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雨时断时续地下了大半天,下午第一遍茶时,斯马胡力端着碗望着木屋外的蒙蒙水汽说:“明天还有雨,是小雨。到了后天,就有大雨了。”
我一听,真神啊,马上问:“怎么看出的?你是看的哪朵云啊?”
他笑嘻嘻地答道:“中央二套。”我愣了愣,还没反应过来,他又说,“瑞丢。”咳,原来是收音机里听来的。
在哈语里,一些电器的单词发音和英文是一样的。比如“电话”,就是“telephone”了。
但是中央二套怎么会专门播报吾赛这个只住着几家人的深山老林里的小地方的天气呢?可能是新疆其他大城市的天气吧。无论如何,山下热,山里凉;山下小雨,山中就大雨。山里的气候总是比山下冷几拍,中央二套的天气预报多多少少也能有个借鉴吧。
除了“瑞丢”,我们与外界的联系方式还有“telephone”。
南边山顶上那家人就装了卫星电话。上午他们托人捎信过来,说他家羊群里进入了我家的一只羊。于是喝完茶后,斯马胡力就冒着雨骑马过去领羊了。出发前他翻出了记着电话号码的小本子,打算顺便在那里打一大堆电话。
我问:“附近只有他家有电话吗?”
他向东指了指:“那家人也有电话。”又向北指,“那里有一家人也有……还有那边……”
我打断:“那为什么我们家里没有?我们家好穷啊。”
他笑着说:“不是穷,我家地势不够高,没信号嘛。”
除了收音机、电话和斯马胡力在放羊途中交换来的小道消息,吾塞像被倒扣在铁桶里一般密不透风。我们的生活寂静封闭,除了附近几家邻居,几乎从来没有客人经过。
加之绵绵雨季也拉开了序幕。一进入六月,一天到晚不停地下啊下啊,我哪儿也不能去。虽然冬库儿也是一个雨水充沛的地方,但那里好歹还下一天停一天,下半天停半天的,哪像吾塞,整天淅淅沥沥没完没了。哪怕雨停了,空气也雾蒙蒙的,远处森林迷茫,一团一团巨大的水汽弥漫在远远近近的山头上,迅速地移动,天空云层浩瀚,翻涌变化不停。偶尔在云海间裂开一条缝,投下闪电般的阳光。于是,被这缕阳光笼罩的山谷在茫茫雾气中如铺满了宝石一般灿烂又恍惚,那里,满山谷的草甸深藏着黄金白银。
但太阳一落山,雾气陡然浓重,从四面八方的阴影中迅速围抄上来。小羊归栏后,大家开始数羊。我和卡西在小山顶上一边荡秋千,一边看着大羊们排着队,低着头,一只一只从斯马胡力和海拉提之间慢慢通过。碧绿的草地泥泞不堪,寒气陪同着暮色一起越来越浓重。不远处,我们小木屋屋顶上的炊烟在湿冷沉重的空气中低低地弥漫,今天的晚餐早就准备好了。
这一天是牛奶产量最高的一天,以至于所有的铁桶、塑料壶和锅都装得满满的,甚至连净手小壶也派上了用场。我们围坐在花毡上喝汤饭,听斯马胡力讲今天打电话的事情,火炉上的大锡锅盛满了牛奶,正在慢慢升温。
就是这样潮湿而沉静的一天里,12岁的杰约得别克和10岁的吾纳孜艾兄弟俩中午时分从下游的杰勒苏出发,走东边的山路,冒着雨步行了大半天,在天色完全黑透之前来到了吾赛,浑身水汽地出现在我们的晚餐桌前。
从此后,我们不但多了两个好帮手,寂静的夏牧场也热闹多了。草地上,树林里,到处都是这兄弟俩和他们白色皮球的身影。
就是他们,带来了慰藉了卡西帕整整一个夏天的礼物:一封来自山外的信。
信纸厚厚的,有两大页,却被结结实实地叠成了比一元硬币大不了多少的一小块。加之又扭来扭去折成复杂的花样,卡西很是花了不少工夫才拆开。
卡西看信时,牢牢地提防着斯马胡力,他几次想抢过去都没有得逞。
但是到了第二天早茶时,卡西就慷慨地把信和大家分享了。斯马胡力大声地将信从头到尾念了一遍,大家听得津津有味。我不太听得懂内容,又看不懂哈文,但还是把信要过来看了又看。有趣的是,信尾倒写了几句歪歪扭扭的汉字:“希望我们永远是好朋友,我不会忘记你,我天天盼望你的回信(卡西却一直没回……)。”旁边还画了一个小人脸,悲哀地流着泪。落款用的也是汉字:银芭古丽。——可爱的银芭古丽啊……卡西说她是自己最好的朋友,是阿克哈拉寄宿学校的同学,还是同桌呢。但是银芭古丽说她要去阿勒泰上学了。卡西帕悲伤地说:“银芭古丽上学,我放羊。不好!”
