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活动是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产生的,感性材料是思维活动的源泉和依据。各种类型的物理实验,具体形象地展示了物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强化了学生的感知并纠正在感知中形成的错觉,从而达到丰富学生头脑中感性材料的储存及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并获得相应的一些技能。
【关键词】学生 物理 教学 实验 兴趣 技能 习惯
着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倡导手脑并用的学习方式。他在《手脑相长歌》中写道:“人生两个宝,双手与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老。”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实验作为物理教学的基本手段,有其特殊的教学功能,它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感性材料,验证物理定律,而且能够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加深对基本知识的认识程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当前,学生普遍感到物理“难学”(这一点可从中考、高考中得到验证),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存在一定的难度,相当程度上影响了物理课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当前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期,如何正确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激发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说明:
一、高度重视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1、演示实验效果明显的实验教师一定要亲自操作
“百闻不如一见”,所谓演示实验,就是教师利用实验器材、仪表向学生做表演示范实验,或创设必要条件将自然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等再现出来。演示实验中教师要正确使用仪器,进行实验操作典范,教给学生正确的实验方法。这是物理教学中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方法,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重要手段,是认识事物规律的起点,也是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合理运用多媒体或投影,优化演示实验教学
利用常用仪器、教具进行演示是一种最基本的手段,而利用多媒体教学,是教学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多媒体教学或投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系统科学的观察和方法,组织多媒体信息,形成合理的教学结构,以实现教学优化,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物理学科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观察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如应用多媒体展示课堂实验无法演示的宏观的、微观的、极快的、极慢的物理过程,从而突破时间以及空间的束缚,进行逼真的模拟,灵活地放大或缩小物理场景,将物理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现于学生眼前,使学生认识加强,理解透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精力高度集中,思维高度活跃,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果。但是,有时演示实验观察目标多个,现象细微,且由于条件的限制,教师只能在讲桌上进行演示。后排学生看不清楚实验现象,这就增加了学生在理解过程中的难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这时可以利用投影器将演示现象放大,使其在银幕上清晰地显示出来。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观察思考,又缩短了观察时间,从而增强了演示实验的效果。利用多媒体或投影进行物理实验教学,不但为教和学增添了信息的传输和接收通道,而且为教学创设了良好的情境,师生们置身于“情”、“景”中,以“物”思“理”,又以“理”认“物”,对提高学生实验技能的形成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重点培养学生分组实验过程必须掌握的一些基本技能。
在分组实验中,学生的活动是多方面的,既有思维,又有操作,这就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实验时,教师可先介绍实验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然后教师在台上做示范,学生在台下跟着教师做,这种方法对于起始年级的学生是合适和有效的。学生在教师的步步指导下,养成良好的实验方法、实验修养。随着实验技能的不断提高,逐步培养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独立实验的能力。
1、首先要培养学生使用基本仪器的技能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掌握基本仪器的使用,是做好物理实验的基础,教师要引起高度重视。物理大纲要求“学会正确使用仪器进行观察、测量和读数。”要让学生了解这些仪器的构造、原理、用途,掌握仪器的量程、使用方法和使用规则,以达到熟练地、正确地读数,在介绍这些基本仪器使用方法时,应抓住各种基本测量仪器的共性和个性来加以认真讲解,最后最好进行书面和现场考试,效果比较好。
