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人才培养定位的研究

来源 :亚太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zhen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人才培养定位是高职学校教学方案的选择、课程标准的建设、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等各方面工作的根本依据,决定了高职院校的改革和发展方向。本文从国内高职人才培养定位现状所存在的问题出发,综合分析十所其他高职院校的相关理念和做法,并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为例,对我校高职人才培养定位及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建议。
  关键词:人才培养;定位;高职教育;技能型;综合素质
  高职人才培养定位是决定高等职业教育性质的核心出发点,也决定了高职院校的改革及发展方向。所有高职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所掌握的知识、所需达到的目标、所需具有的能力,以及所有高职院校各种教学资料的选择和准备都是从人才培养定位出发的。人才培养定位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国内高职人才培养定位现状
  长久以来,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被人们给予了厚望。大家普遍将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高技能人才,希望这类人才拥有熟练的专业技术,甚至还有一定的技术创新能力。教育部制定的相关文件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大量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基于这种适应经济发展的定位,许多高职院校迅速壮大。高职毕业生也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认可和青睐,据统计,从2013年开始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就业率就已经超过了90%[1]。
  然而事情不是绝对的,目前经济依然在不断发展,随着就业形势变化和教育体制改革而带来的巨大影响,“高技能人才”这种定位的问题已逐步显现出来:其一,大多数高职院校并没有依据区域市场需要和自身的特点来定位人才培养方向,人才培养模式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结合并不紧密。大部分高职院校都设有相同专业,导致人才培养“同质化”现象严重,造成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2]。许多高职院校没有树立能力为重的理念,尤其是没有把应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放到人才培养的主要位置上,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缺乏核心能力,体现不出不可代替性,这严重影响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在社会中的竞争力。其二,相对于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教育力度而言,高职人文素质教育部分比较薄弱,许多学生缺乏适应社会的一些基本能力,缺乏人文关怀和素养。这样的学生在走向社会之后,难以适应残酷的竞争和社会的打击,难以承受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学生对自身能力没有信心,这显然不是现代企业所需要的综合型人才,企业对他们的发展潜力信心不足,从而阻碍了他们的发展。
  显然,现代社会职业观的变化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高职教育改革,教育部新文件《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中指出职业教育的基本原则是“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发展,坚持系统培养、多样成才”,这说明高职院校必须重新定位人才培养方向以面对社会经济新形势。
  二、国内高职人才培养定位研究综述
  就业新形势要求高等职业院校制定出更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当下许多高职院校在这一问题上还存在着诸多疑问和困惑,导致其发展与预期目标出现了一定偏离。没有明确人才培养定位的高职教育改革,容易陷入形式化误区,很多高职教育者以及学者们针对高职人才培养定位问题做出了相关研究分析,很多高职院校也结合自身特色,从实际工作中对高职人才培养定位问题提供了相关做法和经验: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的查吉德提出高职人才应定位为力资源开发。他认为在大众化的高等教育下,高职生源越来越多样化,单一的精英型技能人才目标不能满足多样化成才的需要。因此,高职学校应该淡化技能型人才精英的传统思想,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功能,每位学生投资高职教育都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我们可以认为受过高职教育的人不一定能成为技能型人才精英,但受过高职教育的人能得到起码的人力资本。这种人力资源开发需要根据地方行业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进行调整,以细化技能型人才培养定位的具体要求[3]。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陈寿根虽没有直接阐述高职人才培养该如何定位,但其归纳整理出了高职人才培养定位所需解决的几个问题。通过对几个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他指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不能仅定位于学生的初始就业,而且要着眼于学生的持续就业,甚至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创业;高职人才培养定位的正确取向还应着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成为有全面综合素质的“社会人”;此外,多层次技术型和高层次技能型人才应成为高职人才的重点定位方向[4]。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的周建松和唐林伟在对技术型与技能型人才、技术与人文、层次与类型等关系探讨的基础上,提出“高适应性职业化专业人才”的定位思考。这是对我国高职人才培养定位的新探索,其中“专业人才”是落脚点,体现出高职教育的一般特征;“高适应”指的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不仅要针对某一特定工作岗位,还要在学生未来再就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上下功夫,提升学生对不同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5]。
  三、我校高职人才培养定位的建议
  经过大量相关文献的学习,综合其他学校对于高职人才培养定位的研究成果,可以明确的是,在现代社会职业观和就业新形势提出的新要求下,高等职业院校应从企业需求、学生发展、学校特色三方面来考虑其人才培养定位问题,所培养人才应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有较好的适应能力,有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力。我校高职人才培养定位也应从以上方面进行权衡,具体建议如下:
  (一)明确人才培养定位
  从企业需求定位:高职教育主要是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我校高职人才培养定位应与湖南地区经济发展保持一致。以我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为例,该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应与湖南地区电子电器类企业、电子信息类企业的需求保持一致。另外,在明确定位时,还应加强与地方企业的沟通联系,调研电子相关专业具体的岗位职业需求,“对症下药”,培养出来的人才才能更多的得到企业的青睐。   从学生发展定位:确定生源水平和所处层次,因材施教。我校大部分生源高考平均分数只有300多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自律意识较差。因此,更应注重学生的人文修养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不仅学校要明确人才培养定位,还应努力让每个学生都找到自身的发展定位,树立自信心。
  从学校特色定位:由于成立时间不长,高职学校的文化底蕴比较欠缺,人才培养定位流于形式,没有体现自身特色。故建议我校可将校园特色建设和人才培养定位综合考虑,这个特色不需要贪多贪大,要落到实处,可以是某一专业的特色,也可以是某一校园文化特色,努力打造属于自己的毕业生品牌。
  (二)改革人才培养途径
