教师总结教学经验,完善后续的教学计划。
  在实行教学改革之前,工业设计基础及原理这门课程也在教师的努力下,不断地完善课程的教学计划以及考核方式。从最初的以出试卷作为期末考核的方式到以论文的方式来提交期末考核,到后来采用大作业的形式来进行设计实践考核,学生们的学习效果起到了一定的变化和良性的效果,但是还是存在着一些弊端:①考核形式单一,出试卷的方式偏重于对知识的死记硬背,对学生的知识、能力以及素质的综合性考核较为欠缺,无法考核出学生真正的综合能力。②忽视平时过程考核,学生只看重期末考核成绩,存在临时抱佛脚的不良习惯。即便纳入了平时成绩,也仅仅是体现在出勤率、书本作业完成度等方面,还是不够完整。不能切实地激起学生的学习主动力。③考核内容的结构不够合理,偏重于理论而轻实践,没法让学生对问题的发现、分析以及解决能力得到提升,禁锢了学生创意思维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实行“N+1”教学改革之后,工业设计基础及原理这门课程在考核评价方式方面体现出了以下的特点:
  (1)根据课程的内容特点来确定每个阶段不同的考核评价方式。
  在前期偏重理论知识讲述的阶段,采用调查分析报告和阶段测试的方式来考核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可以有效地巩固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更好地为后期设计实践任务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后期偏重实践的训练,教师与学生进行密切的一对一指导,学生之间也进行相互讨论。用实践训练以及课堂讨论的形式对这些偏重实践的内容进行考核,并且设定相应的分数比重,如此来激励学生认真对待每个过程的考核。而期末考核也是在平时过程考核的基础上,运用综合的实践手段要求学生完成一个实物的设计制作,不仅要考虑产品的形态,也要综合考虑产品的结构、人机尺度以及材料工艺,考验了学生对这门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以及实际动手的实践能力。
  (2)淡化教师的主体地位,重视企业和学生的评价,使考核结果更为公平合理。
  在实践训练的过程考核中,引入企业项目或者比赛项目的主题,鼓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完成部分平时过程考核。在此过程中,教师和企业人员可以对学生进行指导和沟通,学生团队之间也可以取长补短,相互学习。该过程考核的评价不是单纯的由教师来评分,而是由教师评价(占40%)、企业人员评价(占30%)、学生互评(占30%)等几个部分组成。通过这样的考核评价方式,综合了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设计作品的可行性、团队合作等各方面能力的评价,既能体现出公平性,也能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更培养了学生踏入社会的工作能力。   (3)分析考核结果,完善课程建设。
  每次课程结束,教师都会对该课程的考核结果从各方面做出分析。如果仅仅是流于形式,简单地将考核分数的权重作一些分析,从表面上完成此项工作,那对于课程的发展和完善起不到任何积极的作用。考核结果的分析,对于考核形式本身的效果、学生的学习效果、授课质量的好坏、学校和教研室的支持力度等方面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诊断途径和改进依据[5]。根据考核结果的实际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措施。不单单要分析期末考核的结果,对平时过程考核的结果也要进行分析。如果发现平时过程考核中某些细节未能达到该课程人才培養目标的需求,那便要对考核的方式和考核的内容做出调整和完善。在下个学期开课之前改进和完善该课程的教学计划制定详细的教学进度表,合理分配教学课时中的理论课时、实践课时。这样才能让考核结果与课程建设之间产生良性循环,真正让学生能力培养与教师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3 “N+1”过程考核教改实践效果
  江苏理工学院自2015年从部分专业核心课程开始实行“N+1”过程考核的教学模式,工业设计基础及原理是工业设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所以本课程这几年都在实行“N+1”的教改。经过这几年的不断完善,工业设计基础及原理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收到以下效果:
  (1)使用“N+1”过程考核的教学模式后,以实践训练为主的考核方式得到了加强,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加强动手能力的学习。学生的专业设计能力得到了提升,消除了他们以往对产品设计的茫然感,使其掌握了产品设计实践的各种可行性因素。学生经过48个课时的学习,对工业设计专业的学习兴趣和乐趣更大程度地被激发出来。在该课程的几次实践训练考核中要求学生完成实物的制作,学生对自己亲手完成的作品均表示很有成就感,该课程的部分学生作品展示如图5所示。
  (2) “N+1”过程考核的教学模式尤其注重考核形式的多样性,所以,学生的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都得到了提升,学习优良率有了较大的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其学习主动性得到了真正的增强,在学生内心愿望和客观能力方面都为后续课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课堂的气氛更为活跃,师生之间多途径的沟通与交流,师生关系融洽。在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课堂讨论、自由辩论、团队合作等方式增进了互帮互助的感情。
