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有一个非常简单又管用的小窍门:当我碰到一个之前遇到过几次的、而我又记不住他的名字的人时,我就随便用一个名字叫他一声。
你有过那种体会吗?你已经遇到过那个人很多次,比如,开会的时候,中午吃饭的时候,可是你还没有记住他的名字。这挺不好意思的,不是吗?可是我在中国的几乎每一天都这么不好意思,因为我总记不住中国人的名字。
其实,来中国之前,我以为这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因为中国人的名字很短,至少和法国人的名字比起来是这样的。比如说我自己的名字,少说也是中国人的名字的两个长度,但是我的名字离法国记录还远着呢。实际上,就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坐在我的一个同事前面,她的名字是(你准备好了吗?因为这要花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弗洛朗斯·玛丽‘安尼克·都邦·多·圣·希尔·白内。我没有开玩笑。当然,我得承认通常我只叫她弗洛。
在法国,我们通常只叫一个人的名字所以没有必要记住他的姓。不过有趣的是,学校里的学生刚好相反,他们只用姓来称呼对方。为什么?我也不知道。以我的经验,开始用名字而不是姓来称呼对方发生在高中后期(这也可能只是男生这么做,因为我妻子说她们不是这样)。
不管怎么说,如果我能记住像弗洛朗斯这样长的名字,那么去记中国人的名字那岂不是小菜一碟?
实际上,我本不十分擅长记法国人或英国人的名字。我经常忘了我刚遇到过的人的名字,但是我能经常使用一两个简单的策略。对于学术界的同行来说,我们遇到的机会最多是在开学术会议上,而开会时每个人都会戴上一个名字牌。所以,我只要在关键时刻看一眼他们的名字牌,只要注意动作别太明显就行了。唯一不太好意思的是女同行,因为她们总是把名字牌戴在你不应该看的地方。如果你被人发现在偷偷地瞟一个非常接近女人乳沟的地方那挺不好意思的。所以如果老是忘了女人的名字,最终会落下个窥视癖的坏名声。
你也许会问,要是没有名字牌,你还有什么招吗?我有一个非常简单又管用的小窍门:当我碰到一个之前遇到过几次的、而我又记不住他的名字的人时,我就随便用一个名字叫他一声。比如,我正和一群人一起吃饭,其中有一个人我认识,可我就是记不起他的名字,怎么办呢?别着急。我就对他说“你好,杰姆,很高兴再见到你。”或者“嗨,汤姆,你今天怎么样?”对方当然会回答说,“杰姆是谁?我叫赫伯特!”这个时候我赶紧亲切地说,“你当然不是!我刚刚在想我的一个叫杰姆的朋友,不知怎么,我就用他的名字来叫你。”这个策略我经常用,奇怪的是它一直很起作用。
然而,这个招数如果我在中国用,马上就遇到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我熟悉的中国人的名字实在太少,实际上我熟悉的唯一的中国男人的名字就是张结海(不奇怪吧?你们),唯一熟悉的中国女人的名字是李丽(你好,李丽)!因此,我不认为如果我遇到中国男的就叫他张结海,逢到中国女人就叫她李丽是一个真的管用的招数。你能想象那样我会看上去有多傻?中国人一定会想那个愚蠢的法国人以为所有的中国人都叫张结海呢。
说到这里,我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从中国人的名字上分不出男女。这意味着当我收到一个中国人的电子邮件时,我搞不清这个中国人是男是女,而分清男女有时候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有一次我收到一个电子邮件说,“你还记得我吗?你在某某大学开会时,我们在某某餐厅一块儿吃过饭。”对,我记得那顿午饭,我也记得有两个人和我一起吃饭,可是你是谁呀?是那个男的还是那个女的?
就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向我的一个同事提到我分不清中国人性别,他给我一个非常棒的解决方案。他说,“你只要把这个名字输入Google的图片搜索中,然后看看出来的是男的还是女的就可以了。这个办法太有趣了,我不得不承认,我刚刚花了一个小时去试这个办法,而没有继续写这篇文章。
不过这个办法也有瑕疵,我把Leiping输进Google的图像搜索引擎里,出来的图像中三分之一是男的、三分之一是女的,还有三分之一是水晶制品。
中国人的名字我还有一个问题,我就是记住了,但是发音不一定对。比如,张结海的名字我是绝对记住了,但是当我说出来的时候,似乎没有一个人听得懂我在说什么。有一天,我去结海家里,但是我忘了他家的房间号码,所以我就试着用我最好的、可是根本不存在的中文问门房的阿姨。一开始进展还算顺利,她理解了我是在找人,于是她拿出一个名单。我深受鼓舞,我想我只要把张结海的名字说得非常非常清楚,她就能在名单上找到了。
事后证明我是多么的天真啊!