  这里讨论的“途径”即“模式”,于本文的命题而言似乎有点偏离主题。但高职人才培养定位本是个纸上谈兵的理论问题,这个定位问题要着眼到实处,对于人才培养途径的分析就必不可少了。
  对内,在课程教学方法的选择方面,我校大部分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较差,学习能力和自制能力较差,传统的教学方法显然是行不通的。故我校应进一步加强教研教改力度,明确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提高课程的教学效率。在贯彻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中,应强调“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细化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东西,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学生进行技能创新。
  对外,在职业技能培养方面,创新校企合作机制,开展现代学徒制。现代学徒制,是校企联合培养行业所需的技能型人才的新型职业教育制度,其最大优势在于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我校通过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能够解决人才培养主体单一、实践教学形式化等问题,显然,这是人才培养的一条正确道路,是校企合作理念的升华,这条道路我们必须坚定不移的走下去。
  另外,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我校教师队伍大部分都是年轻人,教学方法、专业实践技能、企业职业经验方面都有着很大的不足。学校在处理好学生与企业对接问题之前,如何将老师与企业对接好成为了更加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实际上,校企共享、共育师资队伍也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之一,可加大学校与企业之间人员的双向流通,明确岗位津贴和责任,将所承担的任务纳入工作考核,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学校师资质量。
  最后,在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方面,重视学生班会的创新,让学生在班会上能够加强自我认识、提升自己的应变能力、交际能力、口才等一些综合素质。事实上,现在的学生对于“心灵鸡汤式”的班会已经产生了免疫,每周一次的班会成为了应付学生会检查的表面工作。故建议将班会形式加以创新,改个人报告、班主任说教为每周一个具体的活动,既能形成班级特色,又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真正得到一些素质的提高。还可以结合本地文化特色,增强学生的文化修养和服务社会的职业理想。
  参考文献:
  [1]张士.社会需求导向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等职教,2013(19):34-37.
  [2]周琴.职业观变革背景下我国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J].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23(3):105-109.
  [3]查吉德.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新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8):11-20.
  [4]陈寿根.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需要厘清的几个问题[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13-17.
  [5]周建松,唐林伟.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历史演变与科学定位——兼论培养高适应性职业化专业人才[J].中国高教研究,2013(2):94-99.
  (作者单位: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学院)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朱晓敏,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  哈燕,回族,陕西平利人,陕西师范大学,大学,研究方向:教学论。  摘要:预科教育是一种特殊教育层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预科教育包括民族预科教育、华侨预科教育、留学预科教育。尽管中国高等教育招生民族优惠政策在促进高等教育民族公平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  关键词:预科
摘要:校企合作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模式是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模式的一种创新方法。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对大学生的成长和人生道路的正确选择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文章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索,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校企合作;大学生;职业生涯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8-0233-02  一、前言 
自2001年国家首次实行研究生扩招以来,考研成为了许多应届毕业生的另一条发展道路,研究生报考人数不断增加。虽然2014、2015两年略有降低,但2016年再创新高达177万人,然而部分地
摘 要:基础教育改革对小学教师素质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有效促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实现,需要对师范教育进行合理改革。本文从新世纪小学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入手,对新世纪小学教师素质与师范教育改革的对策进行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新世纪小学教师素质;师范教育;改革;对策  实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改革目标的影响因素之一是教师自身的基本素质。小学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基础环节。为了促进该目标的实现,需要在充分
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始终是党和政府着力解决的一个重要战略问题。解决“三农”问题,从根本上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各级组织和广大村民。文章在分析目前我国
摘 要:当前,在钳工专业实训教学工作中,经常会出现很多的问题,难以提升钳工专业学生的学习效果,无法满足当前的发展需求。因此,在钳工实训教学中,需总结经验,合理开展教学思路的创新与完善,明确实训教学要求与内容,全面提升整体教育工作效果,协调各方面教育管理工作之间关系,加大整体实训教育工作力度,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其后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钳工实训 教学问题 教学思路 经验措施  中图
DOI:10.16661/j.cnki.1672-3791.2017.30.115  摘 要:经济性是商用飞机是否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关系到商用飞机型号研制的成败。产品设计阶段就决定了产品75%~90%的成本,因此在关键的设计阶段对产品的经济性进行评审,明确是否可以进行下一阶段的设计工作,意义重大。本文阐述了在商用飞机的关键设计阶段进行经济性评审的方法。  关键词:商用飞机 设计经济性
基于OpenGL图形库具有的强大三维渲染能力,开发了一个机器人虚拟漫游环境,提出了一种基于PC的机器人虚拟漫游框架,重点描述了建立三维场景及漫游系统中观察者与机器人的位置控制方法,实现了观察者与机器人的三种不同相对运动状态。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取得了良好的仿真效果。
期刊
在维修工程领域,对产品的人机工程学分析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人体的疲劳分析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维修仿真的人体疲劳分析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虚拟人创建维修仿真过程,然后通过动态提取虚拟人在该过程中的动作数据,计算人体执行不同动作所消耗的代谢能量,最后分析评判人体在维修过程中的疲劳程度。通过建立人体疲劳分析原型系统,并针对空间站维修仿真进行实例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