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街道空间管理 激发城市商业活力

来源 :先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weiyong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初以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城市的发展造成巨大影响,特别是服务业的发展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形势。在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的背景下,提升街道商业活力成为经济快速复苏的重要抓手。打造宜人、有活力的街道空间,对于城市的经济繁荣和健康、可持续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在提升街道空间活力方面,成都2019年制定《成都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规划》,并编制《成都市公园城市街道一体化设计导则》,为提升街道公共空间活力提供了技术基础和规划导引,也为持续发展多种业态并存的活力街道,同时消解疫情带来的就业和经济发展压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关于街道空间与城市活力
  街道作为日常生活发生的主要城市界面,是各类社会活动开展的场所。居民、游客、灵活就业人员、乡村从业者、手艺工作者等以多元化形式参与和使用城市的街道。热闹的街道生活成为城市居民生活的日常,不仅为人们逛街带来了户外活动空间、服务便利和看得見的实惠,也为城市生活空间提供了更多功能拓展的可能性。从规划角度来讲,多元化的业态和灵活性的商贸活动完善了城市非基本部类的商业服务功能,也反映了街道在交通功能、公共界面之外的商贸和交往潜力。
  街道是城市中公共属性最强的空间之一,并对城市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有很大影响。对于对空间需求小但与人交往联系密切的活动,一些流动性或者外延的商品售卖和服务有时会成为激活场地的催化剂。比如,当路边的茶馆里坐不下时,很容易就能把桌椅搬到街沿上,泡一壶茶,体验城市的节奏并融入当地的日常。正如城市学者指出,“街道本身特别是人行道上必须不停地有使用者”的街道是有生命力的。在草根摊贩之外,斜杠青年的创业、公共活动的策划、商业活动的宣传等,会让更多文创人群加入街道生活,街道作为一个社会空间的文化积累也就此展开。日常生活的丰富多彩、街头文化的引人入胜,是城市活跃的有力证明。
  公共空间合理地规划商贸贩售活动,不仅能在白天为行人提供便利,也能够以“夜经济”的形式让城市的公园、广场或人行道等空间被“点亮”,成为更安全的、对人更友好的空间。公共空间是服务于城市居民的,是公共资源,也是需要市井和烟火气的场所。适当、合理地利用公共空间来进行商品流动与经济往来,有时能够出乎意料地更新一个“场地”——行人不再是匆匆的过客,而是街道生活的参与者,让城市充满生气。城市规划应当遵循“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对城市空间更精细化的考量和评估。当然,在这样的空间布局之下,对公共服务和商业规划的要求也会更加精细。
  街道和广场是城市的会客厅,是承载了大量城市居民交流与交往的公共空间。市民在此相遇、交流,进而创造丰富的都市场景。从多样的路边摊美食到时尚的街头文化,不一而足。好的城市空间,应该是有人使用的城市空间。“街民”可以是街头娱乐的广场舞大妈,可以是工匠艺人的街头作坊,还可以是艺术家的街头舞台。
  对成都提升街道商业活力的认知
  第一,把握成都文化基底,营造特色市井风采。
  根据微信和美团联合发布的《“五一”夜经济数据》显示,全国最火热的10条酒吧街,成都占4个名额,分别是双楠、兰桂坊、双林路、339购物中心。据亚马逊发布的睡眠地图,成都是中国最晚入睡和最能熬夜的双料冠军。作为火锅文化、串串文化、“夜经济”文化盛行的宜居城市,成都有着独特的生活节奏。可以说,与“夜经济”密切结合的街头生活,本就是成都生活特色的缩影。成都也应在街道公共生活领域深厚底蕴的基础上,精益求精,提升治理水平,打造精品街道商业文化,在满足商业需求的同时树立宜居、年轻、以人为本的城市形象。
  第二,结合公园城市街道设计导则,为精细化治理夯实基础。
  在政策导引、技术基础方面,成都发展街道经济提升街道活力是有据可循、有法可依的。2019年,成都制定《成都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规划》,编制《成都市公园城市街道一体化设计导则》,为街道建设工作提供了技术基础和规划导引。其中,《导则》强调,未来成都街道将更注重功能业态的复合、文化特色的彰显和街道的特色体现,为成都提升街道活力提供了更好的规划与管理空间。依托《导则》,能够更好地将街道这一空间场景融入居民的生活之中。
  第三,街道公共空间发展目标和街道业态、文化活力结合。
  总体来看,从提升街道活力、精细化管理街道到建设公园城市,主要目标是一致的,核心目标是“以人为本”的高品质发展。具体来说,发展街道特色经济,目标是打造多样化街道业态,提升公共空间商业及文化活力,为人民群众带来切实的生活便利和消费实惠,带动商业就业发展,提升城市活力。同时,要保证城市总体格局空间体系健康发展,城市风貌良好乃至发展特色。在原有商业体系的基础上不激发矛盾,不产生恶性竞争,既保证卫生、安全、整洁,又要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体系,最终建立完善的自我发展机制和治理组织。
  对成都的几点建议
  第一,合理空间布局,保证城市功能和空间体系健康发展。
  集市等街道特色经济的诞生是城市服务体系的重要补充,是一个符合供需关系的自然产生过程。和其他服务体系一样,应该在城市空间中有一席之地,既不能以一刀切的态度摒弃,也不能如野草随意生长。以精细化分工协作为基础的现代城市,对城市中各种功能空间的合理规划是保证城市运转良好的重要保证。从宏观来看,不论是商铺外摆还是街头摊位,街道商业都应符合城市总体布局,在不破坏城市健康格局的基础上进行发展。
