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是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网络生活且具有可操作性的结构性整体,呈现出主体性、系统性、专一性、渗透性、开放性的特征。本文指出有效应用这一模式,就需要从其特征出发,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网络学习、网络娱乐、网络购物、网络求职等网络生活结合起来。
关键词大学生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生活化 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1-218-02
互联网在高校的迅速普及,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网络生活已成为大学生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紧贴大学生的网络生活,探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的特征及其应用,是增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和实效性的现实需要。
一、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的内涵
模式一词源于拉丁文(MODUS),原意是指与手有关的定型化的操作样式。《辞海》中是这样定义的:“模式,亦译‘范型’,一般可以作为范本、模本、变本的式样。在李伯黍等主编的《道德发展与德育模式》中将其理解为,一个过程、一组实体或一种情境中的各个部分,尽管它们可以被一一区分开来,但却构成一种紧凑统一的、鲜明突出的结构性整体或完形,这个整体结构或完形就被称做是一种模式。①综上,我们认为模式是为完成某一目标而设计的一种可操作的结构性整体。
思想政治教育源于生活,其内容是“生活过程在意识形态上的反射和反响”②,因而,思想政治教育也应回归生活。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所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③。同样,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融入大学生的网络生活。根据模式的内涵,我们认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就是将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网络生活的且具有可操作性的结构性整体。一般认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应是以高校教师为主导、以大学生为主体、以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为中心、以网络为载体来构建的。
二、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的特征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表现出鲜明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主体性
大学生正处于个性发展要求最为强烈的时期,他们希望能够自己决定自己的生活。互联网环境下,为大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生活方式提供了条件。任何人都不可能支配他们的网络生活。但这并不意味着放弃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化功能,而是应尊重大学生的网络主体地位。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就是在尊重大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的网络生活,逐渐拓宽大学生的网络生活视野,拓宽践行网络生活意义的途径,从而逐步提升大学生的网络生活境界。
(二)系统性
大学生处在一个生理、心理逐渐成熟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大脑和神经系统发育健全,认识能力、思维能力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占主导地位,但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尚未真正形成,思想活动和行为表现出易变性和摇摆性,需要接受系统、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是以大学生的全部生活内容为载体,系统、全面地融入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使大学生在网络生活中系统、全面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三)专一性
当代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一方面与社会上其他群体相比,他们文化水平较高、思维活跃,但社会体验不足,易冲动;另一方面与处于历史其他时期的大学生相比,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就业问题、心理健康问题、贫困生的经济问题以及网络行为失范问题等新挑战。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根据社会发展需要,专门针对当代大学生的自身特点和现状而设计,把大学生网络生活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渗透性
当前许多高校建立了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但网站仅将“生硬的条文”、“僵化的说教”挂在网上,很难引起大学生的共鸣,甚至使他们产生心理戒备和反感。“随风入夜,润物无声。”大学生只有在自己亲身经历或感受之后,才有最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通过自身认同的道德品质和思想观点,才有可能真正根深蒂固地长扎于大学生心中。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大学生网络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大学生通过直观思维、兴趣注意和情感体验等受到熏陶和影响,使其在不知不觉中通过内化机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从而达到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五)开放性
网络生活突破了国界、地域的限制,给大学生网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开放的生活体验。不论身处何处的大学生只要拥有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就可以随时随地进入网络生活,通过文字、声音、图像把自己与他人、与世界联系起来。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不是一种僵化的模式,而是一种开放的模式。它随着大学生网络生活的发展而发展。
三、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的应用
当前,大学生的网络生活主要包括网络人际交往、网络学习、网络娱乐、网络购物、网络消费等内容。要实现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的有效应用,从这一模式的特征出发,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的网络生活中去,让大学生参与网络生活的过程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相结合
