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设“秀美村庄”,是湖南省林业厅四大林业主题建设之一,也是建设绿色湖南、美丽中国的一项具体行动。湖南省林勘院作为元帅故罩洪家关建设项目规划设计单位,充分发挥自身的综合优势,从院内规划、勘察、建筑、林业、农业、景观、市政、监理等多个专业抽调骨干力量组成项目组,围绕美丽乡村典范、全面小康典范和国家精准扶贫示范区的建设目标,不断创新规划理念,完善技术手段。经过一年来的努力,洪家关这块全省乃至全国的旅游胜地越来越美,生机焕发,宛如一颗乡村之星,在三湘大地冉冉升起。
遵循生态优先 改善人居环境
洪家关是贺龙元帅的故乡,位于桑植县城北部,是老少边穷地区。长期以来,洪家关经济发展滞后,人民生活水平普遍不高,房屋破旧、道路泥泞等落后面貌与人民心中所期盼的元帅故乡形象相差甚远。因此,改善元帅故里人居环境迫在眉睫。2016年3月22日将迎来贺龙元帅诞辰120周年。湖南林勘院以此为契机,把建设好元帅故里当成向贺龙元帅120周年诞辰献礼的一项硬任务,精心组织规划设计。
2014午5月,项目组正式进入洪家关,提出遵循生态优先理念,保持本地精致秀美特色,按照“田园风光、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标准,以“山、水、田园、村庄”为要素,由表及里,逐步改善人居环境。
美化生态环境:洪家关泉峪水库周边青山叠翠,植被丰富,生态环境优美,负氧离子含量高,林业专家通过就地保护利用现有自然资源,建成贺龙生态公园。
治理玉泉河沿岸:在两岸河堤采用自然生态岸线,预留生态缓冲带,栽植水杉、杨树、垂柳等植物,配合种植樱花、桃树、梅花等观赏性植物,形成玉泉河生态廊道,实现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和美化河堤沿岸环境“双赢”。
绿化人居环境:在洪家关入口处台地广场,摒弃大面积的硬质铺地,采用“草坪+树阵+自然游路”的方式,保持农村广场的乡土趣味。
净化生活环境:新建环保风能及太阳能路灯、游客服务中心和生态停车场。
整治水体环境:综合考虑防洪、景观、蓄水等多功能需求,按照“先截污、后清淤、再修复”的设计理念逐步提高水质。
通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以来,洪家关人居环境大幅改善,原本老旧的房屋,现已改头换面;泥泞的道路,已变得干净宽阔;数十年的红军桥,业已刷漆加宽,焕然一新。
挖掘人文资源 激活乡村旅游
洪家关是贺龙元帅的故乡。这里有贺龙故居、贺龙纪念馆、红军桥等,红色文化丰富。同时,洪家关又是白族聚居地,这里有白族建筑、民歌、礼仪等,民俗风情浓郁。项目组立足红色旅游,主打民族特色,注重挖掘当地人文资源宝库,倾力把洪家关打造成以传承红色革命精神、体验民俗风情、展示山地产业为主体功能的生态魅力乡村,激活当地旅游资源。
挖掘红色旅游资源,项目组专家以点带面,打造景区特色集群。以贺龙故居及贺龙纪念馆为重点,按照文物保护要求,对其实施补充修缮,提升参观展示功能。扩充贺龙命名范围,从街道、学校、建筑到景观,表达当地人民对贺龙元帅的缅怀之情,如贺龙桥、贺龙小学、贺龙湖等。在贺龙故居附近,修建烈士陵园,纪念跟随贺龙元帅参加革命而牺牲的桑植人。同时,在广场中心设计修建“桑植魂宝鼎”,歌颂这些英魂永存的革命先辈。在民俗风情资源方面,项目组专家利用建筑作文章,建筑设计以传统的湘西建筑为基调,融入白族文化的元素和符号,采用青瓦白墙,彰显白族特色;朱红栏杆和马头墙,点缀土家风情,形成了桑植独特的少数民族特色,完美呈现了原汁原味的风俗民情。
人文资源的充分挖掘激活了乡村旅游。如今,洪家关已成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红色旅游、民族风情特色旅游胜地,大批游客慕名前来。据统计,2015年游客相比往年增加了10倍。纷至沓来的游客,拉动了当地消费,旅游成为当地新的经济增长点。
培育特色产业 补齐发展短腿
在项目专家组看来,既要生态美,又要百姓富,是美丽乡村和精准扶贫建设项目的要义。为进一步拓宽村民增收渠道,项目组专家积极为当地产业把脉,破解产业发展难题,实现旅游发展的良性循环。
