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今在新的教学环境下,音乐教学更需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而情境教学正是体现了这一教学观,也是小学音乐教学不可缺少的方法。在音乐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想象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审美能力的发展,需要一个自然、愉悦、美好的学习情境。
关键词:小学音乐;情境;兴趣
以人为本的新教学观是现代教学观念的核心。它认为学习者是整个课程的核心,是一种通过学生主动学习来促进主体发展的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其实质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特征。当前音乐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情感,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的实践活动,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体现人本位思想,这是至关重要的。
情境教学主要是由某种富有感情色彩的活动而产生的一种特有的心理氛围,是以生动形象的情境激起学生学习情绪为手段的一种教学方法。音乐课的情境教学则是运用音乐特有的艺术魅力,通过声光图等教学手段,感染学生进入特定的艺术氛围,从而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音乐。教师应当认真分析教材内歌曲的歌词、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乐表现记号、情感标记等,以充分发掘教材的音乐意境因素,并运用它来为意境教学服务。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带有浓厚感情色彩的心理活动,只要对某个事物有兴趣,就会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的热情,学习在不致于成为沉重的负担。但兴趣不是天生的,它是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结果。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设计特定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进入这种情景,才能激发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
如,小学音乐第一册中《闪烁的小星星》一课中,歌中唱到“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太阳慢慢向西沉,乌鸦回家一群群”,教师可根据歌中所描绘的这些景色特点,创设出形象鲜明、色彩鲜艳、富有美感的投影片,并在教室的墙面、天花板贴上彩色玻璃纸做的小星星,拉上窗帘,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音乐描绘的画面。这种化静为动、化虚为实的方式,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夜空下。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调动眼、耳、手等器官,主动去感受音乐的力度、速度、情绪,在欣赏优美的画面和音乐的同时,脑海里产生种种生动的想象,激发强烈的音乐表现欲、创造欲,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中。
再如,小学三年级教材《蝈蝈与蛐蛐》这一课时,我运用电脑多媒体播放了一段动画:在一个美丽的大树林里,有一只蝈蝈,一只蛐蛐,成天比赛,看谁的歌唱得最好。看了动画以后,学生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有了兴趣这位好老师,学生学习起来就投入多了。
我在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课堂上教师要是能用生动的形式将所要学的知识技能装扮起来,制造轻松的氛围、创设富有情趣的音乐情境,就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带着浓郁的求知欲走进课堂。学歌曲时,有形象的情境做伴,歌曲也生动起来,孩子也唱得投入多了。
二、创设情境,引发了学生想象
由于音乐的抽象性,学生在欣赏音乐时可以自由展开想象的翅膀,随着音乐旋律的变化起伏,脑海里的情景可以不断变幻。在刻板、枯燥的环境下,学生对音乐欣赏的想象力、创造力就难以充分发挥,需要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和画面营造一个与音乐形象相关联的意境,从而引导学生去想象。
我在刚教完歌曲《山谷静悄悄》后,引导学生:“我们走过这个幽静、美麗的山谷后,来到了……”然后直接播放《羊肠小道》这段音乐,通过制造神秘的情景,引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用心感受音乐所描绘的意境。随着音乐旋律的起伏和情绪的变化,紧紧扣住了学生的心弦,将学生的想象力发挥得淋漓尽致。有位学生听了音乐后,这样描述:在一个黑暗恐怖的大峡谷里,有一头驴妈妈正在寻找她那走失的孩子。在陡峭的小道上,一不小心就会摔下去,可驴妈妈坚信自己会找到自己的孩子,还是勇往直前。终于,她穿过了小道来到了一个美丽的树林里,那里……接着,驴妈妈在树林里的小木屋里累得睡着了,她梦见了自己与孩子团聚了。我相信孩子们的想象力是惊人的,新奇的想象蕴含了无尽的创造力。正如教学新大纲中指出的:作为教师,要能根据音乐的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特征,为学生创设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
三、创设情境,促进了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舒曼的钢琴曲《小牧笛》是三年级上册的欣赏教学内容,仅仅通过一两遍的反复欣赏很难让学生听懂乐曲中表现的意境。我就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营造一个情境,教学一开始我就带领学生做起了牧羊的舞蹈游戏。玩过一阵后,我让学生说说心情如何,学生会说很兴奋、很愉快。于是我又让学生在《小牧笛》的钢琴乐曲下来做这个游戏,并要求学生根据音乐的描绘来做游戏,学生在游戏的实践活动中,通过音响的感知、情感的体验和表情的感受与分析,获得了感知音乐美和表现音乐美的能力。审美能力的提高需要美好的意境。教师要是能创设适合音乐教育的美的环境,让学生积极参与歌唱、欣赏、表演等艺术实践活动中,学生就能感受和领悟音乐的美妙和音乐的力量。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醒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求知的心奋感与成功感的结晶,是教师不断引趣、启发、练习、创造、反馈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说、听、唱、做、想等多项活动,把学生从简单低级的趣味性阶段,引向求知的乐趣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创设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听、视等多种途径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想象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审美能力的发展,都需要一个自然、愉悦、美好的学习情境。教师创设情境的方式有很多,如运用多媒体的视听、运用语言艺术的描绘、师生实践活动的创设、课堂中的问题情境等,这种教学改变了以往刻板、机械的教学,只要教师遵循音乐作品的意境,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学生便会饶有趣味地学习音乐。真可谓:以境动情,情境交融,美在其中。
