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技术信息战争和多样化军事任务对气象水文空间保障的依赖,使气象兵从幕后日益走向前台,“兵马未动,气象先行”已经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如今,我军的气象水文空间天气事业在现代高新技术的催生下,正向着定时、定点,定量、精准预报的方向阔步前行。
作为参与我国近两年所有非军事行动气象保障任务的“预言部队”,总参气象水文空间天气总站以自己的实力向世人书写了属于中国气象兵的传奇。
阅兵保障:让世人叹服的百分百准确率
国庆60周年首都阅兵,全球瞩目、举国关注。总站作为联合气象保障专家组组长单位,承担了此次国庆首都阅兵气象保障任务。在整个保障任务中,总站再创辉煌,实现了长、中、短期预报准确率的三个100%:9至10月北京地区天气的长期预报准确率达到100%。阅兵部队进驻、预演、合练时机的中期预报准确率达到100%o;所有上报阅兵指挥部的短期预报准确率达到100%。两次大胆提出调整预演时间的建议均被阅兵指挥部采纳;两次抓住预演“黄金”窗口,为阅兵预,演赢得先机;两次在重大关头作出准确预报,坚定了指挥部按原计划实施演练的决心。最为经典的是国庆前夜北京地区雷电交加、国庆当天晴空万里,而这一天气实况与总站5天前的预报结论几乎完全一致。
在总参气象水文局局长李福林少将的办公桌上,一直摆放着那份《建国60周年国庆首都阅兵长期天气过程预报》(第46期)。这是总站2009年9月2日呈送给军委、总部首长和各业务机关的天气预报单:预计,9月上旬至10月上旬,有6次较为明显的阴雨过程影响北京地区。初步预测国庆阅兵当日,北京无明显降水天气过程。总站自8月起开始运用自主升级改造的“军用长期天气过程预报系统”,滚动制作北京地区40天降水和冷空气过程预报,发布长期天气过程预报4期,准确率100%。特别是提前一个月准确预报了9月30日夜间至10月1日凌晨的降水过程,并准确预测国庆阅兵当日北京无明显降水。
总站主任张建川给记者讲述了阅兵保障过程中的几个经典事例。在通州阅兵村组织的空地第三次合练原定于8月18日进行,军委胡主席要亲临现场观摩。总站通过缜密分析天气形势,提前5天准确预报出8月18日任务区域大雾,能见度差,不适合空中梯队活动,19日白天14时前有一次强降水过程,20日天气晴好,能见度好,建议将合练推迟至20日举行,并将建议大胆向阅兵指挥部做了汇报。最终,建议被采纳,合练廷至20日举行,随后几天的天气演变实况与总站预报结论完全一致。
9月18日20时至24时,天安门地区举行最后一次国庆阅兵预演。当天北京受两股弱冷空气影响,天空云量较多,总站在综合分析数值天气预报等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卫星云图和多年的预报保障经验,在复杂的天气形势下,准确把握天气系统演变规律,作出了预演期间无降水的预报结论,坚定了阅兵指挥部首长按原计划实施演练的决心。当日实况与预报结论完全一致,阅兵预演顺利进行。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滚动播报了对联合气象保障专家组组长、总站总工程师王业桂关于18日预演天气的采访。
临近十一,万事俱备,只待好天。天气成为整个阅兵和国庆庆典活动的聚焦点。总站组织专家经过数十次紧张科学的会商,9月25日发布预报:9月29日至10月1日凌晨,北京地区和空中梯队各机场受冷空气影响,1日凌晨4时前将会出现降水锋面将于1日5时移过北京地区,10月1日白天受锋后冷高压控制,北京地区和空中梯队各机场多云转晴的天气,阅兵期间天空少云,能见度好,是历次阅兵中难得的好天气。实况显示:30日19时25分,北京远郊下雨;21时40分,城区听到雷声,10月1日凌晨4时降水停止,阅兵活动开始后晴空万里,总站以精准预报为国庆60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组织精心、准备精细、预报精准、效果精彩,是我军气象保障史上最为成功的一次”,李福林局长给予了总站此次阅兵气象保障以近乎完美的最高评价。
