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像出版业现状\成因及出路

来源 :书香两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ldlx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像业是出版业的一个重要产业门类,它曾被看作是出版业告别“铅与火”,走向“光与电”的重要标志。然而,新兴的音像出版业在进入新世纪的几年之后就表现出明显的“衰退”迹象。音像市场严重失范,行业产值迅速下滑,音像出版单位惨淡经营。新兴的音像出版业何以发展至此?音像出版业前景如何,出路何在?音像出版单位的“转企改制”能否带动音像出版业的重生?这一连串的问题困扰着每一位从事音像出版的人。下面笔者将通过对行业现状及其原因的分析,透视音像出版单位体制改革对于促进音像出版业重生的意义。
  
  首先不妨通过一组数据看看音像出版业的现状。表中提供的数据显示,2005年以前,音像出版业的发展势头强劲。从1999年到2005年,音像制品的出版品种和发行总金额都基本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到2005年,音像制品发行总金额达到了创纪录的34961种、36.15亿元,分别是1999年18667种和12.37亿元的近2倍和3倍。然而,好景不长,2005年以后,音像出版业走上了负增长的轨道。可以说,2005年是音像出版业发展的一个拐点,音像制品的出版品种、出版数量、发行数量和发行总金额等四项指标全部呈连年下滑态势,进入了延续至今的下降通道。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录像制品发行总金额比上一年度下降了63.74%,音像制品发行总金额仅有历史高峰年份2005年的一半。可见,从行业大势看,我国音像出版业正日趋式微。
  不仅大势如此,音像出版单位的经营更是步履维艰。2009年2月,中国企业投资网刊发的《音像业渐渐走向衰落》一文中指出:“近年来,音像行业赔得一塌糊涂的公司多着呢,不少曾经红红火火的企业现在都销声匿迹了。”年初,曾捧红毛宁、杨钰莹的广州新时代影音公司破产就是“音像行业走向衰落的一个缩影”。调查发现,在全行业不断萎缩的背景下,能够独善其身的音像出版单位寥寥无几。正如福建东宇影视有限公司总经理肖锋所指出的,许多音像出版单位“已经到了依靠买卖版号以图生存的‘寄生经济’状态”,“中国音像产业已面临全行业的危机” 。
  
  成因分析:技术、法制与体制的多重压力
  
  音像出版业的上述现状是技术、法制与体制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是技术原因。导致音像出版业步入困局的技术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与网络直接相关的技术进步分化了原有的音像市场;二是技术的滥用。前者是技术进步的一种必然结果,而后者则是技术进步过程中的一种“异化”。其中,网络下载和点播(如VOP视频点播)以及音像压缩技术(如“HD-VD”压缩碟)的滥用严重打压了音像出版业的发展。
  其次,是法制环境。与传统出版业相比,复制成本低的特点使音像出版业对法制环境有着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我国的相关法制环境还存在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民法制意识淡薄,网络经营者通过各种方式提供免费下载,消费者大量购买或大量非法下载音像制品;二是现行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备,对音像制品侵权盗版打击力度不够,处罚太轻,音像制品侵权盗版的违法成本低。正是这种不利的法制环境成就了一个正版经营单位市场占有率低于5%的畸形音像市场。
  最后,是体制原因。音像出版业是典型的市场导向型产业,开放的经营理念与多元的市场主体是产业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然而,我国对音像出版业采取的是与传统出版业相同的管理体制,封闭的经营理念与单一的市场主体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健康发展。
  分析以上三个因素的现实作用,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虽然技术和法制环境都不完美,但在它们之外还有更关键的因素制约着音像出版业的发展。笔者认为,这个因素就是体制。正如柳斌杰署长在2009年6月召开的全国音像出版复制发行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的:“体制机制障碍极大地制约音像出版业的发展”。可见,造成音像出版业衰退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的关键因素还是体制问题。
  