关键词:小学音乐;情境;兴趣
以人为本的新教学观是现代教学观念的核心。它认为学习者是整个课程的核心,是一种通过学生主动学习来促进主体发展的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其实质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特征。当前音乐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情感,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的实践活动,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体现人本位思想,这是至关重要的。
情境教学主要是由某种富有感情色彩的活动而产生的一种特有的心理氛围,是以生动形象的情境激起学生学习情绪为手段的一种教学方法。音乐课的情境教学则是运用音乐特有的艺术魅力,通过声光图等教学手段,感染学生进入特定的艺术氛围,从而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音乐。教师应当认真分析教材内歌曲的歌词、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乐表现记号、情感标记等,以充分发掘教材的音乐意境因素,并运用它来为意境教学服务。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带有浓厚感情色彩的心理活动,只要对某个事物有兴趣,就会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的热情,学习在不致于成为沉重的负担。但兴趣不是天生的,它是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结果。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设计特定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进入这种情景,才能激发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
如,小学音乐第一册中《闪烁的小星星》一课中,歌中唱到“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太阳慢慢向西沉,乌鸦回家一群群”,教师可根据歌中所描绘的这些景色特点,创设出形象鲜明、色彩鲜艳、富有美感的投影片,并在教室的墙面、天花板贴上彩色玻璃纸做的小星星,拉上窗帘,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音乐描绘的画面。这种化静为动、化虚为实的方式,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夜空下。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调动眼、耳、手等器官,主动去感受音乐的力度、速度、情绪,在欣赏优美的画面和音乐的同时,脑海里产生种种生动的想象,激发强烈的音乐表现欲、创造欲,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中。
再如,小学三年级教材《蝈蝈与蛐蛐》这一课时,我运用电脑多媒体播放了一段动画:在一个美丽的大树林里,有一只蝈蝈,一只蛐蛐,成天比赛,看谁的歌唱得最好。看了动画以后,学生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有了兴趣这位好老师,学生学习起来就投入多了。
我在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课堂上教师要是能用生动的形式将所要学的知识技能装扮起来,制造轻松的氛围、创设富有情趣的音乐情境,就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带着浓郁的求知欲走进课堂。学歌曲时,有形象的情境做伴,歌曲也生动起来,孩子也唱得投入多了。
二、创设情境,引发了学生想象
由于音乐的抽象性,学生在欣赏音乐时可以自由展开想象的翅膀,随着音乐旋律的变化起伏,脑海里的情景可以不断变幻。在刻板、枯燥的环境下,学生对音乐欣赏的想象力、创造力就难以充分发挥,需要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和画面营造一个与音乐形象相关联的意境,从而引导学生去想象。
我在刚教完歌曲《山谷静悄悄》后,引导学生:“我们走过这个幽静、美麗的山谷后,来到了……”然后直接播放《羊肠小道》这段音乐,通过制造神秘的情景,引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用心感受音乐所描绘的意境。随着音乐旋律的起伏和情绪的变化,紧紧扣住了学生的心弦,将学生的想象力发挥得淋漓尽致。有位学生听了音乐后,这样描述:在一个黑暗恐怖的大峡谷里,有一头驴妈妈正在寻找她那走失的孩子。在陡峭的小道上,一不小心就会摔下去,可驴妈妈坚信自己会找到自己的孩子,还是勇往直前。终于,她穿过了小道来到了一个美丽的树林里,那里……接着,驴妈妈在树林里的小木屋里累得睡着了,她梦见了自己与孩子团聚了。我相信孩子们的想象力是惊人的,新奇的想象蕴含了无尽的创造力。正如教学新大纲中指出的:作为教师,要能根据音乐的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特征,为学生创设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
三、创设情境,促进了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舒曼的钢琴曲《小牧笛》是三年级上册的欣赏教学内容,仅仅通过一两遍的反复欣赏很难让学生听懂乐曲中表现的意境。我就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营造一个情境,教学一开始我就带领学生做起了牧羊的舞蹈游戏。玩过一阵后,我让学生说说心情如何,学生会说很兴奋、很愉快。于是我又让学生在《小牧笛》的钢琴乐曲下来做这个游戏,并要求学生根据音乐的描绘来做游戏,学生在游戏的实践活动中,通过音响的感知、情感的体验和表情的感受与分析,获得了感知音乐美和表现音乐美的能力。审美能力的提高需要美好的意境。教师要是能创设适合音乐教育的美的环境,让学生积极参与歌唱、欣赏、表演等艺术实践活动中,学生就能感受和领悟音乐的美妙和音乐的力量。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醒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求知的心奋感与成功感的结晶,是教师不断引趣、启发、练习、创造、反馈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说、听、唱、做、想等多项活动,把学生从简单低级的趣味性阶段,引向求知的乐趣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创设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听、视等多种途径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想象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审美能力的发展,都需要一个自然、愉悦、美好的学习情境。教师创设情境的方式有很多,如运用多媒体的视听、运用语言艺术的描绘、师生实践活动的创设、课堂中的问题情境等,这种教学改变了以往刻板、机械的教学,只要教师遵循音乐作品的意境,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学生便会饶有趣味地学习音乐。真可谓:以境动情,情境交融,美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