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这是一句十分日常的话,很少有人不说。但要仔细揣摩这句话,却非常不一般,感觉我们的老祖先怎么就总结出这么一句经典的话,劝人,劝己;只要此言一出,有什么想不通的事,当下就想通了;有什么不理解的事呢,当下也就理解了;哪怕很是不堪、没法忍耐的事,到了这句话的面前,都会像结了三冬的冷冰,遇着了三伏的太阳,化得汤汤水水,了无痕迹。
天才的三十年啊!
这是一个怎样的数字呢?参加“笔耕”三十年纪念活动,知道了三十年前,一批西安城中的文学评论家,自发自觉地组织起来,定期不定期地相聚在一起,就当时的文学思潮,以及某位作家的创作动态,进行一场唇枪舌剑的讨论,这使他们形成了一种文学现象,而且使一些作家大受裨益,以至对中国的文学事业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可是三十年过去,如今重逢在一起,亦然白发苍苍,而言语除了怀『曰,似乎还只有怀旧,这让我们不禁在心里慨叹,当年他们的意气风发呢?当年他们的机智善辩呢?
我不能乱想,我只能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一股风,一阵雨,一时霜,一场雪……岁月不饶人,岁月就这么地来了,又去了。不老的是時间,老了的是人。从“笔耕”三十年的纪念会上下来,赶天黑又应邀参加了一位朋友的三十年婚庆活动。人真是有意思,把一年婚龄称纸婚,十年婚龄称锡婚,二十年婚龄称瓷婚,三十年婚龄称珍珠婚,以此类又推出金婚、钻石婚等等。我不知道这么细分婚姻有什么意义,到了朋友三十年的婚庆现场,我还是深有触动的。当年的朋友,结婚时可没有这么排场,他那时穷小子一个,口袋里掏一把,除了一撮干烟灰,是再掏不出什么来的。但他恋上了一个女孩子,女孩子的家里,压根不赞成他们交往,更别说结婚了。两位相恋的人,不管家里的反对,领了结婚证,租了一间房,叫来几个相好的朋友,在他们租住的民房里,各显身手,一人做一道菜,有的成了,有的淡了,端到一张桌子上,与做了新郎新娘的朋友,一口酒,一口菜,吃了一顿,就成了证明,证明朋友正式地入了洞房,正式地生活在了一起。
新郎家里没人来,新娘家里没人来。
婚后的夫妻俩是怎么过来的,都在一个城市,巨细我是知道一些的,一句话,不容易,真不容易。当然,他们算是成功的一对儿呢。正因为成功,才说是不容易。天底下成功的人谁容易呢?他们成功着,并艰难地走过来了,后来,有了一个聪明向上的女儿,艰难地出国到欧洲留学去了。他们俩困守在家,经营着他们为之不懈经营着的一家电器公司。三十年河东,策划着要为他们来个三十年河西的婚庆。
我参加了许多次朋友和同事的婚庆,但我感知,没有哪一次婚庆能与朋友这一次的婚庆更感动人。
他们结婚时没有来的家人,这一次都来了,所有的人都一脸的欢喜,朋友一身笔挺合体的西服,朋友妻子一袭雪白的婚纱,双双手拉着手,走在大家中间的时候,大家都为他俩鼓掌了。我鼓着掌,不禁一阵眼热,感觉有泪在眼眶里聚集……我为朋友高兴啊!但我还是感叹了。
我感叹: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感叹中,我觉出了我的悲凉,竟然不能享受常人所能享受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回想我的生活经历,在即将走过的六十年生命历程中,差不多总是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命运于我而言,像一把刀子,把我的生活经历切割得是这么碎!