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欧洲发生的两大变化值得关注。一是民粹主义的兴起,二是欧洲战略自主性意识的提高。2018年,这两大态势愈加明显,二者将决定欧洲未来向何处去,以及未来欧洲的国际地位和在国际上的作用。目前来看,欧洲的前景还不太明朗。
首先,民粹主义的泛滥已经对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民粹主义无论出现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对精英集团、建制派的极度不满和不信任。当前欧洲民粹主义的核心是反经济全球化、反对欧洲一体化。从1957年《罗马条约》签订以来,欧洲一体化已经走过了六十多个年头。2017年美国的GDP总量为19.39万亿美元,欧盟28国为17.27万亿美元,之前很多年欧盟和美国的经济总量不分上下,欧元还是当前全球第二大货币。这都是欧洲一体化的成果。如果欧洲退回二战前各个国家单打独斗的状态,其国际影响力无疑将大打折扣,欧洲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也将大幅缩减。
由此来看,说欧洲的未来决定于民粹主义的发展并不为过。从2018年的发展情况来看,民粹主义在欧洲还处于上升势头。新自由主义主导下的经济全球化确实给欧洲带来了冲击,使其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而过去工业化时代形成的左翼政党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左”的属性已经严重不足,被称为全球化输家的那一部分民众找不到代言者,便纷纷倒向了民粹主义政党。身份认同问题也是助推这一波欧洲民粹主义浪潮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同时,新媒体在民粹主义组织进行动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6年英国公投脱欧可谓是民粹主义在欧洲发展最具有标志性的事件。2017年民粹主义在法国没有做成的事(上台执政),2018年在意大利做成了。3月,意大利民粹主义政党五星运动党和极右翼联盟党(前北方联盟党)在议会选举中取得多数,西欧第一个民粹主义政府随之宣告成立。欧洲民粹主义发展的下一个风向标将是2019年的欧洲议会选举。欧洲民粹主义政党普遍的政治纲领是要加强民族国家的作用。民粹主义影响力的增长无疑将导致欧盟内成员国之间矛盾的持续扩大,进而阻碍未来欧洲一体化的发展。
第二,跨大西洋关系的变化同样需要给予重视。二战结束后没几年,美欧之间就将紧密的跨大西洋同盟关系机制化。苏联解体后,北约保留了下来,这意味着欧美跨大西洋同盟并没有受到实质性的影响。长期以来,欧洲国家的战略性思考一直都是置于跨大西洋关系的框架之中的,欧美关系的变化主要还是美国方面的变化引起的。所谓“战略自主性”问题,其实欧洲已经很久没有认真地考虑过了。目前法国、德国这样的欧洲大国提出这一问题实属被迫,是被特朗普政府的政策“逼”的。
德国总理默克尔最早发声说美国靠不住。2018年9月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在给欧洲议会做“盟情咨文”时称,欧洲与美国的关系不合理。他举了个例子说欧盟从美国进口的能源只占其全部能源进口的2%,但欧盟全部能源交易80%使用的却是美元。由此他呼吁欧洲应该使欧元成为与美元相抗衡的全球性货币。之前欧洲人是绝对不敢公开做此类表态的。当特朗普到达巴黎参加纪念一战100周年大会时,法国总统马克龙当面告诉他欧洲在安全方面完全依赖美国是不正常的。从“靠不住”“不合理”到“不正常”,可以看出欧美同盟关系正在经历一种信任危机。
提出战略自主性和实现战略自主性不是一回事。首先实现战略自主性是需要投入很多真金白银的,而欧洲过去很多资源都投到经济民生建设方面了。其次,欧洲内部对此存在争议。波兰、波罗的海国家均认为提所谓战略自主性“极其不负责任”。对这些国家来说,依靠美国抵御俄罗斯的“威胁”是一项“基本国策”。再次,欧洲的独立性还仅是一种趋势。美欧之间的意识形态和共同利益基础仍非常牢固,尤其在安全方面欧洲在很长时间内还离不开美国。此外,至少还有一些欧洲人对后特朗普时代的美国政策抱有希望。欧洲很多人一直在持续观察美国国内的政治演变,一些人认为即使特朗普下台了美国的单边主义和孤立主义政策也不会出现根本性变化;但另一些人认为,特朗普一旦下台,美欧信任将会重新恢复。所以,欧洲加强防务安全方面能力的建设究竟能走多远需要进一步观察。
与此同时,也要看到欧洲和美国关系的疏离正在推动欧洲寻求更多的外交自主性,尤其是在經贸领域。中美贸易摩擦发生以来人们一直在观察欧洲的态度。事实证明,由于中国实力、影响力的上升,特别是中国国内巨大市场的吸引力,欧洲拒绝在中美之间选边站。更准确地说,欧洲国家一直在努力避免被迫选边站。欧洲仍将会尽力保持与中国的紧密关系。如,欧洲和美国都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但欧洲的具体做法与美国不一样。当然在一些层面上,比如在世界贸易组织(WTO)改革问题上,欧美合作施压中国在WTO调整改革议题方面做出让步,这是可能的。
总之,对欧洲民粹主义的兴起以及跨大西洋联盟的疏离引起的欧洲战略自主性问题非常值得关注,因为这两大变化态势对欧洲未来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
