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11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的一届中央委员会及其中央政治局和常务委员会。习近平总书记的履新讲话,让人们耳目一新。
“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段讲话经久不息地回荡在中国人民的脑海里。人们期待着新的一代国家领导人带领他们实现“美丽中国”的梦想,过上他们所向往的美好生活。
然而,人们或许没有想到,在到达“美丽中国”之前,需要迎接多么大的挑战。
2013年1月,一场突如其来的重度大气污染席卷了中国中东部的大部分地区,大约250万平方公里的华夏大地被雾霾所笼罩,6亿-7亿人民忍受着雾霾的危害。尤其是共和国的首都,成为大气污染的重灾区,人民在惶恐不安中度过了十几个日日夜夜。这些雾霾是怎么来,从哪儿来的?
这是萦绕在中国政治领导者和普通人民群众心中的一个大难题,各路科学家都在进行试验、观测、撰写论文、召开会议,讨论雾霾产生的原因,虽然大家有很多分歧,但是一直认为雾霾中最主要的成分是细微颗粒物,环境科学家称之为PM2.5,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元凶,它是由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有机挥发物、氨气以及扬尘的一次污染以及它们在大气中经过光化学反应等形成的二次污染颗粒物。
2013年2月4日,在环保部两委工作会议上,一个简单的比较让人们把寻找雾霾根源的线索指向化石能源。
中国和美国都是90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都是消耗了30多亿吨煤当量的化石能源,但是用PM2.5这个世界卫生组织衡量大气质量的重要指数来看,中美两国有天然之别,美国国家城市的PM2.5标准要求是在15ppm以下,90%以上的城市在10ppm以下,全国年平均的PM2.5的浓度是个位数。而中国全国的PM2.5浓度的平均水平是74ppm,是美国国家标准的5倍,有观测记录的城市没有一个达到美国国家标准平均水平,就连空气质量最好的三亚,PM2.5也达18.7ppm,比美国的国家标准高出了25%。
两国的差距在哪儿?美国每年消费不到8亿吨煤炭,中国消费40亿吨煤炭,中国是美国的5倍。一个简单的算术题,即使我们燃烧煤炭各种形成PM2.5的排放物达到美国的标准,我们总的排放量也是美国的5倍!
美国宇航局(也就是俗称的NASA)公布的全球PM2.5浓度分布图,也显示PM2.5的浓度与煤炭消费高度相关。
中国2013年消费了大约40亿吨标准煤的能源,其中煤炭大约占67%,全国发电量大约为5.4万亿千瓦时,燃煤发电量大约为4万亿千瓦时,约占75%。分别高出世界平均水平40个和55个百分点。2013年,中国平均每平方公里消费的煤炭超过450吨,而同期世界(除中国外)平均水平不到30吨,美国不到80吨,雾霾最严重的京津冀鲁豫五省市,每平方公里的煤炭消费量更是超过了2000吨,是世界平均水平的70倍,美国平均水平的25倍!
为了控制大气污染,国务院2013年颁布了大气国十条,条条指向能源转型,2014年4月份李克强总理召开了他担任总理之后的第一次国家能源委员会会议,提出了国家能源变革的要求。
时隔两个月,2014年的6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听取了国家能源局关于能源变革的报告,提出中国能源革命的五大任务,即消费革命、生产革命、技术革命、体制革命和国际合作,发布了中国能源变革的总动员令,把能源的清洁化、低碳化发展作为能源转型的首要目标。中国能源的革命是革谁的命?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就是要革煤炭的命!