  (3)将课程中的实践训练成果与专业设计比赛相结合,获得了不少省和市级的奖项。在与企业项目结合的过程中,学生为企业提供了创意,得到了企业的肯定,增强了学生毕业时的就业竞争力。
  4 结语
  将“N+1”过程考核教学模式应用于工业设计基础及原理课程,经过几年的教学改革实践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理论讲述、翻转课堂、传统板书、多媒体PPT讲述、案例教学、讨论教学、自由辩论、一对一指导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的教学效果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学生能较好地掌握工业设计基础及原理这门课程每个不同模块的内容。
  (2)加强了实践训练的比重,学生通过进行模型实物的制作,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结合到实际设计实践中。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平时“N”次考核过程以及“N”种考核方式加上期末的“1”次大作业考核的评价方式,淡化了期末成绩一锤定音的局面。重视了平时过程考核的质量,使得学生的成绩更为公平合理,更能体现学生实际的综合能力。学生的总体成绩得到了提升,优良率有了明显的提高。
  “N+1”过程考核的教学改革并不是一时的兴起,它需要长期的摸索实践和完善,而且更需要教师有高度的责任心去对待其中的每个细节的制定。这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教学改革,需要从基层教师到教研室、从学院层面到学校层面的全方位配合,不断地完善教学计划和教学条件。所以,工业设计基础及原理这门课程的改革虽然初见成效,但还需要更多切实的教学实践和大胆创新,如此才能为工业设计专业培养更多的优秀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慧喜. 工业设计专业产品形态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以太原理工大学工程设计专业为例[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18):50-51.
  [2] 吾宵, 朱意灏. 工业设计专业《形态设计》课程的教学研究[J]. 包装工程, 2010(A1):107-109.
  [3] 陈国东, 王军, 陈思宇,等. 造型设计基础交互式教学方式研究[J]. 艺术科技, 2015(11):31.
  [4] 魏东新. 大学英语教师应对翻转课堂的策略[J]. 教育探索, 2014(12):37-39.
  [5] 罗映霞. 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提高高职教育质量[J]. 职教论坛, 2008(12):50-52.
  The Application of “N + 1” Assessment Teaching Mode in the Core Course of Industrial Design
  ——Taking the Foundation and Principle of Industrial Design Course as an Example
  SONG Jiao, TENG Jia-hua
  (School of Art Design, 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angzhou 213001, China)
  Abstrac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such as the complexity of teaching content, the single teaching mode and the process of heavy results, and the students’ weak learning initiative. Students’ learning initiative can be improved by using a variety of teaching methods, the practical ability of students can be improved by strengthening the practice of training to improve and build a fair and reasonable evaluation system by taking “N + 1” assessment of the form of evaluation. After the use of “N + 1” assessment teaching model of teaching reform, student achievement is more fair and reasonabl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y training has been improved and their learning initiatives have been strengthened.
