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观察及评价解郁舒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随机对照试验,共纳入治疗组(中药)30例,对照组(多潘立酮)27例,疗程2周,治疗前后作自身对照。结果:治疗组显效率46.67%,总有效率83.33%,对照组显效率18.51%,总有效率51.8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解郁舒胃汤治疗FD有显著疗效。
【关键词】解郁舒胃汤;消化不良;多潘立酮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440-01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指具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上腹不适症状经检查排除了引起这些症状的胃肠道、肝胆道及胰腺等器质性疾病的1组临床综合征,症状可持续或反复发作,症状发作时间每年超过1个月。F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目前认为,上胃肠道动力障碍是主要的病理生理学基础,精神因素和应激因素也一直被认为与其发病有密切关系,FD患者存在个性异常,焦虑、抑郁积分显著高于正常人群和十二指肠溃疡组。内科常规治疗效果欠佳,为提高FD的疗效,笔者采用中医药剂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参照罗马标准[1]:即持续性或反复性的上腹不适,超过7个月,可包括下列症状的1项或数项:餐后饱胀、腹部胀气、嗳气、早饱、厌食、恶心、呕吐、烧心、胸骨后痛、反胃。所有患者经临床、实验室、胃镜、B超等检查排除了器质性疾病。中医辨证分型标准[2]:属肝郁型。
1.2 临床资料
FD患者57例,均为本院消化科门诊及住院患者,均符合FD诊断标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其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35.2±11.3)岁,病程(2.8±1.7)年,治疗前症状积分(50±30)分;对照组27例,其中男12例,女15例,年龄(30.5±9.3)岁,病程(2.3±1.6)年,治疗前症状积分(40±20)分。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方面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予解郁舒胃汤,由柴胡10g,白芍10g,郁金10g,茯苓10g,当归10g,百合20g,合欢皮15g、甘草5g、小麦20g、大枣5个、枳壳15g、莱菔子10g、黄芩3g组成,药不加减,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对照组口服多潘立酮片(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每次10mg,每日3次,治疗期间停用一切其他药物,疗程2周。
1.4 观察项目
①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将FD的3个主要症状(上腹胀、早饱、嗳气)和5个次要症状(上腹痛、反酸、烧心、恶心、呕吐及上腹痞闷不适)分为3级,Ⅰ级为轻度(偶有),记5分,Ⅱ级为中度(常有),记10分,Ⅲ级为重度(每日或每餐均有),记15分。②不良反应。
1.5 疗效评定标准
疗效指数(治疗前症状总分-治疗后症状总分)/治疗前症状总分×100%。疗效指数>75%为显效,疗效指数25%~75%为好转,疗效指数<25%为无效。显效率(显效例数/总例数),总有效率(显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治疗组显效14例
显效率为46.67%(14/30),好转1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3.33%(25/30);对照组显效5例,显效率为18.51%(5/27),好转9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51.85%(14/27),两组显效率(χ2=5.07,P<0.05)及总有效率(χ2=6.52,P<0.05)差异均有显著性。
2.2 不良反应
治疗组无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有1例出现腹泻,1例出现恶心,1例出现头痛,可继续服药完成疗程。
3 讨论
此病主要是对症治疗,要遵循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的原则。FD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涉及胃酸分泌、胃肠动力障碍、幽门螺杆菌感染、胃肠激素、心理因素、内脏敏感及环境因素等方面。近年来,国内学者对FD患者进行调查发现焦虑和抑郁评分显著高于健康人群,消化不良症状与焦虑、抑郁分数呈正相关[3],所以精神心理异常与FD相关得到普遍认可,抗抑郁药在FD中的应用能够明显提高疗效,常规促胃动力药、胃黏膜保护剂、制酸、助消化等治疗,疗效欠佳,必须寻求其他方法。
FD属中医学的“胃脘痛”、“痞症”、“嘈杂”、“纳呆”范畴,病因是由情志不遂或邪犯脾胃等导致脾胃气机失常,病变部位在胃,涉及肝脾两脏,胃主受纳,主通降,脾主运化,主升清,肝主疏泄,脾胃的运化功能又有赖于肝脏疏泄功能。故采用解郁舒胃汤治疗FD,方中白芍柔肝养血,又可防柴胡劫肝阴之弊,郁金入气血两分,既行气解郁又凉血清心,合当归养血活血,解郁更强。4药合用具有疏肝解郁治胸胁胀满,郁闷不舒,茯苓、百合、合欢皮等有宁心安神解郁之效,加甘草、小麦、大枣组成治脏躁名方甘麦大枣汤养心安神、解郁,枳壳有促进胃肠动力作用[4],莱菔子行气消胀,黄芩既有监制诸药的温燥,又取辛开苦降和胃顺气之意。全方共奏疏肝解郁、行气消滞、和胃降气及和缓止痛之功,用于FD具有较好疗效,显效率为46.67%,总有效率为83.33%。
总之,本结果显示解郁舒胃汤治疗FD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患者耐受性好,依从性高,适合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Drossman DA, Richter JE, Talley NJ, et al. The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M]. Boston: Little Brown & Co, 1994:1-74.
[2] 张佰萸.中医内科学[M].5版.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5:133-141.
