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记忆

来源 :摄影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fs1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洲,埃塞俄比亚。
  我脑海里立刻跳出干旱、贫困、死亡这些词汇。启程奔赴埃塞这片苦难大地,作为摄影记者,首先准备好的是“承受”。眼睛和心灵,要和这片土地上的民众一同承受悲哀、承受痛苦;手中的相机,则要把这些苦难凝固、升华。
  出发前,我了解到由于“非洲之角”旱灾,索马里10万难民蜂拥至埃塞与索马里的边境,UNHCR(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已在距离埃塞首都亚的斯亚贝巴900多公里的多洛阿多小镇周边设立多个难民营。
  多洛阿多当地霍乱、疟疾等流行病频发,短期内大量难民的涌入,更加恶化了当地的生存条件。8月17日晚8点多,经过900多公里的路程,我和司机伊塔、雇员米克终于抵达由于电力不足而一片漆黑的小镇多洛阿多。
  索马里难民把来到埃塞俄比亚视为逃出生天,他们要经历边境线、难民登记中心、难民中转中心、医院等地才最终到达难民营。我把拍摄重点放在边境线、难民登记中心和医院。在这几个地点,我看到人们求生的艰难、患病的无奈、死亡的凄然,这也成为我进行拍摄的粗线条提纲。
  在采访过程中,我遇到一些来自MSF(无国界医生组织)的阻挡,他们认为摄影记者是食腐的秃鹫,是灾难中捞取名利的冷血动物。经过多方斡旋,我在一名政府联络官的带领下才得以进入医院拍摄。
  我反思自己的采访活动:面对巨大的灾难,我是无力的个体,但作为记者,我能做的就是把我看到的记录下来,通过媒体的传播以引起更多人的关注。摄影记者要展示灾难残酷的一面,必然会把镜头对准某个主体。在医院,面对瘦骨嶙峋、严重营养不良的孩子,我难以举起相机直接拍摄,尤其在MSF医护人员的“监督”下,我更觉得相机是那么冷酷。
  摄影师在灾难现场,只能充当无足轻重的旁观者,这让人心情沉重。但我必须拍摄。在拍摄这组照片的过程中,我尽量回避具有撕裂痛感的残酷场景,聚焦于已经撤离旱灾核心地点的索马里难民日常生活。我不想以猎奇者的身份,仅仅靠抓取若干刺激视神经的画面加以渲染。作为旁观者,我至少能感同身受他们的悲凉心境,观照到这片悲伤的难民营,在影像中留存他们的尊严、他们的哀恸和迷茫。
  See it 还是 feel it ?记录还是表达? 新闻摄影走到今天,纯粹的客观记录以传递信息的功能虽然还非常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要展示出摄影师的主观表达。
  对于我而言,这次“关注贫困”的主题拍摄,感触最深的是难民的遭遇:他们为求生存而长途跋涉穿越国境,当他们抵达异国后,依然不知道自己最后的归宿在哪里。尤其是那些三四十岁的壮年男人,因为穷困、因为病弱,那忧郁而无助的眼神,深深地触动了我。
  拍摄中要更关注内心的感受,我时刻提醒自己注意不要对光线与色彩上瘾。在难民营一周时间里,我们基本上都是在早上6点出发,拍到10点左右吃早中饭,中午处理照片后简单休息,下午3点再出发拍摄。这段时间里,非洲独特的光线和色彩强烈且丰富,尤其是傍晚,夕阳满天、色彩绚烂,我们非常容易掉入光与色的陷阱,而忽视信息量和表现力。尽管光线与色彩很好,但如果没有信息含量和自己内心感受做支撑,拍出来的照片可能就只是一些“糖水片”,打动不了人心。因此,在光线之外,我更多捕捉的是难民的内心世界。感同身受,并用镜头把我的感受表达出来,这是我此次采访经历最有价值的收获。
  有朋友对我说,拍摄贫困何必要到非洲那么遥远的地方,在国内就有贫困人口。不错,全球绝大部分国家都存在着贫困问题,贫困是一个全人类都需要关注的话题。作为中国国家通讯社的摄影记者,用自己的眼睛观察非洲这片古老土地,关注这个世界题材,用自己的影像风格来传达对这个问题的思索,也许,这就是此行的意义。
其他文献
4月21日至4月24日,第十四届中国国际照相器材与技术博览会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内如期举办。  与以往国展中心分馆而展的形式不同,此次的四个展厅都集中在一个一体化的大型场地里,由南向北依次排布。位于中心的第二、第三馆是佳能、尼康、索尼等一线品牌的天下,而第一、第四展馆也不乏富士、海尔等品牌强劲出击。  尽管日本特大地震和海啸灾难发生不久,很多日本器材厂商都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但从此次P&E展会
期刊
