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品五味赏其美(下)

来源 :作文周刊(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yon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品景味,赏意境之美
  诗词之美,美在有景味,寓情于景景含情,情景交融意境生。诗词之所以美,是因为作者在描写客观景物的同时寄寓了当时自己的感受,使诗情与画意高度融合,形成了独特而又美丽的意境。我们在欣赏诗词时,不仅要善于把握诗中的物象和意象,更要探寻诗词所营造的意境,欣赏诗词的意境之美。根据诗词意境的不同,我们可以把诗词的意境分为雄浑壮阔、恬淡自然、清幽孤寂、新丽明快等种类。
  边塞诗词意境大多属雄浑壮阔类,如《使至塞上》《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雁门太守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沁园春·雪》《渔家傲·秋思》《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等。山水田园诗词则大多属于恬淡自然类,如《山中杂诗》《送灵澈上人》《归园田居》《饮酒》《鲁山山行》《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等;还有的属于清幽孤寂类,如《滁州西涧》《约客》等,王维的部分山水田园诗也归此类,如《竹里馆》等;还有新丽明快风格的,如《钱塘湖春行》《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苏幕遮·碧云天》等。品诗词景味,关键在于体验作者寄寓客观景物中的情感,即景中情、境中意,只有体验到了这种“情”和“意”,才能欣赏到诗词独特的意境之美。
  如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红楼梦》第四十一回香菱学诗里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这就是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又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这段话道出了景中之情,即诗句所创造的深邃意境。诗人王维用横、竖、圆简简单单几笔线条,就勾勒出一幅雄奇壮丽的边塞景观,还将赏景产生的震撼、落寞与孤寂之情寄寓其中,达到了情景交融的高超艺术境界。又如《竹里馆》一诗,王维以幽篁、深林、明月等简单物象,塑造了一个空明澄澈的境界,并把闲适、孤寂之情寄寓其中,从而勾勒出了一个有声有色、有明有暗、有动有静、有景更有情的境界,可谓匠心独运,妙手天成。
  四品理味,赏哲理之美
  诗词之美,美在有理味,寓理于形意趣兴,言近旨远味无穷。诗词之所以美,是因为作者把体验到的人生哲理与新颖鲜明的意象融为一体,读来令人回味无穷,深受启迪。品哲理类诗词,须赏其哲理之美。
  初中所选诗词有不少是富于自然与生活理趣的,如《次北固山下》《观书有感》《过松源晨饮漆公店》《论诗》《长歌行》《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赤壁》《行路难》《终南别业》《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赠从弟》《登飞来峰》等。《次北固山下》中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蕴含着新旧交替的自然理趣,揭示了新生事物具有强大生命力,取代旧事物是必然趋势的道理,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所蕴含的道理可谓殊途同归;《观书有感》中“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句巧喻只有通过不断读书获取新知识,才能不断达到新境界的道理,理趣深刻;《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句暗示必然消逝的美好事物无法阻其消逝,但在其消逝的同时仍会有美好事物再现,生活不会因美好事物的消逝而变得虚无,理趣深远;《登飞来峰》中“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一句则含有只有立足高远才能不被眼前名利所累,做事要着眼长远等寓意……
  五品鲜味,赏新奇之美
  诗歌之美,美在有鲜味,“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诗词之所以美,是因为诗人苦心孤诣、匠心独运地为我们创作出一句句新奇鲜美的诗句,或用词独到,或想象奇特,或立意新颖,读来令人眼前一亮,心头一震,深为语句之新奇所折服。
  《题破山寺后禅院》《過故人庄》《春夜洛城闻笛》《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送友人》《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从军行》等诗词中皆有用词独到之句,我们在品味时,一定要赏析其用词的独到之处,体会其状物传情的独到之美。《题破山寺后禅院》的“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一句中的“悦”“空”两字的使动用法非常高妙:清幽静美的山景,不但陶醉了山鸟,也消除了人们心中的世俗杂念,点出禅院是修身养性的好去处,这两字与“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岁暮归南山》)中的“催”“逼”二字、“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中的“催”“转”二字、“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春夜洛城闻笛》)中的“暗”“满”二字、“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蒸”“撼”二字,皆为诗句的点睛之笔,令全诗神采飞扬。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等诗词中皆有想象奇特的诗句,品味这类诗句定要细心咂摸其想象之奇美。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句,想象独特大胆:本是冬天雪景,诗人却将其比作春景,既写出了“胡天”的变幻无常、雪大而骤,同时又表达出了惊喜好奇之神情,还令人暂时忘寒生暖,想象何其奇绝,色彩何其浪漫,真不愧是“妙手回春”啊!