我说了一遍,两遍,十遍。我想也许我发音不太正确,所以我试着发出不同的音调,但我根本不知道中文有什么不同的音调,所以我当场自己发明几种音调。但是这种做法很显然除了可以热闹气氛之外,起不了什么实际作用。
实际上,那天确实有几个人停下来听我说话。一个年轻姑娘用英语问我:“你是喜剧演员吗?”“不是。”边上一个小伙子回答说,“他刚刚说他是一个摇滚歌星。”你现在可以想象当时的气氛了吗?遗憾的是这时张结海下来接我了只好停止演出,和各位道别了,用不同的声调。
是的,我对付中国人的名字确实有困难。但是巧的是,你们中国人自己为我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那就是你们的名片。一开始,我觉得中国人在名片问题上有一点疯了。我是说,我在法国至今也只收到过4张名片,是的,4张名片。看在上帝的份上,这个数量不过是我在上海一天收到的名片的数量。我曾经向我的朋友就中国人的名片问题开过愚蠢的玩笑,我曾经讽刺说,中国人似乎太热爱他们那该死的名片了。哦,是的,我以为我很聪明。现在我明白了,名片是我唯一的机会,让我能够搞清楚中国人的名字用拉丁字母写出来是什么样子。没有名片,我将完全不知所措。意识到这一点,我便开始热爱起中国人的名片来。
我猜中国人是不会理解,为什么我收到他们的名片时如此欣喜若狂,我微笑着就像看到了天使,我紧紧地捧在手上就像灵丹妙药,我把它放在胸口就像宝贝。坦率地说,我有点害怕,我不知道中国人是否也在嘲笑我:那个法国人如此珍惜我们的名片,回去之后会不会就着羊角面包一起吃掉?
我不会吃掉。我只是记名字的能力差点。不过,换上你,你到法国来,碰上一个名字叫弗洛朗斯·玛丽·安尼克·都邦·多·圣·希尔·白内的人,你有什么高招?
你有过那种体会吗?你已经遇到过那个人很多次,比如,开会的时候,中午吃饭的时候,可是你还没有记住他的名字。这挺不好意思的,不是吗?可是我在中国的几乎每一天都这么不好意思,因为我总记不住中国人的名字。
其实,来中国之前,我以为这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因为中国人的名字很短,至少和法国人的名字比起来是这样的。比如说我自己的名字,少说也是中国人的名字的两个长度,但是我的名字离法国记录还远着呢。实际上,就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坐在我的一个同事前面,她的名字是(你准备好了吗?因为这要花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弗洛朗斯·玛丽‘安尼克·都邦·多·圣·希尔·白内。我没有开玩笑。当然,我得承认通常我只叫她弗洛。
在法国,我们通常只叫一个人的名字所以没有必要记住他的姓。不过有趣的是,学校里的学生刚好相反,他们只用姓来称呼对方。为什么?我也不知道。以我的经验,开始用名字而不是姓来称呼对方发生在高中后期(这也可能只是男生这么做,因为我妻子说她们不是这样)。
不管怎么说,如果我能记住像弗洛朗斯这样长的名字,那么去记中国人的名字那岂不是小菜一碟?
