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此次胡锦涛访俄并参加苏联卫国战争胜利65周年庆典,俄《共青团真理报》的报道形象地描述为,欧亚大陆两个最大的、最有影响力的国家的一号人物,出席了阅兵式,“捡阅台上出现了一副最真实的地缘政治牌局,按照它可以毫不费力地推算出俄罗斯对外政策目前和未来的方向”
一个国家在跨越9个时区的72座城市同时举办庆祝活动,这个计划听起来近乎天方夜谭。而5月9日,俄罗斯人就是这么做的。
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65周年的庆典于莫斯科时间10时(北京时间14时)正式开幕,整个过程由72座城市专门设立的户外大屏幕现场直播。庆典最精彩的部分——阅兵式在上述城市同步举行,其中20个城市检阅部队并展示武器装备,其余城市也检阅部队。俄全国有7万名军人参加阅兵式,20余万名老战士现场观摩,受阅武器装备总数逾千件。
除国内72座城市之外,俄海军黑海舰队司令部驻地——乌克兰港口城市塞瓦斯托波尔还举行了海上和陆上阅兵。
阅兵式中,陆海空三军官兵将分别着蓝绿、黑白和浅蓝色军礼服亮相,这与1945年红场历史性阅兵时的军服颜色契合。俄第43中央试验生产厂缝纫车间主任季莫费耶娃说,为追求美观舒适,军礼服在设计上减少了纽扣数量,增加了肩章长度,降低了军帽帽檐高度,而面料的制作采用纳米技术,经过特氟龙浸渍后可以防雨。
莫斯科时间晚10时整,大型烟火表演又点亮了俄罗斯的夜空,为庆祝仪式画上完美句号。
据俄总统事务管理局局长、庆典组委会主席科任透露,整个庆典活动的支出预计超过10亿卢布(约合3448万美元)。俄罗斯人为什么要花费重金打造这个并不“逢十”的65周年庆典呢?
“白杨-M”和“铠甲”首次在红场亮相
5月9日当天,俄军方共一万多名官兵、159件武器装备、127架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接受检阅。一个小时左右的阅兵式中,红场上空军歌嘹亮,战车和战机轰鸣而过。
受阅武器装备分两大类:一类是以T-34坦克和SU-100自行火炮为代表的卫国战争时期武器装备,它们被统一噴涂成当年的深绿色;另一类是以“白杨一M”洲际弹道导弹和“铠甲-s1”防空系统为代表的现代武器装备,它们被涂装成黄、绿、黑三色迷彩。
航空武器方面,图-160、图-95战略轰炸机,及米格-29、苏-34歼击机悉数登场。
其中,被视为俄军核力量支柱的“白杨-M”,以及攻防兼备的“铠甲”防空系统,都是首次在红场亮相。
俄军方于1998年12月部署了首批‘‘白杨-M”导弹。该导弹射程超过1万公里,可携带多枚分导弹头,一度只是被部署在发射井中。美联社曾报道,即使发射井附近发生了核爆炸,这种导弹也能点火发射。
装载在重型越野车辆匕的机动型“白杨-M”导弹在2006年投入战斗值班。俄媒体称,该导弹发射速度快于以往型号的导弹,它的机动飞行方式使之难以被发现和拦截。而对其最著名的点评来自俄战略导弹部队司令索洛夫佐夫一他宣称,“白杨-M”导弹“能够穿透任何导弹防御系统”。
现在,俄罗斯的战略火箭部队一共有7个“白杨-M”导弹团。按照计划,今年还将有两个“白杨-M”导弹团进入战斗值班。
而“铠甲”防空系统则是将导弹和大炮结合在一起的武器,能有效对抗敌方的高精度武器,主要用于保护特别重要的小型设施及空军精锐部队。该系统能摧毁距离在20公里以内、高度在15公里以内的各种现代化空中攻击武器。在实战中,还可用于摧毁地面和海上目标,并可同时攻击四个目标。
俄国防部机关报《红星报》援引俄国防部新闻局的消息说,俄空军防空导弹部队今年将获得约10套“铠甲”防空系统。俄罗斯国防产品出口公司总裁阿纳托利·伊赛金则透露,俄罗斯正与几个国家谈判出售“铠甲”防空系统事宜,面向阿联酋的第一张出口订单现已落实。
