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郑州华信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普通民办本科院校,前身是1997年成立的郑州华信专修学院。办学14年来,学校顺利实现了由专修学院到高职高专再到普通本科院校的跨越式发展,并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办学之路。目前,学校占地面积2186亩,校舍总建筑面积59.44万平方米,图书资料174万余册。现有5个二级学院、6个教学系(部)和52个本、专科专业,有全日制在校生19625人,形成了“以工学为主,管理、医学、人文、社科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
一、创立具有现代化的管理模式
学校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制定了《郑州华信学院理事会章程》,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在管理方式上,实行投资方与学校管理分开的制度。投资方只负责学校教学设施的投资和硬件建设,投资方董事长担任学校理事会理事长,定期召开理事会研究学校的投资计划、学校规划,不参与学校具体的日常管理工作。校长领导下的行政班子负责学校的人事、教学、财务、学生管理等。理事会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学校发展、建设投资等重大事项,校长对理事会负责,按照教学规律实施管理,按照教学需要选聘管理人员和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合理安排财务支出,科学配置和优化资源。这一管理模式与“家族式管理模式”相比,是一种更为科学的、现代化的民办高校管理模式。
学校实行现代化管理模式,民主管理,科学决策。2008年4月,学校升为本科院校后,在教职工中开展了“献计献策加快学校发展”的大讨论,形成了“创新思维、跨越发展,创办全国知名、河南一流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共识。学校党政领导班子果断决策、抓住机遇建设新校区,投资方和学校理事会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学校领导班子的决定,经过专家论证,在新郑市北区购买了1500多亩土地,一次性投资7.6亿元建设新校区。
在现代管理模式下,学校党政领导班子把加强内涵建设放在突出位置长抓不懈。学校坚持“依靠大师办大学”的指导思想,经过多年的优化,现有专任教师849人,其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25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0%;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317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7%。为提高教学质量,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全面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比如,2010年暑假期间,学校选派6名教师到国内外培训学习,派出56名教师到国内5所著名院校进修学习或到企业顶岗实习,选聘46名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
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必将催生科学化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系。学校根据实际制定了校领导到联系点制度和校领导分管负责制,在充分遵循办学规律的前提下把企业管理方式运用到学校管理中,形成了责任目标管理体系,并分层次细化责任目标考核,使学校各项工作走上了规范化和科学化之路,实现了企业管理与学校管理的有机结合。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在学校的管理中充分重视人的作用,尊重人、理解人、依靠人、发展人,激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就是在具体的活动中改变传统的刚性管理模式,实行柔性化的管理方法,对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人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柔”与“刚”是相对的,在具体管理过程中要把握“柔性”与“刚性”的度,把“制度管理”与“人格化管理”结合起来。实行“柔性管理”主要是依靠权力平等、民主管理,从内心深处激发教职工的内在潜力、主动性和创造精神,要以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使教职工真正做到“心情舒畅地为学校和学生服务”。
近年来,学校逐渐建立和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了“人人受重视、人人受激励”的管理运行机制,实现了规章合理、纪律严明、管理科学,推动学校的管理向规范化、制度化发展。各项规章制度和纪律在内容上互相配套,在思想内涵上互相协调,在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的导向上相互一致,使各项规章制度成为教职工“看得见、听得懂、做得到”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为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学校在学生中开展学习“四十字好习惯”活动,主要内容是:勤奋学习、诚信考试、尊师爱校、俭朴节约、团结友爱、强健体魄、注意安全。学校确定每年5月为“四十字好习惯”活动月,组织大学生开展专题讨论,举办知识竞赛;确定每年10月为“四十字好习惯”歌曲教唱活动月,组织新生合唱“四十字好习惯”和革命歌曲。这一活动旗帜鲜明地向大学生昭示了“提倡什么、支持什么、鼓励什么”,引导大学生培养好习惯、完善自己、诚实守信、勤奋自强、弘扬正气、树立新风。
三、坚持科学的办学理念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需求除必备的专业知识和实干本领外,还需要具备交际、审美、创造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学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坚持“理论奠基、强化实践、激励创新、重在应用”的办学理念,把实习、实训作为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密切配合“第一课堂”的知识传授,强化大学生的实验、实践和实习环节,引导大学生按照“健全人格+复合专业+实践技能”的要求塑造自己,有效地提高了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使他们既有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又具备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就业竞争能力。
