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发展,有助于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高校之间进行优势互补,缓解教育资源供给不足、不均的问题。但由于行政管理上权责不清、评价体系不完善、缺乏激励机制,对教学资源的质量监控成为缺失环节,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优质教育资源的互通,成为共享平台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因此,有必要对教学资源共享的质量保障体系进行研究,通过成立相应质量监督机构,构建多维度质量评价体系,设计相应激励机制,从而为教育资源平台提供有力的质量保障,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关键词:教学资源共享; 质量监督机构; 质量评价体系; 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G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2-160-001
一、我国高校教学资源共享现状
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迅猛发展,一方面,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对教学资源的需求急剧增长;另一方面,国家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资源的增长远远跟不上需求的增长,加之各高校资源水平参差不齐、分布结构失衡,如何有效开发现有教学资源,实现优化配置,提高教学资源使用效率,成为缓解教学资源供需矛盾的新思路。在这种情况下,各高校在加强自身教育资源建设的同时,积极展开校际合作,实行资源共享,为高校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高校课程资源共享中心,北京市学院路高校教学共同体等高校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发展,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高等教育资源需求扩张与教学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
二、我国高校教学资源共享平台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高校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教育资源的有效共享,但是,由于行政管理上的权责不清、评价体系的不完善以及缺乏相应激励机制,对共享平台上教学资源的质量监控成为了无人把关的“空白地带”,导致部分资源共享不规范,课程建设流于形式。这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共享优质教学资源的初衷,制约了共享平台的发展。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学资源的质量,真正达到优质教育资源互通的目的,成为十分重要的现实问题。
三、质量保障体系设计
为了加强高校教学资源共享的质量保障,提升教学质量,应设计相应质量保障体系,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制定科学的教学资源共享制度,成立相关质量监督机构,为教学资源的质量把关提供组织保障;二是构建多维度质量评价体系,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调动学生评教、监督组织抽检课程;三是设计相应激励机制,调动高校提升教学质量的积极性。
1.制定科学的教学资源共享制度,成立相关质量监督机构
首先,高校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是各个高校在自愿基础上,以优势互补、互惠互利为出发点,通过各种契约形式建立起来的松散型合作组织,因此存在行政管理权责不清、质量监控环节缺失的问题。高等教育管理部门应发挥其指导作用,对共享平台的成员,高校要进行统一管理,建立一套科学的资源共享制度,尤其是质量保障制度,引导高校由扩大共享规模向提高资源质量转变;成立相关质量监督机构,组织专家小组对教学资源的质量进行监控、把关。
2.构建多维度质量评价体系,全方面评价课程资源
科学合理的质量评价体系是提高课程资源质量的长效机制。由于教学质量是一个多维性的评价指标,不仅应该包含对授课教师客观水平的评价,也要包括对课程设置及配套内容的评价。因此,构建多维度的质量评价体系,是科学评价高校课程质量的保证,评价的主体、对象、方式应尽可能多元化,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调动学生评教、监督组织抽检课程等一系列评价措施,对教学资源实施全方面的质量控制,促进课程建设水平的提高。
3.设计相关激励机制,促进优质课程建设
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需要高校投入师资、经费等一系列成本,为激励高校共享自身优质的教学资源,鼓励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在加强教育资源质量监督的同时,设计相应的激励机制也很有必要。对高校提供的教学资源质量及共享资源成效进行评价,对积极共享教学资源的高校和教师予以奖励和补偿,从而为创造教学资源提供良性竞争、互惠互利的和谐共享环境。
四、质量保障体系对高校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意义
高校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作为实现教学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途径,质量监控是其中重要一环,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共享成效。设计科学的质量保障体系,是保证教学资源质量的基础,有助于激励高校不断加强课程建设,有利于推动高校教学资源共享由“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提高型”模式转变,在不断扩大共享覆盖面的同时,也加深共享的深度,这对于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互通,提升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办学效益都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士美,韩庆兰.《我国高校教学资源共享影响因素及模式探析》,南通大学学报,2009
