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一般说来,凡能满足人的需要,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使人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感体验;反之就使人产生烦闷、厌恶等否定的情感体验。这就要求在物理教学中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和认知特征,从物理学科自身的特点出发,通过恰当的途径和方法,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师生积极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丰富学生的学科情感体验。
关键词:情感;物理教学;兴趣;环境
1995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戈尔曼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在人的成功要素中,智力因素(智商)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非智力因素(情商)。心理学家也认为:一个人的成功与否,20%取决于智商,而80%取决于情商。学生在学习中智商只能为学习知识提供良好的智力条件,但并不等于学好了知识。只有对学科本身产生浓厚兴趣并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学科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不断自我激励,锐意进取才能取得学业的成功。
1、培养师生情感以亲育情
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它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愿望、观点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一般说来,凡能满足人的需要,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使人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感体验;反之就使人产生烦闷、厌恶等否定的情感体验。情感是打动学生心灵的秘诀。教师的情感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成败;学生的情感影响着教学的效果。物理教学中重视师生情感的培养、沟通和融洽,它将在教学中起着积极而深远的作用。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通过对教材的深刻分析,尽力挖掘蕴涵于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并将自己对教材内容的积极情感融入课堂教学中,通过自己丰富的言语表情、面部表情、动作表情,自觉地感染、影响学生,使他们产生相应的积极情感体验。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对所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学科兴趣的积极引领,充分发挥情感因素在知情交流中的作用,以情促知,以知增情,情知交融,调动学生内在的心理潜能,学生认知变得敏锐,记忆获得增强,思维更加灵活,教学效果更加优良。学生学业上的不断完善与发展,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对教师的认可程度。在教学活动中发展了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学生爱教师,教师更喜欢自己的学生。这种积极的师生情感便会迁移到教学上,使学生也喜欢这位教师所教的课。这也就是所谓的"亲其师而信其道"了。这样,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有助于创造能力的充分发挥。而不良的情感,则会抑制、干扰学生各种认知过程,使已有的能力也无法获得正常的施展。
教师对学生赋予深厚的感情,使学生深切地体会到教师对他的信任,进而激发学生的自信与自强,学生在情感的强烈感染下,释放学习激情,发挥聪明才智。当代教育心理学中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实质上是一种期望效应,是教师对学生的爱和暗含期望的情感微妙地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在教师的信任和期望中感受到爱的温暖,激发了智力和情感的多重发展,学得自然勤奋、刻苦、踏实。他们的学习成绩不但都有显著的提高,而且个性健康、活泼,求知欲望旺盛,师生间的感情也特别深厚。正是基于这种心理因素为动力,激发了师生双方的情感投入,促进了教学和情感的显著发展,因而颇受教育界的推崇而长盛不衰。
2、激发学习兴趣以趣育情
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也曾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大量事实证明,许多科学家之所以能取得成就,其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对从事的活动有浓厚的兴趣,是兴趣促使他们专心致志、锲而不舍地工作,从而产生灵感,在科学上取得重大发现或发明。
教师对职业与学科的执着和热爱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前提与基础。常言说“言为心声,情动于意而形于色”。只有这样,才有讲课时津津乐道的热情和笑容可掬的神情,才会获得学生发自内心的尊敬与爱戴。作为物理学科的教师只有满腔热情地投人到本学科的教学工作中,不断自我提高,自我完善,以饱满的、积极向上的热情带领学生去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才能对学生学习情感产生巨大的影响。正如赞可夫所说:“如果教师本身就燃烧着对知识的渴望,学生就会迷恋于知识的获取。”
教师在物理教学中,一方面利用物理学与数学、生物学、化学、美学等学科的密切联系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广泛性。另一方面,教师可收集大量的趣味物理片断、物理与社会、物理与生活、物理学史、物理魔术、物理谜语 、物理游戏、物理趣味实验等,使学生进入认识活动的兴奋状态。英国物理学家法拉弟,经过10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重大突破,在1831年发现了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根据这一发现,后来发明了发电机、变压器等电器设备,使电能在生产、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开辟了人类电气化时代。类似这些典型事例对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锲而不舍的精神,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学科的兴趣都会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
教师把教育活动看作是师生进行的一种情感的交往与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种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的过程。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从单纯的“听”、“答”、“接受”的传统角色走了出来,充当了“问”、“思”、“实践”的自主角色,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智能潜力提供了最佳的情感背景。学生在这样的情感气氛中学习,不仅能学得主动、积极,而且能学得生动、活泼,使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施展,为物理教学开辟了一条通过非智力的因素促进智力因素的直接通道。