俄罗斯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战争史和地缘政治中心主任米亚赫科夫对《瞭望东方周刊》说,俄罗斯有意利用阅兵式展现本国军工行业有能力消除恐怖主义、分裂主义等国家安全威胁,以及为盟友提供必要帮助。
俄式爱国主义教育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此次纪念日虽不“逢十”,但庆祝规模在整个苏联和俄罗斯历史上都属罕见。
据科任介绍,为方便外地二战老战士来莫斯科出席活动,政府决定,老战士本人及一名陪同人员可免费乘坐飞机、火车等交通工具;而莫斯科市政府则在5月1日至15日期间,为老战士们提供免费的市内公共交通工具。
此外,俄总统梅德韦杰夫下令,所有2005年3月前登记排队的卫国战争老兵今年都将分到住房;而总理普京则亲自向二战军医代表授奖、献花,并承诺给予20万至50万卢布不等的奖金。
对此,米亚赫科夫向本刊记者解释说,首先,老战士们年事已高,不少人可能无法参加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更重要的是,实现国家复兴“需要—个历史支点”,而在俄罗斯历史中,“没有比卫国战争胜利更加正面、更富有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色彩了”。
事实上,苏联解体后,爱国主义一直被俄政府视为社会意识形态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米亚赫科夫说,通过举办胜利日庆典,年轻人进入社会后,头脑中就会形成与祖国光荣历史有关的价值观,“这点特别重要”。
俄社会舆论研究中心最新民调结果显示,58%的俄罗斯人认为卫国战争是本国历史上“最重大的一次胜利”,82%的受访者认为必须常态化地举行胜利日阅兵式,63%的人建议在学校开设卫国战争历史回顾课程,40%的人担心年轻一代开始淡忘战争。
米亚赫科夫同时表示,虽然苏联作为地缘政治实体已不复存在,但俄方可借助庆祝胜利日发展与独联体国家的合作,“重温苏联时期的那种关系”。
近年来,独联体各成员国“独多联少”。去年应有11位国家元首出席的峰会,出现了4人缺席的尴尬局面。不过,正如美国《时代》周刊指出,俄罗斯在逐渐收回它的势力范围:在乌克兰和吉尔吉斯斯坦,亲俄罗斯的领导人又一次掌握了大权,从而分别取代了“橙色革命”和“郁金香革命”中上台的政府。
因此,今年担任独联体轮值主席国的俄罗斯,势必发力增强这种“向心力”。在本次阅兵中,9个独联体成员国首次派军人参加此次红场阅兵。
热中国,冷英美
此次红场阅兵式举行前后,一个重要的细节不容错过。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8日和9日分别与普京总理和梅德韦杰夫总统举行了会晤,而其他前来出席庆典的外国政要中,没有一人得到俄方高层如此重视。
其中,胡锦涛和梅德韦杰夫的会晤是中俄两国元首在不到一个月时间内的第二次会晤——上一次是4月15日两人在巴西利亚出席“金砖四国”领导人第二次正式会晤。
对此次胡锦涛访俄并参加苏联卫国 战争胜利65周年庆典,俄《共青团真理报》的报道形象地描述为,欧亚大陆两个最大的、最有影响力的国家的一号人物,出席了阅兵式,“检阅台上出现了一副最真实的地缘政治牌局,按照它可以毫不费力地推算出俄罗斯对外政策目前和未来的方向。”
俄政府机关报《俄罗斯报》观察员奥夫钦尼科夫对本刊记者说,俄中两国背靠背地面对威胁和挑战,互为对方的战略后方;在发展问题上,两国则是面对面的,“这是很大的优势”。
据法国《论坛报》报道,目前,俄罗斯80%的天然气和几乎同样比例的石油都出口到欧洲。在其他出口领域,主要是金属,最大的买家也是欧洲。“莫斯科不遗余力地想要改变这一结构。”
俄罗斯《总结》周刊则载文称,俄罗斯正在向东转。若干年后,供应中国的能源将和西欧的进口量一样多。“对中国,你可以赞赏,也可以批评,唯独不能忽视”。