  空间布局的优化应该是以管控最低底限为原则,首先需要确定的是严格不能经营的区域,例如城市交通严重拥堵路段、重要设施附近等区域。对于其他区域,要避免一刀切的管控方式,应根据区域特征,设定管理要求,例如居民区设置集市应禁止噪音及油烟扰民的情况,公共广场可以通过分时的方式进行管理。这种情况下,对于不同区域制定不同的管理策略,并通过电子及纸质的指南供经营户客户管理人员参考,是保证策略执行的重要推力。   政策制定者考虑宏观布局优化时应从更高层面进行分析,充分思考市集等街道经济对于区域经济的带动与限制,对高科技园区、会展区域等功能区是否允许进行商业活动需要慎重考虑,也要同时兼顾地产开发、物业运营等群体的利益,通盘考虑才能避免局部优化与总体优化的矛盾发生。
  第二,优化微观细节,以人为本及城市风貌兼顾的街道精细化设计。
  从各地发展的历程来看,街道特色经济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一度被认为是“脏乱差”的低端经济模式。这一方面是由于粗放管理模式和治理能力落后于经济发展速度,同时也体现了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在街道经济和城市特色商业发展中的缺位。实际上,提升街道商业活力不能只寄希望于城市建设的改变,而是要从存量中要发展,这是街道特色经济发展的核心思路。作为城市管理者和规划者,应从微观中去抠细节,使集市和商业外摆等商业形式成为补全城市服务短板,乃至体现城市文化特色的重要空间。
  对于商业外摆,常见的有打开绿地、取消停车、改造铺装、协调商家、划定外摆等方式,并且在上海一些街道有了比较好的实践,以极低的改造成本即可增加大量街道商业空间,最大程度降低非正式经济对城市形态的影响。同时,《成都市公园城市街道一体化设计导则》也对柔性的商业外摆提出了具体设计,街道设计师和城市管理者只需结合街道设施和功能等条件,即可规划出适宜的商业外摆空间及设计出合理的管理方式。
  对于街头集市,管理更具有挑战性。由于其灵活性和形式的多样性,需要根据不同位置进行精细化设计,广州对于各类经营者引导区的设计就非常人性化,达到了精细化疏导的作用。对于划定的街头市集等空间,要增加对应的基础设施,尤其是餐饮市集,有条件的可增加专门的污水管道,帮助市政部门进行精细化治理。
  第三,提升精细化治理能力,实现看得清、管的住。
  对于商业外摆和街道市集的管理原则基本是不扰民、不影响交通、不破坏环境、不占用盲道和消防通道以及保证食品安全卫生。要保证摊主在指定地点、规定营业时间经营及执行清洁卫生条例等,除了传统的登记备案及评估巡查等手段,还应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框架下,增加智能化信息化手段进行监管。
  一个设计合理符合人性的管理平台,能帮助经营者及管理人员减轻负担:经营者可以轻松查询需要遵守的规定,管理人员可以迅速获取管理对象的信息及最新态势。城市全方位的感知体系也有助于管理人员掌握情况:卡口摄像头可以避免管理人员四处巡查,电子围栏等技术也可以达到自动预警目的,大幅降低管理成本,使管理人员能看得清管得住,同时也是对粗放式执法的制约。管理要求电子化以及执法全过程记录,使管理人员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第四,明确强化组织制度,保证政策落地性和延续性,多方参与持续优化。
  要走出“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怪圈,对于街道特色经济的治理还需要格外注重组织和制度保障,尤其是重点解决政策落地性差、延续性弱和多方相关主体不能共同参与逐步优化的问题。
  商业外摆和街头集市的健康有序发展,首先需要政府部门理清管理条线。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导向应不再唯GDP为目标,更要强调稳就业的目的。发展城市公共空间特色商业,是对商业服务体系的重要补充,也是活跃经济复苏就业的重要抓手,理应成为“一把手”工程,保证政策的延续性和落地性。当出现一些管理难题时,应根据情况逐步改进管理方式,完善城市功能也提升生活品质。
  在政府管理的基础上,行业良好发展的重要标志是行业形成自我管理秩序或自治团体。当行业形成良好公序良俗时,只需要政府稍加引导,相关方会形成相互监督、相互促进的局面。
  同时,通过对人友好的可视化设计,形成纸质或电子的易于传播的管理公约有助于管理秩序的形成。例如,纽约为当地小商贩专门设计了“街头摊贩指南”,梳理了政府部门对商贩在街道空间营业行为的各种规章制度,包括明确摊位允许的长宽高,允许摆放的街道,距离路缘石、建筑界面、路口、建筑出入口等地点的距离等。此外,摊贩和商家一樣,必须要有相对应的各类执照。指南还告诉了商贩如何通过合理的方式去维护自己的权利。城市管理者可以结合本地的特点,发布类似的管理导则。
  作者
  李   昊  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有限公司高级城市规划师
  王   俊  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城市规划师
  赵晓静  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城市规划师
其他文献
随着全球科技创新的浪潮越来越大、科技成果转化越来越迅速。科技创新成为全球治理格局洗牌不可替代的重要因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要求要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2019年12月召开的成都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会强调,2020年,成都将围绕“创新提能年”主题,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  当今世界,国家之间的竞争越来越集中在新技术产业化的速度和浓度,而新技术产业化的速度和浓度又取决于
