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大学生社会公德培养的路径探析

来源 :学术理论与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y_h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社会公德建设是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人格教育不可缺少的主要内容。当前大学生社会公德方面主要表现出社会公德意识淡化、缺乏自律精神和团队意识和以自我为中心等方面的缺陷。由于存在自我认识偏高、家庭教育存在着缺陷、传统的公德培养方式不利于大学生社会公德的培养和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等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大学生社会公德的提高。新形势想应该通过改进社会公德教育方法、加强文化素质和人文素质教育、教育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优化社会环境,加强舆论导向等措施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不断规范社会公德行为。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公德;内化
  社会公德是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共同遵守的规范,是人们为了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生活秩序,协调人们之间的关系而形成的最简单的行为准则和起码的道德标准。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作为未来社会的栋梁之才,除要求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外,高尚的思想道德也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的素质.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作为一个重大而现实的问题,急需我们研究和解决。
  一、正确审视当前大学生社会公德的现状
  近年来,高等学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社会公德教育逐步重视并得以大力加强,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和整体水平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大多数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现代公德观念、公德意识、公共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并能在行为层面上有所实现。绝大多数大学生在观念上认同“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等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认同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重大意义。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存在着诸多不尽人意的缺点和弱点。
  如有学者认为,“结合社会现实,综合分析当前大学生社会公德缺失现象主要有,个性自私化,漠视公共和他人利益;个性自由化,公德意识淡漠;集体意识淡薄,缺乏社会责任意识。”[1]有学者认为,“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淡漠的主要表现为道德水平与诚信度下降、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缺失、公共意识和法律意识淡漠等。”[2]也有学者认为,“虽然他们(大学生)普遍对基本的公德行为和范畴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但在具体表现上却表现出“知行脱节”,尚存在很多问题与不足,表现为大学生的社会公德存在着不完善和不稳定状态,大学生社会公德行为具有功利化倾向和大学生社会公德还停留在朴素的意识和觉悟状态。”[3]还有学者认为,“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他们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命运,热心公益活动,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爱护公物,乐于助人,能够在行为层面上很好地践行社会公德规范。但也有少数大学生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甚至令人忧虑的现象,主要表现为社会责任意识淡化,奉献爱心意识缺乏,公共场所不注重个人形象和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等.”[4]
  从以上学者的观点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在社会公德方面的缺陷和失误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公德意识淡化
  由于社会转型期体制机制的不完善和市场机制的刺激,许多大学生在开拓创新、积极进取意识增强的同时,又往往过分看重眼前利益,只追求世俗的、功利的物质目标,理想和人文精神失落,这自然使公德意识出现了模糊和淡化。“判断一个人是否有道德,并不是看他的道德知识有多丰富,而是看他在实际行动中是否践行道德规范。”[5]当代大学生虽然接受了高等教育,文化层次比较高,但对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缺乏了解。据资料统计,“在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认为应该以集体利益为重的占41.3%,认为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两者兼顾的占35.2%,认为一切从集体利益出发,毫不利己的占11.8%,认为应该视情况而定的占18.4%。”[6]这些资料表明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选择了个人利益为重,而为社会、为大众服务意识较弱,上述现象说明,当前部分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还比较淡,存在着社会公德意识淡化的现象。这一现象的存在严重危害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有悖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初衷。