抗击雷灾:紧急时刻的理性建议
2008年春节前夕,一场罕见雨雪冰冻天气肆虐我国南方大部,公路中断,火车停运,数百万旅客受阻。南方电网相继瘫痪,城镇断水断电,灾区一亿多人的生活保障受到严重威胁。
随着春节的日益临近,恶劣天气反而持续加强,持续的低温加上连续的降雪、降水,整个灾区成了冰冻的世界,有些地区已断电近半个月。抢修电力成为最紧迫、最棘手的任务,多个省市的领导请求部队派遣军用直升机火速驰援。
冰雪压城,千钧一发。总站气象水文专家们此时却愈发清醒冷静。在如此恶劣的天气条件下,到底能不能出动直升机救援呢?专家们经过反复会商,他们力排众议:灾害当前,心情可以理解,但救援行动必须讲科学。当时南方的低云、冻雨、冰雪天气极易造成直升机飞行事故。而出动运输机可以快速穿越易积冰区域,减少因飞机积冰发生飞行事故的危险。专家组的建议迅速上报到军委、总部并被采纳。不久,大型运输机搭载专业电力部队和装备驰援南方,安全、迅速、有效地投入到了救援行动中。
抗震救灾:准确预报震后14次降水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一场强烈地震将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汶川。
15时,总站紧急组织专家们会商灾区天气。16时50分,由总站制作的《四川汶川地区天气预报》送达军委、总部应急指挥机构,为调兵遣将提供了及时的气象保障。
震后第二天,总站主任张建川率专家组随总参气象水文局李福林局长赶赴一线,实施现场气象水文保障。
5月17日上午,抗震救灾联合气象水文保障指挥组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向受灾最重的汶川、北川、南坝、绵竹、安县紧急派遣军地联合野外机动气象分队,每支分队由1名预报员、1名观测员组成。这是我军首次以军地联合形式派出气象分队执行重大抢险救灾气象保障任务。
18日,总站工程师马环宇等人携带便携式单兵野战气象观测仪、海事卫星电话和其他保障用品,飞赴震中设立观测点。很快,五个重灾区震后一周后第一份记载有温度、湿度、气压、风向、风速与能见度的天气实况传到了联指气象保障组,不仅为部队空运、空投和机降安全提供了现地保障,而且为专家组分析预报天气提供了最新资料。
谈及此次救援,总站主任张建川感慨万千:“震区处于青藏高原与成都平原交汇之地,地形复杂,天气多变,加上原本稀疏的气象观测站严重毁损,气象资料极为匮乏,预报难度大。我们总站预报保障组充分利用5个野外观测点传回的最新气象资料,综合运用军用数值预报系统和总结出的经验指标,准确预报了汶川大地震后5月13日至6月下旬的14次降水,准确发布了8期强降水警报,为抗震救灾指挥部科学指挥救援提供了及时的气象水文保障。”
汛期保障:携带最新气象水文装备深入前线
雨雪冰冻灾害影响刚过,汶川大地震阴影尚在,6、7月份全国性的连续降雨和台风接连不断,北方地区和地震灾区又开始进入主汛期,总站担负起了全国汛期气象水文保障的重担,防汛抗洪形势异常严峻。
北方地区持续遭受暴雨袭击,海河、黄河等流域发生大洪水的概率逐步加大;地震灾区从7月1日起全面入汛,大量堰塞湖、震损水库、震损堤坝的防汛面临巨大考验……第6号台风“风神”带来的创伤尚未抚平,广东、广西、江西等地未来几天又将遭受中到大雨、局地暴雨或大暴雨的袭击……受局部强降雨影响,长江上游支流、赤水河上游正在发生大洪水……
尽管是连续大战,但总站从领导、专家到士兵每个人都丝毫不敢懈怠,他们加强值班、密集会商,选派精兵强将携带最新气象水文装备深入前线探测……以他们的智慧和胆量为全国抗洪救灾工作提供了精准保障。
原来,早在总站成立之初,总站领导就对陆地水文保障未雨绸缪,组织人员对全国七大流域气象水文信息进行分析汇总并制作了战备资料片。为了更准确、及时掌握全国每一处水情的实时变化,总站还建立起了全国水情综合业务信息系统。
奥运保障:精确把脉“鸟巢”天象
2008年8月,北京奥运会开幕在即。北京地区持续闷热,雷雨频繁光顾。在全球瞩目的开幕当晚,天公究竟会不会作美?