  《武陵春·春晚》《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赠汪伦》《金陵酒肆留别》等诗词中皆有立意新颖的诗词句,品味此类诗词句定要品其立意新奇之美。词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等,同为写愁,一重,一多,一乱,立意角度何其新巧!诗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与“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金陵酒肆留别》)同写友情,立意一用水深,一取水长,别出新意,令人拍案叫绝……
  诗品五味赏其美,五味之中,除韵味是诗歌共美之外,情、景、理、鲜四味,诗词或以一味见长,或几味兼而有之,赏析时只要抓住其中主味,或品或析,定能找到诗词美在何处。
  (完)
  【作者单位:山东莒县寨里河镇中心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信息技术特指与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相关的技术,因其对信息存储的数字化,对信息处理的多媒体化,对信息传输的网络化、高速化,对信息装置与处理过程的智能化等特点,被广泛运用在各个领域,教育行业也不例外。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的革命性影响,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到了國家信息发展整体战略当中。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面对庞大的知识量、信息量,我们的课堂教学也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创建出能与世界
期刊
诗歌与绘画本是一对姐妹花:诗以语言符号为载体,属动态艺术;画以绘形着色为凭借,是静态艺术。艺术间有许多通似性,古希腊诗人西蒙奈底斯说:“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达·芬奇说得更形象:“画是‘哑巴诗’,诗是‘瞎子画’。”工于诗画的苏轼站得更高,他在比较诗画的同时,道出了两者互通的道理——《东坡题跋·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闻一多曾指
期刊
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这样做——师:是啊,哥白尼从小就非常喜欢问问题。请大家再看第2小节,用小三角标出你认为最能体现哥白尼从小就非常喜欢问的词语,并把你的想法写在那个词语的旁边,同学们都写好以后我们再交流。(给学生足够自主阅读,深入体会的时间。)  怎样才能实现学生真正的自主阅读,实现交流互动状态下的自主阅读综合训练呢?笔者认为,有两个关键的步骤需要教师在平时扎实训练,从而在课堂中运行以养
期刊
◆三、表达滋养心性的真情之美  在考生笔下,红围巾成了传递亲情、伴“我”左右的温暖信物:  奶奶老了,再也没有能力为我织一条新围巾了,我感慨时光催人老,奶奶却一直笑,笑我长高了,笑我长大了……红围巾,陪伴了我十三年,犹如一座输送情感的桥,将亲情不断地传递过来,就像一件信物,传递着这份知己的爱。  菖蒲,是奶奶与“我”心灵交汇的载体:  与母亲拾阶而上,追寻青苔的痕迹,回到那熟悉的小院。迎面便是随风
期刊
国庆后开学的第一天,新班主任老师检查学生的家庭作业。问学生家庭作业完成得怎样,很多的学生都回答说:“完成了作业。”有一名男生低头不语,于是,老师走到这名学生身边,问他是不是没有完成作业,这名学生没有说话,点了点头。老师接着问这名学生:“大家都很好地完成了作业,你怎么没有完成呢?是作业多吗?还是有什么原因耽误了你完成作业?……”老师和他说了半天的话,他依旧一句话都不说。老师最后说:“那把你的家长找来
期刊
偶翻网页,看见某地一小学的教研活动室里张贴着这样一幅醒目的标语:“忠诚党的教育事業”,总觉得别扭。我们常见的说法是“忠于党的教育事业”,但是百度一下“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这句话,找到的相关结果竟然约有2800000个,诸如“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践行爱的责任”“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做优秀的人民教师”……  《新华字典》对“忠诚”的解释是:尽心竭力,忠心无私。是形容词。《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六版)
期刊
近日,江苏省教育厅下发《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学校管理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作业、考试、课程等多方面进行管理规范,意见提出,不得将家庭作业变成家长作业、严格控制考试次数和内容、严格按课表组织教学等。  意见要求,在作业设置方面,严格控制每日作业总量和时间,增强作业实际成效,根据学生学业基础布置作业,不布置超越课程标准规定和学生学力要求的作业,不得将家庭作业变成家长
期刊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古今中外,大凡有所成就的科学家、艺术家,无不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着强烈、浓厚的兴趣:正因对绘画的兴趣,著名画家齐白石历经磨炼,锲而不舍,大器晚成,40多岁成名,70岁时他画的虾达到了登峰造极之境;贝多芬从小酷爱音乐,经过一生孜孜不倦地追求,才有用心血与生命谱写的一曲曲不朽乐章,为后人所传颂;对数学的兴趣使身居斗室的陈景润忍受着疾病的折磨,不停地推理、
期刊
不少作品中的人物从一出场开始,直到辞世,其性格终始不变。其个性特征虽然显得十分鲜明,但总给人以单调、乏味的感觉。  例如诸葛亮,从“隆中对”时拟订出的“三分天下”的设想,到火烧博望坡时的第一次实战亮相,都展示了其超人的智慧、过人的谋略。之后一路写下去,“草船借箭”“七擒孟获”,乃至设计死后让马岱斩杀魏延,都是智慧的化身。他殚精竭虑,忠心报蜀,其情其志,其才其谋,的确为人景仰。但从他一出场开始,就给
期刊
笔者将一类特殊的作文材料命名为讨论式材料,这类作文材料的主要特点有: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观点共存于材料之中,或是两个及两个以上的人围绕同一个话题展开讨论,各自发表不同的意见。然而在写这种类型的材料作文时,学生常“偏离题意”,不能精准立意。在笔者看来,把握住这类作文有两大关键点,一是确定话题,二是参与讨论。  一、确定话题  日常生活中的讨论是一种组织行为,首先要有参与讨论的人员,其次要有相对固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