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新接触一个班级,能在任课教师的脑海中最先记住的名字,往往是“两头”的学生,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学习成绩反差大,细观察会发现,能主动与老师谈心说笑的大多是“两头”的学生,而“中等生”很少。我们在学生思想教育上,长期以来,已经形成了一种“抓两头、带中间”的框框,导致了事实上的“忙两头、丢中间”的最终局面。这部分“中等生”大都缺乏主见,缺乏学习、活动的热情,没有与人竞争的勇气的兴趣。这部分“中等生”长期缺乏教师应有的关心、帮助、教育和培养,在集体生活中也缺乏唱“主角”的机会,自以为处处在冷漠的关系中,加上对自己认识不够,形成了精神欲求不足的心理。这种心理状态与我们所提倡的现代人意识是格格不入的,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是相背离的。
【关键词】中等生;中学;教学方法
【中图号】G444【文献标示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3-0267-02
1对“中等生”概念的思考
“中等生”的概念,我们的工作中经常使用,但其内涵与外延却好像很少人去分析,仍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内涵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也就是概念的内容;外延是指一个概念所确指的对象和范围。“中等生”的概念的本质属性并不是非常明确的,外延也并不确定。从其词义本身揭示的内涵来说,就是指在学生前进的队伍中处在中间的学生。显而易见,这个“中等生”、“尖子生”以及“后进生”的差别,是教师们以“分数高低”和“纪律好坏”为尺度,人为地划定的。
2对“中等生”心理问题的思考
2.1“中等生”的消极心理特征在情绪方面:他们的心态一般比较平和。大部分“中等生”起初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与肯定。但当教师忽视对他们的关注时,学习和工作的热情逐渐减弱,进而不良的、消极的心境产生。在意志方面:由于不愉快的心境,将使其做事缺乏自信,无法信心百倍地去克服困难,不能朝气蓬勃地奋勇前进,从而会降低活动效率,也难以培养坚强意志,做事会
瞻前顾后,缺少果断性。在能力方面:由于消极的情绪和做事的优柔寡断,使所做之事往往成少败多。这必将更加动摇其做事的信心,导致工作学习能力提高缓慢,总觉做事不如别人做得完美。在性格方面:由于以上种种情况,长久下去,使其性格更加内向、
孤僻、沉默寡言,不善交际。遇到问题时,主要靠冥思苦想,自问自答。由于教师长期缺乏对其关注,“中等生”这种消极心理长久循环下去,会使他们在了解情况、判断问题、形成见解时,出现偏颇,所遇问题不但解决不了,反而会把事情越弄越复杂,使他们陷入一种更加不愉快的心境之中,性格更加内向,过于敏感,甚至抑郁、紧张、拘束、不自然、胆怯。
2.2“中等生”的积极心理特征总体讲,“中等生”一般心细,善于察颜观色,他们有追求和向往,有较强的自尊心,做事很认真,很自觉,很懂事,甚至循规蹈矩,他们不调皮,不捣蛋,不惹麻烦,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中等生”在心理特征上的优点和缺点,造成他们自相矛盾的心理,在学校生活中的主要表现有:他们往往对自己的理想、抱负要求过高,因其身心发展的不完全成熟性,会使他们的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产生距离。如在回答教师问题时,希望口齿清楚地把问题答好,但又战战兢兢、目光游移不安、结结巴巴,盼望老师尽快让其坐下。希望自己豁达乐观,却时不时要为一时的小事而生闷气。课间休息或课外活动时,想参与进来,却又担心别人嘲笑。这种心理易导致自卑、害怕,由退缩失望最终导致严重的心理障碍。这不是我们的时代所要求的。
3对“中等生”心理问题的疏导
3.1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作为人师应该提高自身素质,具备以下几点能力①访谈能力。教师应有针对性的家访。家访可以深入学生的家庭环境中,通过对家长及相关人员的询问、调查和座谈等有效形式,全面了解学生所受的家庭教育及学生在家实际表现;可以将学校教育信息及学生在校表现反馈给学生家长,有助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可以帮助教师全面了解和把握学生在校行为的真实动机,探究其思想行为的根源,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②观察分析能力。教师要善于观察分析学生的优点和缺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的优点和缺点都是存在于同一个统一体中,两者相互包含,相互掩映。③理解学生的能力。教师要注意做到心理换位。教师往往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自我中心”的倾向,易从自己的角度,用自己的眼光和感情看待周围的世界、处理所遇问题,这不利于全面地了解学生,妨碍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和相互理解,影响教育效果。要做到心理换位,就要常常设身处地从他人所处的地位、位置、环境去看待、理解和处理事情,领悟他人的所思所感所为,体验别人的精神世界就好像是自己的精神世界。一个教师应常用“假如我是一个学生”这样的话来提醒自己,要象演员那样把自己想象成一个正因“一次考试不及格而懊丧”或“回答不出老师的问题而难堪”的学生,认真考虑自己每一言行会引起学生什么样的反应,并尽可能教会学生掌握心理换位的方法,使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相互理解。④赏识学生的能力。教师应学会欣赏学生、信任学生、给与学生同等的关注。教师理解学生,把学生看作一个有思考能力的人,有发展潜力的人,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每一个想法、每一次发现,发现他们的可爱之处和闪光点,尽量给与鼓励和热切的期待。在班级管理中,让所有的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而不是把眼睛盯在几个“尖子生”身上,信任他们,让他们做事。对做事认真心细的学生,可以委以重任,明确表示老师信任他们,要求他们力所能及地协助老师做些班级工作,如班务记录、公务保管等,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克服自卑感。