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学生应是专业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全面发展的“通才”。专业教育主要讲授专门知识,这些知识必须具有前沿性、实践性,在讲授过程中要加强实习、实训和工程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并且鼓励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和社会服务活动。为此,学校先后投入近亿元人民币,在校内建起2个实训车间、122个实验室、1个教学实习基地,由任课教师现场指导学生开展技能训练。学校还充分发挥企业办学的优势,在学校的投资企业——华信集团下属的制药、酒店、房地产等子公司建立实习、实训基地,使产学研有机地结合起来,依托企业促教育、促就业,企业依靠学校搞科研,创造机会让大学生在校期间练就扎实的基本功和较强的适应能力,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学生学习与毕业生就业的有机统一。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本科层次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要努力适应未来中国社会从现在的“学历型社会”向“资格型社会”转变的要求。学校立足于服务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加强应用型高等教育为先导,努力把学校建成高级技术和高级技能人才的培养基地以及国内外先进技术传授、消化、吸收、转移、改进与创新的基地,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大批具有高科技素质和人文素质的新型实用型人才。
四、校企结合彰显独特的办学优势
充分利用校企结合的优势,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办学,这是郑州华信学院的发展之本,同时教育观念不断转变和超前教育理念的实施是学校教育的活力之源。学校紧紧抓住地区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有利时机,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和办学思想,确立了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使学校所培养的人才始终符合社会的需求,也推动了学校各项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这充分显示了学校依托企业办学的特点,彰显了校企结合的办学优势。
学校根据集团公司经营领域和社会需求设置专业,所设52个本、专科专业均是社会经济发展所急需的专业。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学校紧紧依托华信集团雄厚的实力,在培养、引进师资队伍上采取了许多优惠政策和措施。学校高薪聘请了一批高职称、高学历、既懂专业理论又能指导学生实践的“双师型”专(兼)职教师队伍;学校鼓励中青年教师深造、进修和培训,着力培养一支高水平的中青年教师队伍,仅2010年学校用于青年教师搞科研的奖励就有数十万元。
企业集团办学不仅为郑州华信学院提供了较好的物质基础,更重要的是融入了新的办学理念,架起了“校企一体、工学结合”的桥梁。学校依托集团经营领域设置专业,华信集团下属的企业既是学校固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又能为学校的实践教学提供一定的师资力量,做到了工与学的紧密结合,实现了学校与集团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
就业是民生之本。华信集团不仅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的条件和机会,而且为优秀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每年集团下属企业能够安排毕业生近500人。近年来,随着毕业生数量的增加,学校根据实际拓展了毕业生就业渠道,与200多家用人单位签订了用人协议。一方面,校企结合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学校成为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另一方面,校企联系更加紧密,毕业生就业渠道更加宽广。此外,学校推行“多证书”教育,使学生在获得毕业证的同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技术等级证书等;学校还建立了一支高素质的毕业生就业推荐队伍,并在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设立就业办事处,与数百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的人才输出关系。高就业率和高质量就业使学校获得了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2008年学校被评为“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五、依靠企业雄厚的资金后盾办学
华信集团是一个集医药、仓储、房地产、酒店等为一体的多元化产业集团,总资产20多亿元。办学14年来,集团一直坚持“靠集体投资办学,不靠收学费办学”的原则,根据学校发展需要先后投资近10亿元人民币,保证了投资办学的持续性和科学性,从而形成了良好的办学条件。
2009年9月16日,郑州华信学院东校区开工典礼隆重举行。东校区占地1578亩,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图书馆、艺术中心、教学楼等6个项目在一期工程同时开工。东校区建设突出现代化、网络化、园林化和生态化的特点,充分利用和融合周边的有利环境以及新郑市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形成了以湖水景观贯穿、以图书大楼为中心的建筑群体,其总体意象可概括为“一心两环三轴线,十景六片二组团;校市共融和谐生,显水树木文理传”。整体建筑以图书馆中心水系形成车行环路和人行环道,把教学区、学生公寓、餐厅、体育场等有机联系起来,充分展示了现代化大学的独特风格。