与此同时,英国《卫报》指出,俄方在胜利日的庆祝问题上冷落了英国和美国。报道称,英国外交部提议派遣查尔斯王子替代因大选而无法赴俄的布朗首相出席庆祝活动,但被否决。“这表明普京仍因英國未能把批评克里姆林宫的前寡头别列佐夫斯基引渡到俄罗斯,而对英国感到气愤。”
报道还说,普京也冷落了美国副总统拜登,后者曾计划前往莫斯科。拜登与格鲁吉亚总统萨卡什维利关系密切。在俄格战争中,普京曾对萨卡什维利发出威胁。
斯大林被“冷处理”
在俄罗斯与西方不断和解、努力改善自身国际形象的大背景之下,如何处理斯大林的“地位”问题,成为让本次庆典组织方比较手的—个难题。
莫斯科市长卢日科夫和莫斯科市广告委员会主席马卡罗夫此前曾宣布,5月1日前在二战老兵传统聚会地点一俯首山、凯旋广场、剧院广场、马涅什广场等地,张贴斯大林及其他苏军将领画像。
但斯大林画像却迟迟没有露面。俄《导报》援引亲政府的统一俄罗斯党高层人士的话说,追于克里姆林富的压力,卢日科夫的计划被取消。这位苏军最高统帅的画像随后被安排张贴在俯首山的卫国战争胜利纪念馆和莫斯科博物馆内,而且并非单人画像,是其与美、英领导人的集体画像。
《导报》援引俄政治学家维诺格拉多夫的话说,卢日科夫张贴斯大林画像的目的是希望提高自己在俄罗斯老一辈人眼中的形象,而老年人是选民中最积极参与投票的一部分。然而,国家领导人采取了同西方和解的方针并邀请北约成员国领导人出席红场阅兵式,因此,俄官方不希望在胜利日当天“外国媒体只是报道画像上的斯大林”。
此外,与卫国战争胜利65周年庆典组委会领导接近的人士说,出现斯大林肖像违背国家领导人关于斯大林政权有罪的表态,也违背随后举办的一些活动的宗旨,比如俄国家档案馆在网站上公布了卡廷森林事件绝密档案资料。
卡廷事件中处决2万余名波兰军人的命令就是斯大林当年下达的。因此,近期发生波兰总统卡钦斯基坠机身亡事件后,俄方显然需要小心翼翼地避免可能触痛波方神经的不愉快事件。更何况,无论梅德韦杰夫还是南京,已努力通过对波方表达同情而为两国关系和解制造契机。
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在《时代》周刊网站刊登的文章中预测,波兰人与俄罗斯人之间逐渐达成的和解将成为更大范围内欧洲和解的又一座里程碑。他还进一步指出,如果能像俄罗斯和波兰这样把宿仇放到一边,美国与俄罗斯的关系也将更为顺畅。
在俄罗斯与西方不断和解、努力改善自身国际形象的大背景之下,如何处理斯大林的“地位”问题.成为让本次庆典组织方比较棘手的一个难题。
一个国家在跨越9个时区的72座城市同时举办庆祝活动,这个计划听起来近乎天方夜谭。而5月9日,俄罗斯人就是这么做的。
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65周年的庆典于莫斯科时间10时(北京时间14时)正式开幕,整个过程由72座城市专门设立的户外大屏幕现场直播。庆典最精彩的部分——阅兵式在上述城市同步举行,其中20个城市检阅部队并展示武器装备,其余城市也检阅部队。俄全国有7万名军人参加阅兵式,20余万名老战士现场观摩,受阅武器装备总数逾千件。
除国内72座城市之外,俄海军黑海舰队司令部驻地——乌克兰港口城市塞瓦斯托波尔还举行了海上和陆上阅兵。
阅兵式中,陆海空三军官兵将分别着蓝绿、黑白和浅蓝色军礼服亮相,这与1945年红场历史性阅兵时的军服颜色契合。俄第43中央试验生产厂缝纫车间主任季莫费耶娃说,为追求美观舒适,军礼服在设计上减少了纽扣数量,增加了肩章长度,降低了军帽帽檐高度,而面料的制作采用纳米技术,经过特氟龙浸渍后可以防雨。
莫斯科时间晚10时整,大型烟火表演又点亮了俄罗斯的夜空,为庆祝仪式画上完美句号。
据俄总统事务管理局局长、庆典组委会主席科任透露,整个庆典活动的支出预计超过10亿卢布(约合3448万美元)。俄罗斯人为什么要花费重金打造这个并不“逢十”的65周年庆典呢?