  Key words:“N+1”; teaching model; the foundation and principle of industrial design
  责任编辑 祁秀春
其他文献
任何学科的教学都是一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根据双主体教学原理,师生如要共同发展,需发挥双主体教学的双向主动、双向能动、双向促动优势,以教师的主导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最近调查发现,大约80%的大学生英语学习主动意识是增强了,但“对于英语自主学习,大部分学生没有明确的安排与计划……有近一半的学生只在老师给出学习任务时才会学习,这也反映了学生们的自主学习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指导带有一定的盲目性。”(王静
期刊
摘 要:以元代画家赵孟頫的绘画艺术及理论主张为视角,并以其对黄公望、吴镇、倪赞及王蒙元“四家”绘画影响为考察重点,探讨其在文人画发展上的贡献。通过分析,笔者认为,作为元代画坛巨擘,赵孟頫开辟出了一条重古法,以书法笔意入画的新格局,此后的“四家”则把这一风尚变成成熟的艺术实践,并推向了顶峰。他们的作品不仅反映出元画成熟后的典型面貌和所能达到的时代高度,同时,具有独特的精神内涵和美学品格。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跳五猖”是一种广泛流行于长江流域的民间祭祀活动形式。系统考察和对比“跳五猖”与古代傩仪的核心要素,如时间、空间、结构以及装饰等,认为民间傩舞最初是官傩在民间的简化形态。在以后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民间傩仪逐渐从外在形态和内在意涵两方面与官方傩仪发生分离,但早期官傩的部分形态和意涵仍以某种方式保存于民间傩仪中。民间傩舞在仪式要素上保持了对早期官傩的继承性,同时,也发生了歷时性变化。  关键
期刊
摘 要:教育国际化背景对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要求,中美合作“4+0”办学模式下,国际化特色文化建设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在探索中美合作“4+0”背景下加强国际化特色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的基础上,依托宁波工程学院国际化特色文化的具体实践,思考中美合作“4+0”背景下国际化特色文化建设路径。  关键词:文化建设;国际化特色;中美合作“4+0”;宁波工程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0
期刊
摘 要:如何构建综合大学书法专业教学中的传统文化要素 ?如何通过教学有效地推动书法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华师大书法篆刻专业教学为实例,分别从“天、地、人”的视角切入,研讨传统文化“为何”又“如何”在教学中得以实现的样态与手段,挖掘华师大书法教学“重教化、成持敬、养人文”理念的人文内涵及其价值,并从文化生态学角度,分析其书法教学改革对当代海派文化中新学院派书法教学的促进意义。由此,分析书法教学所历经的
期刊
摘 要:当代艺术本身就是一个众说纷纭的话题,但是,当代艺术并不是一无是处,它既有贡献,也有误区,它绝不是“一种美国式杂耍”,而是一个严肃的学术问题。通过对当代艺术起源、当代艺术概念及当代艺术优劣的论述,对当代艺术进行了辩证的阐析,并与黄河清先生予以商榷,以便还当代艺术一个真实的面貌。  关键词:当代艺术;起源;概念;反美学;反艺术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73
期刊
摘 要:以“聚合物加工原理”的课程实践为基础,以石墨烯为改性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为增塑剂,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PMMA/石墨烯复合材料;经FTIR、万能材料试验机、高电阻率测试仪和SEM对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添加不同含量的石墨烯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略有下降,但导电性能显著提升,当加入的石墨烯含量为0.67%时,复合材料的电导率达到了8.5×10-11 S/cm,比
期刊
摘 要: 针对Hammerstein模型的中间变量信息不可测量问题,提出基于组合式信号的Hammerstein OE(OE, Output Error)模型辨識方法。首先,利用二进制信号不激发非线性模型的特性实现Hammerstein模型的静态非线性模块和动态线性模块的分离,根据最小二乘方法辨识动态线性模块的未知参数;然后,一个偏差补偿项加入到递推最小二乘的估计中,得到偏差补偿递推最小二乘方法,
期刊
摘 要:随着教学方式的不断革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逐步成为教育的主要目的,将数学文化穿插于日常的数学教学中,是核心素养改革的本质要求。研究小组主要通过实验研究法,探索数学文化对于学生核心素养中“数学素养”的影响作用。数学文化主要分为“数学思想和思维方式”“数学史和数学家”“数学与人文的交叉”这三个方面。以常州市某中学的四个班级为例进行实践调研,探讨在运用数学文化的三个方面分别进行实验教学之后,学
期刊
摘 要: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契机,在阐述学生团队建设对工程教育意义的基础上,从学院、系部及课程组层面,介绍了对学生团队建设所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成绩。  关键词:专业认证;学生团队建设;协同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394(2017)06-0079-07  近两年,我国各高校相继开展关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相关工作。“个人与团队工作”作为《华盛顿协议》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