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分析改良头套在颅脑外伤患者中应用的舒适度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日-2015年5月10日期间我院神经中心一病区行开颅手术治疗患者200名,根据术后佩戴头套种类的不同随机分成改良头套组与传统头套组,每组各100例,对两种头套在患者伤口敷料固定应用中的舒适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改良组患者佩戴头套过程中勒痕、滑脱、发痒及红肿等各项不舒适症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头套真正做到了人性化设计,符合现代个性化临床护理的需求,显著地提升了患者的术后舒适度,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关键词】 改良头套 颅脑外伤 舒适度
颅脑外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该疾病多数会伴随有脑出血、颅内血肿等症状,病情往往较为凶险。颅脑外伤具有病情变化迅速、并发症较多,致死率和致残率较高等临床特征。临床上对颅脑外伤的治疗主要采取开颅手术,患者术后常常需要采取头套固定伤口敷料,以避免头皮伤口敷料包扎后因粘胶布不牢而造成的脱落[1]。但是,临床实践中发现,传统的头套在患者术后伤口敷料的应用中,会引起多种不舒适的发生,降低了患者的术后舒适度[2]。我院为了避免传统头套带来的不舒适问题,将传统头套进行了改良,将改良头套重新应用于颅脑外伤手术患者中,显著地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以下就对整个临床研究过程进行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2月20日-2015年5月10日期间我院神经中心一病区行开颅手术治疗患者200例,随机分成改良头套组与传统头套组(对照组)。对照组100例:男52例,女48例,年龄23—65岁,平均年龄为(34+2.5)岁。致伤原因分布为:交通事故致伤46例,坠落致伤35例,击伤致伤10例,颅骨修补9例。患者受伤到就诊的时间为1小时—20天内不等,平均就诊时间为7天。改良头套组100例:男51例,女49例,年龄22—64岁,平均年龄为(33+2.6)岁。致伤原因分布为,交通事故致伤45例,坠落致伤37例,击伤致伤11例,颅骨修补7例。患者受伤到就诊的时间为1小时—21天内不等,平均就诊时间为2天。排除标准:术前合并精神障碍疾病及认知障碍的患者,不能够自主表达主诉感受的患者予以排除。
1.2 临床方法
由于患者在佩戴传统头套的过程中,出现了勒痕、滑脱、发痒及红肿等不舒适症状,我们通过提案,设计,选材,实践再整改之后对传统头套进行了改良。一方面将传统头套锁紧装置改良为2cm,长度因人而异的透气型带有小孔的纯棉弹力绷带;另一方面考虑到了不同患者的头部和脸型的大小不同,与供应商协商将头套按照大小分为四种型号。1#为小儿童用,其规格为:头罩平铺直径2.5cm,锁紧装置长度为22cm;2#为儿童用,其规格为:头罩平铺直径3.5cm,锁紧装置长度为26cm;3#为成人用,其规格为:头罩平铺直径5cm,锁紧装置长度为32cm;4#为成人特大号,其规格为:头罩平铺直径6.5cm,锁紧装置长度为36cm。同时在进行改良时还为每种型号的头套配置了微调装置,能够使头套在使用过程中根据实际需求,通过纽扣收缩对锁紧装置的长度进行改变。
我们通过向入院的200例患者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患者佩戴传统头套和改良头套的舒适度情况进行调查,并对发生不舒适的种类及发生率进行计算,同时对发生不舒适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对两种头套在患者伤口敷料固定应用中的舒适度进行对比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临床研究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取卡方检验,分别比较两组间在勒痕、滑脱、发痒、红肿的发生率上的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改良组患者佩戴头套过程中勒痕、滑脱、发痒及红肿等各项不舒适症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佩戴头套过程中各项不舒适症状发生率比较