中国能源革命的另一个重要推手就是应对气候变化所产生的控制二氧化碳问题。2015年12月12日达成的《巴黎协定》提出,全球共同努力实现温室气体排放早日达峰,力争在本世纪下半叶实现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与大自然的吸收相平衡。
2013年,中国化石能源燃烧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大约为97亿吨,超过了美国、欧盟和日本三大经济体排放的总和,大体上与OECD34个成员国的排放总和相当。为了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中国向国际社会承诺,努力实现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峰,且尽早实现,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的比例提高到20%。习近平主席在2015年访美期间,与G7领袖们相呼应,提出了本世纪末用非化石能源取代化石能源的思想。
2014年开始了中国能源转型的征程,首次出现了燃煤发电量和煤炭消费量的负增长。2015年可谓中国能源转型取得重要成就的一年。2015年全年,中国发电量只有5.5万亿千瓦时,比2014年减少了0.2%,即减少110亿千瓦时左右。
然而,当年风电增加近400亿千瓦时,太阳能发电增加了200亿千瓦时,水电增加700亿千瓦时,核电增加300亿千瓦时,也就是说,非化石能源发电净增加了1600亿千瓦时。
火力发电净减少了1700亿千瓦时,其中大部分减少的是燃煤发电,一般估计,2015年燃煤发电大约减少1600亿千瓦时以上,降幅4%。一增一减,导致了煤电占比从2013年的74%,下降到2015年的69%,两年减了5个百分点。同时,2015年煤炭消费量也减少2亿吨,煤炭占比也比2013年下降了3个百分点。
中国已经具备了能源转型的条件,这些条件一是人民群众有了对碧水蓝天的渴望,二是中央已经有了能源转型的明确要求,三是国际上已经有了大国能源转型的成功经验(美国和欧盟),四是非化石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技术有了重大突破,具备了商业化发展的条件。最重要的是近两年中国自己的实践也证明了非化石能源不仅可以满足新增能源的要求,也可以大量替代化石能源,特别是煤炭的能力。
仅仅减少煤炭发电一项,2015年新增的非化石能源发电就替代了接近7000万吨煤炭。当然不论是用可再生能源取代化石能源,还是用非化石能源取代化石能源,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夜变天,需要锲而不舍地努力,一个一个百分点减下去,坚持30年,中国的能源结构就会与世界同步了。 完成中国能源转型,需要从观念上进行根本性的转变,这种转变首先是改变以煤为主和以国内为主的观念。
熟悉中国能源问题的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们,信手拈来的一句口头禅就是:中国富煤贫油少气,不用煤用什么?其实,我们首先应该明白,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也是富煤、贫油、少气的,但是联合国200多个成员国中以煤为主的,也就是煤炭占比超过50%的国家不到10个,逐步减少对煤炭的依赖,是一个国际潮流,中国应该顺应这样一个潮流。
第二是中国除非构建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体系,否则能源体系做不到,也不不可能做到以国内为主,包括海洋面积在内,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公里,我国只有不到1200万平方公里,仅占2.3%左右,即使所有的能源资源都平均分配,我们的人均资源拥有量也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20%以下,70%以上的石油、天然气和天然铀资源依靠从国外进口应该是常态。在这种条件下,中国只能走与全球能源一体化、市场化的道路,而不是一定要坚持什么能源自主。
二是要改变所谓的成本理念。长期以来,我国的能源战略有一个“经济”的概念,追求所谓的能源系统的成本最低,构建具有“经济”性的能源体系。
其实,能源再重要也是整个社会和经济系统的一个部分,必须从系统成本效益整体、最优的角度考虑问题。仅仅从能量的角度考虑,煤炭的成本比柴草高,油气的成本比煤炭高,非化石能源的成本又可能比油气更高。但是人类工业化的初期实现的从以薪柴为主向煤炭为主的过渡,又从工业化的中期完成了由以煤为主向以油气为主的过渡,构建了人类的工业文明。
现在人类正走在用可再生能源,或非化石能源取代化石能源的新的过渡中,以建设生态文明。前两次过渡已经证明了能源体系的技术进步,是全球经济和社会系统成本效益最优的选择。
我国以煤为主的选择,从国家整体的经济社会系统而言,其实并非是成本效益最优的选择。燃烧煤炭已经成为大面积雾霾和温室气体排放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之一,整个工业系统的能源效率低下与以煤为主关系巨大,我国庞大的铁路货运系统50%以上的运力用在煤上,等等,不一而足。
因此,我们必须从整个国家的经济与社会的整体利益出发来分析看待问题,真正走出一条“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道路。
总之,中国的能源转型已经在路上,需要有必须改变的决心、可以改变的信心和逐步改变的耐心,中国就会和世界一道,走出一条新兴的能源发展道路来。如果说现在的发达国家走了一条主要依靠化石能源实现现代化的道路,成为世界的榜样,引领了世界的发展方向。中国就可以走一条化石能源与非化石能源并重的现代化道路,成为更后来的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榜样,引领世界能源转型的方向,为本世纪末用可再生能源或非化石能源取代化石能源作出自己的贡献。
作者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
“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段讲话经久不息地回荡在中国人民的脑海里。人们期待着新的一代国家领导人带领他们实现“美丽中国”的梦想,过上他们所向往的美好生活。
然而,人们或许没有想到,在到达“美丽中国”之前,需要迎接多么大的挑战。
2013年1月,一场突如其来的重度大气污染席卷了中国中东部的大部分地区,大约250万平方公里的华夏大地被雾霾所笼罩,6亿-7亿人民忍受着雾霾的危害。尤其是共和国的首都,成为大气污染的重灾区,人民在惶恐不安中度过了十几个日日夜夜。这些雾霾是怎么来,从哪儿来的?