  2.缺乏自律精神和团队意识
  “良好的文明习惯,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7]现实生活中,部分大学生自律意识较差,如上课收发短消息、考试作弊、集会不排队、图书馆抢座占座等现象屡禁不止。在刚清扫过的公共场所乱扔废物,校园的墙上、走廊上随处可见脚印、球印、痰迹,上机任意修改、删除计算机程序等。此外,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大学生社会公德较差还表现在缺乏团队意识。部分大学生在参加集体活动时特立独行、滋扰活动秩序,忽视了团队的重要性。这些问题的背后,隐藏的是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集体责任感的匮乏,是一种不良的精神面貌,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整体形象。
  3.以自我为中心
  社会公德是协调人们之间的关系而形成的最简单的行为准则和起码的道德标准,要求人们尊重他人,自觉遵守社会公共准则,保证人们正常社会秩序的进行。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大学生只注重自己的利益,很少考虑别人的感受,把自己的需要强加于人。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公德缺失行为在一些大学生中表现为上课时不遵守课堂纪律,不顾及他人,不珍惜公共财物甚至破坏公共财物。在校园内骑自行车横冲直闯,深夜大声喧哗,实验课将实验仪器到处乱放,在网上散布虚假信息,浏览不健康的网站等。这些现象不仅影响了学生的生活学习,而且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将产生重大的影响,也说明一些大学生自我认识偏高,举止文明失当。
  二、深刻分析当前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的原因
  社会公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当代大学生是肩负国家前途和社会发展任务的重要力量团队,因而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教育是不容忽视的一项重要的人格教育。长期以来存在着重应试教育轻素质教育的倾向,在教育内容、方式方法上也存在单调呆板、枯燥的问题,中小学往往过多的关心学生考试成绩的高低,以此来评判学校教学质量的好坏。一些高等学校也延伸了这种管理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只重视知识的灌输和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对社会公德素质的教育,导致学生高知识技能和低公德水平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只知道大的道德原则,不知在自己的公共生活中处处需要遵守社会公德。   1.自我认识偏高
  大学生在自我认识上,存在着理想我和现实我的差距,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他们的独立意识、自我意识强,自我评价高。由于他们缺乏明晰的道德判断标准,往往不是按社会规范来决定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因而在行为的选择上有较大的随意性,忽视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有些大学生“以现实的道德标准来要求自己,而以理想的道德标准来要求他人和社会。”[8]自认为具有超过社会一般成员的认识水平和意志能力,而在现实中又很难理性地把握自我,使自己处于一种盲目的状态中。由于对自我认知的内在分裂,使一些大学生对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在价值上产生了双重标准,往往将功利尺度较多地指向自我,正是由于这种自我认识方面的偏差,使许多大学生尽管在公德认知和评价方面可能是正确的,但落实到行为和习惯上时却不尽人意,甚至是自相矛盾的。
  2.家庭教育存在着缺陷
  家庭环境的影响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极为重要的,“家庭的长期影响、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将决定一个人的性格、品行。”[9]P105大学生多是家里的独生子女,父母的娇宠溺爱和唯命是从使他们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不懂得尊重别人,缺乏社会责任感。很多父母也忽视了自身的人生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对孩子的影响,有些家长只重视学习,却忽视了品德教育,撒谎、懒惰、骄横、举止粗俗、考试作弊、破坏公物等行为,在许多家长眼里变得无足轻重。还有的家庭中父母不遵守社会公德,不注重个人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也给孩子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父母和长辈过分宠爱自己的子女或晚辈,无原则地满足他们的不合理要求,偏袒过失,这样的家庭环境容易使他们变得我行我素,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同情心,不懂得尊重他人,缺乏责任感,影响了大学生社会公德的养成,不利于大学生社会公德的培育。
  3.传统的公德培养方式不利于大学生社会公德的培养
  我国社会公德教育中学生从小没有充分得到作为社会成员所应遵循的基本规范的教育,充塞耳目的是一些他们并不十分理解、过于简化却又尽善尽美的道德条文。学生头脑里尚且无法将这些条文完全消化,更不用说付诸行动了。各级各类学校只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和能力的培养,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社会公德教育,未形成一套完整可行的教育体系,不利于学生社会公德的养成性教育。