  出路所在:体制改革
  
  制约音像出版业发展的体制障碍,源于政府对音像出版业属性的定位。长期以来,音像出版业一直被定位为事业性质,政府对音像出版机构实施“事业单位,企业管理”。在这种体制背景下,音像单位的市场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因而囿于这种“不事不企”体制的束缚,音像单位难于通过市场化手段发展与壮大自己,同时背负事业单位的虚名却得不到政府投资来获得发展。既不能完全投身于市场,又得不到政府的资金支持,音像出版单位也就缺乏了做强做大的制度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如果没有体制的根本变革,如果不能解决束缚音像单位的体制障碍,音像出版业的发展也就失去了依托。在广大音像出版单位得不到发展的前提下,期待音像出版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有如天方夜谭。可见,推进音像出版业体制改革才是促进音像出版业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出路。然而,遗憾的是在出版体制改革迅速推进的进程中,音像出版业的改革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从而导致音像出版业体制改革明显“滞后”于整个出版行业的改革进程。笔者认为,近年来音像出版业的持续衰退,与其体制改革的滞后不无关联。
  今年,出版体制改革进入“攻坚阶段”,音像行业体制改革终于提上日程。在6月25日召开的全国音像出版复制发行工作座谈会上,柳斌杰署长指出:“目前,新闻出版体制改革正进入全面推进的攻坚阶段,作为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音像行业改革纳入新闻出版改革的整体安排部署中加以推进。”7月29日,总署颁布了《关于促进我国音像业健康有序发展的若干意见》。笔者认为,音像出版业体制改革的重点应该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改革由政府主导的音像市场资源配置方式,建立以市场为主要手段的资源配置机制,建立科学的市场准入与退出制度,更大程度地开放音像市场。当前的音像市场只对国有资本开放,非公有资本被挡在音像市场的大门之外,难以进入。这种制度设计带来了两个方面的严重后果:一是单一的资本形态使得音像市场缺乏活力和生机;二是游离在市场之外的大量业外资本会以各种隐蔽的方式潜入市场从事非法音像出版活动,扰乱市场秩序。基于这一认识,笔者认为,《若干意见》提出的“通过加强管理、规范运作,引导非公有资本以多种形式进入政策许可的音像出版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第二,转变政府职能,完善音像市场服务与监管体系。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市场的不断开放,政府必须承担起高效的服务与市场监管职能。一方面为音像企业提供人才、融资与信息等全方位的服务;另一方面为市场环境的净化和经营秩序的维持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若干意见》在市场监管方面提出了很好的思路,但在市场服务方面似欠周全的考量。
  第三,积极推进音像单位的转企改制,创新音像企业运行机制,塑造音像市场主体。如果说音像出版业与书刊出版业存在差异的话,那音像出版业的市场集中度大大高于书刊出版业应该算是其中的一点。所谓市场集中度,说白了就是大型企业控制或分享市场的份额。发达国家的音像市场主要集中在少数大型龙头音像公司手中,与之相比,我国音像市场的集中度明显偏低。《若干意见》将推进音像单位的转企改制和创新音像企业运行机制作为推进音像出版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核心措施,可以说是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只有音像企业搞活了,音像出版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才有希望。
  