这是萦绕在中国政治领导者和普通人民群众心中的一个大难题,各路科学家都在进行试验、观测、撰写论文、召开会议,讨论雾霾产生的原因,虽然大家有很多分歧,但是一直认为雾霾中最主要的成分是细微颗粒物,环境科学家称之为PM2.5,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元凶,它是由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有机挥发物、氨气以及扬尘的一次污染以及它们在大气中经过光化学反应等形成的二次污染颗粒物。
2013年2月4日,在环保部两委工作会议上,一个简单的比较让人们把寻找雾霾根源的线索指向化石能源。
中国和美国都是90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都是消耗了30多亿吨煤当量的化石能源,但是用PM2.5这个世界卫生组织衡量大气质量的重要指数来看,中美两国有天然之别,美国国家城市的PM2.5标准要求是在15ppm以下,90%以上的城市在10ppm以下,全国年平均的PM2.5的浓度是个位数。而中国全国的PM2.5浓度的平均水平是74ppm,是美国国家标准的5倍,有观测记录的城市没有一个达到美国国家标准平均水平,就连空气质量最好的三亚,PM2.5也达18.7ppm,比美国的国家标准高出了25%。
两国的差距在哪儿?美国每年消费不到8亿吨煤炭,中国消费40亿吨煤炭,中国是美国的5倍。一个简单的算术题,即使我们燃烧煤炭各种形成PM2.5的排放物达到美国的标准,我们总的排放量也是美国的5倍!
美国宇航局(也就是俗称的NASA)公布的全球PM2.5浓度分布图,也显示PM2.5的浓度与煤炭消费高度相关。
中国2013年消费了大约40亿吨标准煤的能源,其中煤炭大约占67%,全国发电量大约为5.4万亿千瓦时,燃煤发电量大约为4万亿千瓦时,约占75%。分别高出世界平均水平40个和55个百分点。2013年,中国平均每平方公里消费的煤炭超过450吨,而同期世界(除中国外)平均水平不到30吨,美国不到80吨,雾霾最严重的京津冀鲁豫五省市,每平方公里的煤炭消费量更是超过了2000吨,是世界平均水平的70倍,美国平均水平的25倍!
为了控制大气污染,国务院2013年颁布了大气国十条,条条指向能源转型,2014年4月份李克强总理召开了他担任总理之后的第一次国家能源委员会会议,提出了国家能源变革的要求。
时隔两个月,2014年的6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听取了国家能源局关于能源变革的报告,提出中国能源革命的五大任务,即消费革命、生产革命、技术革命、体制革命和国际合作,发布了中国能源变革的总动员令,把能源的清洁化、低碳化发展作为能源转型的首要目标。中国能源的革命是革谁的命?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就是要革煤炭的命!