  社会公德是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公民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社会公德直接反映出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高低。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以及与此相关的社会公德教育成为高校德育工作的重点。
  但从总体上来说还是存在以下问题,一方面是简单说教,硬性注入。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社会公德是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反映,是基础文明修养的重要内容。“现代教学以人为本位,旨在促进人的发展。”[10]P250重视和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是学校教育的应有内容。但传统的学校教育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高等学校德育的任务被简单归结为传道,即向人们灌输思想和规范,忽视培养人们的能力和个性,甚至存在否定和抹杀人的个性的倾向,尤其是在社会公德教育过程中简单说教、硬性注入的现象比较普遍,忽视了受教育者的自我发展、自我进步的内在需要。由于教育方法的缺陷,学校社会公德教育长期停滞不前。
  另一方面是社会公德教育缺乏实践。属于上层建筑领域的思想道德教育,如果不关注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离开学生的切身利益,就是空洞的、毫无内容的,也是没有意义和效果的。“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和他们的利益有关。”[11]P82传统的社会公德教育缺乏计划性、长期性,即使重视和加强了这方面的教育,多数学校也存在公德教育目标空泛、理想化,很少提到实践和现在,教育内容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在接受教育时,感到与自己的关系不大,从而产生淡漠思想。公德教育过程抽象、空洞,学生中普遍缺乏道德实践,道德行为能力不强,进而造成道德愿望和道德行为相矛盾的现象。再加上社会公德教育范围太大,内容比较空洞,往往就事论事,所以难以引起受教育者的共鸣,更不用说深刻反思了,往往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4.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大学不再是脱离于社会之外的象牙塔,从根本上讲,大学生公德水平的提高,与整个社会公德意识的提高是密不可分的。“分析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现象出现的原因,既有大学生群体的主观问题,也有当前社会环境和成人群体的客观原因。从大学生群体自身看,主要是自由思想的异化消解了公德规范的约束力。从客观原因分析,成人群体的公德缺失行为诱发了大学生公德失范现象的出现。”[12]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我国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和社会生活方面都发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但不可否认的是,社会上存在的不良风气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大学生的社会公德。一方面,大学生希望生活在一个有着良好道德水平的社会之中,另一方面,当看到社会存在不道德的行为或在实践中遇到阻力时,又会感到自己力量的弱小。不良风气的存在,会动摇大学生的道德信念,使其放弃高尚的道德理想而随波逐流。当社会公德不能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时,也就失去了它对人们行为的约束作用了。所以说,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净化社会风气,是对大学生进行公德教育的重要保障。
  三、努力探寻大学生社会公德培养的新途径
  大学时期是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良好的社会公德、行为习惯和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必须不断改革和改进原有的一些工作方式和方法,加强对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教育。
  1.改进社会公德教育方法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社会公德教育的要求不仅仅停留在协调和规范人的行为上,更多的是作为主体的人在不断发展自身的潜能和解放人的个性上。加强大学生的公德教育关键在于大学生自身对公德规范的“内化”,把公德当作自身人格尊严的组成部分,从而在日常行为中自觉地加以实践和运用,实现从“他律”向“自律”的转化。   当前,对大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应根据其自身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例如,创建民主的对话形式,让受教育者真正投入到交流中来;让受教育者通过实践取得正面体验,社会实践是大学生砥砺品格的重要条件,也是最直观、最生动和最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大学生只有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增长见识和才干,才能使社会公德规范知识转化为内在动机;注意社会公德教育的理性化,即在学生接受道德认知、形成道德情感并实践道德行为时,促使学生的道德思维形成,对道德进行反省和评价。当然,良好的社会公德实践与培养并非一蹴而就,一次锻炼就能达到的,它需要经过反复实践长期培养才能形成。
  2.加强文化素质和人文素质教育
