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法功夫,就是用类似写书法的形式练习拳械套路、修持内功方法的总称,也就是把书法与诗词艺术直接运用于健身运动,使书法、诗词和健身完美地结合起来,合而为一,练书法,诵诗词,畅胸怀,澄心志,柔筋骨,壮腰身,调阴阳,固精神。现将其法简介如下:
一、拳法论
东汉大书法家蔡邕在《篆势》中说:“或龟文针裂,栉比龙鳞,纾体放尾,长翅短身。颓若黍稷之垂颖,蕴若虫蛇之芬组。扬波振撇,鹰峙鸟震,延颈胁翼,势欲凌云。或轻笔内投,微本浓末,若绝若连,似水露缘丝,凝垂下端。纵者如悬,衡者如编,杳杪斜趋,不方不圆,若行若飞。”这里讲的就是书写的过程,同时也可以借来当作书法拳的过程。蔡邕在《九势》中说:“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既生,形势出矣。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故曰: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唯笔软则奇怪生焉。”这里讲的是用笔原则,同时又是对书法拳精妙和谐的最准确的阐释。他又说:“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有不盈息,沉密神采,如对至尊,则无不善矣。”这一段讲的则是书法艺术创作的精神准备阶段,是一种自我完善、自我升华的过程,完全可以借来作为书法拳的内功修持和心志修养原则。
书法是对自然法则中美的结构规律的高度概括,而拳法也是从自然万物的运动变化中领悟出来的,只有肇于自然、顺乎人体,才能强身健体,防身制敌。同是肇于自然,当然也可以融会贯通,互为所用。把美的点画线条转化为拳法的运动线路,把诗意书情转化为书法拳的练功意念,不但合乎人体的运动规律和心理过程,而且柔美潇洒,自然遂意.效果奇佳。
西晋大书法家卫夫人的《笔阵图》论述道:横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点如高峰坠石,呵呵然实如崩也;撇如陆断犀象;斜钩如百钧弩发;竖如万岁枯藤;横折钩如崩浪雷奔;竖弯钩如劲弩筋节。这其实也像是在论拳法。双掌推出,势如千里阵云;拳落如风,势若高山坠石;飞掠长虹,势如陆断犀象;弯弓射虎,势如百钧弩发;撩掌下按,丝丝绵绵,势如万岁枯藤;旋掌折叠,陡然而出,势如崩浪雷奔;抱球抖转,环环相扣,生生不息,又如劲弩筋节……诗、书、拳三者结合,就能创造出变化莫测、博大精深的套路来。
二、拳法和套路
书法功夫(以拳法为例,其它亦然)主要以书法当中的笔画、笔势为拳法、身法,按笔画的逆顺回转、提按顿挫、起承转合、疾徐润涩,即按“永字八法”来安排指掌拳肘和腰身腿脚,缠丝萦绕,擒拿搏击;以书法的结字布势、节奏行气、诗词名言之句型句义来安排拳法中的上下进退、阴阳刚柔、虚实动静、轻重缓急、快慢松紧、曲直方圆。以书法的意象揉和诗词名言的情趣,将其幻化为拳法的意念。
三、风格与劲别
正草隶篆,四体皆可成拳;二王旭素、颜柳欧赵等等,技法不同,亦可形成不同风格的拳法。当然,要求拳法与书法一致,劲别与心念一致,顺乎自然。一般来说,外拓尚丰,动作开张、大方;内压尚紧,动作紧凑、利落。篆尚婉而通,形如观音拜佛,舒缓对称,心正神守,气息平和;隶欲精而密,形如游蛇出洞,圆丰柔润,心意如一,气缓如丝;草贵流而畅,形如行云流水,气随意行,连绵不绝;章务简而便,形如弥勒说法,柔韧安适,超然世外。
依其笔法特点,上点多为拳,下点多为脚,横多为平推掌,竖多为长揖手,撇多为斜掠掌,捺多为俯按掌,横勾多为鹰爪手,竖多为下勾手,斜勾多为探海手,提多为内、外旋掌,竖弯勾多为旋球掌,同时每掌(或拳、手)又有多种变化。其劲别有缓有疾,有刚有柔,有螺旋缠绕,有折叠崩弹,全由诗意书势而生,其变化万千,全无重复。如能“深入其境,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蔡邕《笔论》),则进入了书法功夫的高等境界。
四、内容与连贯
选择内容以后,再选择字体,然后双手配合,将字写大,大到手所能及,由慢而快,快慢相间,以腰为轴,脚随手动,以意领气,目随意移,画画相连,字字相连,上下左右以一贯之,从头至尾一气呵成,一动无有不动,一柔无有不柔,刚柔相济,阴阳相生。
五、强身健体和防病治病
健康之人可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较长的内容和较放的字体,最好选择能表现自己的信条和奋斗目标的内容,既可锻炼身体、练习书法,又可激励自己、磨练意志,时刻不忘自己的志向,使健身和明志结合起来,训练刚柔和修身养性结合起来。