(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首先,民粹主义的泛滥已经对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民粹主义无论出现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对精英集团、建制派的极度不满和不信任。当前欧洲民粹主义的核心是反经济全球化、反对欧洲一体化。从1957年《罗马条约》签订以来,欧洲一体化已经走过了六十多个年头。2017年美国的GDP总量为19.39万亿美元,欧盟28国为17.27万亿美元,之前很多年欧盟和美国的经济总量不分上下,欧元还是当前全球第二大货币。这都是欧洲一体化的成果。如果欧洲退回二战前各个国家单打独斗的状态,其国际影响力无疑将大打折扣,欧洲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也将大幅缩减。
由此来看,说欧洲的未来决定于民粹主义的发展并不为过。从2018年的发展情况来看,民粹主义在欧洲还处于上升势头。新自由主义主导下的经济全球化确实给欧洲带来了冲击,使其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而过去工业化时代形成的左翼政党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左”的属性已经严重不足,被称为全球化输家的那一部分民众找不到代言者,便纷纷倒向了民粹主义政党。身份认同问题也是助推这一波欧洲民粹主义浪潮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同时,新媒体在民粹主义组织进行动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6年英国公投脱欧可谓是民粹主义在欧洲发展最具有标志性的事件。2017年民粹主义在法国没有做成的事(上台执政),2018年在意大利做成了。3月,意大利民粹主义政党五星运动党和极右翼联盟党(前北方联盟党)在议会选举中取得多数,西欧第一个民粹主义政府随之宣告成立。欧洲民粹主义发展的下一个风向标将是2019年的欧洲议会选举。欧洲民粹主义政党普遍的政治纲领是要加强民族国家的作用。民粹主义影响力的增长无疑将导致欧盟内成员国之间矛盾的持续扩大,进而阻碍未来欧洲一体化的发展。
第二,跨大西洋关系的变化同样需要给予重视。二战结束后没几年,美欧之间就将紧密的跨大西洋同盟关系机制化。苏联解体后,北约保留了下来,这意味着欧美跨大西洋同盟并没有受到实质性的影响。长期以来,欧洲国家的战略性思考一直都是置于跨大西洋关系的框架之中的,欧美关系的变化主要还是美国方面的变化引起的。所谓“战略自主性”问题,其实欧洲已经很久没有认真地考虑过了。目前法国、德国这样的欧洲大国提出这一问题实属被迫,是被特朗普政府的政策“逼”的。
德国总理默克尔最早发声说美国靠不住。2018年9月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在给欧洲议会做“盟情咨文”时称,欧洲与美国的关系不合理。他举了个例子说欧盟从美国进口的能源只占其全部能源进口的2%,但欧盟全部能源交易80%使用的却是美元。由此他呼吁欧洲应该使欧元成为与美元相抗衡的全球性货币。之前欧洲人是绝对不敢公开做此类表态的。当特朗普到达巴黎参加纪念一战100周年大会时,法国总统马克龙当面告诉他欧洲在安全方面完全依赖美国是不正常的。从“靠不住”“不合理”到“不正常”,可以看出欧美同盟关系正在经历一种信任危机。
提出战略自主性和实现战略自主性不是一回事。首先实现战略自主性是需要投入很多真金白银的,而欧洲过去很多资源都投到经济民生建设方面了。其次,欧洲内部对此存在争议。波兰、波罗的海国家均认为提所谓战略自主性“极其不负责任”。对这些国家来说,依靠美国抵御俄罗斯的“威胁”是一项“基本国策”。再次,欧洲的独立性还仅是一种趋势。美欧之间的意识形态和共同利益基础仍非常牢固,尤其在安全方面欧洲在很长时间内还离不开美国。此外,至少还有一些欧洲人对后特朗普时代的美国政策抱有希望。欧洲很多人一直在持续观察美国国内的政治演变,一些人认为即使特朗普下台了美国的单边主义和孤立主义政策也不会出现根本性变化;但另一些人认为,特朗普一旦下台,美欧信任将会重新恢复。所以,欧洲加强防务安全方面能力的建设究竟能走多远需要进一步观察。
与此同时,也要看到欧洲和美国关系的疏离正在推动欧洲寻求更多的外交自主性,尤其是在經贸领域。中美贸易摩擦发生以来人们一直在观察欧洲的态度。事实证明,由于中国实力、影响力的上升,特别是中国国内巨大市场的吸引力,欧洲拒绝在中美之间选边站。更准确地说,欧洲国家一直在努力避免被迫选边站。欧洲仍将会尽力保持与中国的紧密关系。如,欧洲和美国都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但欧洲的具体做法与美国不一样。当然在一些层面上,比如在世界贸易组织(WTO)改革问题上,欧美合作施压中国在WTO调整改革议题方面做出让步,这是可能的。
总之,对欧洲民粹主义的兴起以及跨大西洋联盟的疏离引起的欧洲战略自主性问题非常值得关注,因为这两大变化态势对欧洲未来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
(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