下午又下起雨来了,但是卡西和新来的小孩吾纳孜艾非要我同他们一起去找牛。我不干,却架不住两人的再三要求。只好气喘吁吁跟着爬了几座山,累得肚子疼,连牛的影子也没见着。真是的,我这么笨的人,能帮上什么忙啊。
我们穿过一片又一片密林,卡西不时停住,侧耳倾听,然后“冒!冒!”地呼唤。空谷寂然,那呼唤声有力而孤独。
找牛找到一半,卡西又说有一个非常好看的地方,有“好的石头”,一定要带我去看。我只好努力地跟着继续跑。这两个小家伙以为大人们都很厉害,根本不等我,只顾着自己在前面猴子一样上蹿下跳,害我远远落在后面。后来竟给卡在一处石头隘口处动弹不了了,又滑又陡,上也上不去,下也下不来,又不好意思求救,只好硬着头皮抱着脑袋骨碌骨碌滚了下来。衣服挂破三处,脸上和脖子上的伤口共计八处,手指也流血了。这两个小孩居然视而不见,还一个劲地埋怨我又笨又慢。
走在山顶的山阴面,锋利的山石如屏风一样,一片一片垂直排立在山脊上,一路上幽密阴暗,陡峭的悬崖侧边生长的植物有着奇异而圆润厚实的叶片,抽挑出红色的浓烈的花穗。与寒温带植被的普遍特征反差极大。这是牛羊罕迹之处,很少有路的痕迹,坡体陡峭,重重阻碍,恐怕只有山羊能上来。
原来卡西他们说的“好看的地方”是指山体间的一处地震断裂带,裂开的山石夹隙间卡住了一块从上方滚落的巨石,颤巍巍地悬在小路上方,似乎从石头底下经过的人跺一脚都会将它震塌下来。我看了又看,最后还是壮着胆子跟在两人后面,从底下过去了。 雨一直在下,我尽量挑能躲雨的地方走,但外套还是湿透了。对我来说,雨是入侵物,是一种伤害,得躲避。然而对卡西他们来说,雨则是和阳光一样的、不用去理会的身外之物。
我说:“小心淋湿了!”
卡西奇怪地说:“湿了还会干啊。”
我不知道怎么解释这样的逻辑。哎,湿了当然终究会干的,但干之前毕竟还是湿的嘛。
我站在树下,看着卡西宁静地侧坐在不远处高山顶的大石头上休息。她安然地淋着雨,将随身带着的银芭来信展开,入神地念着,红色的羽绒外套因为淋湿透了而明亮闪光——这荒茫山野中最最耀眼的红色啊!而黄衣的孩子吾纳孜艾笔直地站在她身后眺望远方,像是耐心地等待着她把信看完,又像是在一起分享这雨中突然降临的静止时刻。
每当雨完全停止下来的时候,耗尽力量的乌云变得轻飘无力,成块地裂开。太阳从裂开的云隙中欢呼一般照耀着湿透了的山林,水汽从地面向天空蒸腾(而下雨时的水汽是四处飘移的),把地面和云朵连接在一起,站在高处眺望,世界中处处耸立着这样连接着天地的云柱子,像是由它们把地面和天空撑开了似的。空气澄清,近处的草地上也一团一团升腾着浅而清晰的水汽。
卡西帕这时又坐下来开始看信。阳光晒着潮湿的纸页,字迹生动而欢喜。
我问:“银芭古丽说了什么啊?”