“时间差不多了,我们开始吧。”《摄影世界》主编李根兴示意大家安静,“我们的3D影像技术课堂学习部分约一个小时;两点钟,我们准时下楼乘大巴士去实际拍摄,体会一下之前课上所讲的内容。”  这是2011年10月29日下午1点钟,来自新华社摄影部、图片中心等数个部门的几十名记者、编辑将会议室挤得座无虚席。按课程安排,外拍之前,学员们在这里进行大约一个小时的技术培训。作为本次外拍活动的赞助方,三星公司给大家
期刊
“中国的形象很大程度上是靠图片来建构的。”单之蔷和听众打个招呼,切入正题之后的第一句话就让人为之一震。  2011年10月15日,《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执行总编辑单之蔷应邀来到新华社,在综合楼报告厅畅谈《中国国家地理》的转型腾飞之路。所谈最多的是“一本杂志的梦想:建构中国新形象”这样一个主题。实现这个梦想的方式,正是《中国国家地理》上那一张张图片所传达的中国之美;实现这个梦想的途径,则是隐藏在图片
期刊
2011年10月21日下午,在东京索尼总部召开了中国访日媒体交流会。索尼个人影音事业部部长长田康行在介绍索尼数码影像产品线之后,特别提到了近期索尼数码相机所取得的荣誉。他说,索尼A卡口和E卡口产品自上市以来,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媒体的广泛好评,比如索尼A77获得了法国的两个奖项,一个来自ES NUMERIQUES杂志,一个来自Chasseur d’Image杂志,都属于新技术奖项;在德国杂志Foto
期刊
“我们只是过客,没有什么是属于我们的。”(引自电影《走出非洲》)  编者按:人们总是愿意听新鲜的故事,贫困却是一个太古老的话题。然而对于有社会责任感的主流媒体来说,不应仅仅关注新闻事件的表象,还应该关注那些对人类生存产生重大影响的因素,彰显投身人类公益事业的使命感和专业性。  消除贫困是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核心。新华社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今年共同举办了“关注贫困”全球摄影大赛。作为该活动的一部分,今
期刊
在2011北京P&E摄影器材展览会期间,尼康映像仪器销售(中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五井力4月22日接受了包括本刊在内的部分媒体的专访,就尼康新产品研发、市场发展等情况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最近注意到尼康发布了尼克尔镜头销量已达到6000万支的消息,但是竞争品牌的增长速度好像略高于尼康,请问您认为这是否与尼康数码单反相机在中低端市场的表现有关?   首先,关于竞争品牌的情况,我们不便评价。近两三年来,
期刊
虽然也做过一些年的摄影记者,但在此行的氛围和心情里工作,还是我生平第一次。每天没有硬性的发稿任务,貌似“宽松”的采访拍摄背后,逼着自己调动全身心的力量来工作思考,迎接一场接一场未知的战斗。紧张平静,焦灼安宁各种感受纠缠交织在一起,努力从一名士兵转变为“狙击手”,由一名工匠努力向“艺术家”靠近。我感受到自己缓慢但清晰的成长。  出发前我的目的地更改为刚刚独立的南苏丹,让之前的一些准备落空,虽然没有很
期刊
直到踏上塞内加尔的土地,我对于此行所设想的拍摄题目能否完成心里一点底都还没有。  刚到达喀尔的几天,我在文字记者的陪同下看了一两个原先设想的题材,但完全找不到感觉。一个来自异国的黄皮肤摄影师非常容易成为被本地人注视的对象,需要摄影师在现场长时间地等待直到他们的注意力转移。摄影其实就是一个发现和等待的工作,我不大习惯拍摄时有人陪在身边,有时为了那百分之一秒的定格要等几个小时,也许陪同的人并没有说什么
期刊
日本肯高集团是一家专业生产照相器材的公司,共有1.5万多个品种可供用户选择。多年来,肯高集团一直致力于在本土和海外市场为消费者提供专业影像产品。而如何破译摄影技术的终极奥秘?如何拥有万众艳羡的完美画质?这是摄影人梦寐以求并不断追求的,也是肯高集团的目标。  成立于1957年的日本肯高株式会社旗下产品线丰富:肯高Zete系列是当代高质量数码相机镜头使用的终极系列滤镜、PRO1数码系列滤镜为数码摄影之
期刊
8月15日至27日,我在中非国家喀麦隆首都雅温得工作了近两个星期,拍摄有关“贫困”的专题报道。这种工作形式对我来说是一种全新的实践——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待一段时间,在较为宽泛的主题之下去挖掘各种表达的可能。  食品安全、艾滋病、疟疾和TB(结核病)是目前非洲大陆上最严重的四大问题,我自己对艾滋病相关问题最感兴趣,所以这是我确定下来的第一个大致拍摄的方向。另外,喀麦隆是非洲足球大国,全民爱球,是否可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