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包括公共型、个人型和综合型等类型。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的结合,可根据交往形式的不同,针对大学生主体的不同需求,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一是与公共型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结合。公共型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包括如网络聊天室、BBS等,参与这一交往形式的大学生大多是陌生且动态变化的,但话题丰富,能吸引众多志趣相投的大学生聚在一起,形成大学生网络群体。高校教师应该针对大学生网络群体的不同志趣,与他们进行思想情感沟通,发表有见地的言论以树立威信,在此基础上,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其中,吸引大家参与讨论。二是与个人型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结合。个人型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包括即时通信、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等,参与这一交往形式的大学生大多有一定了解且较为固定。高校教师应通过个人型交往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有步骤地对大学生进行教育。三是与综合型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结合。综合型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包括blog、RSS、wiki、SNS等,这一交往形式颠覆了大学生被动接受信息的事实,使他们成为网络真正的主人。高校教师一方面可通过对等的网络交往,捕捉大学生的思想、心理动态,使相互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深入和有效;另一方面,高校教师可以创建自己的网络表达空间,通过表达自己的态度体验、生活感悟等,引发大学生的共鸣,达到教育引导的目的。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网络学习相结合
大学生网络学习主要包括大学生虚拟课堂学习和非课堂学习两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网络学习的结合,应在选择适当网络学习形式的基础上,系统介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一是要融入到大学生虚拟课堂学习中去。大学生虚拟课堂学习,即教师在虚拟教室里对大学生群体进行授课。在这一学习形式中,学习者可共享信息资源,及时得到教师的指导,有利于群体内情感交融。④首先,高校教师可将“两课”课堂搬到网络中,通过虚拟课堂的即时互动,使大学生掌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其次,高校教师可针对当前社会热点问题,组织大规模的讨论,引发人们的思想共鸣。二是要融入到大学生非课堂网络学习中去。大学生非课堂网络学习,即大学生的非正式或非固定的网络学习,大学生上网浏览信息的过程就是一种学习过程。首先,高校教师应在网上系统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库、专题博客、专题播客等,为大学生系统深入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供条件;再次,高校可联络大学生常去的各大门户网站或商业网站,针对其特点,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其中,使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信息。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网络娱乐相结合
大学生网络娱乐主要包括视听欣赏型、主体参与型等类型。实现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网络娱乐的结合,一是要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视听欣赏型的大学生网络娱乐,视听欣赏型的大学生网络娱乐包括网络音乐、网络视频等,这一类型的娱乐通过刺激大学生的视听器官,给人以美的享受。首先,高校教师应推崇符合大学生心理需求的、积极向上的音像作品上网,并在高校网站及各大影音网站或移动通信网络中提供下载。其次,开展大学生影音评论活动,在影音网站中设置评论区,供大学生发表意见,在引导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二是要渗透到主体参与型大学生网络娱乐中去。主体型大学生网络娱乐包括网络游戏等,这一类型的娱乐具有其趣味性、互动性以及内容的丰富性等特点。首先,应积极开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娱乐软件。在国家政策支持下,高校与网络娱乐软件开发商合作,开发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具有娱乐性和挑战性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娱乐软件,并主动占领网络。其次,实行大学生网络娱乐软件的审查制度。政府有关部门应制订大学生网络娱乐软件的分级标准,并对软件产品实现严格审查,积极推广优秀的大学生网络娱乐软件产品,取缔非法的或不良的大学生网络娱乐软件产品。
(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网络购物相结合
大学生网络购物主要通过购物网站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网络购物的结合,主要可从以下方面努力:一是设立形势政策及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区。将国家新颁布的经济政策,以及《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通过购物网站广而告之,让消费者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二是开辟理性购物的讨论区。将听到的或亲身感受到的网络购物经历放到讨论区中,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网络求职相结合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网络求职的结合,是专为大学生所设计的,主要可从以下方面努力:一是建立或完善大学生就业信息服务系统。充分挖掘高校师生及毕业生的就业信息资源,吸取商业求职网站的经验,建立或完善就业信息服务系统,为大学生提供优质的就业指导服务,切实帮助大学生找到合适的职业。二是利用学校网站加强大学生的职业教育、创业教育。与就业服务信息系统联合,引导学生明确时代对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方面的要求,学会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来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认识求职问题,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引导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注释:
①李伯黍.道德发展与德育模式.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3.