[2]李井竹.《完善高校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构建有效人才培养模式》,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
[3]商亚坤.《北京高等教育资源共享问题研究》,硕士论文
[4]孙瑞林.《我国高校教育资源共享问题研究》,硕士论文
关键词:教学资源共享; 质量监督机构; 质量评价体系; 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G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2-160-001
一、我国高校教学资源共享现状
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迅猛发展,一方面,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对教学资源的需求急剧增长;另一方面,国家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资源的增长远远跟不上需求的增长,加之各高校资源水平参差不齐、分布结构失衡,如何有效开发现有教学资源,实现优化配置,提高教学资源使用效率,成为缓解教学资源供需矛盾的新思路。在这种情况下,各高校在加强自身教育资源建设的同时,积极展开校际合作,实行资源共享,为高校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高校课程资源共享中心,北京市学院路高校教学共同体等高校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发展,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高等教育资源需求扩张与教学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
二、我国高校教学资源共享平台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高校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教育资源的有效共享,但是,由于行政管理上的权责不清、评价体系的不完善以及缺乏相应激励机制,对共享平台上教学资源的质量监控成为了无人把关的“空白地带”,导致部分资源共享不规范,课程建设流于形式。这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共享优质教学资源的初衷,制约了共享平台的发展。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学资源的质量,真正达到优质教育资源互通的目的,成为十分重要的现实问题。
三、质量保障体系设计
为了加强高校教学资源共享的质量保障,提升教学质量,应设计相应质量保障体系,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制定科学的教学资源共享制度,成立相关质量监督机构,为教学资源的质量把关提供组织保障;二是构建多维度质量评价体系,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调动学生评教、监督组织抽检课程;三是设计相应激励机制,调动高校提升教学质量的积极性。
1.制定科学的教学资源共享制度,成立相关质量监督机构
首先,高校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是各个高校在自愿基础上,以优势互补、互惠互利为出发点,通过各种契约形式建立起来的松散型合作组织,因此存在行政管理权责不清、质量监控环节缺失的问题。高等教育管理部门应发挥其指导作用,对共享平台的成员,高校要进行统一管理,建立一套科学的资源共享制度,尤其是质量保障制度,引导高校由扩大共享规模向提高资源质量转变;成立相关质量监督机构,组织专家小组对教学资源的质量进行监控、把关。
2.构建多维度质量评价体系,全方面评价课程资源
科学合理的质量评价体系是提高课程资源质量的长效机制。由于教学质量是一个多维性的评价指标,不仅应该包含对授课教师客观水平的评价,也要包括对课程设置及配套内容的评价。因此,构建多维度的质量评价体系,是科学评价高校课程质量的保证,评价的主体、对象、方式应尽可能多元化,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调动学生评教、监督组织抽检课程等一系列评价措施,对教学资源实施全方面的质量控制,促进课程建设水平的提高。
3.设计相关激励机制,促进优质课程建设
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需要高校投入师资、经费等一系列成本,为激励高校共享自身优质的教学资源,鼓励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在加强教育资源质量监督的同时,设计相应的激励机制也很有必要。对高校提供的教学资源质量及共享资源成效进行评价,对积极共享教学资源的高校和教师予以奖励和补偿,从而为创造教学资源提供良性竞争、互惠互利的和谐共享环境。
四、质量保障体系对高校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意义
高校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作为实现教学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途径,质量监控是其中重要一环,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共享成效。设计科学的质量保障体系,是保证教学资源质量的基础,有助于激励高校不断加强课程建设,有利于推动高校教学资源共享由“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提高型”模式转变,在不断扩大共享覆盖面的同时,也加深共享的深度,这对于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互通,提升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办学效益都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士美,韩庆兰.《我国高校教学资源共享影响因素及模式探析》,南通大学学报,2009
[2]李井竹.《完善高校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构建有效人才培养模式》,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
[3]商亚坤.《北京高等教育资源共享问题研究》,硕士论文
[4]孙瑞林.《我国高校教育资源共享问题研究》,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