她心不在焉地回答:“没说什么。”
过一会儿却又说:“她说阿尔玛坏得很,她对她那么好还骗她。”
我正想顺口问阿尔玛是谁,但想了想,这一来保准会牵扯出一个复杂的关系图谱和冗长的来龙去脉,便闭嘴了。
出去了不过短短一个小时,但天气起伏巨大。在回来的路上,本来已经全面放晴的天空,居然很快凝聚起浅灰的云层,很快又下起冰雹来了!虽然下冰雹是常事,却并不常看到这么大粒的!像玉米粒一样密密麻麻地砸下来,草地上很快铺起厚厚一层,白花花一片,弹在脸上疼疼的。
我们嘻嘻哈哈跑到附近的山石缝里躲避。就那么一会儿工夫,卡西又把信掏出来在阴暗的光线中迅速看了一遍。
六月的吾塞还非常冷,我的羽绒衣一直没敢脱下来,沼泽的水冰冷刺骨,而洗衣服则成了我们的一件重大劳动。当脏衣服攒到无法堆积的程度时,我们便扛着大锡锅,抬着洗衣铁盆,前呼后拥出发了。到地方后,吾纳孜艾、杰约得别克和加依娜四处捡柴火,我提水,卡西生火。沼泽边有现成的石头灶。
在潮湿而当风的山谷口生火是很麻烦的事,卡西足足浪费掉大半盒火柴也没能点着,于是我和杰约得别克他们轮流试了起来,总算在用到倒数第二根火柴时才成功了。其间,我几次出主意要卡西把她的信掏出来引火,卡西心情烦躁,对我的玩笑报以怒目。
等水烧开的时间里卡西当然要把她的宝贝信掏出来继续研究。我蹲在水坑边忧心忡忡地观察水中形形色色的狰狞飘浮物。吾纳孜艾他们三个互相泼水玩……天啦,这么冷的天,阴雨密布,呵气成霜的,他们的手指都是什么做的啊?……我大声地呵止他们,他们便停止了互相进攻,转为联合起来朝我一个人泼……
我一边还击一边撤退,却不小心把战火引向了卡西。卡西可不是好惹的,抄起水瓢直接从大锅里舀一大瓢水泼了过去,大家惊叫着四散逃离。我更是厉声尖叫起来,奋不顾身冲上去从大锡锅里捞出两页纸……
水热得很慢,等水烧热的时间里,卡西趴在脏衣服堆上睡了一觉。每当炉火渐渐要熄灭了,正在玩耍的三个小孩子里总会有一个很负责地跑过来喂几块柴。天空阴沉沉的,但湿润的沼泽地里却因为水汽充郁而低低地晃动着明亮鲜艳的光芒。孩子们的旧衣服也闪耀着生动的色泽,在湿地四处跃动,欢声笑语翻滚在广阔而冰冷的寂静之中,就像几束手电筒的灯光激动地摇晃在深沉的暗夜里。后来,杰约得别克蹑手蹑脚靠近熟睡的卡西帕,取走晾在石头灶边的湿漉漉的信页。一经得手,三个孩子迅速撤离,消失在西边的丛林中。我悄悄跟上去,看到他们高高围坐在松林中一块大石头顶上,杰约得别克正绘声绘色朗读着那封信,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奇怪,之前他们明明已经听卡西念过许多次了……)
当然了,在卡西睡醒之前,信又被神不知鬼不觉放回了原处。
漫长的阴天时光里,靠着呼啦啦的火炉给卡西和妈妈补破裤子、破裙子,脚心烤得烫烫的,浑身暖洋洋,真是幸福啊!而卡西那时的幸福则是靠着火炉读信。哎,银芭古丽的信到底都说了些什么啊,卡西看了一个夏天都没看够。有时候我们出去找牛,都翻过一座山了,她一摸口袋,用汉语大喊:“李娟!信没有!”没等我反过神,就扭头奔回去取信。好像出门不是为了找牛,而是为了能有空再读一遍那信才跑出去找牛。
等雨季过去,卡西的那两页宝贝信已经破得就像被一大群受惊的骆驼团团转地踩踏过几遍似的。但它的内容仍然还不曾消失。在那么多的傍晚微湿的时光中,大家系好最后一头小牛,结束了一天的劳动,此刻晚餐已经准备好,在不远处温暖的小木屋里等着。但大家并不急着回家,慢悠悠地解下围裙,收拾着工具,然后坐在牛棚边的草地上,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什么,时不时陷入长久的沉默。西天云层翻涌,风雨欲来。这时卡西又取出信,就着世界里最后一抹昏暗的天光,念了起来。妈妈和沙拉仔细地听着,海拉提和斯马胡力也停止了交谈,把耳朵转到这边来。
选自《这世间所有的白》(2012年重庆出版社,李娟著)
我一听,真神啊,马上问:“怎么看出的?你是看的哪朵云啊?”