③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选.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267.
④裘伟廷.虚拟学习社会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322.
关键词大学生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生活化 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1-218-02
互联网在高校的迅速普及,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网络生活已成为大学生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紧贴大学生的网络生活,探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的特征及其应用,是增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和实效性的现实需要。
一、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的内涵
模式一词源于拉丁文(MODUS),原意是指与手有关的定型化的操作样式。《辞海》中是这样定义的:“模式,亦译‘范型’,一般可以作为范本、模本、变本的式样。在李伯黍等主编的《道德发展与德育模式》中将其理解为,一个过程、一组实体或一种情境中的各个部分,尽管它们可以被一一区分开来,但却构成一种紧凑统一的、鲜明突出的结构性整体或完形,这个整体结构或完形就被称做是一种模式。①综上,我们认为模式是为完成某一目标而设计的一种可操作的结构性整体。
思想政治教育源于生活,其内容是“生活过程在意识形态上的反射和反响”②,因而,思想政治教育也应回归生活。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所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③。同样,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融入大学生的网络生活。根据模式的内涵,我们认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就是将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网络生活的且具有可操作性的结构性整体。一般认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应是以高校教师为主导、以大学生为主体、以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为中心、以网络为载体来构建的。
二、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的特征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表现出鲜明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主体性
大学生正处于个性发展要求最为强烈的时期,他们希望能够自己决定自己的生活。互联网环境下,为大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生活方式提供了条件。任何人都不可能支配他们的网络生活。但这并不意味着放弃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化功能,而是应尊重大学生的网络主体地位。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就是在尊重大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的网络生活,逐渐拓宽大学生的网络生活视野,拓宽践行网络生活意义的途径,从而逐步提升大学生的网络生活境界。
(二)系统性
大学生处在一个生理、心理逐渐成熟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大脑和神经系统发育健全,认识能力、思维能力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占主导地位,但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尚未真正形成,思想活动和行为表现出易变性和摇摆性,需要接受系统、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是以大学生的全部生活内容为载体,系统、全面地融入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使大学生在网络生活中系统、全面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三)专一性
当代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一方面与社会上其他群体相比,他们文化水平较高、思维活跃,但社会体验不足,易冲动;另一方面与处于历史其他时期的大学生相比,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就业问题、心理健康问题、贫困生的经济问题以及网络行为失范问题等新挑战。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根据社会发展需要,专门针对当代大学生的自身特点和现状而设计,把大学生网络生活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渗透性
当前许多高校建立了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但网站仅将“生硬的条文”、“僵化的说教”挂在网上,很难引起大学生的共鸣,甚至使他们产生心理戒备和反感。“随风入夜,润物无声。”大学生只有在自己亲身经历或感受之后,才有最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通过自身认同的道德品质和思想观点,才有可能真正根深蒂固地长扎于大学生心中。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大学生网络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大学生通过直观思维、兴趣注意和情感体验等受到熏陶和影响,使其在不知不觉中通过内化机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从而达到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五)开放性
网络生活突破了国界、地域的限制,给大学生网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开放的生活体验。不论身处何处的大学生只要拥有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就可以随时随地进入网络生活,通过文字、声音、图像把自己与他人、与世界联系起来。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不是一种僵化的模式,而是一种开放的模式。它随着大学生网络生活的发展而发展。
三、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的应用
当前,大学生的网络生活主要包括网络人际交往、网络学习、网络娱乐、网络购物、网络消费等内容。要实现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的有效应用,从这一模式的特征出发,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的网络生活中去,让大学生参与网络生活的过程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相结合
