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为控制消除麻疹对中牟县近年来所报病例特点进行分析。方法 对中牟县2009——2012年麻疹病例报告人数及发病现状、年龄分布、人群疫苗接种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2年共报告发生麻疹病例21例,发病以8月龄前婴儿为主,共报告病例15例,其次为成人,报告病例4例,1-7岁年龄组共报告麻疹病例2例地区分布城区高于农村。结论 8月龄前婴儿发病原因考虑为婴儿母传麻疹抗体(HI)水平不高或消失过快,成人麻疹发病考虑为疫苗免疫效力逐渐衰减,可对育龄期妇女实施麻疹疫苗(MV)复种,成人依据4-5年的周期进行疫苗补种,对重点地区、人群实施疫苗应急接种等措施,最终消除免疫空白人群。
【关键词】 麻疹;疫情分析;流行特征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4.59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283-01
麻疹为一种好发于儿童的呼吸道疾病,由麻疹病毒引起,具有发病急、传染性强、易导致爆发流行等特点,严重危害儿童的健康[1-2]。2009年以来中牟县麻疹疫情经有效的预防控制,发病率明显降低,以下分析本县2009——2012年麻疹流行病特征,为建立、健全麻疹检测系统,控制、消除该病作充分理论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资料来源、诊断标准和统计:人口资料来源于市统计局,自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NNDRS)取得麻疹疫情资料,监测资料取自麻疹监测系统(MSS),严格按照国家技监局颁布的《麻疹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作为诊断标准。
2 结 果
2.1 麻疹疫情特点
2.1.1 报告病例 2009——2012年中牟县共报告发生麻疹病例21例,其中2009年共发现麻疹病例16例,发病率为近年最高,2010年经有效的预防控制后,发病人数较去年明显下降,共报告麻疹病例2例,2011及2012年的麻疹疫情稳定控制在较低水平,分别报告2例和1例。
2.1.2 年龄分布 报告显示8月龄前婴儿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考虑原因为婴儿母传麻疹抗体(HI)水平不高或消失过快,其次为成人群体,考虑原因为疫苗免疫效力逐渐衰减,2009年——2012年8月龄前婴儿共累计报告麻疹病例15例,20岁以上成人共报告麻疹病例4例,1-7岁年龄组共报告麻疹病例2例(具体数目见表1)。
2.1.3 地区差异 报告显示2009年至2012年中牟县麻疹发病具有地区差异,具体表现为城区高于农村。其中统计城区报告麻疹病例15例,农村地区共统计报告6例,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8月龄前婴儿发病原因分析: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实施麻疹疫苗(MV)接种前,在儿童时期由于自然感染麻疹的成年人可因此获得牢固的免疫力,具备此种免疫力的母体所生婴儿也可获得具有保护水平的母传抗体,一般在8月龄内可有效的预防麻疹感染,进入疫苗时代后,母体经接种所获麻疹抗体低于早期因自然感染获得的抗体滴度,新生儿所获得的母传抗体在出生后很快下降,在6个月甚至更早的阶段就开始下降甚至消失,导致新生儿母传抗体滴度无法起到保护作用。
我国一项调查显示育龄妇女麻疹抗体水平阴性占15.78%,低抗体水平占58.82%,中抗体水平占19.02%,高水平抗体只占6.38%,新生儿麻疹抗体水平与母体麻疹抗体水平呈高度正相关,相关研究显示母体麻疹抗体阳性率85.9%,GMT为1:692,婴儿麻疹抗体阳性率则为84.3%,GMT为1:692,两者的具有非常接近的抗体分布,由于母传抗体滴度一致,导致婴儿的母传抗体处于较低的水平,无法保证新生儿不受感染。有资料报告指出4-8个月龄婴儿麻疹易感率达到70%-90%,麻疹疫苗的初次免疫在我国是8月龄儿童,而没有达到初次接种年龄的婴儿不能得到有效保护,从出生到初次接种前这部分人群的发病难以控制,这说明了目前婴儿期麻疹感染率增高的原因,并且可以为必要的临床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成人麻疹发病原因分析考虑为疫苗免疫效力逐渐衰减,一般接种疫苗后4-10年后抗体水平逐渐下降,在抗体水平相对较高时,接触麻疹患者可能引起隐性感染或患轻型麻疹,而当有效抗体水平下降时这部分人群则有可能患病,此为现阶段成人麻疹增加的主要原因。
本次麻疹分析显示2009——2012年中牟县麻疹发病以8月龄前婴儿为主,累计报告病例15例,考虑原因为婴儿母传麻疹抗体(HI)水平不高或消失过快,发生于成人的麻疹病例则考虑为疫苗免疫效力逐渐衰减所致,为此可实施对育龄期妇女的MV复种,成人可依据4-5年的周期進行疫苗补种,对重点地区、人群实施疫苗应急接种等措施,扩大免疫覆盖率,消除免疫空白人群。今后有待我们继续加强麻疹的监测管理和疾病预防控制,为最终消除麻疹疫情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WHO.PHAO.EPL.Gugust Global Measles Eradication:Ta-et 2010 EPI Newsletter,2010.