他笑嘻嘻地答道:“中央二套。”我愣了愣,还没反应过来,他又说,“瑞丢。”咳,原来是收音机里听来的。
在哈语里,一些电器的单词发音和英文是一样的。比如“电话”,就是“telephone”了。
但是中央二套怎么会专门播报吾赛这个只住着几家人的深山老林里的小地方的天气呢?可能是新疆其他大城市的天气吧。无论如何,山下热,山里凉;山下小雨,山中就大雨。山里的气候总是比山下冷几拍,中央二套的天气预报多多少少也能有个借鉴吧。
除了“瑞丢”,我们与外界的联系方式还有“telephone”。
南边山顶上那家人就装了卫星电话。上午他们托人捎信过来,说他家羊群里进入了我家的一只羊。于是喝完茶后,斯马胡力就冒着雨骑马过去领羊了。出发前他翻出了记着电话号码的小本子,打算顺便在那里打一大堆电话。
我问:“附近只有他家有电话吗?”
他向东指了指:“那家人也有电话。”又向北指,“那里有一家人也有……还有那边……”
我打断:“那为什么我们家里没有?我们家好穷啊。”
他笑着说:“不是穷,我家地势不够高,没信号嘛。”
除了收音机、电话和斯马胡力在放羊途中交换来的小道消息,吾塞像被倒扣在铁桶里一般密不透风。我们的生活寂静封闭,除了附近几家邻居,几乎从来没有客人经过。
加之绵绵雨季也拉开了序幕。一进入六月,一天到晚不停地下啊下啊,我哪儿也不能去。虽然冬库儿也是一个雨水充沛的地方,但那里好歹还下一天停一天,下半天停半天的,哪像吾塞,整天淅淅沥沥没完没了。哪怕雨停了,空气也雾蒙蒙的,远处森林迷茫,一团一团巨大的水汽弥漫在远远近近的山头上,迅速地移动,天空云层浩瀚,翻涌变化不停。偶尔在云海间裂开一条缝,投下闪电般的阳光。于是,被这缕阳光笼罩的山谷在茫茫雾气中如铺满了宝石一般灿烂又恍惚,那里,满山谷的草甸深藏着黄金白银。
但太阳一落山,雾气陡然浓重,从四面八方的阴影中迅速围抄上来。小羊归栏后,大家开始数羊。我和卡西在小山顶上一边荡秋千,一边看着大羊们排着队,低着头,一只一只从斯马胡力和海拉提之间慢慢通过。碧绿的草地泥泞不堪,寒气陪同着暮色一起越来越浓重。不远处,我们小木屋屋顶上的炊烟在湿冷沉重的空气中低低地弥漫,今天的晚餐早就准备好了。
这一天是牛奶产量最高的一天,以至于所有的铁桶、塑料壶和锅都装得满满的,甚至连净手小壶也派上了用场。我们围坐在花毡上喝汤饭,听斯马胡力讲今天打电话的事情,火炉上的大锡锅盛满了牛奶,正在慢慢升温。
就是这样潮湿而沉静的一天里,12岁的杰约得别克和10岁的吾纳孜艾兄弟俩中午时分从下游的杰勒苏出发,走东边的山路,冒着雨步行了大半天,在天色完全黑透之前来到了吾赛,浑身水汽地出现在我们的晚餐桌前。
从此后,我们不但多了两个好帮手,寂静的夏牧场也热闹多了。草地上,树林里,到处都是这兄弟俩和他们白色皮球的身影。
就是他们,带来了慰藉了卡西帕整整一个夏天的礼物:一封来自山外的信。
信纸厚厚的,有两大页,却被结结实实地叠成了比一元硬币大不了多少的一小块。加之又扭来扭去折成复杂的花样,卡西很是花了不少工夫才拆开。
卡西看信时,牢牢地提防着斯马胡力,他几次想抢过去都没有得逞。
但是到了第二天早茶时,卡西就慷慨地把信和大家分享了。斯马胡力大声地将信从头到尾念了一遍,大家听得津津有味。我不太听得懂内容,又看不懂哈文,但还是把信要过来看了又看。有趣的是,信尾倒写了几句歪歪扭扭的汉字:“希望我们永远是好朋友,我不会忘记你,我天天盼望你的回信(卡西却一直没回……)。”旁边还画了一个小人脸,悲哀地流着泪。落款用的也是汉字:银芭古丽。——可爱的银芭古丽啊……卡西说她是自己最好的朋友,是阿克哈拉寄宿学校的同学,还是同桌呢。但是银芭古丽说她要去阿勒泰上学了。卡西帕悲伤地说:“银芭古丽上学,我放羊。不好!”
