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近些年高等院校连续扩大招生,高等院校生毕业就业的问题日益严峻。这一问题已发展成社会广泛关注的难题,而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需要大学生主动提升自身的就业核心竞争力。本文从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和特点分析入手,讲述了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原因,并就如何提升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进行了积极的探讨。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培养
如今,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处境已成为世界性难题,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也寸步难行。所以,本文将重点对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要素和特点等进行详细分析,从中发现大学毕业生现在所存在的各方面问题,并对此提出实用有效的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措施与对策,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一、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1990年,在普拉哈拉德和哈默于《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中首次提出了“核心竞争力”这一概念。早先“核心竞争力”一词被运用于经济学范畴,之后由于“核心竞争力”在当代社会于多领域极具体现,并且顺应现代社会的进展规则,“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在个人身上也得到了体现。所谓个人核心竞争力即“是个人以自身拥有的知识和技能为基础,在不断学习中创新,在不断创新中整合各项可利用的资源,充分凸显资源要素的效用而使自我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
二、影响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因素
1.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薄弱
现在大学生大多缺少对职业规划的能力,以至于自身缺乏市场竞争力。大学生在校期间大多都专注于专业课程的学习,部分人缺乏对兴趣爱好及未来发展方向、目标的培养、了解和探索,在学习过程中太注重课程的进度和完成,而针对自己的能力提升锻炼和个人兴趣培养非常少,对毕业后的发展和就业方向没有规划,是造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薄弱的主要因素。
2.学生自身品德素质欠缺
有调查研究发现,大多數大学生都意识不到自身缺乏一些基础的品德素质,不少大学生面对毕业后的现实状况,毫无压迫感,没有事业心,缺乏责任感,不务正业,不愿意参与集体社会活动,思想懒惰,不情愿从最基层打拼却还总想一鸣惊人;他们内心懦弱胆怯,害怕竞争,承受事情能力低,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和无私精神,也没有严格的组织纪律性。
3.学校培养人才方向模糊
目前,我国高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不同程度地落后于市场发展,在高校开始招生前,人才培养方案就会制定下来,人才培养方案一旦形成,便会具有严肃性,一般至少要应用一两年,又加上高校对现在社会市场发展信息的相对滞后,使得学生经过两年的公共基础课程教育,到学习专业课程时,有的课程已经落后于市场的需求。有些学校仍然选择用传统的应试教育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它们更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创新与实践能力。
4.就业市场机制完善不足
近几年高等院校生数量不断增加,大范围内民众受教育的程度与综合素质显著提高,但随着高等人才数量增多而相应的岗位需求却进展缓慢,导致了高等院校毕业生遭到了贬值。在综合素质普遍提高的环境下高等院校毕业生的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淘汰机制造成大片的失业人员,而现社会还没有完善的机制来安置这些待业人员,这日渐激烈的冲突会让当代大学毕业生的生存举步维艰。
三、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1.加强职业规划,提高就业质量
高校作为培养大学生的主要机构,要加强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教育和指导,使在校大学生做好充分准备,能更清楚的知道如何去寻找就业机会和规划将来职业发展,明确学习目的和方向,更加主动积极地去规划和发展未来方向。
2.扩展素质教育,强化人格培养
高校方面,第一要重视育人环境的形成。尽最大努力把大学生的人格培养与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实际教学等各个环节相结合,在形成良好的人文环境方面上加大力度。第二要注重教师的引领和示范作用。老师是大学生的主要引导人物,教师的师德魅力和治学精神对学生的影响力很大,要用认真严谨的态度来培养学生的人格魅力。
四、结语
如今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高校和政府在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方面有着重要的责任。高校不仅要注意对专业知识的教学,还要培养大学生运用专业知识的技能,将知识与技能相结合,才能把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解决实际的问题。政府则要为大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外部市场环境,完善市场机制,提高大学生就业率。此外,良好的个人修养也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关键。高校加强对大学生性格的培养的同时,大学生自身也应具有良好的心态。只有一个既具备专业知识技能,又拥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人,才能提升个人就业核心竞争力,才能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成为未来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忠平,王朝霞,杜品.提升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几点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2(05)
[2]黄雪,李新.综合性大学音乐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03)