[3] 田虹,周汉建,戈兰.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焦虑和抑郁调查分析[J].广东医学,1999,20(1):858-859.
[4] 刘汶,张大炜.中药对胃肠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1998,6(3):191-192.
【关键词】解郁舒胃汤;消化不良;多潘立酮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440-01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指具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上腹不适症状经检查排除了引起这些症状的胃肠道、肝胆道及胰腺等器质性疾病的1组临床综合征,症状可持续或反复发作,症状发作时间每年超过1个月。F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目前认为,上胃肠道动力障碍是主要的病理生理学基础,精神因素和应激因素也一直被认为与其发病有密切关系,FD患者存在个性异常,焦虑、抑郁积分显著高于正常人群和十二指肠溃疡组。内科常规治疗效果欠佳,为提高FD的疗效,笔者采用中医药剂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参照罗马标准[1]:即持续性或反复性的上腹不适,超过7个月,可包括下列症状的1项或数项:餐后饱胀、腹部胀气、嗳气、早饱、厌食、恶心、呕吐、烧心、胸骨后痛、反胃。所有患者经临床、实验室、胃镜、B超等检查排除了器质性疾病。中医辨证分型标准[2]:属肝郁型。
1.2 临床资料
FD患者57例,均为本院消化科门诊及住院患者,均符合FD诊断标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其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35.2±11.3)岁,病程(2.8±1.7)年,治疗前症状积分(50±30)分;对照组27例,其中男12例,女15例,年龄(30.5±9.3)岁,病程(2.3±1.6)年,治疗前症状积分(40±20)分。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方面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予解郁舒胃汤,由柴胡10g,白芍10g,郁金10g,茯苓10g,当归10g,百合20g,合欢皮15g、甘草5g、小麦20g、大枣5个、枳壳15g、莱菔子10g、黄芩3g组成,药不加减,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对照组口服多潘立酮片(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每次10mg,每日3次,治疗期间停用一切其他药物,疗程2周。
1.4 观察项目
①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将FD的3个主要症状(上腹胀、早饱、嗳气)和5个次要症状(上腹痛、反酸、烧心、恶心、呕吐及上腹痞闷不适)分为3级,Ⅰ级为轻度(偶有),记5分,Ⅱ级为中度(常有),记10分,Ⅲ级为重度(每日或每餐均有),记15分。②不良反应。
1.5 疗效评定标准
疗效指数(治疗前症状总分-治疗后症状总分)/治疗前症状总分×100%。疗效指数>75%为显效,疗效指数25%~75%为好转,疗效指数<25%为无效。显效率(显效例数/总例数),总有效率(显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治疗组显效14例
显效率为46.67%(14/30),好转1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3.33%(25/30);对照组显效5例,显效率为18.51%(5/27),好转9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51.85%(14/27),两组显效率(χ2=5.07,P<0.05)及总有效率(χ2=6.52,P<0.05)差异均有显著性。
2.2 不良反应
治疗组无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有1例出现腹泻,1例出现恶心,1例出现头痛,可继续服药完成疗程。
3 讨论
此病主要是对症治疗,要遵循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的原则。FD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涉及胃酸分泌、胃肠动力障碍、幽门螺杆菌感染、胃肠激素、心理因素、内脏敏感及环境因素等方面。近年来,国内学者对FD患者进行调查发现焦虑和抑郁评分显著高于健康人群,消化不良症状与焦虑、抑郁分数呈正相关[3],所以精神心理异常与FD相关得到普遍认可,抗抑郁药在FD中的应用能够明显提高疗效,常规促胃动力药、胃黏膜保护剂、制酸、助消化等治疗,疗效欠佳,必须寻求其他方法。
FD属中医学的“胃脘痛”、“痞症”、“嘈杂”、“纳呆”范畴,病因是由情志不遂或邪犯脾胃等导致脾胃气机失常,病变部位在胃,涉及肝脾两脏,胃主受纳,主通降,脾主运化,主升清,肝主疏泄,脾胃的运化功能又有赖于肝脏疏泄功能。故采用解郁舒胃汤治疗FD,方中白芍柔肝养血,又可防柴胡劫肝阴之弊,郁金入气血两分,既行气解郁又凉血清心,合当归养血活血,解郁更强。4药合用具有疏肝解郁治胸胁胀满,郁闷不舒,茯苓、百合、合欢皮等有宁心安神解郁之效,加甘草、小麦、大枣组成治脏躁名方甘麦大枣汤养心安神、解郁,枳壳有促进胃肠动力作用[4],莱菔子行气消胀,黄芩既有监制诸药的温燥,又取辛开苦降和胃顺气之意。全方共奏疏肝解郁、行气消滞、和胃降气及和缓止痛之功,用于FD具有较好疗效,显效率为46.67%,总有效率为83.33%。
总之,本结果显示解郁舒胃汤治疗FD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患者耐受性好,依从性高,适合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Drossman DA, Richter JE, Talley NJ, et al. The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M]. Boston: Little Brown & Co, 1994:1-74.
[2] 张佰萸.中医内科学[M].5版.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5:133-141.
[3] 田虹,周汉建,戈兰.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焦虑和抑郁调查分析[J].广东医学,1999,20(1):858-859.
[4] 刘汶,张大炜.中药对胃肠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1998,6(3):19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