2、培养学生正确调整和安装仪器,正确连接电路和识图的技能
正确的实验,首先是安装、调整好仪器或正确连接电路。如:力学实验中的支架滑轮的安装,牵引线的走向,斜面的架设等,有时要对一些仪器做机械调整或电气调整如:使用气垫导轨前必须先调到水平位置;在电学实验中,依照电路图连接线路,连线时,应将电路分为主回路和支路,从电源一端开始沿主回路进行,其次为支路;主回路中必须有开关(先断开);导线最好选用几种颜色,主、支回路分别用一种颜色。往接线柱上接导线时,应按顺时针方向将导线缠上。教师要反复强调安培表、伏特表的连接特点及“+”、“一”极的接线位置,让学生学会用欧姆定律正确估算量程,避免量程过大使测量值的误差大,又避免量程过小导致电流烧坏仪表。学生掌握了基本实验技能,就能独立动手操作,打好实验的基础,学到课本上没有的或者是一带而过的知识。电路连接后,必须复查,确认正确后方能通电。这些技能的培养,从初中开始应先有示范,让学生模仿学习,然后逐步提高到由老师讲述方法及注意事项,由学生独立去安装、调整。
3、要使学生了解误差概念,并学会初步的误差计算和分析
实验后,要指导学生分析实验误差的原因,说明实验的误差主要有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系统误差主要是由于仪器本身的缺陷,实验原理、装置不完善而引起的,如:螺旋测微器零点不准;风的吹动使天平产生误差;电表指针未对准零刻度等。减少系统误差的方法是校准仪器,或是改进实验方法。改进实验的方法,可改变仪器的位置或仪器的布置,撤换某件仪器,改变所选取的某个参数,改变实验方法乃至改换实验操作人员等。例如将物体放在天平左、右盘上,分别称衡,可以发现天平不等臂引入的误差。又如精密测量同一单摆在不同摆角的周期值,可以发现周期与摆角有关。
三、鼓励学生做好课外小实验、小制作,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补充性学习。
各种物理实验,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一种特殊的、直观的实践,学生在动手完成各种小实验、小制作过程中,思维异常活跃,学习欲望高涨,参与意识增强,都迫切地希望进一步探索问题。通过实验,学生学习到的物理知识就比较深刻、牢固。如“双控楼梯开关”、“声光控路灯开关“等小实验、小制作,有很强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中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学的心理特征。教师要鼓励学生做好这些课外小实验、小制作,并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加以讲评。这佯,既促进了学生对教师所讲授内容的学习,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又促进了一系列附带内容的学习,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大有益处。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需通过多方面的长期培养,但作为学生物理实验技能的培养,上述所论及的是最主要、最基本的。物理教育学家朱正元先生说过,物理概念、规律等一些理论的东西往往是“千言万语说不清,一看实验便分明”,让我们一起重视物理实验吧。
参考文献:
教育科学出版社,初中《物理》8、9年级,2007版
高等学校试用教材,《力学基础》,漆安慎、杜婵英编,1996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实用电工技能》,曾祥富编,2003版
【关键词】学生 物理 教学 实验 兴趣 技能 习惯
着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倡导手脑并用的学习方式。他在《手脑相长歌》中写道:“人生两个宝,双手与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老。”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实验作为物理教学的基本手段,有其特殊的教学功能,它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感性材料,验证物理定律,而且能够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加深对基本知识的认识程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当前,学生普遍感到物理“难学”(这一点可从中考、高考中得到验证),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存在一定的难度,相当程度上影响了物理课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当前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期,如何正确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激发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说明:
一、高度重视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1、演示实验效果明显的实验教师一定要亲自操作
“百闻不如一见”,所谓演示实验,就是教师利用实验器材、仪表向学生做表演示范实验,或创设必要条件将自然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等再现出来。演示实验中教师要正确使用仪器,进行实验操作典范,教给学生正确的实验方法。这是物理教学中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方法,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重要手段,是认识事物规律的起点,也是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合理运用多媒体或投影,优化演示实验教学