目前,东校区一期工程已建成并投入使用,艺术学院、管理学院等5个院(系)已经入驻富有现代气息、设施条件一流的新校园,“一校两区”已经形成。按照整体规划,未来3~5年,华信集团还将不断增加投入,计划在东校区再投入10亿元人民币用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随着华信学院软硬件建设的进一步完善,学校的发展必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学校也必将实现新的跨越。
责编:路 童
一、创立具有现代化的管理模式
学校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制定了《郑州华信学院理事会章程》,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在管理方式上,实行投资方与学校管理分开的制度。投资方只负责学校教学设施的投资和硬件建设,投资方董事长担任学校理事会理事长,定期召开理事会研究学校的投资计划、学校规划,不参与学校具体的日常管理工作。校长领导下的行政班子负责学校的人事、教学、财务、学生管理等。理事会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学校发展、建设投资等重大事项,校长对理事会负责,按照教学规律实施管理,按照教学需要选聘管理人员和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合理安排财务支出,科学配置和优化资源。这一管理模式与“家族式管理模式”相比,是一种更为科学的、现代化的民办高校管理模式。
学校实行现代化管理模式,民主管理,科学决策。2008年4月,学校升为本科院校后,在教职工中开展了“献计献策加快学校发展”的大讨论,形成了“创新思维、跨越发展,创办全国知名、河南一流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共识。学校党政领导班子果断决策、抓住机遇建设新校区,投资方和学校理事会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学校领导班子的决定,经过专家论证,在新郑市北区购买了1500多亩土地,一次性投资7.6亿元建设新校区。
在现代管理模式下,学校党政领导班子把加强内涵建设放在突出位置长抓不懈。学校坚持“依靠大师办大学”的指导思想,经过多年的优化,现有专任教师849人,其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25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0%;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317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7%。为提高教学质量,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全面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比如,2010年暑假期间,学校选派6名教师到国内外培训学习,派出56名教师到国内5所著名院校进修学习或到企业顶岗实习,选聘46名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
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必将催生科学化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系。学校根据实际制定了校领导到联系点制度和校领导分管负责制,在充分遵循办学规律的前提下把企业管理方式运用到学校管理中,形成了责任目标管理体系,并分层次细化责任目标考核,使学校各项工作走上了规范化和科学化之路,实现了企业管理与学校管理的有机结合。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在学校的管理中充分重视人的作用,尊重人、理解人、依靠人、发展人,激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就是在具体的活动中改变传统的刚性管理模式,实行柔性化的管理方法,对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人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柔”与“刚”是相对的,在具体管理过程中要把握“柔性”与“刚性”的度,把“制度管理”与“人格化管理”结合起来。实行“柔性管理”主要是依靠权力平等、民主管理,从内心深处激发教职工的内在潜力、主动性和创造精神,要以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使教职工真正做到“心情舒畅地为学校和学生服务”。
近年来,学校逐渐建立和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了“人人受重视、人人受激励”的管理运行机制,实现了规章合理、纪律严明、管理科学,推动学校的管理向规范化、制度化发展。各项规章制度和纪律在内容上互相配套,在思想内涵上互相协调,在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的导向上相互一致,使各项规章制度成为教职工“看得见、听得懂、做得到”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为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学校在学生中开展学习“四十字好习惯”活动,主要内容是:勤奋学习、诚信考试、尊师爱校、俭朴节约、团结友爱、强健体魄、注意安全。学校确定每年5月为“四十字好习惯”活动月,组织大学生开展专题讨论,举办知识竞赛;确定每年10月为“四十字好习惯”歌曲教唱活动月,组织新生合唱“四十字好习惯”和革命歌曲。这一活动旗帜鲜明地向大学生昭示了“提倡什么、支持什么、鼓励什么”,引导大学生培养好习惯、完善自己、诚实守信、勤奋自强、弘扬正气、树立新风。
三、坚持科学的办学理念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需求除必备的专业知识和实干本领外,还需要具备交际、审美、创造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学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坚持“理论奠基、强化实践、激励创新、重在应用”的办学理念,把实习、实训作为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密切配合“第一课堂”的知识传授,强化大学生的实验、实践和实习环节,引导大学生按照“健全人格+复合专业+实践技能”的要求塑造自己,有效地提高了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使他们既有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又具备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就业竞争能力。