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包括公共型、个人型和综合型等类型。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的结合,可根据交往形式的不同,针对大学生主体的不同需求,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一是与公共型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结合。公共型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包括如网络聊天室、BBS等,参与这一交往形式的大学生大多是陌生且动态变化的,但话题丰富,能吸引众多志趣相投的大学生聚在一起,形成大学生网络群体。高校教师应该针对大学生网络群体的不同志趣,与他们进行思想情感沟通,发表有见地的言论以树立威信,在此基础上,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其中,吸引大家参与讨论。二是与个人型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结合。个人型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包括即时通信、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等,参与这一交往形式的大学生大多有一定了解且较为固定。高校教师应通过个人型交往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有步骤地对大学生进行教育。三是与综合型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结合。综合型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包括blog、RSS、wiki、SNS等,这一交往形式颠覆了大学生被动接受信息的事实,使他们成为网络真正的主人。高校教师一方面可通过对等的网络交往,捕捉大学生的思想、心理动态,使相互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深入和有效;另一方面,高校教师可以创建自己的网络表达空间,通过表达自己的态度体验、生活感悟等,引发大学生的共鸣,达到教育引导的目的。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网络学习相结合
大学生网络学习主要包括大学生虚拟课堂学习和非课堂学习两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网络学习的结合,应在选择适当网络学习形式的基础上,系统介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一是要融入到大学生虚拟课堂学习中去。大学生虚拟课堂学习,即教师在虚拟教室里对大学生群体进行授课。在这一学习形式中,学习者可共享信息资源,及时得到教师的指导,有利于群体内情感交融。④首先,高校教师可将“两课”课堂搬到网络中,通过虚拟课堂的即时互动,使大学生掌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其次,高校教师可针对当前社会热点问题,组织大规模的讨论,引发人们的思想共鸣。二是要融入到大学生非课堂网络学习中去。大学生非课堂网络学习,即大学生的非正式或非固定的网络学习,大学生上网浏览信息的过程就是一种学习过程。首先,高校教师应在网上系统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库、专题博客、专题播客等,为大学生系统深入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供条件;再次,高校可联络大学生常去的各大门户网站或商业网站,针对其特点,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其中,使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信息。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网络娱乐相结合
大学生网络娱乐主要包括视听欣赏型、主体参与型等类型。实现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网络娱乐的结合,一是要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视听欣赏型的大学生网络娱乐,视听欣赏型的大学生网络娱乐包括网络音乐、网络视频等,这一类型的娱乐通过刺激大学生的视听器官,给人以美的享受。首先,高校教师应推崇符合大学生心理需求的、积极向上的音像作品上网,并在高校网站及各大影音网站或移动通信网络中提供下载。其次,开展大学生影音评论活动,在影音网站中设置评论区,供大学生发表意见,在引导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二是要渗透到主体参与型大学生网络娱乐中去。主体型大学生网络娱乐包括网络游戏等,这一类型的娱乐具有其趣味性、互动性以及内容的丰富性等特点。首先,应积极开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娱乐软件。在国家政策支持下,高校与网络娱乐软件开发商合作,开发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具有娱乐性和挑战性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娱乐软件,并主动占领网络。其次,实行大学生网络娱乐软件的审查制度。政府有关部门应制订大学生网络娱乐软件的分级标准,并对软件产品实现严格审查,积极推广优秀的大学生网络娱乐软件产品,取缔非法的或不良的大学生网络娱乐软件产品。
(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网络购物相结合
大学生网络购物主要通过购物网站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网络购物的结合,主要可从以下方面努力:一是设立形势政策及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区。将国家新颁布的经济政策,以及《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通过购物网站广而告之,让消费者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二是开辟理性购物的讨论区。将听到的或亲身感受到的网络购物经历放到讨论区中,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网络求职相结合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网络求职的结合,是专为大学生所设计的,主要可从以下方面努力:一是建立或完善大学生就业信息服务系统。充分挖掘高校师生及毕业生的就业信息资源,吸取商业求职网站的经验,建立或完善就业信息服务系统,为大学生提供优质的就业指导服务,切实帮助大学生找到合适的职业。二是利用学校网站加强大学生的职业教育、创业教育。与就业服务信息系统联合,引导学生明确时代对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方面的要求,学会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来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认识求职问题,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引导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注释:
①李伯黍.道德发展与德育模式.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3.
③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选.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267.
④裘伟廷.虚拟学习社会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