  文化素质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基础。文化素质包括文化知识修养和专业能力,也包括文化品质。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对大学生而言文化素质应是一切素质的根本,它对人的思想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等都产生重大影响。因而它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得以正确树立与发展的基础。一个人只有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和渊博的知识,才能在本专业领域具备更广的视野,才能形成高尚的情操、宽阔的胸襟和恢宏的气度。人只有在良好的文化素养的基础上,才谈得上树立远大理想,才能谈得上知书识礼、遵纪守法。相对文化素质而言,人文素质从根本上说,是教人如何做人的,只有具有丰富文化底蕴的人,才能了解历史知识,理解传统文化,才会产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社会责任感。书读得多了,心胸就会开阔,道德情感也可能相对提高。因此学校除严抓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寓社会公德教育于专业教学工作中。此外还应增开文学、艺术、历史、哲学、心理学等对社会公德产生直接影响的人文科学课程,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品位。
  3.教育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就目前高校的情况来看,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主要是由德育教育教师,特别是政治辅导员和班主任来实施的,有些辅导员喜欢用行政权力要求学生去做什么、禁止做什么,事实表明,社会公德教育最有效的影响力并不在于行政权力,而在于教师的气质、学识和涵养等非权力因素。融洽的师生关系可直接提高教育的可接受性,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扮演着组织者、传授者、促进者和引导者的角色。”[13]P152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人格魅力比教学能力更为重要。作为高等院校的教师应该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代表,既要有渊博的知识,过硬的实践技能,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尚的人品和道德情操。要通过自身良好的道德行为和人格力量来教育、感化、熏陶、启迪学生,使学生学有榜样。同样的教育内容、教学要求,素质高的教师的教育就能深入人心,对学生产生深刻影响和效果,达到预期目的。相反,素质低的教师的教育往往会事倍功半。因此,教育者要提高自身道德素养,真正做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作用来引导学生、带动学生。
  4.优化社会环境,加强舆论导向
  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环境,其道德水平的形成和发展也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不良的环境对于大学生社会公德有着广泛的、复杂的影响,它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影响大学生社会公德的形成。高校应积极发挥舆论在社会公德建设中的导向作用,倡导公德意识,推崇先进模范,宣传优良的社会公德事迹,谴责不讲公德的行为,鞭挞丑恶现象,从而在校园内形成人人讲公德、唾弃不文明行为的良好公德环境。在广播、电影、电视、报纸期刊、互联网等各种媒体中进行正确的引导。在评价成功人士以及大学生成才者时,不以金钱论英雄,改变一切向钱看的错误观念。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正确的舆论导向,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教育水平。
  我们要培育的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期的大学生,必须高度重视社会公德这一基础教育,这就要求高校在管理过程中必须积极做好公德意识养成教育工作,改进社会公德教育的方法,加强文化素质和人文素质的教育,提高教育者自身的素质,优化社会环境,进而加强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有效应对大学生社会公德缺失的行为。
  参考文献:
  [1]席彩云.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途径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12):50—51.
  [2]商秀秀.大学生社会公德建设分析[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87—189.
  [3]陈英.当前大学生社会公德缺失问题及教育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0,(21):62—64.
  [4]徐瑰丽.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原因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1,(22):51—52.
  [5]李国琴.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问题探析[J].中国西部科技,2006,23:78-79.
  [6]彭晓玲,骆琪.大学生道德观调查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9,8:191-192.
  [7]翟红军.加强社会公德教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J].思想平台,2005(5):66-68.
  [8]赵聪慧,薛红英.大学生公德的现状、成因及教育[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3,(2):49-50.
  [9]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10]余文森.新课程背景下的公共教育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0.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12]席彩云.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途径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12):50—51.
