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的课堂:德育回归生活的诉求

来源 :思想理论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anieDa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德教育中,学生道德体验、道德情感的培养异化为道德知识的单向灌输,是造成德育实效性低的根本原因。现在,我们惊喜地看到近年来中国德育改革过程中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命题——德育回归生活,这“是对一直以来广泛存在的德育‘假大空’问题的一个重要矫正”。课堂不仅是一种教学,更是一种生活;课堂不仅是教师传递知识技能的场所,更是师生交流对话、相互影响、共同成长的重要平台,其在德育回归生活中发挥着愈益重要的作用。“道德的课堂着眼于教师和学生作为一个真正的人,着眼于学生的充分、全面、多元和自由地发展,着眼于学生愉快、和谐的精
其他文献
民族音乐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髓和内涵,它的价值超越了时空,是联结着我们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精神家园,凝聚着我们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情感认同。因此,保护民族文
文章通过对梧州、玉林、贵港物流发展情况的比较分析,对洛湛铁路开通后西江流域在多式联运格局下西江流域物流集聚、物流走向及物流成本作出初步预测,为促进西江产业经济带形
国内的生态文学研究,在由宏观的理论探讨转向具体的作家作品的解读过程中,明显地出现了判别标准的泛化倾向."自然描写",在很大程度上不仅成了生态文学的前提和条件,甚至也成了
大众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力量对青少年公民意识的养成既有积极的正面作用,也有消极的负面影响。就其正面作用而言,大众文化对当前文化格局的改变有利于青少年公民主体意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