在项目组的指导下,洪家关大力发展花卉苗木、特色养殖、特色种植、有机蔬菜、休闲农业、红色旅游、白族风情体验等七大重点示范产业。加快农业综合开发,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用先进的规划理念,在洪家关地势平坦且地块规整的集镇中心,以当前现状为基础,结合集镇内的桔园、梨园,建成农业综合园;在洪家关周边村落,新规划现代农业大棚蔬菜餐厅、蔬菜生产基地、猕猴桃采摘基地、稻田公园,集生产发展、观光体验、农业科普、餐饮旅游于一体,打造成为张家界乃至大湘西发展现代农业的新亮点。2015年5月,贺龙之女贺晓明回乡,对家乡的变化及大棚蔬菜餐厅的设计理念给予了高度评价。依托农业园区,周边很多农民陆续兴起了“农家乐”,在自己的土地上变身“老板”,通过电子商务网络,将茶叶、有机大米、土鸡蛋等农家货销往各地,真正做到了精准扶贫。
2015年7月,洪家关主要建设项目基本竣工,紧扣“红、白、绿”三个主题色调建设,基本实现了“红色文化感召人、民俗风情吸引人、绿色产业留住人”的发展目标,有力印证了湖南林勘院规划设计的科学性、有效性、可行性。项目建成后,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省市领导对建设取得的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人民日报》、《湖南日报》、红网等主流媒体竞相报道洪家关翻天覆地的变化,湖南卫视、湖南经视将其作为“美丽乡村”建设成功典范进行宣传推介。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综合型、复合型、创新型的工作,不单纯是村庄的穿衣戴帽,更重要的是催生产业、人文、生态等元素的化学反应,真正实现美丽村庄“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近年来,湖南林勘院抓住“秀美村庄”建设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全院综合优势,调动规划、勘察、建筑、景观、市政、农业、林业等专业形成技术合力,实现无缝对接,积极参与湖南的美丽乡村建设,尤其是在毛泽东故居韶山、刘少奇故居花明楼、蔡锷故居邵阳等红色旅游胜地实施的乡村建设,大大提升了湖南林勘院的规划设计水平,为湖南省乃至全国的美丽乡村建设探索了成功模式,积累了丰富设计经验。湖南省林勘院作为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的排头兵,今后,将继续开展技术攻关,以增强美丽乡村发展能力为核心,推动美丽乡村协调发展、绿色发展、永续发展,让美丽乡村在中国遍地开花。
遵循生态优先 改善人居环境
洪家关是贺龙元帅的故乡,位于桑植县城北部,是老少边穷地区。长期以来,洪家关经济发展滞后,人民生活水平普遍不高,房屋破旧、道路泥泞等落后面貌与人民心中所期盼的元帅故乡形象相差甚远。因此,改善元帅故里人居环境迫在眉睫。2016年3月22日将迎来贺龙元帅诞辰120周年。湖南林勘院以此为契机,把建设好元帅故里当成向贺龙元帅120周年诞辰献礼的一项硬任务,精心组织规划设计。
2014午5月,项目组正式进入洪家关,提出遵循生态优先理念,保持本地精致秀美特色,按照“田园风光、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标准,以“山、水、田园、村庄”为要素,由表及里,逐步改善人居环境。
美化生态环境:洪家关泉峪水库周边青山叠翠,植被丰富,生态环境优美,负氧离子含量高,林业专家通过就地保护利用现有自然资源,建成贺龙生态公园。
治理玉泉河沿岸:在两岸河堤采用自然生态岸线,预留生态缓冲带,栽植水杉、杨树、垂柳等植物,配合种植樱花、桃树、梅花等观赏性植物,形成玉泉河生态廊道,实现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和美化河堤沿岸环境“双赢”。
绿化人居环境:在洪家关入口处台地广场,摒弃大面积的硬质铺地,采用“草坪+树阵+自然游路”的方式,保持农村广场的乡土趣味。
净化生活环境:新建环保风能及太阳能路灯、游客服务中心和生态停车场。
整治水体环境:综合考虑防洪、景观、蓄水等多功能需求,按照“先截污、后清淤、再修复”的设计理念逐步提高水质。
通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以来,洪家关人居环境大幅改善,原本老旧的房屋,现已改头换面;泥泞的道路,已变得干净宽阔;数十年的红军桥,业已刷漆加宽,焕然一新。
挖掘人文资源 激活乡村旅游