  [13]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其他文献
摘要:食品安全关系民族存亡、关乎子孙后代的健康成长,是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一项值得广泛关注和研究的重大课题,更是我县目前亟待研究和防范的现实问题。基于此,文章就仪陇县当前食品质量安全的现状和原因进行分析,从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与引导;质检部门和新闻媒体监督;餐饮行业食品添加剂的规范使用和管理;小作坊食品生产的整顿、规范与处罚力度以及企业道德伦理建设方面提出探索性的建议。  关键词:仪陇;食品安全
期刊
摘要:氧气瓶是贮存和运输氧气的专用高压容器,其内压力高,由于装卸运输和使用环境不当,往往使氧气瓶的使用处于不安全状态,一旦发生气瓶爆炸事故,将造成巨大损失。为此,氧气瓶的安全使用尤为重要。  关键词:氧气;性质;氧气瓶;安全;使用  氧气瓶是贮存和运输氧气的专用高压容器,它是由瓶体、瓶箍、瓶阀和瓶帽4部分组成。其瓶体外部有两个防震胶圈,瓶体为天蓝色,并用黑漆标明“氧气”两字,用以区别其他气瓶。氧气
期刊
摘要:应用紫外吸光度法测定食品级白油中稠环芳烃含量,研究了测定过程中仪器、试剂等对分析结果的影响,提高了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关键词:食品级白油;紫外吸光度;稠环芳烃;己烷;二甲基亚砜;聚四氟乙烯  0.前言  食品级白油被广泛地应用在食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等领域,而由于原料和生产加工过程产生一些芳烃,其中稠环芳烃大多数都能致癌,因此食品级白油中稠环芳烃含量被国家严格控制,国家标准要求:在波长26
期刊
随着我军体制编制调整,军队用人机制不断完善,部分编制现役士兵的炊事、驾驶等岗位上的公勤人员,部分编制现役文职干部的护理、药剂、医技等岗位上的医护人员,实验、艺术、文体、出版等岗位上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及院校基础课教学岗位上的教员,都将改为聘用非现役人员来担任。因此,对军队非现役人员进行适当的定位,特别是在2009年4月份现役军人工资待遇改革后,及时合理地制定非现役人员的生活待遇制度,对适应这一改革的
期刊
空中花园从本质上讲完全是一种人造的景观,因此与陆地上的花同相比,它与所属建筑物的关系更加紧密。就是为内部空间提供阴凉,但是如果设计得好,也可以成为外部空间设计中的一个特别元素。水平的木材或金属立柱伸出建筑物之外,用与建筑物平行的薄片结构相连接。整体的建造方式可以非常简洁,也可以非常华丽,这取决于建筑物的风格。制造出一片阴凉区,同时可以让人们非常愉快地踏入花园的景观中。  屋顶花园的设计,必须充分考
期刊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好坏,不仅关系到国有资产安全完整,而且直接影响行政事业单位各项职能履行和各项事业发展。笔者认为,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薄弱环节是实物资产管理,强化实物资产管理乃当务之急。  一、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实物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产管理意识淡薄,实物资产管理混乱  1.管理意识淡薄,重钱轻物  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平时只重视银行存款及指标使用情况,只关心实物资产物质形态
期刊
摘要:群众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社会和谐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提高群众文化水平,才能体现国家民族的整体素质,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进步,才能加快社会和谐的步伐。  关键词:群众文化;和谐发展;作用  文化是社会长期发展过程中沉淀下来的,是人民群众在日常的生活中的方式、地方习俗、行为规范、价值观等的体现。群众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来自于人民群众长期的生产
期刊
摘要:在我国提出“发展文化软实力”的背景下,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图书馆事业是国家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图书馆文化建设,在提升国家软实力的进程中大有可为。作为评价某区域社会文化的图书馆文化指标的建立及其测度直接关系到该区域文化的健康发展。文章阐述了图书馆文化强省指标的设置原则,基于图书馆文化的内涵及特征,从图书馆文化资金保障力、文化辐射力等5个方面建立了
期刊
教师与学生是组成教学活动的两个基本因素。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通过教起主导作用。教师是系统知识的传授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学生学习与生活的指导者。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把对学生说来外在的东西转化成为内在的东西。教师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尽可能的创造条件教学生去认识客观世界和把握客观世界的规律。然而,从教学过程的本质来看,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学生的学是内因,教师的教是外因,教师的
期刊
摘 要:不定式结构的研究是生成语法中研究的重点,但对于不定式结构的研究还存在很多值得证伪和探讨的问题。对于不定式内在的结构,到底是CP还是IP,以及FOR-TO这一特殊从句结构的存在该作何解释。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从一个新的角度探讨不定式的句法特征和不定式从句结构的句法机制。通过比较、演绎和解释的方法论证了多数学者将不定式从句结构视为CP结构这一观点的不合理性,并且尝试推导出不定式结构的生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