期刊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决定,而城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也就成为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成都市作为国家中心城市,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不论是贯彻中央要求,还是城市自身发展逻辑,都是题中之义;不论是新时代城市发展要求,还是国家中心城市责任,都是应有命题。为此,中共成都市委十三
期刊
“现在的东岳花苑,跟以前可不一样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王主任如数家珍地讲着近年来的种种变化:小区成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发动居民制定了“无讼公约十条”,打造了自己的品牌调解室,“红袖章”“红马甲”随处可见,因抢占活动场所而发生纠纷的现象一去不复返……这种蜕变,源于大邑县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的新模式——“无讼社区”。  党建引领,坚定“无讼社区”建设主心骨  “无讼社区”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
期刊
8K是全新一代超高清视频技术,全球8K产业正处于孕育期、起步期。加快发展成都8K产业,围绕8K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聚焦8K创新链完善产业链,着力打造“AI+5G+8K”产业生态圈,对于构筑电子信息和新经济产业功能区引领新优势,推动科技创新引领转型发展、消费升级引领供给创新,助力全市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向中高端迈进具有重大意义。基于成都发展8K产业具有的技术研发基础雄厚、全产业链逐步凸显、市场应用场
期刊
突出党建引领,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  深化党建引领社区发展治理集中攻坚行动,聚焦增强基层党组织引领社区发展治理的能力水平,全面构建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工作格局。  以明权赋责为重点强街优社。制定街道职能职责清单,赋予“五项权力”,推进街道综合化、扁平化改革。健全区域大党委运行机制,明确结构比例、制定议事规则,切实强化社区整合资源,服务群众、维护和谐的职能职责。  以三个覆盖为重点提质增效。
期刊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指出,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要注重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青羊区从互联网思维和供给侧思维出发,积极运用现代化手段,力求对庞杂众多的管理服务平台进行整合,达到“互联互通”,取得了初步成效。  互联互通取得初步成效  搭建“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构建区、街道、社区三级政务服务体系。推
期刊
城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进一步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一环。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場合多次阐明城市治理的重要意义,就如何更好推动城市治理、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发表重要论述。  做好城市工作,要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这是我
期刊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19年12月6日在成都举行。全会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听取和讨论了彭清华代表省委常委会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的决定》。  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统领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
期刊
自2017年9月全市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大会召开以来,成都高新区按照“城市有变化、市民有感受、社会有认同”的目标,坚持党建引领,不断对标先进,紧密围绕成都高新区“一区四园”特征和六种社区类型形态,坚持“分区施策、分类治理”,坚持将社区发展治理与四大产业功能区建设深度融合,以全域开展三年示范创建为核心抓手,以做优做强街乡为中心机制,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不断探索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的“成都高新模式”
期刊
2019年,青羊区委立足“中优”战略,以成都市委“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年”决策部署为战略指引,提出了“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标杆城区”的奋斗目标。青羊区纪委监委聚焦市委、区委重大决策部署要求,推出“清风护航行动”,以“正航向”“提航速”“续航程”为主要发力方向,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组织协调、监督检查、惩处激励三项职能,在督促全区各职能部门与企业做到“亲而有为”“清而有度”的同时,也为入驻青羊的企业送去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