洪家关是贺龙元帅的故乡。这里有贺龙故居、贺龙纪念馆、红军桥等,红色文化丰富。同时,洪家关又是白族聚居地,这里有白族建筑、民歌、礼仪等,民俗风情浓郁。项目组立足红色旅游,主打民族特色,注重挖掘当地人文资源宝库,倾力把洪家关打造成以传承红色革命精神、体验民俗风情、展示山地产业为主体功能的生态魅力乡村,激活当地旅游资源。
挖掘红色旅游资源,项目组专家以点带面,打造景区特色集群。以贺龙故居及贺龙纪念馆为重点,按照文物保护要求,对其实施补充修缮,提升参观展示功能。扩充贺龙命名范围,从街道、学校、建筑到景观,表达当地人民对贺龙元帅的缅怀之情,如贺龙桥、贺龙小学、贺龙湖等。在贺龙故居附近,修建烈士陵园,纪念跟随贺龙元帅参加革命而牺牲的桑植人。同时,在广场中心设计修建“桑植魂宝鼎”,歌颂这些英魂永存的革命先辈。在民俗风情资源方面,项目组专家利用建筑作文章,建筑设计以传统的湘西建筑为基调,融入白族文化的元素和符号,采用青瓦白墙,彰显白族特色;朱红栏杆和马头墙,点缀土家风情,形成了桑植独特的少数民族特色,完美呈现了原汁原味的风俗民情。
人文资源的充分挖掘激活了乡村旅游。如今,洪家关已成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红色旅游、民族风情特色旅游胜地,大批游客慕名前来。据统计,2015年游客相比往年增加了10倍。纷至沓来的游客,拉动了当地消费,旅游成为当地新的经济增长点。
培育特色产业 补齐发展短腿
在项目专家组看来,既要生态美,又要百姓富,是美丽乡村和精准扶贫建设项目的要义。为进一步拓宽村民增收渠道,项目组专家积极为当地产业把脉,破解产业发展难题,实现旅游发展的良性循环。
在项目组的指导下,洪家关大力发展花卉苗木、特色养殖、特色种植、有机蔬菜、休闲农业、红色旅游、白族风情体验等七大重点示范产业。加快农业综合开发,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用先进的规划理念,在洪家关地势平坦且地块规整的集镇中心,以当前现状为基础,结合集镇内的桔园、梨园,建成农业综合园;在洪家关周边村落,新规划现代农业大棚蔬菜餐厅、蔬菜生产基地、猕猴桃采摘基地、稻田公园,集生产发展、观光体验、农业科普、餐饮旅游于一体,打造成为张家界乃至大湘西发展现代农业的新亮点。2015年5月,贺龙之女贺晓明回乡,对家乡的变化及大棚蔬菜餐厅的设计理念给予了高度评价。依托农业园区,周边很多农民陆续兴起了“农家乐”,在自己的土地上变身“老板”,通过电子商务网络,将茶叶、有机大米、土鸡蛋等农家货销往各地,真正做到了精准扶贫。
2015年7月,洪家关主要建设项目基本竣工,紧扣“红、白、绿”三个主题色调建设,基本实现了“红色文化感召人、民俗风情吸引人、绿色产业留住人”的发展目标,有力印证了湖南林勘院规划设计的科学性、有效性、可行性。项目建成后,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省市领导对建设取得的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人民日报》、《湖南日报》、红网等主流媒体竞相报道洪家关翻天覆地的变化,湖南卫视、湖南经视将其作为“美丽乡村”建设成功典范进行宣传推介。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综合型、复合型、创新型的工作,不单纯是村庄的穿衣戴帽,更重要的是催生产业、人文、生态等元素的化学反应,真正实现美丽村庄“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近年来,湖南林勘院抓住“秀美村庄”建设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全院综合优势,调动规划、勘察、建筑、景观、市政、农业、林业等专业形成技术合力,实现无缝对接,积极参与湖南的美丽乡村建设,尤其是在毛泽东故居韶山、刘少奇故居花明楼、蔡锷故居邵阳等红色旅游胜地实施的乡村建设,大大提升了湖南林勘院的规划设计水平,为湖南省乃至全国的美丽乡村建设探索了成功模式,积累了丰富设计经验。湖南省林勘院作为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的排头兵,今后,将继续开展技术攻关,以增强美丽乡村发展能力为核心,推动美丽乡村协调发展、绿色发展、永续发展,让美丽乡村在中国遍地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