8月7日,各大媒体纷纷报道权威气象部门发布的天气预报:8日下午至傍晚北京及周边地区有雨,晚上不排除“鸟巢”有降水的可能。正因如此,“鸟巢”场馆工作人员给每一名观礼嘉宾都准备了雨具,甚至总导演张艺谋也计划取消一些空中表演节目。
面对复杂天气形势,总站连续果断地坚持发布自己的预报:8日下午16时至18时,北京及周边地区有阵雨;18时至24时,部分地区有短时阵雨,但“鸟巢”附近无降水。这无异于给北京奥组委吃了一颗定心丸。
军中无戏言。夏日的天气可是娃娃的脸——说变就变。然而,总站专家对自己的预报却充满自信,信心的背后缘于强大的技术支撑。自从把军用数值预报系统、全球气象水文信息资料库以及卫星、地面观测站等资源整合后,总站的“三位一体”气象保障体系已经初步实现了定点(机场大范围)、定时(哪一分哪一秒)、定量(多少毫米降水量)的精准预报,说话的底气自然与众不同。
事实证明,他们的预报精准度令人叹服,整个奥运开幕式,雨水像是有意眷顾北京,在“鸟巢”周边擦身而过。在奥运气象保障的全过程中,总站凭借精准预报和优质保障,夺得了北京奥运会天气预报竞赛第一名,还被评为奥运保障先进集体。
神七保障:全球牵线实时卫星监控
奥运气象保障刚落下大幕,“神七”载人航天飞行保障任务接踵而至。几艘“远望”号测量船已经整装待发,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不料想,“远望”号测量船刚出长江口,就迎头遭遇了13号台风“森拉克”的坏脾气,原定航线无法通过。国内外气象部门预报台风路径分歧较大,是停两天再走还是顶风破浪强行通过?紧急时刻,总站专家组通过全球气象水文信息资料库,查看了任务海域近几十年来的台风路径图,并组织专家联网会商,推断出了台风路径及影响范围。总站的预报为“远望”号测量船改变航线提供了决策依据,确保了航行安全和准时到达任务海域。
几乎同时,另一艘“远望”号测量船在南太平洋也遭遇了热带气旋。“狡猾”的热带气旋移动路径异常诡异,但“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有了全球气象水文信息资料库这个法宝,再加上卫星实时监控,总站专家组总能掌握该气旋的移动路径及影响范围。最后,测量船通过几次惊险的绕行,成功规避了该气旋。
总站政委徐庆宏告诉笔者:大家都说我们是一支“预言部队”,然而,“预言家”可不好当。预言对了,可促进核心军事能力建设和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服务于“打赢”和经济建设的需要;预言错了,战时可能葬万马于鞍前,平时可能致百姓于恐慌。尽管困难重重,风险巨大,但总站边组建边形成保障能力,圆满完成了每一次重大保障任务。在此过程中,部队的使命任务由陆地向海洋和空间拓展,保障手段不断向全面运用信息技术迈进、向体系综合集成转变,逐步构建起了陆地、海洋、空间“三位一体”的保障体系,总站正在成为全军气象水文空间天气的预报保障中心、通信网络中心和信息资料中心。
作为参与我国近两年所有非军事行动气象保障任务的“预言部队”,总参气象水文空间天气总站以自己的实力向世人书写了属于中国气象兵的传奇。
阅兵保障:让世人叹服的百分百准确率
国庆60周年首都阅兵,全球瞩目、举国关注。总站作为联合气象保障专家组组长单位,承担了此次国庆首都阅兵气象保障任务。在整个保障任务中,总站再创辉煌,实现了长、中、短期预报准确率的三个100%:9至10月北京地区天气的长期预报准确率达到100%。阅兵部队进驻、预演、合练时机的中期预报准确率达到100%o;所有上报阅兵指挥部的短期预报准确率达到100%。两次大胆提出调整预演时间的建议均被阅兵指挥部采纳;两次抓住预演“黄金”窗口,为阅兵预,演赢得先机;两次在重大关头作出准确预报,坚定了指挥部按原计划实施演练的决心。最为经典的是国庆前夜北京地区雷电交加、国庆当天晴空万里,而这一天气实况与总站5天前的预报结论几乎完全一致。
在总参气象水文局局长李福林少将的办公桌上,一直摆放着那份《建国60周年国庆首都阅兵长期天气过程预报》(第46期)。这是总站2009年9月2日呈送给军委、总部首长和各业务机关的天气预报单:预计,9月上旬至10月上旬,有6次较为明显的阴雨过程影响北京地区。初步预测国庆阅兵当日,北京无明显降水天气过程。总站自8月起开始运用自主升级改造的“军用长期天气过程预报系统”,滚动制作北京地区40天降水和冷空气过程预报,发布长期天气过程预报4期,准确率100%。特别是提前一个月准确预报了9月30日夜间至10月1日凌晨的降水过程,并准确预测国庆阅兵当日北京无明显降水。