  徐丽芳
  博士,教授,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出版科学系副主任,湖北省编辑学会理事,台湾南华大学管理学院华文出版趋势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出版、科学信息交流和美国出版业研究。
其他文献
2009年9月12至13日,“2009文化创意产业研习活动”在金门县文化局会议厅举行,是次活动以“金门,有说不完的故事”为主轴,邀请文化、艺术、媒体界知名人士开讲,藉由多角度、开放思维的激荡,为金门在地文化寻找新的叙述、发现新的观点。  本刊访问了主办方金门县文化局局长李锡隆,请他为我们描绘金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轮廓和蓝图。    记者(下简称“记”):去年是在一个怎样的考量下决定举办文化创意产业
期刊
资源有限,创意无限    中共厦门市委副书记、市长刘赐贵    1.创意是城市发展的动力。  城市本身就是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种文明的体现。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文化底蕴、不同的文化内容,但最终都体现在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  2.资源是有限的,而创意是无限的。  厦门面积只有1565平方公里。但在这个面积不大的城市,历届市委市政府很重视结构的调整,很重视资源的有效利用。我们在发
期刊
自我定位与异质元素    罗智成  诗人、作家、媒体工作者    文化创意产业透过价值创造的方式为产品加值,为谁创造?创造什么价值? 这个题目牵涉到target group(目标客群)和自我定位。例如金门要发展文化观光,我就会先问:设定的目标群是大陆观光客还是台湾观光客?因为会来金门旅游的这两个族群,对美好生活的想象,会非常不一样。能掌握不同属性、不同族群的生活风格差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时才能准确
期刊
出版不只是一个行业,从今天的世界发展来看,它还是一种社会责任使命,是知识讯息传播、文化教育的延续,是文明素养提升、商业经济活化的“人类精神教育产业”,它是庞大的,也是生生不息的。    2009年10月28日。晚上8点。与桂台桦董事长约访厦门。此前,从厦门到台北的电话线里,听着他浑厚的声音,总感觉有些疏远。初次见面,尤感格外亲切,他的健谈、热情以及对出版事业的热爱,都让我由衷感动。  桂董说,19
期刊
由厦门日报社承办、厦门华亿传媒策划执行的第二届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城市论坛于10月29日在厦门举行,论坛围绕“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发展”的主题,以“创意·创智·创富”为口号,邀请两岸官员、知名学者、文化产业高端人士集中探讨了构建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等议题,谋划海西文化产业发展新思路。本刊围绕专题主旨整理选登部分嘉宾发言,以飨读者。    打造城市品牌的七大支柱    白崇亮  台湾奥美整合营销
期刊
“我爱读书,我爱生活”是本届上海书展的口号。7天的申城文化嘉年华,吸引了24万来自上海和全国各地的爱书人的参与。主、分会场3,800万码洋的销售成绩,也展示了市民的阅读热情。据上海书展组委会办公室、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外书摘》杂志现场以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统计,此次上海书展读者满意度高达98%。  上海书展以其市民性、文化性成为出版业者、作者与读者交流的平台。贴近读者,聆听读者的心声,做读者需
期刊
10月23至25日,台北县政府举办“2009文化创意发展国际研讨会”,邀请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创专家学者,分享交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况以及相关议题。  台北县长周锡玮在开幕致辞中说,台北县以打造低碳、移居城市作为建县目标,低碳、创意、文化深耕等产业是台北县产业发展的重点。这些创意来自于民众,台北县文创产业发展的立足点也力求结合民众生活之所需。唯有看清全世界在做什么改变,才能创造出真正产值。研讨会的举
期刊
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必须对出版社的事业单位体制运行规则和管理方式进行相应的改革。这次体制改革决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调整,而是一次彻底的变革。正如柳斌杰署长所说:这次体制改革,不是“换汤”和“换药”的问题,而是要在体制上彻底打碎“药罐子”的问题。    正确处理出版社体制改革中国家、企业、个人三者的关系  出版社转制为企业后,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商品生产经营者,如果长期无利乃至亏损,
期刊
11月3日下午,文讯杂志社举办“土地如何文学?文学如何土地?”座谈会,邀请不同世代的作家,以及不同专业领域的学者、专家,对台湾的内在文化困境与出路进行深入的探讨。  座谈会主持人郭强生指出,文学是生命环境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不管是语言教育、人文养成,甚至文化认同,都没有办法脱离文学这个元素。此次座谈会从文学的角度切入,探寻文化创意产业的源头,也期望城市的建构者、管理者能思考如何将过去、现在、未来的文
期刊
2009年4月6日,新闻出版总署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在全国新闻出版业掀起了新一轮深化改革的热潮。新时期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大幕于2003年正式拉开,2006年进入推进阶段。今年年初全国新闻出版局长会议对改革的路线图、时间表和落实措施又进行了具体布置,进一步明确了新闻出版行业改革的进程。自此新闻出版行业的改革进入全面提速期,并且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那么,我们应该如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