中医认为,情志致病的原因和所有疾病的病因都是一样的,不外乎外感六淫,内伤七情,以及饮食、劳顿、污染、致伤等。作为情志致病,主要是指七情过度所造成的伤害。若七情过度,强烈、持久或突然的精神刺激超过人体生理功能所能承受的范围,就会致病。
朱丹溪指出:“因七情而起之病,宜以人事制之,非药石所能疗也。”所谓人事,就是人为制造一种克制发病情志的情感氛围,或以相反的情绪调和,或诱而解之,进而消除致病诱因,从根本上加以治疗。书法功夫能防病治病,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内容的选择和意念的形成,其基本原则是:找出原因,针锋相对,因势利导,中和归原。
如果情志致病对身体的伤害尚未形成,及时演练书法功夫即可避免;如果是轻度伤害,身体活动尚灵活,每日分段练习,短者三五日,长者十天半月即可恢复;如果是中度伤害,身体尚可活动,则须循序渐进,紧缩内容,短时多次地进行,动其情志,救其精神,舒其身手,摩其内脏,假以时日,定能康复;如果是重度伤害,则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六、锻炼之法简要
书法功夫,说它简单,会写字便能练习,男女老少皆宜,青壮强弱均可,弹丸之地就行;说它深奥,套路意念不可穷尽,内外功夫永无止境。
1.熟练掌握眼法、掌法、拳法、腿法,身法,尽量做到关节柔和,上下协调,左右默契。熟练掌握书法中八种基本笔画(既可多体,亦可一体)的运用变化规律,将每一笔法分别变化为拳法、掌法。
2.从单笔画、单字练习开始,左手以左边的笔画为主,右手以右边的笔画为主,目随书写笔画之手而动,脚随书法之手而行;开始以慢为主,越慢越便于体会,越慢越便于笔画的到位和拳掌的运动变化。
3.起势:选择空气清新开阔之地,面南自然站立,头正身直,二目平视前方,两肩自然下垂,含胸拔背,小腹微收,臀微缩,膝微曲,脚微分,自然呼吸,默诵所选内容,渐入诗书境界。
4.运行:双手向前、向上慢慢抬起,手心向下,同时左脚抬起,向左方迈出半步,两脚与肩同宽,左手向第一笔画的始端缓缓运去,然后逆锋入笔、运行、收笔。在左手运笔过程中,右手向第二画的始端运行,待左手收笔,右手已开始运笔,同时右脚抬起向前方。如此交替,反复练习。
5.收势:沿最后一笔的收势,两手缓缓自然下垂,右脚缓缦抬起向左脚靠拢,成起势姿势。内观诗意书境,依然不绝如缕,片刻后收功归原。
一、拳法论
东汉大书法家蔡邕在《篆势》中说:“或龟文针裂,栉比龙鳞,纾体放尾,长翅短身。颓若黍稷之垂颖,蕴若虫蛇之芬组。扬波振撇,鹰峙鸟震,延颈胁翼,势欲凌云。或轻笔内投,微本浓末,若绝若连,似水露缘丝,凝垂下端。纵者如悬,衡者如编,杳杪斜趋,不方不圆,若行若飞。”这里讲的就是书写的过程,同时也可以借来当作书法拳的过程。蔡邕在《九势》中说:“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既生,形势出矣。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故曰: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唯笔软则奇怪生焉。”这里讲的是用笔原则,同时又是对书法拳精妙和谐的最准确的阐释。他又说:“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有不盈息,沉密神采,如对至尊,则无不善矣。”这一段讲的则是书法艺术创作的精神准备阶段,是一种自我完善、自我升华的过程,完全可以借来作为书法拳的内功修持和心志修养原则。
书法是对自然法则中美的结构规律的高度概括,而拳法也是从自然万物的运动变化中领悟出来的,只有肇于自然、顺乎人体,才能强身健体,防身制敌。同是肇于自然,当然也可以融会贯通,互为所用。把美的点画线条转化为拳法的运动线路,把诗意书情转化为书法拳的练功意念,不但合乎人体的运动规律和心理过程,而且柔美潇洒,自然遂意.效果奇佳。
西晋大书法家卫夫人的《笔阵图》论述道:横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点如高峰坠石,呵呵然实如崩也;撇如陆断犀象;斜钩如百钧弩发;竖如万岁枯藤;横折钩如崩浪雷奔;竖弯钩如劲弩筋节。这其实也像是在论拳法。双掌推出,势如千里阵云;拳落如风,势若高山坠石;飞掠长虹,势如陆断犀象;弯弓射虎,势如百钧弩发;撩掌下按,丝丝绵绵,势如万岁枯藤;旋掌折叠,陡然而出,势如崩浪雷奔;抱球抖转,环环相扣,生生不息,又如劲弩筋节……诗、书、拳三者结合,就能创造出变化莫测、博大精深的套路来。
