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发展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本论文就作者所在高等院校在工程硕士研究生管理方面的改革进行了详细介绍;从课程体系设置、培养过程和授位标准三个方面,分析了轻工纺织食品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措施;就本学院工程硕士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改革
研究生教育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基本实现了满足国内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战略目标,但总体上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为了满足社会生产发展需要,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我国从2007年开始设置在职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2009年国家为了弥补学术型硕士实际操作能力差的特点,开设了全日制专业型硕士学位。根据2013年教育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积极发展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教育已经成为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1院校工程硕士教育改革分析
四川大学2013年有28个工程领域招收全日制工程硕士和26个领域招收在职工程硕士,主要包括机械制造、高分子、材料、水利水电、建筑、环境、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和轻工技术等学科门类。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我国经济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求持续增加和完善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的必然要求。我校工程硕士与工学硕士所占比例约为1︰2左右,此差距正在呈现逐年减小的趋势。我院目前在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工程、食品工程和材料工程四个领域招生工程硕士,每年招生人数在40个左右。学生可以通过推荐免试或参加一月份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进入全日制工程硕士领域学习,在职人员可以通过十月份全国GCT考试合格后,再参加我校自主组织的专业考试和专家面试进入我校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1.1工程硕士培养目标定位
我院工程硕士领域要求其研究生应具备对工程项目相关信息进行正确分析处理的能力,综合运用本领域所学的知识对项目进行设计、管理、分析、预测和优化等,解决相关工程领域的实际问题。培养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突出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质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是我院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总体培养目标。在课程体系设置、培养过程和授位标准三个方面不同于工学硕士,我院将基础知识学习、专业技能培养、实践能力训练和综合素质培养四大内容有机结合,通过课程学习阶段、实践训练阶段和应用检验阶段三个阶段,实现高水平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
1.2 课程体系设置
课程学习阶段设置有基础理论课、专业技能课程、案例课程和综合素质课程四大板块。我院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课程设置明显区别于工学硕士学位研究生。除公共平台课(政治、外语和数学等)与学术学位研究生相同外,四个工程领域还设置有专门的专业平台课。为提供更大的应用性课程可选空间,压缩理论性课程,增加了应用性选修课的课程数量,同时也可保证案例课和实践训练的实施。学术交流活動要求次数减少,鼓励以实践交流活动学分替代学术交流活动学分。案例教学和案例库建设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内容,我院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开设了近20门案例课,除本校教师外,还邀请来自英国、美国、意大利、日本、加拿大、西班牙等国家的科学家,和BASF、BAYEY、SATRA、REPICO、W2O环境工程公司、浙江卡森集团、金宫川派味业等国内外知名企业董事长、总裁和总经理等到校为学生开展学术讲座,以生动形象的真实案例为专业型研究生拓展学习思路。
1.3 双导师制
双导师制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在应用检验阶段,工程硕士研究生一方面在校内导师的指导下,综合运用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在校外合作导师的指导下解决具体的实际应用问题,在此基础上完成达到分类授位要求的学位论文。我院学生在双向选定校内导师的基础上,由校内导师推荐或由学院指定校外导师。在校外合作导师资格认定上,严格把握“具有副高及以上的专业技术职务、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和高度的责任心”三个基本条件,优先选择具有长期在本行业从事专业生产和管理的企业老总、行业专家和高级工程师等,由学院统一颁发聘书。工程硕士业学位研究生在确定培养方案、开题报告、毕业论文设计、答辩、申请授位等环节都应有双导师共同指导并签署意见。
2 结语
我院近五年培养的工程专业学位硕士就业率均为百分之一百。就目前存在的问题来看,学生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认知度低,在我院就读的工程硕士大部分是通过免试入学,参加全国招考入学的仅占少数。校外导师和实践基地建设配套经费少,我院目前大部分工程硕士校外导师都是义务指导学生,部分实践基地也是由企业出资建设。优秀专业学位研究生奖励政策与科学学位学生无明显优势,学生毕业后从事本行业工作的少等。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政府应强化政策和条件保障,加大投入支持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力度。学校应完善奖助政策体系,建立长效、多元的专业学位奖助政策体系,强化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等对工程硕士研究生的激励政策。加大对本科生的宣传力度,多吸收对相关工程领域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参考文献:
[1]《关于试行工程硕士不同形式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及评价指标的通知》[Z].教指委[2011]11号,2011.09
[2]《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Z].教研[2013]1号,2013.01