总站主任张建川给记者讲述了阅兵保障过程中的几个经典事例。在通州阅兵村组织的空地第三次合练原定于8月18日进行,军委胡主席要亲临现场观摩。总站通过缜密分析天气形势,提前5天准确预报出8月18日任务区域大雾,能见度差,不适合空中梯队活动,19日白天14时前有一次强降水过程,20日天气晴好,能见度好,建议将合练推迟至20日举行,并将建议大胆向阅兵指挥部做了汇报。最终,建议被采纳,合练廷至20日举行,随后几天的天气演变实况与总站预报结论完全一致。
9月18日20时至24时,天安门地区举行最后一次国庆阅兵预演。当天北京受两股弱冷空气影响,天空云量较多,总站在综合分析数值天气预报等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卫星云图和多年的预报保障经验,在复杂的天气形势下,准确把握天气系统演变规律,作出了预演期间无降水的预报结论,坚定了阅兵指挥部首长按原计划实施演练的决心。当日实况与预报结论完全一致,阅兵预演顺利进行。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滚动播报了对联合气象保障专家组组长、总站总工程师王业桂关于18日预演天气的采访。
临近十一,万事俱备,只待好天。天气成为整个阅兵和国庆庆典活动的聚焦点。总站组织专家经过数十次紧张科学的会商,9月25日发布预报:9月29日至10月1日凌晨,北京地区和空中梯队各机场受冷空气影响,1日凌晨4时前将会出现降水锋面将于1日5时移过北京地区,10月1日白天受锋后冷高压控制,北京地区和空中梯队各机场多云转晴的天气,阅兵期间天空少云,能见度好,是历次阅兵中难得的好天气。实况显示:30日19时25分,北京远郊下雨;21时40分,城区听到雷声,10月1日凌晨4时降水停止,阅兵活动开始后晴空万里,总站以精准预报为国庆60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组织精心、准备精细、预报精准、效果精彩,是我军气象保障史上最为成功的一次”,李福林局长给予了总站此次阅兵气象保障以近乎完美的最高评价。
抗击雷灾:紧急时刻的理性建议
2008年春节前夕,一场罕见雨雪冰冻天气肆虐我国南方大部,公路中断,火车停运,数百万旅客受阻。南方电网相继瘫痪,城镇断水断电,灾区一亿多人的生活保障受到严重威胁。
随着春节的日益临近,恶劣天气反而持续加强,持续的低温加上连续的降雪、降水,整个灾区成了冰冻的世界,有些地区已断电近半个月。抢修电力成为最紧迫、最棘手的任务,多个省市的领导请求部队派遣军用直升机火速驰援。
冰雪压城,千钧一发。总站气象水文专家们此时却愈发清醒冷静。在如此恶劣的天气条件下,到底能不能出动直升机救援呢?专家们经过反复会商,他们力排众议:灾害当前,心情可以理解,但救援行动必须讲科学。当时南方的低云、冻雨、冰雪天气极易造成直升机飞行事故。而出动运输机可以快速穿越易积冰区域,减少因飞机积冰发生飞行事故的危险。专家组的建议迅速上报到军委、总部并被采纳。不久,大型运输机搭载专业电力部队和装备驰援南方,安全、迅速、有效地投入到了救援行动中。
抗震救灾:准确预报震后14次降水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一场强烈地震将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汶川。
15时,总站紧急组织专家们会商灾区天气。16时50分,由总站制作的《四川汶川地区天气预报》送达军委、总部应急指挥机构,为调兵遣将提供了及时的气象保障。
震后第二天,总站主任张建川率专家组随总参气象水文局李福林局长赶赴一线,实施现场气象水文保障。
5月17日上午,抗震救灾联合气象水文保障指挥组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向受灾最重的汶川、北川、南坝、绵竹、安县紧急派遣军地联合野外机动气象分队,每支分队由1名预报员、1名观测员组成。这是我军首次以军地联合形式派出气象分队执行重大抢险救灾气象保障任务。
18日,总站工程师马环宇等人携带便携式单兵野战气象观测仪、海事卫星电话和其他保障用品,飞赴震中设立观测点。很快,五个重灾区震后一周后第一份记载有温度、湿度、气压、风向、风速与能见度的天气实况传到了联指气象保障组,不仅为部队空运、空投和机降安全提供了现地保障,而且为专家组分析预报天气提供了最新资料。