二、拳法和套路
书法功夫(以拳法为例,其它亦然)主要以书法当中的笔画、笔势为拳法、身法,按笔画的逆顺回转、提按顿挫、起承转合、疾徐润涩,即按“永字八法”来安排指掌拳肘和腰身腿脚,缠丝萦绕,擒拿搏击;以书法的结字布势、节奏行气、诗词名言之句型句义来安排拳法中的上下进退、阴阳刚柔、虚实动静、轻重缓急、快慢松紧、曲直方圆。以书法的意象揉和诗词名言的情趣,将其幻化为拳法的意念。
三、风格与劲别
正草隶篆,四体皆可成拳;二王旭素、颜柳欧赵等等,技法不同,亦可形成不同风格的拳法。当然,要求拳法与书法一致,劲别与心念一致,顺乎自然。一般来说,外拓尚丰,动作开张、大方;内压尚紧,动作紧凑、利落。篆尚婉而通,形如观音拜佛,舒缓对称,心正神守,气息平和;隶欲精而密,形如游蛇出洞,圆丰柔润,心意如一,气缓如丝;草贵流而畅,形如行云流水,气随意行,连绵不绝;章务简而便,形如弥勒说法,柔韧安适,超然世外。
依其笔法特点,上点多为拳,下点多为脚,横多为平推掌,竖多为长揖手,撇多为斜掠掌,捺多为俯按掌,横勾多为鹰爪手,竖多为下勾手,斜勾多为探海手,提多为内、外旋掌,竖弯勾多为旋球掌,同时每掌(或拳、手)又有多种变化。其劲别有缓有疾,有刚有柔,有螺旋缠绕,有折叠崩弹,全由诗意书势而生,其变化万千,全无重复。如能“深入其境,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蔡邕《笔论》),则进入了书法功夫的高等境界。
四、内容与连贯
选择内容以后,再选择字体,然后双手配合,将字写大,大到手所能及,由慢而快,快慢相间,以腰为轴,脚随手动,以意领气,目随意移,画画相连,字字相连,上下左右以一贯之,从头至尾一气呵成,一动无有不动,一柔无有不柔,刚柔相济,阴阳相生。
五、强身健体和防病治病
健康之人可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较长的内容和较放的字体,最好选择能表现自己的信条和奋斗目标的内容,既可锻炼身体、练习书法,又可激励自己、磨练意志,时刻不忘自己的志向,使健身和明志结合起来,训练刚柔和修身养性结合起来。
中医认为,情志致病的原因和所有疾病的病因都是一样的,不外乎外感六淫,内伤七情,以及饮食、劳顿、污染、致伤等。作为情志致病,主要是指七情过度所造成的伤害。若七情过度,强烈、持久或突然的精神刺激超过人体生理功能所能承受的范围,就会致病。
朱丹溪指出:“因七情而起之病,宜以人事制之,非药石所能疗也。”所谓人事,就是人为制造一种克制发病情志的情感氛围,或以相反的情绪调和,或诱而解之,进而消除致病诱因,从根本上加以治疗。书法功夫能防病治病,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内容的选择和意念的形成,其基本原则是:找出原因,针锋相对,因势利导,中和归原。
如果情志致病对身体的伤害尚未形成,及时演练书法功夫即可避免;如果是轻度伤害,身体活动尚灵活,每日分段练习,短者三五日,长者十天半月即可恢复;如果是中度伤害,身体尚可活动,则须循序渐进,紧缩内容,短时多次地进行,动其情志,救其精神,舒其身手,摩其内脏,假以时日,定能康复;如果是重度伤害,则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六、锻炼之法简要
书法功夫,说它简单,会写字便能练习,男女老少皆宜,青壮强弱均可,弹丸之地就行;说它深奥,套路意念不可穷尽,内外功夫永无止境。
1.熟练掌握眼法、掌法、拳法、腿法,身法,尽量做到关节柔和,上下协调,左右默契。熟练掌握书法中八种基本笔画(既可多体,亦可一体)的运用变化规律,将每一笔法分别变化为拳法、掌法。
2.从单笔画、单字练习开始,左手以左边的笔画为主,右手以右边的笔画为主,目随书写笔画之手而动,脚随书法之手而行;开始以慢为主,越慢越便于体会,越慢越便于笔画的到位和拳掌的运动变化。
3.起势:选择空气清新开阔之地,面南自然站立,头正身直,二目平视前方,两肩自然下垂,含胸拔背,小腹微收,臀微缩,膝微曲,脚微分,自然呼吸,默诵所选内容,渐入诗书境界。
4.运行:双手向前、向上慢慢抬起,手心向下,同时左脚抬起,向左方迈出半步,两脚与肩同宽,左手向第一笔画的始端缓缓运去,然后逆锋入笔、运行、收笔。在左手运笔过程中,右手向第二画的始端运行,待左手收笔,右手已开始运笔,同时右脚抬起向前方。如此交替,反复练习。
5.收势:沿最后一笔的收势,两手缓缓自然下垂,右脚缓缦抬起向左脚靠拢,成起势姿势。内观诗意书境,依然不绝如缕,片刻后收功归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