这可不是我之所愿,我多想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地度过我的生命历程啊!在西安的媒体工作时,经常听到身边的同事,不无自豪地炫耀,他从大学校门里出来,进了媒体的门,就再没挪窝,数十年如一日,睁眼新闻,闭眼新闻……听着这些话,我就只有自卑和悲伤了。我起小读书,读了不到十年,文化革命风起云涌,我无奈成了回乡知青,务农木做雕漆十年,然后又做了不到十年的合同制干部,于是再上大学,又是作新闻,又是进行文学活动,掐着指头算,可不就是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吗!如此细碎的生命历程,让我几乎不敢回想,想起来只觉自己肉痛心也痛,很有一种遍体鳞伤的疼痛感。
不过,我疼痛地想着,却自我安慰地想,一个人一生进一个门,他的生活是不是也太单调了?数十年如一日,他要真是一颗螺丝钉,死死地钉在一个地方,会不会生锈得面目全非?活上三十年就是三十年,活上六十年就是六十年,倒是我,这也经历了,那也经历了,这也做过了,那也做过了,以十年为一个单元,活上三十年就不是三十年了,而是要成倍数地往上翻,疼痛着,却使自己的生命概率获得了延长。
人没法活得太久,以这样的方式延伸自己的生命,不失为一种优选的方法。而这一切,似乎都太个人化了,便是团体的进展,与民族的命运,似乎也脱离不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这一时间规律。
有文字可以证明的华夏历史,公认的两大朝代,一为刘姓的汉朝,一为李姓的唐朝,他们建立了自己的王朝后,头三十年都干了什么!接下来的三十年又干了什么?到了第三个三十年,又还干了什么?很简单,而且非常雷同,他们头三十年都在杀人,汉朝以杀汉王韩信为代表,唐朝以杀太子李建民为主。如此的杀戮是没有是非分辨的,为了新生的政权,使一些人人头落地,虽然血腥,但谁又能说什么呢?接下来的三十年,人们厌倦了杀戮,渴望一种平安富足的生活,执政者顺应了这一历史潮流,与民休养生息,发展经济,使得社会财富迅速增长,然而社会矛盾因为经济的迅速增长,也在迅速地积累着,人们缘于精神需求,以及利益的分配诸因素,产生了更多更大的诉求。怎么办呢?也许只有大力倡导和发展文化这一命运途程了,用文化这双温柔的手,来抚平人们浮躁不安的心。
后来的大明王朝、大清王朝,虽然赶不上汉唐那么耀然强盛,但在他们各自朝代的发展历程中,差不多也复制了汉唐两朝的这一发展规律。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这是一句十分日常的话,很少有人不说。但要仔细揣摩这句话,却非常不一般,感觉我们的老祖先怎么就总结出这么一句经典的话,劝人,劝己;只要此言一出,有什么想不通的事,当下就想通了;有什么不理解的事呢,当下也就理解了;哪怕很是不堪、没法忍耐的事,到了这句话的面前,都会像结了三冬的冷冰,遇着了三伏的太阳,化得汤汤水水,了无痕迹。
天才的三十年啊!
这是一个怎样的数字呢?参加“笔耕”三十年纪念活动,知道了三十年前,一批西安城中的文学评论家,自发自觉地组织起来,定期不定期地相聚在一起,就当时的文学思潮,以及某位作家的创作动态,进行一场唇枪舌剑的讨论,这使他们形成了一种文学现象,而且使一些作家大受裨益,以至对中国的文学事业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可是三十年过去,如今重逢在一起,亦然白发苍苍,而言语除了怀『曰,似乎还只有怀旧,这让我们不禁在心里慨叹,当年他们的意气风发呢?当年他们的机智善辩呢?