[3]荀关玉,陈惠敏.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J].科技信息,2011(16)
作者简介:
許多(1995—),女,汉族,河南郑州人,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专业。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培养
如今,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处境已成为世界性难题,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也寸步难行。所以,本文将重点对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要素和特点等进行详细分析,从中发现大学毕业生现在所存在的各方面问题,并对此提出实用有效的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措施与对策,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一、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1990年,在普拉哈拉德和哈默于《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中首次提出了“核心竞争力”这一概念。早先“核心竞争力”一词被运用于经济学范畴,之后由于“核心竞争力”在当代社会于多领域极具体现,并且顺应现代社会的进展规则,“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在个人身上也得到了体现。所谓个人核心竞争力即“是个人以自身拥有的知识和技能为基础,在不断学习中创新,在不断创新中整合各项可利用的资源,充分凸显资源要素的效用而使自我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
二、影响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因素
1.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薄弱
现在大学生大多缺少对职业规划的能力,以至于自身缺乏市场竞争力。大学生在校期间大多都专注于专业课程的学习,部分人缺乏对兴趣爱好及未来发展方向、目标的培养、了解和探索,在学习过程中太注重课程的进度和完成,而针对自己的能力提升锻炼和个人兴趣培养非常少,对毕业后的发展和就业方向没有规划,是造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薄弱的主要因素。
2.学生自身品德素质欠缺
有调查研究发现,大多數大学生都意识不到自身缺乏一些基础的品德素质,不少大学生面对毕业后的现实状况,毫无压迫感,没有事业心,缺乏责任感,不务正业,不愿意参与集体社会活动,思想懒惰,不情愿从最基层打拼却还总想一鸣惊人;他们内心懦弱胆怯,害怕竞争,承受事情能力低,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和无私精神,也没有严格的组织纪律性。
3.学校培养人才方向模糊
目前,我国高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不同程度地落后于市场发展,在高校开始招生前,人才培养方案就会制定下来,人才培养方案一旦形成,便会具有严肃性,一般至少要应用一两年,又加上高校对现在社会市场发展信息的相对滞后,使得学生经过两年的公共基础课程教育,到学习专业课程时,有的课程已经落后于市场的需求。有些学校仍然选择用传统的应试教育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它们更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创新与实践能力。
4.就业市场机制完善不足
近几年高等院校生数量不断增加,大范围内民众受教育的程度与综合素质显著提高,但随着高等人才数量增多而相应的岗位需求却进展缓慢,导致了高等院校毕业生遭到了贬值。在综合素质普遍提高的环境下高等院校毕业生的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淘汰机制造成大片的失业人员,而现社会还没有完善的机制来安置这些待业人员,这日渐激烈的冲突会让当代大学毕业生的生存举步维艰。
三、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1.加强职业规划,提高就业质量
高校作为培养大学生的主要机构,要加强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教育和指导,使在校大学生做好充分准备,能更清楚的知道如何去寻找就业机会和规划将来职业发展,明确学习目的和方向,更加主动积极地去规划和发展未来方向。
2.扩展素质教育,强化人格培养
高校方面,第一要重视育人环境的形成。尽最大努力把大学生的人格培养与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实际教学等各个环节相结合,在形成良好的人文环境方面上加大力度。第二要注重教师的引领和示范作用。老师是大学生的主要引导人物,教师的师德魅力和治学精神对学生的影响力很大,要用认真严谨的态度来培养学生的人格魅力。
四、结语
如今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高校和政府在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方面有着重要的责任。高校不仅要注意对专业知识的教学,还要培养大学生运用专业知识的技能,将知识与技能相结合,才能把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解决实际的问题。政府则要为大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外部市场环境,完善市场机制,提高大学生就业率。此外,良好的个人修养也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关键。高校加强对大学生性格的培养的同时,大学生自身也应具有良好的心态。只有一个既具备专业知识技能,又拥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人,才能提升个人就业核心竞争力,才能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成为未来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忠平,王朝霞,杜品.提升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几点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2(05)
[2]黄雪,李新.综合性大学音乐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03)
[3]荀关玉,陈惠敏.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J].科技信息,2011(16)
作者简介:
許多(1995—),女,汉族,河南郑州人,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