利用常用仪器、教具进行演示是一种最基本的手段,而利用多媒体教学,是教学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多媒体教学或投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系统科学的观察和方法,组织多媒体信息,形成合理的教学结构,以实现教学优化,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物理学科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观察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如应用多媒体展示课堂实验无法演示的宏观的、微观的、极快的、极慢的物理过程,从而突破时间以及空间的束缚,进行逼真的模拟,灵活地放大或缩小物理场景,将物理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现于学生眼前,使学生认识加强,理解透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精力高度集中,思维高度活跃,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果。但是,有时演示实验观察目标多个,现象细微,且由于条件的限制,教师只能在讲桌上进行演示。后排学生看不清楚实验现象,这就增加了学生在理解过程中的难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这时可以利用投影器将演示现象放大,使其在银幕上清晰地显示出来。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观察思考,又缩短了观察时间,从而增强了演示实验的效果。利用多媒体或投影进行物理实验教学,不但为教和学增添了信息的传输和接收通道,而且为教学创设了良好的情境,师生们置身于“情”、“景”中,以“物”思“理”,又以“理”认“物”,对提高学生实验技能的形成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重点培养学生分组实验过程必须掌握的一些基本技能。
在分组实验中,学生的活动是多方面的,既有思维,又有操作,这就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实验时,教师可先介绍实验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然后教师在台上做示范,学生在台下跟着教师做,这种方法对于起始年级的学生是合适和有效的。学生在教师的步步指导下,养成良好的实验方法、实验修养。随着实验技能的不断提高,逐步培养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独立实验的能力。
1、首先要培养学生使用基本仪器的技能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掌握基本仪器的使用,是做好物理实验的基础,教师要引起高度重视。物理大纲要求“学会正确使用仪器进行观察、测量和读数。”要让学生了解这些仪器的构造、原理、用途,掌握仪器的量程、使用方法和使用规则,以达到熟练地、正确地读数,在介绍这些基本仪器使用方法时,应抓住各种基本测量仪器的共性和个性来加以认真讲解,最后最好进行书面和现场考试,效果比较好。
2、培养学生正确调整和安装仪器,正确连接电路和识图的技能
正确的实验,首先是安装、调整好仪器或正确连接电路。如:力学实验中的支架滑轮的安装,牵引线的走向,斜面的架设等,有时要对一些仪器做机械调整或电气调整如:使用气垫导轨前必须先调到水平位置;在电学实验中,依照电路图连接线路,连线时,应将电路分为主回路和支路,从电源一端开始沿主回路进行,其次为支路;主回路中必须有开关(先断开);导线最好选用几种颜色,主、支回路分别用一种颜色。往接线柱上接导线时,应按顺时针方向将导线缠上。教师要反复强调安培表、伏特表的连接特点及“+”、“一”极的接线位置,让学生学会用欧姆定律正确估算量程,避免量程过大使测量值的误差大,又避免量程过小导致电流烧坏仪表。学生掌握了基本实验技能,就能独立动手操作,打好实验的基础,学到课本上没有的或者是一带而过的知识。电路连接后,必须复查,确认正确后方能通电。这些技能的培养,从初中开始应先有示范,让学生模仿学习,然后逐步提高到由老师讲述方法及注意事项,由学生独立去安装、调整。
3、要使学生了解误差概念,并学会初步的误差计算和分析
实验后,要指导学生分析实验误差的原因,说明实验的误差主要有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系统误差主要是由于仪器本身的缺陷,实验原理、装置不完善而引起的,如:螺旋测微器零点不准;风的吹动使天平产生误差;电表指针未对准零刻度等。减少系统误差的方法是校准仪器,或是改进实验方法。改进实验的方法,可改变仪器的位置或仪器的布置,撤换某件仪器,改变所选取的某个参数,改变实验方法乃至改换实验操作人员等。例如将物体放在天平左、右盘上,分别称衡,可以发现天平不等臂引入的误差。又如精密测量同一单摆在不同摆角的周期值,可以发现周期与摆角有关。
三、鼓励学生做好课外小实验、小制作,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补充性学习。
各种物理实验,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一种特殊的、直观的实践,学生在动手完成各种小实验、小制作过程中,思维异常活跃,学习欲望高涨,参与意识增强,都迫切地希望进一步探索问题。通过实验,学生学习到的物理知识就比较深刻、牢固。如“双控楼梯开关”、“声光控路灯开关“等小实验、小制作,有很强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中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学的心理特征。教师要鼓励学生做好这些课外小实验、小制作,并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加以讲评。这佯,既促进了学生对教师所讲授内容的学习,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又促进了一系列附带内容的学习,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大有益处。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需通过多方面的长期培养,但作为学生物理实验技能的培养,上述所论及的是最主要、最基本的。物理教育学家朱正元先生说过,物理概念、规律等一些理论的东西往往是“千言万语说不清,一看实验便分明”,让我们一起重视物理实验吧。
参考文献:
教育科学出版社,初中《物理》8、9年级,2007版
高等学校试用教材,《力学基础》,漆安慎、杜婵英编,1996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实用电工技能》,曾祥富编,20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