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党和国家开始实施“扶贫攻坚”战略以来,贵州作为重点帮扶支持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水平质量上都有明显提升。其中,因为贵州基础教育师资力量的匮乏以及贵州经济基础相对欠发达的现实情况,师范类院校就成为贵州优先发展的目标,其學生数量和规模都在不断扩大。但限于师范类院校自身特性,其生源结构多体现为“三高一低”现象,即:农村生源比例高,往届生比例高,贫困学生比例高,文化成绩低。这一群体在与其他类型院校进行比较时会不自信,具体表现为性格内向,不善于人际交往,知识面较窄,在学习上和生活上相对缺乏主动,在就业方面也表现出就业质量不高。因此对于贵州师范类大学生自信心现状和特点进行分析,成为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贵州师范类院校在快速发展时,其生源多是来自贵州农村地区和城镇低收入家庭,他们受限原生家庭经济基础和环境氛围的影响,在正式进入高校进行深造之后,多数是在校期间表现较为低调和沉闷,整体表现不够自信。贵州师范类院校的农村地区生源入校前,因贵州特殊地理条件导致生活环境相对封闭,交通和信息传输不畅,使他们与社会的接触面较窄,使用网络信息化工具时间较晚,人际交往能力较弱。而城市生源,多数也因为在其成长过程中长期受家庭经济影响,自信心会表现不足,且当其进入大学后,面对新环境时会显得无所适从。总体而言,贵州师范类院校学生面对环境的改变和对比落差的影响时,他们的心态很容易发生变化,因为种种因素极易导致自信心不足。因此关注贵州师范类院校学生自信心现状和特点是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渠道。
一、贵州师范类院校学生的自信心现状
近20年来,随着我国人口生育高峰期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高等教育在持续扩招,逐步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贵州也是如此。当然,贵州受限于基础教育资源不足和高等教育积累不够,其高校规模扩张多是师范类院校扩张,让大量贵州农村地区学生和城镇低收入家庭的孩子能够有机会入校深造。因此,今后贵州高等教育政策的改革和实施必须考虑师范类院校农村大学生这一因素。因为这类学生,家庭条件相对不好,上大学后受新环境的影响,会出现群体性自信心不足的状况,这种状况会影响他们在校期间各个层面。所以一定要高度重视他们的自信心现状和特点,只有自信的学生才能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培养成健康积极向上的健全人格,这样贵州师范类院校才能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基础教育师资力量。
贵州师范类院校学生作为大学生里的一个群体,他们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更多的还是自己的生活经历。贵州农村地区和城市低收入家庭的生源从进入贵州师范类院校那一刻起,多数都会保留原生家庭的勤勤俭节约和低调朴实,并把这种生活品质带入大学校门,努力去适应高校生活环境,以最快速度去融入校园生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成为贵州省基础教育的紧缺人才。但更多学生在进入大学校园之后,由于环境改变和与其他类型院校学生对比产生落差等因素,导致他们内心往往充满各种情绪冲突和矛盾,出现难以适应的状况,具体表现在学习、生活上出现各种令人不安的心理偏差。而贵州师范类院校学生在贵州大学生中的比例超过一半,贵州师范类院校学生大部分又来自农村地区和城市低收入家庭,而他们作为承担未来贵州省基础义务教育的主要师资力量,其心理健康状况将直接影响到贵州未来人才教育培养质量。从整体情况来看,贵州师范类院校学生的精神面貌是积极向上的,但由于历史、地域、社会经济、风俗习惯、民族成分及原生家庭环境等各种因素,导致贵州师范类院校学生自信心整体一般,甚至部分学生的自信心状况非常不乐观。这种现状,也是今后贵州师范类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重点关注的问题。
二、贵州师范类院校学生的自信心特点及分析
