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伦理关系的核心要素。尊重是新型师生伦理关系的重要体现。教师必须尊重每个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这种尊重不仅表现在对学生独特个性行为表现的接纳和需要的满足,又表现在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让学生自由充分发现自己,体验到自己作为人的一种尊严感和幸福感。这是提高育人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新型;师生关系;构建;意义;方法
基础教育课程中提出了新的课程理念,新课程理念倡导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新型的师生关系就是在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基础上,师生之间平等交往,教师与学生彼此接纳、彼此沟通、相互激励、共同提高。学生从老师那儿感受到的是热情的鼓励、中肯的提醒、有效的点拨,他们喜欢老师,乐于向老师倾诉生活或学习上的喜与忧,乐于与老师共同努力,争取成功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孕育着巨大的教育“亲合力”,可以产生巨大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学习积极性极大地高涨,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构建起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呢?
一、树立现代育人理念,正确定位自身角色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学活动的主宰,学生是教师知识传授的对象。课堂上,老师站在讲台上严肃认真地讲解,学生规规矩矩地坐在座位专心听讲。老师讲的知识点,学生掌握了,就达到教学目的了。这样的教学活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老师对学生最为关注的是他的学习成绩,学生对老师则敬而远之,甚至关系紧张,很难向老师敞开心扉、畅所欲言。
任何改革首先是思想观念的转变,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必须具有全新的理念、良好的素质和改革的精神。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理论知识和教学艺术,使新的教育思想渗入我们的教学中。现在,许多学校实验了“研究性学习”、“小主人教育”、“主体性学习”等多种重在培养学生素质的、新的教学形式。在这些新的教学形式中,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他们的观赏、调查、讲述、写作等。教师的角色也相应地由凌驾于受教育者之上的“灌输者”、“管束者”转变为主体发展的良师益友、合作伙伴。学习过程中,师生共同参与、相互影响,不但提高了学习的欣赏水平、实践能力与合作精神,而且密切了师生关系。
二、营造和谐教学氛围,加强师生平等互动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人们过分强调知识的教学,教师不知不觉中成为仅具有“知识传递功能”的人,成为“真理”的代言人、知识的权威、课堂的主宰,而学生也在不知不觉中成为知识的接收容器,“唯师是从”,虔诚地听着、记着老师的教导,成为无个性、无自己思想的复印机和打印机。这样的师生关系是纯粹的“教”与“学”的工作关系,是缺乏理解、缺乏平等、缺乏沟通的“物”“物”关系。只有确立“学生是课堂生活的主人”观念,看到学生的潜能,尊重、信任学生,热情地激励、鼓舞和唤醒,让学生自主地探究、合作、讨论,使课堂学习成为师生心灵彼此敞开融洽对话的过程,学习才能够真正成为学生主动参与、快乐活泼的自主活动。
在课堂上,要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教师首先要放下“教师”架子,以真实又真诚的态度与学生交流,消除学生的疑虑,让他们敢与老师讲真话,乐于和老师讲心理话。教师不能总以成人挑剔的眼光去评判学生的劳动结果,任何的轻视和讽刺都可能让学生从此紧闭心灵之门,不再与老师真诚地交流。因此,教师应积极支持并参与学生引发的问题的讨论,满足学生被尊重的需要,用积极性的评价使学生感受到“我能行”,消除自卑,树立自信。
三、注重思想疏导,促进学生自省
(一)多给学生解释的时间。
在管理的过程中,要多给学生一些解释的时间,无论学生犯了什么错误,教师都应让他讲话,决不能堵学生的嘴。教师和学生所受的教育不同,认识能力也不一样,对于某个错误的认识,教师已洞察昭然,学生尚朦胧昏然。犯了错误的学生如果一见教师就遭训斥,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酿成抗教情绪,有时会出现“随你批,听你骂,大小错误不认帐”的现象。这样,他们的错误思想或行为非但得不到及时纠正,反而会给教师带来教育上的负效应。由于师生双方都能讲,情感比较融洽,学生的解释使教师情况更明,教师的意见使学生易于接受。实践证明,多给些时间,让犯错误的学生说明情况,作些解释,教师施教的针对性、可行性强些,随意性、盲目性少些,施教的情境会畅通宽松,可收到较好效果。
(二)多给学生申辩的时间。
在管理过程中,要多给学生一些申辩的时间。从常情说,学生跟教师回嘴顶牛常会引起教师的不满。而教育实践证明,给点时间让学生回回嘴,顶顷牛,多少有点益处,至少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顶撞的“力点”,有利于教师了解事情的各个侧面,体察学生“委屈”的真情,从而揣摩学生的错误思想,透视学生的个性特点,也有利于教师对教育方法的反思和改进等等。在工作中,要尽量给时间让学生申辩,从中捕捉有关信息,然后先冷处理些日子,再找他谈,一次不成两次,两次不成三次,直至学生能够认识客观事实,服从道理说明为止,有效地促进了这类学生的思想转化。
(三)多给学生反思的时间。
在管理过程中,要多给学生一些反思的时间。有些学生,特别是初中生,由于自我意识较强,对教师的教育常常是貌恭而心不服,坚持自己的错误观点。对于这样的学生,应该多给一点时间,让他们反思。在反思中,跟他们谈心,沟通情感,增加共识。认识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一个正确的认识需要多次反复才能完成。思想工作过于急促,结果是反倒不会理想。
总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工作的要求和难度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教师本身要先接受课改新理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教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新型;师生关系;构建;意义;方法
基础教育课程中提出了新的课程理念,新课程理念倡导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新型的师生关系就是在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基础上,师生之间平等交往,教师与学生彼此接纳、彼此沟通、相互激励、共同提高。学生从老师那儿感受到的是热情的鼓励、中肯的提醒、有效的点拨,他们喜欢老师,乐于向老师倾诉生活或学习上的喜与忧,乐于与老师共同努力,争取成功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孕育着巨大的教育“亲合力”,可以产生巨大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学习积极性极大地高涨,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构建起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呢?