注:p<0.05
3 讨论
临床对于颅脑外伤患者主要采取的治疗手段为手术治疗,患者在术后由于手术伤口在头部,因此往往需要佩戴頭套对伤口的敷料进行固定,以此来促进患者手术伤口的愈合[3]。传统的头套在颅脑外伤手术患者的伤口敷料固定中虽然起到了较好的固定作用,但是在临床大量实践应用中发现,由于传统的头套,其锁紧装置和头罩的制作材质相同,均为化纤性网状弹力绷带,这种材质在患者进行头部加压包扎的过程中会变得越来越细。在加压包扎下变得越来越细的化纤性网状弹力绷带会造成患者喉部呼吸不畅,而且随着加压包扎时间的延长,化纤性网状弹力绷带会对患者的面部产生较长时间的压迫,从而导致患者的面部出现红色压痕[4]。患者的面部一旦受到头套的压迫就会产生压痕,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不舒服,对于压迫较轻的患者,适当放松头套就能够缓解压痕;但是对于压迫较重的患者,面部的压痕会呈现深红色,尤其是对于一些过敏体质的患者或者是年龄较大的老年患者,由于其体弱,加之血循环供应不畅压痕一旦出现很难褪去,并且压痕部位还会出现发痒,红肿热痛等不舒适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形成压疮增加患者的痛苦。并且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传统的头套还会出现滑到头顶,无法起到加压作用的现象,不仅影响了患者术后的舒适度同时还给患者的临床恢复带来不良影响[5]。
本次研究中,患者在佩戴了改良头套后,其勒痕、滑脱、发痒及红肿等不舒适症状的发生率与佩戴传统头套相比均得到了显著降低,比较差异显著(P<0.O5),这一结果表明,改良头套真正做到了人性化设计,符合现代个性化临床护理的需求,显著地提升了患者的术后舒适度,更好的促使患者术后恢复,取得良好的预后效果。
参考文献
[1]徐秀敏.73例颅脑外伤术后昏迷患者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8):256-257.
[2]王素俭.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监护及护理[J].中国医药科学,2012,2(22):139-140.
[3]尹恵.重症颅脑外伤的临床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0):206-207.
[4]刘桂华.改良头套的临床应用[J].护理研究(中旬版),2011,25(4):961.
[5]韦玉.重型颅脑损伤的诊治进展状态[J].中国医药指南,2009,7(9):51-53.
【关键词】 改良头套 颅脑外伤 舒适度
颅脑外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该疾病多数会伴随有脑出血、颅内血肿等症状,病情往往较为凶险。颅脑外伤具有病情变化迅速、并发症较多,致死率和致残率较高等临床特征。临床上对颅脑外伤的治疗主要采取开颅手术,患者术后常常需要采取头套固定伤口敷料,以避免头皮伤口敷料包扎后因粘胶布不牢而造成的脱落[1]。但是,临床实践中发现,传统的头套在患者术后伤口敷料的应用中,会引起多种不舒适的发生,降低了患者的术后舒适度[2]。我院为了避免传统头套带来的不舒适问题,将传统头套进行了改良,将改良头套重新应用于颅脑外伤手术患者中,显著地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以下就对整个临床研究过程进行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2月20日-2015年5月10日期间我院神经中心一病区行开颅手术治疗患者200例,随机分成改良头套组与传统头套组(对照组)。对照组100例:男52例,女48例,年龄23—65岁,平均年龄为(34+2.5)岁。致伤原因分布为:交通事故致伤46例,坠落致伤35例,击伤致伤10例,颅骨修补9例。患者受伤到就诊的时间为1小时—20天内不等,平均就诊时间为7天。改良头套组100例:男51例,女49例,年龄22—64岁,平均年龄为(33+2.6)岁。致伤原因分布为,交通事故致伤45例,坠落致伤37例,击伤致伤11例,颅骨修补7例。患者受伤到就诊的时间为1小时—21天内不等,平均就诊时间为2天。排除标准:术前合并精神障碍疾病及认知障碍的患者,不能够自主表达主诉感受的患者予以排除。
1.2 临床方法