当前,贵州师范类院校学生的自信心对比其他类型院校学生在自信心方面有所不足,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师范类院校学生在日常学习方面,受限于学科设置,更多是理论性学习,相对较难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第二,社会就业压力大,而师范类院校学生受限于专业特性,就业选择面较窄,导致学生处于就业阴影的笼罩下,缺乏前进动力,进而缺乏自信心;第三,师范类院校的高考分数线相对于其他综合性大学而言较低,其中有部分学生是高考发挥不正常调剂过来的,对其自身学习自信心方面有所打击;第四,师范类院校学生知识更多来源于专业课本,获得知识渠道较少,在同龄人中知识面不广,对自信心造成影响;第五,贵州师范类院校大部分生源来自农村地区和城市低收入家庭,而农村地区和城市低收入家庭的经济和生活状况较差,在与人交往过程中相对处于弱势,导致其心理缺乏自信心;第六,师范类院校学生除了特定的几个专业外,大部分学生因为来自农村地区和城市低收入家庭,他们日常除学习外,特长和才能很少,参与课余活动积极性不高,性格逐渐内向,不善与人交往,导致自信心下降。同时,基于以上考虑,通过对这一群体的部分学生进行调查,之后对贵州师范类院校学生自信心不足作进一步分析:
(一)人际关系不佳。经过心理学调查研究表明,人际关系的好坏对于自信心会产生直影响。对于贵州师范类院校大部分学生来说,在其成长过程中,父母亲因为忙于家庭生活压力,而在人际交往方面没有给予相应的指导和教育;同时,受限于经济和生活环境的限制,他们也没有足够的渠道平台去提升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长期处于人际交往能力匮乏的状况,但其一旦进入大学之后,脱离原有人际关系圈,面对新的人际关系时,由于自身无法提供相应交往能力,这就导致他们在融入新环境时产生很大障碍,甚至出现被孤立的现象,这对于自信心都是极为严重的打击。
(二)异性交往的困扰。很多贵州师范类院校学生,他们受限于原生家庭的影响,没有接受过系统和科学的两性教育,在同异性交往时显得生涩,甚至多数只是停留在只敢想、不敢说的境况;这极易产生错误的两性观,包括性幻想症和自我压抑性意识等,这与他们较为传统的思想观念产生冲突,进而导致他们产生自卑、羞耻的心理,影响自信心的正常。
(三)自我认同感的影响。贵州师范类院校学生在进入高校后,与其他类型院校的大学生交流接触时,会不由自主进行相互比较,在比较之后自然会产生落差,面对这种落差,如不能及时进行自我调整,极易出现心理问题,甚至会发展到否定自我的境地,长期如此,自信心受难免出现不足。
(四)融入社会心理需要与实践操作困难的矛盾。融入社会是每个人进行社交的内在需求;但仍然是因为贵州师范类院校学生的原生家庭的影响,他们虽然渴望开展正常的社交和友谊,却在社会经验方面严重不足,对于如何融入社会存在很大困难,心理预期和实践现状的落差也会导致自信心下降。(作者单位:1.贵州师范学院历史与档案学院;2.贵州师范学院丽琼工作室)
课题来源:本论文系贵州师范学院丽琼工作室委托课题《贵州省师范类院校学生自信心现状与培养机制研究——以贵州师范学院为例》研究成果之一。
贵州师范类院校在快速发展时,其生源多是来自贵州农村地区和城镇低收入家庭,他们受限原生家庭经济基础和环境氛围的影响,在正式进入高校进行深造之后,多数是在校期间表现较为低调和沉闷,整体表现不够自信。贵州师范类院校的农村地区生源入校前,因贵州特殊地理条件导致生活环境相对封闭,交通和信息传输不畅,使他们与社会的接触面较窄,使用网络信息化工具时间较晚,人际交往能力较弱。而城市生源,多数也因为在其成长过程中长期受家庭经济影响,自信心会表现不足,且当其进入大学后,面对新环境时会显得无所适从。总体而言,贵州师范类院校学生面对环境的改变和对比落差的影响时,他们的心态很容易发生变化,因为种种因素极易导致自信心不足。因此关注贵州师范类院校学生自信心现状和特点是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渠道。
一、贵州师范类院校学生的自信心现状
近20年来,随着我国人口生育高峰期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高等教育在持续扩招,逐步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贵州也是如此。当然,贵州受限于基础教育资源不足和高等教育积累不够,其高校规模扩张多是师范类院校扩张,让大量贵州农村地区学生和城镇低收入家庭的孩子能够有机会入校深造。因此,今后贵州高等教育政策的改革和实施必须考虑师范类院校农村大学生这一因素。因为这类学生,家庭条件相对不好,上大学后受新环境的影响,会出现群体性自信心不足的状况,这种状况会影响他们在校期间各个层面。所以一定要高度重视他们的自信心现状和特点,只有自信的学生才能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培养成健康积极向上的健全人格,这样贵州师范类院校才能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基础教育师资力量。