实际上,我本不十分擅长记法国人或英国人的名字。我经常忘了我刚遇到过的人的名字,但是我能经常使用一两个简单的策略。对于学术界的同行来说,我们遇到的机会最多是在开学术会议上,而开会时每个人都会戴上一个名字牌。所以,我只要在关键时刻看一眼他们的名字牌,只要注意动作别太明显就行了。唯一不太好意思的是女同行,因为她们总是把名字牌戴在你不应该看的地方。如果你被人发现在偷偷地瞟一个非常接近女人乳沟的地方那挺不好意思的。所以如果老是忘了女人的名字,最终会落下个窥视癖的坏名声。
你也许会问,要是没有名字牌,你还有什么招吗?我有一个非常简单又管用的小窍门:当我碰到一个之前遇到过几次的、而我又记不住他的名字的人时,我就随便用一个名字叫他一声。比如,我正和一群人一起吃饭,其中有一个人我认识,可我就是记不起他的名字,怎么办呢?别着急。我就对他说“你好,杰姆,很高兴再见到你。”或者“嗨,汤姆,你今天怎么样?”对方当然会回答说,“杰姆是谁?我叫赫伯特!”这个时候我赶紧亲切地说,“你当然不是!我刚刚在想我的一个叫杰姆的朋友,不知怎么,我就用他的名字来叫你。”这个策略我经常用,奇怪的是它一直很起作用。
然而,这个招数如果我在中国用,马上就遇到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我熟悉的中国人的名字实在太少,实际上我熟悉的唯一的中国男人的名字就是张结海(不奇怪吧?你们),唯一熟悉的中国女人的名字是李丽(你好,李丽)!因此,我不认为如果我遇到中国男的就叫他张结海,逢到中国女人就叫她李丽是一个真的管用的招数。你能想象那样我会看上去有多傻?中国人一定会想那个愚蠢的法国人以为所有的中国人都叫张结海呢。
说到这里,我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从中国人的名字上分不出男女。这意味着当我收到一个中国人的电子邮件时,我搞不清这个中国人是男是女,而分清男女有时候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有一次我收到一个电子邮件说,“你还记得我吗?你在某某大学开会时,我们在某某餐厅一块儿吃过饭。”对,我记得那顿午饭,我也记得有两个人和我一起吃饭,可是你是谁呀?是那个男的还是那个女的?
就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向我的一个同事提到我分不清中国人性别,他给我一个非常棒的解决方案。他说,“你只要把这个名字输入Google的图片搜索中,然后看看出来的是男的还是女的就可以了。这个办法太有趣了,我不得不承认,我刚刚花了一个小时去试这个办法,而没有继续写这篇文章。
不过这个办法也有瑕疵,我把Leiping输进Google的图像搜索引擎里,出来的图像中三分之一是男的、三分之一是女的,还有三分之一是水晶制品。
中国人的名字我还有一个问题,我就是记住了,但是发音不一定对。比如,张结海的名字我是绝对记住了,但是当我说出来的时候,似乎没有一个人听得懂我在说什么。有一天,我去结海家里,但是我忘了他家的房间号码,所以我就试着用我最好的、可是根本不存在的中文问门房的阿姨。一开始进展还算顺利,她理解了我是在找人,于是她拿出一个名单。我深受鼓舞,我想我只要把张结海的名字说得非常非常清楚,她就能在名单上找到了。
事后证明我是多么的天真啊!
我说了一遍,两遍,十遍。我想也许我发音不太正确,所以我试着发出不同的音调,但我根本不知道中文有什么不同的音调,所以我当场自己发明几种音调。但是这种做法很显然除了可以热闹气氛之外,起不了什么实际作用。
实际上,那天确实有几个人停下来听我说话。一个年轻姑娘用英语问我:“你是喜剧演员吗?”“不是。”边上一个小伙子回答说,“他刚刚说他是一个摇滚歌星。”你现在可以想象当时的气氛了吗?遗憾的是这时张结海下来接我了只好停止演出,和各位道别了,用不同的声调。
是的,我对付中国人的名字确实有困难。但是巧的是,你们中国人自己为我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那就是你们的名片。一开始,我觉得中国人在名片问题上有一点疯了。我是说,我在法国至今也只收到过4张名片,是的,4张名片。看在上帝的份上,这个数量不过是我在上海一天收到的名片的数量。我曾经向我的朋友就中国人的名片问题开过愚蠢的玩笑,我曾经讽刺说,中国人似乎太热爱他们那该死的名片了。哦,是的,我以为我很聪明。现在我明白了,名片是我唯一的机会,让我能够搞清楚中国人的名字用拉丁字母写出来是什么样子。没有名片,我将完全不知所措。意识到这一点,我便开始热爱起中国人的名片来。
我猜中国人是不会理解,为什么我收到他们的名片时如此欣喜若狂,我微笑着就像看到了天使,我紧紧地捧在手上就像灵丹妙药,我把它放在胸口就像宝贝。坦率地说,我有点害怕,我不知道中国人是否也在嘲笑我:那个法国人如此珍惜我们的名片,回去之后会不会就着羊角面包一起吃掉?
我不会吃掉。我只是记名字的能力差点。不过,换上你,你到法国来,碰上一个名字叫弗洛朗斯·玛丽·安尼克·都邦·多·圣·希尔·白内的人,你有什么高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