下午又下起雨来了,但是卡西和新来的小孩吾纳孜艾非要我同他们一起去找牛。我不干,却架不住两人的再三要求。只好气喘吁吁跟着爬了几座山,累得肚子疼,连牛的影子也没见着。真是的,我这么笨的人,能帮上什么忙啊。
我们穿过一片又一片密林,卡西不时停住,侧耳倾听,然后“冒!冒!”地呼唤。空谷寂然,那呼唤声有力而孤独。
找牛找到一半,卡西又说有一个非常好看的地方,有“好的石头”,一定要带我去看。我只好努力地跟着继续跑。这两个小家伙以为大人们都很厉害,根本不等我,只顾着自己在前面猴子一样上蹿下跳,害我远远落在后面。后来竟给卡在一处石头隘口处动弹不了了,又滑又陡,上也上不去,下也下不来,又不好意思求救,只好硬着头皮抱着脑袋骨碌骨碌滚了下来。衣服挂破三处,脸上和脖子上的伤口共计八处,手指也流血了。这两个小孩居然视而不见,还一个劲地埋怨我又笨又慢。
走在山顶的山阴面,锋利的山石如屏风一样,一片一片垂直排立在山脊上,一路上幽密阴暗,陡峭的悬崖侧边生长的植物有着奇异而圆润厚实的叶片,抽挑出红色的浓烈的花穗。与寒温带植被的普遍特征反差极大。这是牛羊罕迹之处,很少有路的痕迹,坡体陡峭,重重阻碍,恐怕只有山羊能上来。
原来卡西他们说的“好看的地方”是指山体间的一处地震断裂带,裂开的山石夹隙间卡住了一块从上方滚落的巨石,颤巍巍地悬在小路上方,似乎从石头底下经过的人跺一脚都会将它震塌下来。我看了又看,最后还是壮着胆子跟在两人后面,从底下过去了。 雨一直在下,我尽量挑能躲雨的地方走,但外套还是湿透了。对我来说,雨是入侵物,是一种伤害,得躲避。然而对卡西他们来说,雨则是和阳光一样的、不用去理会的身外之物。
我说:“小心淋湿了!”
卡西奇怪地说:“湿了还会干啊。”
我不知道怎么解释这样的逻辑。哎,湿了当然终究会干的,但干之前毕竟还是湿的嘛。
我站在树下,看着卡西宁静地侧坐在不远处高山顶的大石头上休息。她安然地淋着雨,将随身带着的银芭来信展开,入神地念着,红色的羽绒外套因为淋湿透了而明亮闪光——这荒茫山野中最最耀眼的红色啊!而黄衣的孩子吾纳孜艾笔直地站在她身后眺望远方,像是耐心地等待着她把信看完,又像是在一起分享这雨中突然降临的静止时刻。
每当雨完全停止下来的时候,耗尽力量的乌云变得轻飘无力,成块地裂开。太阳从裂开的云隙中欢呼一般照耀着湿透了的山林,水汽从地面向天空蒸腾(而下雨时的水汽是四处飘移的),把地面和云朵连接在一起,站在高处眺望,世界中处处耸立着这样连接着天地的云柱子,像是由它们把地面和天空撑开了似的。空气澄清,近处的草地上也一团一团升腾着浅而清晰的水汽。
卡西帕这时又坐下来开始看信。阳光晒着潮湿的纸页,字迹生动而欢喜。
我问:“银芭古丽说了什么啊?”