谈及此次救援,总站主任张建川感慨万千:“震区处于青藏高原与成都平原交汇之地,地形复杂,天气多变,加上原本稀疏的气象观测站严重毁损,气象资料极为匮乏,预报难度大。我们总站预报保障组充分利用5个野外观测点传回的最新气象资料,综合运用军用数值预报系统和总结出的经验指标,准确预报了汶川大地震后5月13日至6月下旬的14次降水,准确发布了8期强降水警报,为抗震救灾指挥部科学指挥救援提供了及时的气象水文保障。”
汛期保障:携带最新气象水文装备深入前线
雨雪冰冻灾害影响刚过,汶川大地震阴影尚在,6、7月份全国性的连续降雨和台风接连不断,北方地区和地震灾区又开始进入主汛期,总站担负起了全国汛期气象水文保障的重担,防汛抗洪形势异常严峻。
北方地区持续遭受暴雨袭击,海河、黄河等流域发生大洪水的概率逐步加大;地震灾区从7月1日起全面入汛,大量堰塞湖、震损水库、震损堤坝的防汛面临巨大考验……第6号台风“风神”带来的创伤尚未抚平,广东、广西、江西等地未来几天又将遭受中到大雨、局地暴雨或大暴雨的袭击……受局部强降雨影响,长江上游支流、赤水河上游正在发生大洪水……
尽管是连续大战,但总站从领导、专家到士兵每个人都丝毫不敢懈怠,他们加强值班、密集会商,选派精兵强将携带最新气象水文装备深入前线探测……以他们的智慧和胆量为全国抗洪救灾工作提供了精准保障。
原来,早在总站成立之初,总站领导就对陆地水文保障未雨绸缪,组织人员对全国七大流域气象水文信息进行分析汇总并制作了战备资料片。为了更准确、及时掌握全国每一处水情的实时变化,总站还建立起了全国水情综合业务信息系统。
奥运保障:精确把脉“鸟巢”天象
2008年8月,北京奥运会开幕在即。北京地区持续闷热,雷雨频繁光顾。在全球瞩目的开幕当晚,天公究竟会不会作美?
8月7日,各大媒体纷纷报道权威气象部门发布的天气预报:8日下午至傍晚北京及周边地区有雨,晚上不排除“鸟巢”有降水的可能。正因如此,“鸟巢”场馆工作人员给每一名观礼嘉宾都准备了雨具,甚至总导演张艺谋也计划取消一些空中表演节目。
面对复杂天气形势,总站连续果断地坚持发布自己的预报:8日下午16时至18时,北京及周边地区有阵雨;18时至24时,部分地区有短时阵雨,但“鸟巢”附近无降水。这无异于给北京奥组委吃了一颗定心丸。
军中无戏言。夏日的天气可是娃娃的脸——说变就变。然而,总站专家对自己的预报却充满自信,信心的背后缘于强大的技术支撑。自从把军用数值预报系统、全球气象水文信息资料库以及卫星、地面观测站等资源整合后,总站的“三位一体”气象保障体系已经初步实现了定点(机场大范围)、定时(哪一分哪一秒)、定量(多少毫米降水量)的精准预报,说话的底气自然与众不同。
事实证明,他们的预报精准度令人叹服,整个奥运开幕式,雨水像是有意眷顾北京,在“鸟巢”周边擦身而过。在奥运气象保障的全过程中,总站凭借精准预报和优质保障,夺得了北京奥运会天气预报竞赛第一名,还被评为奥运保障先进集体。
神七保障:全球牵线实时卫星监控
奥运气象保障刚落下大幕,“神七”载人航天飞行保障任务接踵而至。几艘“远望”号测量船已经整装待发,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不料想,“远望”号测量船刚出长江口,就迎头遭遇了13号台风“森拉克”的坏脾气,原定航线无法通过。国内外气象部门预报台风路径分歧较大,是停两天再走还是顶风破浪强行通过?紧急时刻,总站专家组通过全球气象水文信息资料库,查看了任务海域近几十年来的台风路径图,并组织专家联网会商,推断出了台风路径及影响范围。总站的预报为“远望”号测量船改变航线提供了决策依据,确保了航行安全和准时到达任务海域。
几乎同时,另一艘“远望”号测量船在南太平洋也遭遇了热带气旋。“狡猾”的热带气旋移动路径异常诡异,但“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有了全球气象水文信息资料库这个法宝,再加上卫星实时监控,总站专家组总能掌握该气旋的移动路径及影响范围。最后,测量船通过几次惊险的绕行,成功规避了该气旋。
总站政委徐庆宏告诉笔者:大家都说我们是一支“预言部队”,然而,“预言家”可不好当。预言对了,可促进核心军事能力建设和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服务于“打赢”和经济建设的需要;预言错了,战时可能葬万马于鞍前,平时可能致百姓于恐慌。尽管困难重重,风险巨大,但总站边组建边形成保障能力,圆满完成了每一次重大保障任务。在此过程中,部队的使命任务由陆地向海洋和空间拓展,保障手段不断向全面运用信息技术迈进、向体系综合集成转变,逐步构建起了陆地、海洋、空间“三位一体”的保障体系,总站正在成为全军气象水文空间天气的预报保障中心、通信网络中心和信息资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