情感的动力功能表明,当学生充满愉快而富有兴趣的情感进行学习时往往能使认知活跃,思维敏锐,想像丰富,注意力贯注而稳定持久,出现全身心投入的热情和克服学习中出现各种困难的勇气。学生在追求知识、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需要意志与努力,还需要情感上的激励,只有情意相加,以情增意,才能奋力攀登,勇往直前,并使这种攀登过程不只是充满艰辛和劳苦,也充溢着情趣和快乐。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才能使人更加深切地体会到列宁所说的“没有人的情感就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这句名言的真正涵义。
3、创设良好的环境以境育情
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中的各种因素往往对情感的产生起综合作用,此即为“情感的情境触发规律”。根据这一规律,在物理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有直观的形象可以把握,有浓烈的氛围可以感受,有愉快的活动可以参与,触“境”生情,让学生处于最佳的情感心境状态中,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
教师要给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物理环境,用本学科丰富的内在因素去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如借助于生动形象、活泼风趣的语言和实例,唤起学习的激情,使学生主动愉快地掌握知识。通过精彩的演示实验或让学生动手做生动有趣的实验,激发求知欲望,他们就能思维活跃地愉悦学习。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平等地研讨,自由地双向交流,最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火花。
古人云:“学贵置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设计出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和趣味性的疑难问题,创设质疑情境,可以培养学生在预习中发现疑难,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探求事物发展的规律。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习得性无助感的产生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失败体验造成的。而成功的动机能给人持久的动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适时适当地创立成功的情境,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克服学习的惧怕心理,增强战胜学习困难的信心。
教师要创设良好的心境,营造一种谅解的气氛,增强情感的宽容能力,循循善诱,一视同仁。师生相互尊重、信任、情理交融,教学相长。教师要教育学生团结、互助、合作,正确认识自己,不断完善自我。对学生应多鼓励,而不要过多的指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刺激学生心理的情感源泉,通过恰当的途径和方法,激起学生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加强情感教育,就应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和认知特征,遵循优良情感发展的一般规律,从物理学科自身的特点出发,培养师生情感,以亲育情,激发学习兴趣以趣育情,创设良好的环境,以境育情。
[参考文献]
[1]徐忠寿,浅谈新课标下物理课情感教育的实施.物理通报,2008.3
[2]赵永才,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物理教学探讨, 2006.1
[3]李越,心理学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
[4]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三版),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
关键词:情感;物理教学;兴趣;环境
1995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戈尔曼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在人的成功要素中,智力因素(智商)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非智力因素(情商)。心理学家也认为:一个人的成功与否,20%取决于智商,而80%取决于情商。学生在学习中智商只能为学习知识提供良好的智力条件,但并不等于学好了知识。只有对学科本身产生浓厚兴趣并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学科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不断自我激励,锐意进取才能取得学业的成功。
1、培养师生情感以亲育情
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它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愿望、观点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一般说来,凡能满足人的需要,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使人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感体验;反之就使人产生烦闷、厌恶等否定的情感体验。情感是打动学生心灵的秘诀。教师的情感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成败;学生的情感影响着教学的效果。物理教学中重视师生情感的培养、沟通和融洽,它将在教学中起着积极而深远的作用。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通过对教材的深刻分析,尽力挖掘蕴涵于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并将自己对教材内容的积极情感融入课堂教学中,通过自己丰富的言语表情、面部表情、动作表情,自觉地感染、影响学生,使他们产生相应的积极情感体验。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对所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学科兴趣的积极引领,充分发挥情感因素在知情交流中的作用,以情促知,以知增情,情知交融,调动学生内在的心理潜能,学生认知变得敏锐,记忆获得增强,思维更加灵活,教学效果更加优良。学生学业上的不断完善与发展,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对教师的认可程度。在教学活动中发展了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学生爱教师,教师更喜欢自己的学生。这种积极的师生情感便会迁移到教学上,使学生也喜欢这位教师所教的课。这也就是所谓的"亲其师而信其道"了。这样,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有助于创造能力的充分发挥。而不良的情感,则会抑制、干扰学生各种认知过程,使已有的能力也无法获得正常的施展。