一、树立现代育人理念,正确定位自身角色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学活动的主宰,学生是教师知识传授的对象。课堂上,老师站在讲台上严肃认真地讲解,学生规规矩矩地坐在座位专心听讲。老师讲的知识点,学生掌握了,就达到教学目的了。这样的教学活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老师对学生最为关注的是他的学习成绩,学生对老师则敬而远之,甚至关系紧张,很难向老师敞开心扉、畅所欲言。
任何改革首先是思想观念的转变,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必须具有全新的理念、良好的素质和改革的精神。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理论知识和教学艺术,使新的教育思想渗入我们的教学中。现在,许多学校实验了“研究性学习”、“小主人教育”、“主体性学习”等多种重在培养学生素质的、新的教学形式。在这些新的教学形式中,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他们的观赏、调查、讲述、写作等。教师的角色也相应地由凌驾于受教育者之上的“灌输者”、“管束者”转变为主体发展的良师益友、合作伙伴。学习过程中,师生共同参与、相互影响,不但提高了学习的欣赏水平、实践能力与合作精神,而且密切了师生关系。
二、营造和谐教学氛围,加强师生平等互动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人们过分强调知识的教学,教师不知不觉中成为仅具有“知识传递功能”的人,成为“真理”的代言人、知识的权威、课堂的主宰,而学生也在不知不觉中成为知识的接收容器,“唯师是从”,虔诚地听着、记着老师的教导,成为无个性、无自己思想的复印机和打印机。这样的师生关系是纯粹的“教”与“学”的工作关系,是缺乏理解、缺乏平等、缺乏沟通的“物”“物”关系。只有确立“学生是课堂生活的主人”观念,看到学生的潜能,尊重、信任学生,热情地激励、鼓舞和唤醒,让学生自主地探究、合作、讨论,使课堂学习成为师生心灵彼此敞开融洽对话的过程,学习才能够真正成为学生主动参与、快乐活泼的自主活动。
在课堂上,要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教师首先要放下“教师”架子,以真实又真诚的态度与学生交流,消除学生的疑虑,让他们敢与老师讲真话,乐于和老师讲心理话。教师不能总以成人挑剔的眼光去评判学生的劳动结果,任何的轻视和讽刺都可能让学生从此紧闭心灵之门,不再与老师真诚地交流。因此,教师应积极支持并参与学生引发的问题的讨论,满足学生被尊重的需要,用积极性的评价使学生感受到“我能行”,消除自卑,树立自信。
三、注重思想疏导,促进学生自省
(一)多给学生解释的时间。
在管理的过程中,要多给学生一些解释的时间,无论学生犯了什么错误,教师都应让他讲话,决不能堵学生的嘴。教师和学生所受的教育不同,认识能力也不一样,对于某个错误的认识,教师已洞察昭然,学生尚朦胧昏然。犯了错误的学生如果一见教师就遭训斥,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酿成抗教情绪,有时会出现“随你批,听你骂,大小错误不认帐”的现象。这样,他们的错误思想或行为非但得不到及时纠正,反而会给教师带来教育上的负效应。由于师生双方都能讲,情感比较融洽,学生的解释使教师情况更明,教师的意见使学生易于接受。实践证明,多给些时间,让犯错误的学生说明情况,作些解释,教师施教的针对性、可行性强些,随意性、盲目性少些,施教的情境会畅通宽松,可收到较好效果。
(二)多给学生申辩的时间。
在管理过程中,要多给学生一些申辩的时间。从常情说,学生跟教师回嘴顶牛常会引起教师的不满。而教育实践证明,给点时间让学生回回嘴,顶顷牛,多少有点益处,至少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顶撞的“力点”,有利于教师了解事情的各个侧面,体察学生“委屈”的真情,从而揣摩学生的错误思想,透视学生的个性特点,也有利于教师对教育方法的反思和改进等等。在工作中,要尽量给时间让学生申辩,从中捕捉有关信息,然后先冷处理些日子,再找他谈,一次不成两次,两次不成三次,直至学生能够认识客观事实,服从道理说明为止,有效地促进了这类学生的思想转化。
(三)多给学生反思的时间。
在管理过程中,要多给学生一些反思的时间。有些学生,特别是初中生,由于自我意识较强,对教师的教育常常是貌恭而心不服,坚持自己的错误观点。对于这样的学生,应该多给一点时间,让他们反思。在反思中,跟他们谈心,沟通情感,增加共识。认识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一个正确的认识需要多次反复才能完成。思想工作过于急促,结果是反倒不会理想。
总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工作的要求和难度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教师本身要先接受课改新理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教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