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学生应是专业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全面发展的“通才”。专业教育主要讲授专门知识,这些知识必须具有前沿性、实践性,在讲授过程中要加强实习、实训和工程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并且鼓励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和社会服务活动。为此,学校先后投入近亿元人民币,在校内建起2个实训车间、122个实验室、1个教学实习基地,由任课教师现场指导学生开展技能训练。学校还充分发挥企业办学的优势,在学校的投资企业——华信集团下属的制药、酒店、房地产等子公司建立实习、实训基地,使产学研有机地结合起来,依托企业促教育、促就业,企业依靠学校搞科研,创造机会让大学生在校期间练就扎实的基本功和较强的适应能力,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学生学习与毕业生就业的有机统一。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本科层次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要努力适应未来中国社会从现在的“学历型社会”向“资格型社会”转变的要求。学校立足于服务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加强应用型高等教育为先导,努力把学校建成高级技术和高级技能人才的培养基地以及国内外先进技术传授、消化、吸收、转移、改进与创新的基地,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大批具有高科技素质和人文素质的新型实用型人才。
四、校企结合彰显独特的办学优势
充分利用校企结合的优势,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办学,这是郑州华信学院的发展之本,同时教育观念不断转变和超前教育理念的实施是学校教育的活力之源。学校紧紧抓住地区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有利时机,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和办学思想,确立了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使学校所培养的人才始终符合社会的需求,也推动了学校各项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这充分显示了学校依托企业办学的特点,彰显了校企结合的办学优势。
学校根据集团公司经营领域和社会需求设置专业,所设52个本、专科专业均是社会经济发展所急需的专业。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学校紧紧依托华信集团雄厚的实力,在培养、引进师资队伍上采取了许多优惠政策和措施。学校高薪聘请了一批高职称、高学历、既懂专业理论又能指导学生实践的“双师型”专(兼)职教师队伍;学校鼓励中青年教师深造、进修和培训,着力培养一支高水平的中青年教师队伍,仅2010年学校用于青年教师搞科研的奖励就有数十万元。
企业集团办学不仅为郑州华信学院提供了较好的物质基础,更重要的是融入了新的办学理念,架起了“校企一体、工学结合”的桥梁。学校依托集团经营领域设置专业,华信集团下属的企业既是学校固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又能为学校的实践教学提供一定的师资力量,做到了工与学的紧密结合,实现了学校与集团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
就业是民生之本。华信集团不仅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的条件和机会,而且为优秀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每年集团下属企业能够安排毕业生近500人。近年来,随着毕业生数量的增加,学校根据实际拓展了毕业生就业渠道,与200多家用人单位签订了用人协议。一方面,校企结合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学校成为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另一方面,校企联系更加紧密,毕业生就业渠道更加宽广。此外,学校推行“多证书”教育,使学生在获得毕业证的同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技术等级证书等;学校还建立了一支高素质的毕业生就业推荐队伍,并在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设立就业办事处,与数百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的人才输出关系。高就业率和高质量就业使学校获得了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2008年学校被评为“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五、依靠企业雄厚的资金后盾办学
华信集团是一个集医药、仓储、房地产、酒店等为一体的多元化产业集团,总资产20多亿元。办学14年来,集团一直坚持“靠集体投资办学,不靠收学费办学”的原则,根据学校发展需要先后投资近10亿元人民币,保证了投资办学的持续性和科学性,从而形成了良好的办学条件。
2009年9月16日,郑州华信学院东校区开工典礼隆重举行。东校区占地1578亩,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图书馆、艺术中心、教学楼等6个项目在一期工程同时开工。东校区建设突出现代化、网络化、园林化和生态化的特点,充分利用和融合周边的有利环境以及新郑市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形成了以湖水景观贯穿、以图书大楼为中心的建筑群体,其总体意象可概括为“一心两环三轴线,十景六片二组团;校市共融和谐生,显水树木文理传”。整体建筑以图书馆中心水系形成车行环路和人行环道,把教学区、学生公寓、餐厅、体育场等有机联系起来,充分展示了现代化大学的独特风格。
目前,东校区一期工程已建成并投入使用,艺术学院、管理学院等5个院(系)已经入驻富有现代气息、设施条件一流的新校园,“一校两区”已经形成。按照整体规划,未来3~5年,华信集团还将不断增加投入,计划在东校区再投入10亿元人民币用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随着华信学院软硬件建设的进一步完善,学校的发展必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学校也必将实现新的跨越。
责编:路 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