贵州师范类院校学生作为大学生里的一个群体,他们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更多的还是自己的生活经历。贵州农村地区和城市低收入家庭的生源从进入贵州师范类院校那一刻起,多数都会保留原生家庭的勤勤俭节约和低调朴实,并把这种生活品质带入大学校门,努力去适应高校生活环境,以最快速度去融入校园生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成为贵州省基础教育的紧缺人才。但更多学生在进入大学校园之后,由于环境改变和与其他类型院校学生对比产生落差等因素,导致他们内心往往充满各种情绪冲突和矛盾,出现难以适应的状况,具体表现在学习、生活上出现各种令人不安的心理偏差。而贵州师范类院校学生在贵州大学生中的比例超过一半,贵州师范类院校学生大部分又来自农村地区和城市低收入家庭,而他们作为承担未来贵州省基础义务教育的主要师资力量,其心理健康状况将直接影响到贵州未来人才教育培养质量。从整体情况来看,贵州师范类院校学生的精神面貌是积极向上的,但由于历史、地域、社会经济、风俗习惯、民族成分及原生家庭环境等各种因素,导致贵州师范类院校学生自信心整体一般,甚至部分学生的自信心状况非常不乐观。这种现状,也是今后贵州师范类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重点关注的问题。
二、贵州师范类院校学生的自信心特点及分析
当前,贵州师范类院校学生的自信心对比其他类型院校学生在自信心方面有所不足,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师范类院校学生在日常学习方面,受限于学科设置,更多是理论性学习,相对较难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第二,社会就业压力大,而师范类院校学生受限于专业特性,就业选择面较窄,导致学生处于就业阴影的笼罩下,缺乏前进动力,进而缺乏自信心;第三,师范类院校的高考分数线相对于其他综合性大学而言较低,其中有部分学生是高考发挥不正常调剂过来的,对其自身学习自信心方面有所打击;第四,师范类院校学生知识更多来源于专业课本,获得知识渠道较少,在同龄人中知识面不广,对自信心造成影响;第五,贵州师范类院校大部分生源来自农村地区和城市低收入家庭,而农村地区和城市低收入家庭的经济和生活状况较差,在与人交往过程中相对处于弱势,导致其心理缺乏自信心;第六,师范类院校学生除了特定的几个专业外,大部分学生因为来自农村地区和城市低收入家庭,他们日常除学习外,特长和才能很少,参与课余活动积极性不高,性格逐渐内向,不善与人交往,导致自信心下降。同时,基于以上考虑,通过对这一群体的部分学生进行调查,之后对贵州师范类院校学生自信心不足作进一步分析:
(一)人际关系不佳。经过心理学调查研究表明,人际关系的好坏对于自信心会产生直影响。对于贵州师范类院校大部分学生来说,在其成长过程中,父母亲因为忙于家庭生活压力,而在人际交往方面没有给予相应的指导和教育;同时,受限于经济和生活环境的限制,他们也没有足够的渠道平台去提升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长期处于人际交往能力匮乏的状况,但其一旦进入大学之后,脱离原有人际关系圈,面对新的人际关系时,由于自身无法提供相应交往能力,这就导致他们在融入新环境时产生很大障碍,甚至出现被孤立的现象,这对于自信心都是极为严重的打击。
(二)异性交往的困扰。很多贵州师范类院校学生,他们受限于原生家庭的影响,没有接受过系统和科学的两性教育,在同异性交往时显得生涩,甚至多数只是停留在只敢想、不敢说的境况;这极易产生错误的两性观,包括性幻想症和自我压抑性意识等,这与他们较为传统的思想观念产生冲突,进而导致他们产生自卑、羞耻的心理,影响自信心的正常。
(三)自我认同感的影响。贵州师范类院校学生在进入高校后,与其他类型院校的大学生交流接触时,会不由自主进行相互比较,在比较之后自然会产生落差,面对这种落差,如不能及时进行自我调整,极易出现心理问题,甚至会发展到否定自我的境地,长期如此,自信心受难免出现不足。
(四)融入社会心理需要与实践操作困难的矛盾。融入社会是每个人进行社交的内在需求;但仍然是因为贵州师范类院校学生的原生家庭的影响,他们虽然渴望开展正常的社交和友谊,却在社会经验方面严重不足,对于如何融入社会存在很大困难,心理预期和实践现状的落差也会导致自信心下降。(作者单位:1.贵州师范学院历史与档案学院;2.贵州师范学院丽琼工作室)
课题来源:本论文系贵州师范学院丽琼工作室委托课题《贵州省师范类院校学生自信心现状与培养机制研究——以贵州师范学院为例》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