教师对学生赋予深厚的感情,使学生深切地体会到教师对他的信任,进而激发学生的自信与自强,学生在情感的强烈感染下,释放学习激情,发挥聪明才智。当代教育心理学中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实质上是一种期望效应,是教师对学生的爱和暗含期望的情感微妙地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在教师的信任和期望中感受到爱的温暖,激发了智力和情感的多重发展,学得自然勤奋、刻苦、踏实。他们的学习成绩不但都有显著的提高,而且个性健康、活泼,求知欲望旺盛,师生间的感情也特别深厚。正是基于这种心理因素为动力,激发了师生双方的情感投入,促进了教学和情感的显著发展,因而颇受教育界的推崇而长盛不衰。
2、激发学习兴趣以趣育情
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也曾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大量事实证明,许多科学家之所以能取得成就,其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对从事的活动有浓厚的兴趣,是兴趣促使他们专心致志、锲而不舍地工作,从而产生灵感,在科学上取得重大发现或发明。
教师对职业与学科的执着和热爱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前提与基础。常言说“言为心声,情动于意而形于色”。只有这样,才有讲课时津津乐道的热情和笑容可掬的神情,才会获得学生发自内心的尊敬与爱戴。作为物理学科的教师只有满腔热情地投人到本学科的教学工作中,不断自我提高,自我完善,以饱满的、积极向上的热情带领学生去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才能对学生学习情感产生巨大的影响。正如赞可夫所说:“如果教师本身就燃烧着对知识的渴望,学生就会迷恋于知识的获取。”
教师在物理教学中,一方面利用物理学与数学、生物学、化学、美学等学科的密切联系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广泛性。另一方面,教师可收集大量的趣味物理片断、物理与社会、物理与生活、物理学史、物理魔术、物理谜语 、物理游戏、物理趣味实验等,使学生进入认识活动的兴奋状态。英国物理学家法拉弟,经过10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重大突破,在1831年发现了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根据这一发现,后来发明了发电机、变压器等电器设备,使电能在生产、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开辟了人类电气化时代。类似这些典型事例对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锲而不舍的精神,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学科的兴趣都会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
教师把教育活动看作是师生进行的一种情感的交往与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种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的过程。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从单纯的“听”、“答”、“接受”的传统角色走了出来,充当了“问”、“思”、“实践”的自主角色,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智能潜力提供了最佳的情感背景。学生在这样的情感气氛中学习,不仅能学得主动、积极,而且能学得生动、活泼,使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施展,为物理教学开辟了一条通过非智力的因素促进智力因素的直接通道。
情感的动力功能表明,当学生充满愉快而富有兴趣的情感进行学习时往往能使认知活跃,思维敏锐,想像丰富,注意力贯注而稳定持久,出现全身心投入的热情和克服学习中出现各种困难的勇气。学生在追求知识、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需要意志与努力,还需要情感上的激励,只有情意相加,以情增意,才能奋力攀登,勇往直前,并使这种攀登过程不只是充满艰辛和劳苦,也充溢着情趣和快乐。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才能使人更加深切地体会到列宁所说的“没有人的情感就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这句名言的真正涵义。
3、创设良好的环境以境育情
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中的各种因素往往对情感的产生起综合作用,此即为“情感的情境触发规律”。根据这一规律,在物理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有直观的形象可以把握,有浓烈的氛围可以感受,有愉快的活动可以参与,触“境”生情,让学生处于最佳的情感心境状态中,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
教师要给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物理环境,用本学科丰富的内在因素去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如借助于生动形象、活泼风趣的语言和实例,唤起学习的激情,使学生主动愉快地掌握知识。通过精彩的演示实验或让学生动手做生动有趣的实验,激发求知欲望,他们就能思维活跃地愉悦学习。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平等地研讨,自由地双向交流,最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火花。
古人云:“学贵置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设计出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和趣味性的疑难问题,创设质疑情境,可以培养学生在预习中发现疑难,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探求事物发展的规律。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习得性无助感的产生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失败体验造成的。而成功的动机能给人持久的动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适时适当地创立成功的情境,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克服学习的惧怕心理,增强战胜学习困难的信心。
教师要创设良好的心境,营造一种谅解的气氛,增强情感的宽容能力,循循善诱,一视同仁。师生相互尊重、信任、情理交融,教学相长。教师要教育学生团结、互助、合作,正确认识自己,不断完善自我。对学生应多鼓励,而不要过多的指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刺激学生心理的情感源泉,通过恰当的途径和方法,激起学生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加强情感教育,就应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和认知特征,遵循优良情感发展的一般规律,从物理学科自身的特点出发,培养师生情感,以亲育情,激发学习兴趣以趣育情,创设良好的环境,以境育情。
[参考文献]
[1]徐忠寿,浅谈新课标下物理课情感教育的实施.物理通报,2008.3
[2]赵永才,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物理教学探讨, 2006.1
[3]李越,心理学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
[4]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三版),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