她心不在焉地回答:“没说什么。”
过一会儿却又说:“她说阿尔玛坏得很,她对她那么好还骗她。”
我正想顺口问阿尔玛是谁,但想了想,这一来保准会牵扯出一个复杂的关系图谱和冗长的来龙去脉,便闭嘴了。
出去了不过短短一个小时,但天气起伏巨大。在回来的路上,本来已经全面放晴的天空,居然很快凝聚起浅灰的云层,很快又下起冰雹来了!虽然下冰雹是常事,却并不常看到这么大粒的!像玉米粒一样密密麻麻地砸下来,草地上很快铺起厚厚一层,白花花一片,弹在脸上疼疼的。
我们嘻嘻哈哈跑到附近的山石缝里躲避。就那么一会儿工夫,卡西又把信掏出来在阴暗的光线中迅速看了一遍。
六月的吾塞还非常冷,我的羽绒衣一直没敢脱下来,沼泽的水冰冷刺骨,而洗衣服则成了我们的一件重大劳动。当脏衣服攒到无法堆积的程度时,我们便扛着大锡锅,抬着洗衣铁盆,前呼后拥出发了。到地方后,吾纳孜艾、杰约得别克和加依娜四处捡柴火,我提水,卡西生火。沼泽边有现成的石头灶。
在潮湿而当风的山谷口生火是很麻烦的事,卡西足足浪费掉大半盒火柴也没能点着,于是我和杰约得别克他们轮流试了起来,总算在用到倒数第二根火柴时才成功了。其间,我几次出主意要卡西把她的信掏出来引火,卡西心情烦躁,对我的玩笑报以怒目。
等水烧开的时间里卡西当然要把她的宝贝信掏出来继续研究。我蹲在水坑边忧心忡忡地观察水中形形色色的狰狞飘浮物。吾纳孜艾他们三个互相泼水玩……天啦,这么冷的天,阴雨密布,呵气成霜的,他们的手指都是什么做的啊?……我大声地呵止他们,他们便停止了互相进攻,转为联合起来朝我一个人泼……
我一边还击一边撤退,却不小心把战火引向了卡西。卡西可不是好惹的,抄起水瓢直接从大锅里舀一大瓢水泼了过去,大家惊叫着四散逃离。我更是厉声尖叫起来,奋不顾身冲上去从大锡锅里捞出两页纸……
水热得很慢,等水烧热的时间里,卡西趴在脏衣服堆上睡了一觉。每当炉火渐渐要熄灭了,正在玩耍的三个小孩子里总会有一个很负责地跑过来喂几块柴。天空阴沉沉的,但湿润的沼泽地里却因为水汽充郁而低低地晃动着明亮鲜艳的光芒。孩子们的旧衣服也闪耀着生动的色泽,在湿地四处跃动,欢声笑语翻滚在广阔而冰冷的寂静之中,就像几束手电筒的灯光激动地摇晃在深沉的暗夜里。后来,杰约得别克蹑手蹑脚靠近熟睡的卡西帕,取走晾在石头灶边的湿漉漉的信页。一经得手,三个孩子迅速撤离,消失在西边的丛林中。我悄悄跟上去,看到他们高高围坐在松林中一块大石头顶上,杰约得别克正绘声绘色朗读着那封信,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奇怪,之前他们明明已经听卡西念过许多次了……)
当然了,在卡西睡醒之前,信又被神不知鬼不觉放回了原处。
漫长的阴天时光里,靠着呼啦啦的火炉给卡西和妈妈补破裤子、破裙子,脚心烤得烫烫的,浑身暖洋洋,真是幸福啊!而卡西那时的幸福则是靠着火炉读信。哎,银芭古丽的信到底都说了些什么啊,卡西看了一个夏天都没看够。有时候我们出去找牛,都翻过一座山了,她一摸口袋,用汉语大喊:“李娟!信没有!”没等我反过神,就扭头奔回去取信。好像出门不是为了找牛,而是为了能有空再读一遍那信才跑出去找牛。
等雨季过去,卡西的那两页宝贝信已经破得就像被一大群受惊的骆驼团团转地踩踏过几遍似的。但它的内容仍然还不曾消失。在那么多的傍晚微湿的时光中,大家系好最后一头小牛,结束了一天的劳动,此刻晚餐已经准备好,在不远处温暖的小木屋里等着。但大家并不急着回家,慢悠悠地解下围裙,收拾着工具,然后坐在牛棚边的草地上,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什么,时不时陷入长久的沉默。西天云层翻涌,风雨欲来。这时卡西又取出信,就着世界里最后一抹昏暗的天光,念了起来。妈妈和沙拉仔细地听着,海拉提和斯马胡力也停止了交谈,把耳朵转到这边来。
选自《这世间所有的白》(2012年重庆出版社,李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