“白杨-M”和“铠甲”首次在红场亮相
5月9日当天,俄军方共一万多名官兵、159件武器装备、127架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接受检阅。一个小时左右的阅兵式中,红场上空军歌嘹亮,战车和战机轰鸣而过。
受阅武器装备分两大类:一类是以T-34坦克和SU-100自行火炮为代表的卫国战争时期武器装备,它们被统一噴涂成当年的深绿色;另一类是以“白杨一M”洲际弹道导弹和“铠甲-s1”防空系统为代表的现代武器装备,它们被涂装成黄、绿、黑三色迷彩。
航空武器方面,图-160、图-95战略轰炸机,及米格-29、苏-34歼击机悉数登场。
其中,被视为俄军核力量支柱的“白杨-M”,以及攻防兼备的“铠甲”防空系统,都是首次在红场亮相。
俄军方于1998年12月部署了首批‘‘白杨-M”导弹。该导弹射程超过1万公里,可携带多枚分导弹头,一度只是被部署在发射井中。美联社曾报道,即使发射井附近发生了核爆炸,这种导弹也能点火发射。
装载在重型越野车辆匕的机动型“白杨-M”导弹在2006年投入战斗值班。俄媒体称,该导弹发射速度快于以往型号的导弹,它的机动飞行方式使之难以被发现和拦截。而对其最著名的点评来自俄战略导弹部队司令索洛夫佐夫一他宣称,“白杨-M”导弹“能够穿透任何导弹防御系统”。
现在,俄罗斯的战略火箭部队一共有7个“白杨-M”导弹团。按照计划,今年还将有两个“白杨-M”导弹团进入战斗值班。
而“铠甲”防空系统则是将导弹和大炮结合在一起的武器,能有效对抗敌方的高精度武器,主要用于保护特别重要的小型设施及空军精锐部队。该系统能摧毁距离在20公里以内、高度在15公里以内的各种现代化空中攻击武器。在实战中,还可用于摧毁地面和海上目标,并可同时攻击四个目标。
俄国防部机关报《红星报》援引俄国防部新闻局的消息说,俄空军防空导弹部队今年将获得约10套“铠甲”防空系统。俄罗斯国防产品出口公司总裁阿纳托利·伊赛金则透露,俄罗斯正与几个国家谈判出售“铠甲”防空系统事宜,面向阿联酋的第一张出口订单现已落实。
俄罗斯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战争史和地缘政治中心主任米亚赫科夫对《瞭望东方周刊》说,俄罗斯有意利用阅兵式展现本国军工行业有能力消除恐怖主义、分裂主义等国家安全威胁,以及为盟友提供必要帮助。
俄式爱国主义教育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此次纪念日虽不“逢十”,但庆祝规模在整个苏联和俄罗斯历史上都属罕见。
据科任介绍,为方便外地二战老战士来莫斯科出席活动,政府决定,老战士本人及一名陪同人员可免费乘坐飞机、火车等交通工具;而莫斯科市政府则在5月1日至15日期间,为老战士们提供免费的市内公共交通工具。
此外,俄总统梅德韦杰夫下令,所有2005年3月前登记排队的卫国战争老兵今年都将分到住房;而总理普京则亲自向二战军医代表授奖、献花,并承诺给予20万至50万卢布不等的奖金。
对此,米亚赫科夫向本刊记者解释说,首先,老战士们年事已高,不少人可能无法参加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更重要的是,实现国家复兴“需要—个历史支点”,而在俄罗斯历史中,“没有比卫国战争胜利更加正面、更富有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色彩了”。
事实上,苏联解体后,爱国主义一直被俄政府视为社会意识形态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米亚赫科夫说,通过举办胜利日庆典,年轻人进入社会后,头脑中就会形成与祖国光荣历史有关的价值观,“这点特别重要”。
俄社会舆论研究中心最新民调结果显示,58%的俄罗斯人认为卫国战争是本国历史上“最重大的一次胜利”,82%的受访者认为必须常态化地举行胜利日阅兵式,63%的人建议在学校开设卫国战争历史回顾课程,40%的人担心年轻一代开始淡忘战争。
米亚赫科夫同时表示,虽然苏联作为地缘政治实体已不复存在,但俄方可借助庆祝胜利日发展与独联体国家的合作,“重温苏联时期的那种关系”。