我不能乱想,我只能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一股风,一阵雨,一时霜,一场雪……岁月不饶人,岁月就这么地来了,又去了。不老的是時间,老了的是人。从“笔耕”三十年的纪念会上下来,赶天黑又应邀参加了一位朋友的三十年婚庆活动。人真是有意思,把一年婚龄称纸婚,十年婚龄称锡婚,二十年婚龄称瓷婚,三十年婚龄称珍珠婚,以此类又推出金婚、钻石婚等等。我不知道这么细分婚姻有什么意义,到了朋友三十年的婚庆现场,我还是深有触动的。当年的朋友,结婚时可没有这么排场,他那时穷小子一个,口袋里掏一把,除了一撮干烟灰,是再掏不出什么来的。但他恋上了一个女孩子,女孩子的家里,压根不赞成他们交往,更别说结婚了。两位相恋的人,不管家里的反对,领了结婚证,租了一间房,叫来几个相好的朋友,在他们租住的民房里,各显身手,一人做一道菜,有的成了,有的淡了,端到一张桌子上,与做了新郎新娘的朋友,一口酒,一口菜,吃了一顿,就成了证明,证明朋友正式地入了洞房,正式地生活在了一起。
新郎家里没人来,新娘家里没人来。
婚后的夫妻俩是怎么过来的,都在一个城市,巨细我是知道一些的,一句话,不容易,真不容易。当然,他们算是成功的一对儿呢。正因为成功,才说是不容易。天底下成功的人谁容易呢?他们成功着,并艰难地走过来了,后来,有了一个聪明向上的女儿,艰难地出国到欧洲留学去了。他们俩困守在家,经营着他们为之不懈经营着的一家电器公司。三十年河东,策划着要为他们来个三十年河西的婚庆。
我参加了许多次朋友和同事的婚庆,但我感知,没有哪一次婚庆能与朋友这一次的婚庆更感动人。
他们结婚时没有来的家人,这一次都来了,所有的人都一脸的欢喜,朋友一身笔挺合体的西服,朋友妻子一袭雪白的婚纱,双双手拉着手,走在大家中间的时候,大家都为他俩鼓掌了。我鼓着掌,不禁一阵眼热,感觉有泪在眼眶里聚集……我为朋友高兴啊!但我还是感叹了。
我感叹: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感叹中,我觉出了我的悲凉,竟然不能享受常人所能享受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回想我的生活经历,在即将走过的六十年生命历程中,差不多总是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命运于我而言,像一把刀子,把我的生活经历切割得是这么碎!这可不是我之所愿,我多想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地度过我的生命历程啊!在西安的媒体工作时,经常听到身边的同事,不无自豪地炫耀,他从大学校门里出来,进了媒体的门,就再没挪窝,数十年如一日,睁眼新闻,闭眼新闻……听着这些话,我就只有自卑和悲伤了。我起小读书,读了不到十年,文化革命风起云涌,我无奈成了回乡知青,务农木做雕漆十年,然后又做了不到十年的合同制干部,于是再上大学,又是作新闻,又是进行文学活动,掐着指头算,可不就是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吗!如此细碎的生命历程,让我几乎不敢回想,想起来只觉自己肉痛心也痛,很有一种遍体鳞伤的疼痛感。
不过,我疼痛地想着,却自我安慰地想,一个人一生进一个门,他的生活是不是也太单调了?数十年如一日,他要真是一颗螺丝钉,死死地钉在一个地方,会不会生锈得面目全非?活上三十年就是三十年,活上六十年就是六十年,倒是我,这也经历了,那也经历了,这也做过了,那也做过了,以十年为一个单元,活上三十年就不是三十年了,而是要成倍数地往上翻,疼痛着,却使自己的生命概率获得了延长。
人没法活得太久,以这样的方式延伸自己的生命,不失为一种优选的方法。而这一切,似乎都太个人化了,便是团体的进展,与民族的命运,似乎也脱离不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这一时间规律。
有文字可以证明的华夏历史,公认的两大朝代,一为刘姓的汉朝,一为李姓的唐朝,他们建立了自己的王朝后,头三十年都干了什么!接下来的三十年又干了什么?到了第三个三十年,又还干了什么?很简单,而且非常雷同,他们头三十年都在杀人,汉朝以杀汉王韩信为代表,唐朝以杀太子李建民为主。如此的杀戮是没有是非分辨的,为了新生的政权,使一些人人头落地,虽然血腥,但谁又能说什么呢?接下来的三十年,人们厌倦了杀戮,渴望一种平安富足的生活,执政者顺应了这一历史潮流,与民休养生息,发展经济,使得社会财富迅速增长,然而社会矛盾因为经济的迅速增长,也在迅速地积累着,人们缘于精神需求,以及利益的分配诸因素,产生了更多更大的诉求。怎么办呢?也许只有大力倡导和发展文化这一命运途程了,用文化这双温柔的手,来抚平人们浮躁不安的心。
后来的大明王朝、大清王朝,虽然赶不上汉唐那么耀然强盛,但在他们各自朝代的发展历程中,差不多也复制了汉唐两朝的这一发展规律。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