由于患者在佩戴传统头套的过程中,出现了勒痕、滑脱、发痒及红肿等不舒适症状,我们通过提案,设计,选材,实践再整改之后对传统头套进行了改良。一方面将传统头套锁紧装置改良为2cm,长度因人而异的透气型带有小孔的纯棉弹力绷带;另一方面考虑到了不同患者的头部和脸型的大小不同,与供应商协商将头套按照大小分为四种型号。1#为小儿童用,其规格为:头罩平铺直径2.5cm,锁紧装置长度为22cm;2#为儿童用,其规格为:头罩平铺直径3.5cm,锁紧装置长度为26cm;3#为成人用,其规格为:头罩平铺直径5cm,锁紧装置长度为32cm;4#为成人特大号,其规格为:头罩平铺直径6.5cm,锁紧装置长度为36cm。同时在进行改良时还为每种型号的头套配置了微调装置,能够使头套在使用过程中根据实际需求,通过纽扣收缩对锁紧装置的长度进行改变。
我们通过向入院的200例患者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患者佩戴传统头套和改良头套的舒适度情况进行调查,并对发生不舒适的种类及发生率进行计算,同时对发生不舒适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对两种头套在患者伤口敷料固定应用中的舒适度进行对比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临床研究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取卡方检验,分别比较两组间在勒痕、滑脱、发痒、红肿的发生率上的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改良组患者佩戴头套过程中勒痕、滑脱、发痒及红肿等各项不舒适症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佩戴头套过程中各项不舒适症状发生率比较
注:p<0.05
3 讨论
临床对于颅脑外伤患者主要采取的治疗手段为手术治疗,患者在术后由于手术伤口在头部,因此往往需要佩戴頭套对伤口的敷料进行固定,以此来促进患者手术伤口的愈合[3]。传统的头套在颅脑外伤手术患者的伤口敷料固定中虽然起到了较好的固定作用,但是在临床大量实践应用中发现,由于传统的头套,其锁紧装置和头罩的制作材质相同,均为化纤性网状弹力绷带,这种材质在患者进行头部加压包扎的过程中会变得越来越细。在加压包扎下变得越来越细的化纤性网状弹力绷带会造成患者喉部呼吸不畅,而且随着加压包扎时间的延长,化纤性网状弹力绷带会对患者的面部产生较长时间的压迫,从而导致患者的面部出现红色压痕[4]。患者的面部一旦受到头套的压迫就会产生压痕,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不舒服,对于压迫较轻的患者,适当放松头套就能够缓解压痕;但是对于压迫较重的患者,面部的压痕会呈现深红色,尤其是对于一些过敏体质的患者或者是年龄较大的老年患者,由于其体弱,加之血循环供应不畅压痕一旦出现很难褪去,并且压痕部位还会出现发痒,红肿热痛等不舒适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形成压疮增加患者的痛苦。并且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传统的头套还会出现滑到头顶,无法起到加压作用的现象,不仅影响了患者术后的舒适度同时还给患者的临床恢复带来不良影响[5]。
本次研究中,患者在佩戴了改良头套后,其勒痕、滑脱、发痒及红肿等不舒适症状的发生率与佩戴传统头套相比均得到了显著降低,比较差异显著(P<0.O5),这一结果表明,改良头套真正做到了人性化设计,符合现代个性化临床护理的需求,显著地提升了患者的术后舒适度,更好的促使患者术后恢复,取得良好的预后效果。
参考文献
[1]徐秀敏.73例颅脑外伤术后昏迷患者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8):256-257.
[2]王素俭.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监护及护理[J].中国医药科学,2012,2(22):139-140.
[3]尹恵.重症颅脑外伤的临床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0):206-207.
[4]刘桂华.改良头套的临床应用[J].护理研究(中旬版),2011,25(4):961.
[5]韦玉.重型颅脑损伤的诊治进展状态[J].中国医药指南,2009,7(9):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