近年来,独联体各成员国“独多联少”。去年应有11位国家元首出席的峰会,出现了4人缺席的尴尬局面。不过,正如美国《时代》周刊指出,俄罗斯在逐渐收回它的势力范围:在乌克兰和吉尔吉斯斯坦,亲俄罗斯的领导人又一次掌握了大权,从而分别取代了“橙色革命”和“郁金香革命”中上台的政府。
因此,今年担任独联体轮值主席国的俄罗斯,势必发力增强这种“向心力”。在本次阅兵中,9个独联体成员国首次派军人参加此次红场阅兵。
热中国,冷英美
此次红场阅兵式举行前后,一个重要的细节不容错过。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8日和9日分别与普京总理和梅德韦杰夫总统举行了会晤,而其他前来出席庆典的外国政要中,没有一人得到俄方高层如此重视。
其中,胡锦涛和梅德韦杰夫的会晤是中俄两国元首在不到一个月时间内的第二次会晤——上一次是4月15日两人在巴西利亚出席“金砖四国”领导人第二次正式会晤。
对此次胡锦涛访俄并参加苏联卫国 战争胜利65周年庆典,俄《共青团真理报》的报道形象地描述为,欧亚大陆两个最大的、最有影响力的国家的一号人物,出席了阅兵式,“检阅台上出现了一副最真实的地缘政治牌局,按照它可以毫不费力地推算出俄罗斯对外政策目前和未来的方向。”
俄政府机关报《俄罗斯报》观察员奥夫钦尼科夫对本刊记者说,俄中两国背靠背地面对威胁和挑战,互为对方的战略后方;在发展问题上,两国则是面对面的,“这是很大的优势”。
据法国《论坛报》报道,目前,俄罗斯80%的天然气和几乎同样比例的石油都出口到欧洲。在其他出口领域,主要是金属,最大的买家也是欧洲。“莫斯科不遗余力地想要改变这一结构。”
俄罗斯《总结》周刊则载文称,俄罗斯正在向东转。若干年后,供应中国的能源将和西欧的进口量一样多。“对中国,你可以赞赏,也可以批评,唯独不能忽视”。
与此同时,英国《卫报》指出,俄方在胜利日的庆祝问题上冷落了英国和美国。报道称,英国外交部提议派遣查尔斯王子替代因大选而无法赴俄的布朗首相出席庆祝活动,但被否决。“这表明普京仍因英國未能把批评克里姆林宫的前寡头别列佐夫斯基引渡到俄罗斯,而对英国感到气愤。”
报道还说,普京也冷落了美国副总统拜登,后者曾计划前往莫斯科。拜登与格鲁吉亚总统萨卡什维利关系密切。在俄格战争中,普京曾对萨卡什维利发出威胁。
斯大林被“冷处理”
在俄罗斯与西方不断和解、努力改善自身国际形象的大背景之下,如何处理斯大林的“地位”问题,成为让本次庆典组织方比较手的—个难题。
莫斯科市长卢日科夫和莫斯科市广告委员会主席马卡罗夫此前曾宣布,5月1日前在二战老兵传统聚会地点一俯首山、凯旋广场、剧院广场、马涅什广场等地,张贴斯大林及其他苏军将领画像。
但斯大林画像却迟迟没有露面。俄《导报》援引亲政府的统一俄罗斯党高层人士的话说,追于克里姆林富的压力,卢日科夫的计划被取消。这位苏军最高统帅的画像随后被安排张贴在俯首山的卫国战争胜利纪念馆和莫斯科博物馆内,而且并非单人画像,是其与美、英领导人的集体画像。
《导报》援引俄政治学家维诺格拉多夫的话说,卢日科夫张贴斯大林画像的目的是希望提高自己在俄罗斯老一辈人眼中的形象,而老年人是选民中最积极参与投票的一部分。然而,国家领导人采取了同西方和解的方针并邀请北约成员国领导人出席红场阅兵式,因此,俄官方不希望在胜利日当天“外国媒体只是报道画像上的斯大林”。
此外,与卫国战争胜利65周年庆典组委会领导接近的人士说,出现斯大林肖像违背国家领导人关于斯大林政权有罪的表态,也违背随后举办的一些活动的宗旨,比如俄国家档案馆在网站上公布了卡廷森林事件绝密档案资料。
卡廷事件中处决2万余名波兰军人的命令就是斯大林当年下达的。因此,近期发生波兰总统卡钦斯基坠机身亡事件后,俄方显然需要小心翼翼地避免可能触痛波方神经的不愉快事件。更何况,无论梅德韦杰夫还是南京,已努力通过对波方表达同情而为两国关系和解制造契机。
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在《时代》周刊网站刊登的文章中预测,波兰人与俄罗斯人之间逐渐达成的和解将成为更大范围内欧洲和解的又一座里程碑。他还进一步指出,如果能像俄罗斯和波兰这样把宿仇放到一边,美国与俄罗斯的关系也将更为顺畅。
在俄罗斯与西方不断和解、努力改善自身国际形象的大背景之下,如何处理斯大林的“地位”问题.成为让本次庆典组织方比较棘手的一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