[2] 陈伟红,陈传德,刘卫民,等.深圳地区麻疹病毒核蛋白N基因序列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1,20(10):1189.
[3] 王莉霞,朱徐,王克安,等.全国2008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计划免疫,2009,7(6):326-329.
【关键词】 麻疹;疫情分析;流行特征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4.59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283-01
麻疹为一种好发于儿童的呼吸道疾病,由麻疹病毒引起,具有发病急、传染性强、易导致爆发流行等特点,严重危害儿童的健康[1-2]。2009年以来中牟县麻疹疫情经有效的预防控制,发病率明显降低,以下分析本县2009——2012年麻疹流行病特征,为建立、健全麻疹检测系统,控制、消除该病作充分理论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资料来源、诊断标准和统计:人口资料来源于市统计局,自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NNDRS)取得麻疹疫情资料,监测资料取自麻疹监测系统(MSS),严格按照国家技监局颁布的《麻疹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作为诊断标准。
2 结 果
2.1 麻疹疫情特点
2.1.1 报告病例 2009——2012年中牟县共报告发生麻疹病例21例,其中2009年共发现麻疹病例16例,发病率为近年最高,2010年经有效的预防控制后,发病人数较去年明显下降,共报告麻疹病例2例,2011及2012年的麻疹疫情稳定控制在较低水平,分别报告2例和1例。
2.1.2 年龄分布 报告显示8月龄前婴儿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考虑原因为婴儿母传麻疹抗体(HI)水平不高或消失过快,其次为成人群体,考虑原因为疫苗免疫效力逐渐衰减,2009年——2012年8月龄前婴儿共累计报告麻疹病例15例,20岁以上成人共报告麻疹病例4例,1-7岁年龄组共报告麻疹病例2例(具体数目见表1)。
2.1.3 地区差异 报告显示2009年至2012年中牟县麻疹发病具有地区差异,具体表现为城区高于农村。其中统计城区报告麻疹病例15例,农村地区共统计报告6例,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8月龄前婴儿发病原因分析: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实施麻疹疫苗(MV)接种前,在儿童时期由于自然感染麻疹的成年人可因此获得牢固的免疫力,具备此种免疫力的母体所生婴儿也可获得具有保护水平的母传抗体,一般在8月龄内可有效的预防麻疹感染,进入疫苗时代后,母体经接种所获麻疹抗体低于早期因自然感染获得的抗体滴度,新生儿所获得的母传抗体在出生后很快下降,在6个月甚至更早的阶段就开始下降甚至消失,导致新生儿母传抗体滴度无法起到保护作用。
我国一项调查显示育龄妇女麻疹抗体水平阴性占15.78%,低抗体水平占58.82%,中抗体水平占19.02%,高水平抗体只占6.38%,新生儿麻疹抗体水平与母体麻疹抗体水平呈高度正相关,相关研究显示母体麻疹抗体阳性率85.9%,GMT为1:692,婴儿麻疹抗体阳性率则为84.3%,GMT为1:692,两者的具有非常接近的抗体分布,由于母传抗体滴度一致,导致婴儿的母传抗体处于较低的水平,无法保证新生儿不受感染。有资料报告指出4-8个月龄婴儿麻疹易感率达到70%-90%,麻疹疫苗的初次免疫在我国是8月龄儿童,而没有达到初次接种年龄的婴儿不能得到有效保护,从出生到初次接种前这部分人群的发病难以控制,这说明了目前婴儿期麻疹感染率增高的原因,并且可以为必要的临床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成人麻疹发病原因分析考虑为疫苗免疫效力逐渐衰减,一般接种疫苗后4-10年后抗体水平逐渐下降,在抗体水平相对较高时,接触麻疹患者可能引起隐性感染或患轻型麻疹,而当有效抗体水平下降时这部分人群则有可能患病,此为现阶段成人麻疹增加的主要原因。
本次麻疹分析显示2009——2012年中牟县麻疹发病以8月龄前婴儿为主,累计报告病例15例,考虑原因为婴儿母传麻疹抗体(HI)水平不高或消失过快,发生于成人的麻疹病例则考虑为疫苗免疫效力逐渐衰减所致,为此可实施对育龄期妇女的MV复种,成人可依据4-5年的周期進行疫苗补种,对重点地区、人群实施疫苗应急接种等措施,扩大免疫覆盖率,消除免疫空白人群。今后有待我们继续加强麻疹的监测管理和疾病预防控制,为最终消除麻疹疫情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WHO.PHAO.EPL.Gugust Global Measles Eradication:Ta-et 2010 EPI Newsletter,2010.
[2] 陈伟红,陈传德,刘卫民,等.深圳地区麻疹病毒核蛋白N基因序列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1,20(10):1189.
[3] 王莉霞,朱徐,王克安,等.全国2008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计划免疫,2009,7(6):326-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