[3] 关于印发《四川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总体培养方案(试行)》的通知[Z].川大研[2012]73号,2012.10
关键词: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改革
研究生教育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基本实现了满足国内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战略目标,但总体上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为了满足社会生产发展需要,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我国从2007年开始设置在职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2009年国家为了弥补学术型硕士实际操作能力差的特点,开设了全日制专业型硕士学位。根据2013年教育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积极发展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教育已经成为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1院校工程硕士教育改革分析
四川大学2013年有28个工程领域招收全日制工程硕士和26个领域招收在职工程硕士,主要包括机械制造、高分子、材料、水利水电、建筑、环境、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和轻工技术等学科门类。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我国经济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求持续增加和完善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的必然要求。我校工程硕士与工学硕士所占比例约为1︰2左右,此差距正在呈现逐年减小的趋势。我院目前在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工程、食品工程和材料工程四个领域招生工程硕士,每年招生人数在40个左右。学生可以通过推荐免试或参加一月份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进入全日制工程硕士领域学习,在职人员可以通过十月份全国GCT考试合格后,再参加我校自主组织的专业考试和专家面试进入我校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1.1工程硕士培养目标定位
我院工程硕士领域要求其研究生应具备对工程项目相关信息进行正确分析处理的能力,综合运用本领域所学的知识对项目进行设计、管理、分析、预测和优化等,解决相关工程领域的实际问题。培养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突出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质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是我院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总体培养目标。在课程体系设置、培养过程和授位标准三个方面不同于工学硕士,我院将基础知识学习、专业技能培养、实践能力训练和综合素质培养四大内容有机结合,通过课程学习阶段、实践训练阶段和应用检验阶段三个阶段,实现高水平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
1.2 课程体系设置
课程学习阶段设置有基础理论课、专业技能课程、案例课程和综合素质课程四大板块。我院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课程设置明显区别于工学硕士学位研究生。除公共平台课(政治、外语和数学等)与学术学位研究生相同外,四个工程领域还设置有专门的专业平台课。为提供更大的应用性课程可选空间,压缩理论性课程,增加了应用性选修课的课程数量,同时也可保证案例课和实践训练的实施。学术交流活動要求次数减少,鼓励以实践交流活动学分替代学术交流活动学分。案例教学和案例库建设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内容,我院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开设了近20门案例课,除本校教师外,还邀请来自英国、美国、意大利、日本、加拿大、西班牙等国家的科学家,和BASF、BAYEY、SATRA、REPICO、W2O环境工程公司、浙江卡森集团、金宫川派味业等国内外知名企业董事长、总裁和总经理等到校为学生开展学术讲座,以生动形象的真实案例为专业型研究生拓展学习思路。
1.3 双导师制
双导师制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在应用检验阶段,工程硕士研究生一方面在校内导师的指导下,综合运用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在校外合作导师的指导下解决具体的实际应用问题,在此基础上完成达到分类授位要求的学位论文。我院学生在双向选定校内导师的基础上,由校内导师推荐或由学院指定校外导师。在校外合作导师资格认定上,严格把握“具有副高及以上的专业技术职务、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和高度的责任心”三个基本条件,优先选择具有长期在本行业从事专业生产和管理的企业老总、行业专家和高级工程师等,由学院统一颁发聘书。工程硕士业学位研究生在确定培养方案、开题报告、毕业论文设计、答辩、申请授位等环节都应有双导师共同指导并签署意见。
2 结语
我院近五年培养的工程专业学位硕士就业率均为百分之一百。就目前存在的问题来看,学生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认知度低,在我院就读的工程硕士大部分是通过免试入学,参加全国招考入学的仅占少数。校外导师和实践基地建设配套经费少,我院目前大部分工程硕士校外导师都是义务指导学生,部分实践基地也是由企业出资建设。优秀专业学位研究生奖励政策与科学学位学生无明显优势,学生毕业后从事本行业工作的少等。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政府应强化政策和条件保障,加大投入支持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力度。学校应完善奖助政策体系,建立长效、多元的专业学位奖助政策体系,强化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等对工程硕士研究生的激励政策。加大对本科生的宣传力度,多吸收对相关工程领域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参考文献:
[1]《关于试行工程硕士不同形式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及评价指标的通知》[Z].教指委[2011]11号,2011.09
[2]《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Z].教研[2013]1号,2013.01
[3] 关于印发《四川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总体培养方案(试行)》的通知[Z].川大研[2012]73号,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