中国能源革命的另一个重要推手就是应对气候变化所产生的控制二氧化碳问题。2015年12月12日达成的《巴黎协定》提出,全球共同努力实现温室气体排放早日达峰,力争在本世纪下半叶实现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与大自然的吸收相平衡。
2013年,中国化石能源燃烧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大约为97亿吨,超过了美国、欧盟和日本三大经济体排放的总和,大体上与OECD34个成员国的排放总和相当。为了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中国向国际社会承诺,努力实现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峰,且尽早实现,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的比例提高到20%。习近平主席在2015年访美期间,与G7领袖们相呼应,提出了本世纪末用非化石能源取代化石能源的思想。
2014年开始了中国能源转型的征程,首次出现了燃煤发电量和煤炭消费量的负增长。2015年可谓中国能源转型取得重要成就的一年。2015年全年,中国发电量只有5.5万亿千瓦时,比2014年减少了0.2%,即减少110亿千瓦时左右。
然而,当年风电增加近400亿千瓦时,太阳能发电增加了200亿千瓦时,水电增加700亿千瓦时,核电增加300亿千瓦时,也就是说,非化石能源发电净增加了1600亿千瓦时。
火力发电净减少了1700亿千瓦时,其中大部分减少的是燃煤发电,一般估计,2015年燃煤发电大约减少1600亿千瓦时以上,降幅4%。一增一减,导致了煤电占比从2013年的74%,下降到2015年的69%,两年减了5个百分点。同时,2015年煤炭消费量也减少2亿吨,煤炭占比也比2013年下降了3个百分点。
中国已经具备了能源转型的条件,这些条件一是人民群众有了对碧水蓝天的渴望,二是中央已经有了能源转型的明确要求,三是国际上已经有了大国能源转型的成功经验(美国和欧盟),四是非化石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技术有了重大突破,具备了商业化发展的条件。最重要的是近两年中国自己的实践也证明了非化石能源不仅可以满足新增能源的要求,也可以大量替代化石能源,特别是煤炭的能力。
仅仅减少煤炭发电一项,2015年新增的非化石能源发电就替代了接近7000万吨煤炭。当然不论是用可再生能源取代化石能源,还是用非化石能源取代化石能源,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夜变天,需要锲而不舍地努力,一个一个百分点减下去,坚持30年,中国的能源结构就会与世界同步了。 完成中国能源转型,需要从观念上进行根本性的转变,这种转变首先是改变以煤为主和以国内为主的观念。
熟悉中国能源问题的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们,信手拈来的一句口头禅就是:中国富煤贫油少气,不用煤用什么?其实,我们首先应该明白,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也是富煤、贫油、少气的,但是联合国200多个成员国中以煤为主的,也就是煤炭占比超过50%的国家不到10个,逐步减少对煤炭的依赖,是一个国际潮流,中国应该顺应这样一个潮流。
第二是中国除非构建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体系,否则能源体系做不到,也不不可能做到以国内为主,包括海洋面积在内,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公里,我国只有不到1200万平方公里,仅占2.3%左右,即使所有的能源资源都平均分配,我们的人均资源拥有量也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20%以下,70%以上的石油、天然气和天然铀资源依靠从国外进口应该是常态。在这种条件下,中国只能走与全球能源一体化、市场化的道路,而不是一定要坚持什么能源自主。
二是要改变所谓的成本理念。长期以来,我国的能源战略有一个“经济”的概念,追求所谓的能源系统的成本最低,构建具有“经济”性的能源体系。
其实,能源再重要也是整个社会和经济系统的一个部分,必须从系统成本效益整体、最优的角度考虑问题。仅仅从能量的角度考虑,煤炭的成本比柴草高,油气的成本比煤炭高,非化石能源的成本又可能比油气更高。但是人类工业化的初期实现的从以薪柴为主向煤炭为主的过渡,又从工业化的中期完成了由以煤为主向以油气为主的过渡,构建了人类的工业文明。
现在人类正走在用可再生能源,或非化石能源取代化石能源的新的过渡中,以建设生态文明。前两次过渡已经证明了能源体系的技术进步,是全球经济和社会系统成本效益最优的选择。
我国以煤为主的选择,从国家整体的经济社会系统而言,其实并非是成本效益最优的选择。燃烧煤炭已经成为大面积雾霾和温室气体排放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之一,整个工业系统的能源效率低下与以煤为主关系巨大,我国庞大的铁路货运系统50%以上的运力用在煤上,等等,不一而足。
因此,我们必须从整个国家的经济与社会的整体利益出发来分析看待问题,真正走出一条“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道路。
总之,中国的能源转型已经在路上,需要有必须改变的决心、可以改变的信心和逐步改变的耐心,中国就会和世界一道,走出一条新兴的能源发展道路来。如果说现在的发达国家走了一条主要依靠化石能源实现现代化的道路,成为世界的榜样,引领了世界的发展方向。中国就可以走一条化石能源与非化石能源并重的现代化道路,成为更后来的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榜样,引领世界能源转型的方向,为本世纪末用可再生能源或非化石能源取代化石能源作出自己的贡献。
作者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