3.2掌握一些疏导心理问题的具体方法我们处于竞争的时代,要使学生敢于竞争善于竞争,适应时代的需要,身心健康的发展,追根求源是要使学生有自信心,有自我教育的能力。要做到这一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①寻找自信的支点,正确认识自我。可以开展“找优点”的活动。让学生找自己的优点,找别人的优点,了解自己也有闪光点,从而增强自信心。引导学生虚心听取父母、师长、同学的劝告,发扬优点长处,纠正缺点短处,避免对自己做出过高或过低的评价,使学生知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以正确的定位参与竞争。从学生画的板报、从数学科代表梁仲凯给同学的测验、从陈理锋要求同学默写的单词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自己的要求,甚至会超过教师对他们的要求。在班里,学习差的学生,在说话做事时是缺少自信的,甚至认为自己一点优点都没有,其他同学也看不到他们的优点。②创造成功的记录。自信是成功的产儿,成功记录越多,成绩越大,自信心越容易获得。不断争取成功的机会,创造成功的记录,对于缺乏自信的人来说,尤其重要。教师可以在班集体中,每周安排一节课来组织一些带有竞争性质的活动。如学习竞赛、劳动技术竞赛、书画展览、体育技能竞赛、小知识竞赛、课文评议、热点分析、小制作、小设计竞赛以及特长展示等,提供不同的环境让学生展示自己。这样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兴趣,在学生的热情参与和感召下,胆怯的学生也经常参与到活动中来。对某些信心不足的学生,可以提前让他们做准备。在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成功地表现自己,创造成功的记录,逐步建立信心。③利用周会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逐步建立信心。很多班主任都是利用周会自己总结一周以来班里发生的情况。但我并不是这样做,我把周会让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总结一周来在校表现得怎么样,学习成绩是否进步等。另外,在选班干部时,先由学生民主选举,再让选举出的班干部发言,最后,根据实际情况师生共同确定班干部。但纪律委员可以选取一个纪律差、敢管事、敢说且在班里有威望的同学。如我班刘祖亮,学习缺少自觉性,贪玩,基础不扎实,聪明,少目标。为了改变他的现状,我决定让他当纪律委员,在班里能带头遵守纪律,带头学习等。自从他当了纪律委员后,他的自觉性提高了,很努力学习了,基础扎实了,并且学习目标是高州中学。④集体帮助,树立“中等生”的信心。班主任在教育和转化“中等生”中起主导作用,但一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必须树立良好的班风,发挥集体的力量,使“中等生”身处一个团结友爱、融洽和谐的环境和氛围之中。为此,我向全班提出“不让一个伙伴掉队是全班同学的共同责任”,并在班里开展各种活动;a.互帮互学的“一帮一”活动。安排成绩优秀同学与“中等生”同桌,提醒、督促“中等生”遵守纪律,专心听课,课余当“小老师”辅导学习,帮助改进学习方法。b.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c.争当“文明学生”和“改正一个缺点,为班级争光”的活动,在班中发扬了正气,抑制了歪风,形成一个比先进、学先进、争先进的良好班风。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使“中等生”感到班集体大家庭的温暖,树立起同班集体一起争取进步的自信心。
4实验结果
初三(1)班共50人,实验前:优秀生人数12人,中等生人数28人,后进生人数10人,实验后:优秀生人数18人,中等生人数31人,后进生人数1人。由此可以看出,我班优秀率提高很多,中等生比例大,而且中等生人数明显。目前,班内没有出现心理严重障碍的学生了。总之,在疏导学生心理问题时,教师应在工作中不断的总结经验,要多读书,多学习,勤思考,善观察,重实践。“中等生”的世界是五彩斑斓的,他们有憧憬,有梦想,教师要做有心人,给与他们热情的关注,努力理解他们的思想,提供他们锻炼的机会,就会树立起自信心,使他们积极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中等生;中学;教学方法
【中图号】G444【文献标示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3-0267-02
1对“中等生”概念的思考
“中等生”的概念,我们的工作中经常使用,但其内涵与外延却好像很少人去分析,仍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内涵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也就是概念的内容;外延是指一个概念所确指的对象和范围。“中等生”的概念的本质属性并不是非常明确的,外延也并不确定。从其词义本身揭示的内涵来说,就是指在学生前进的队伍中处在中间的学生。显而易见,这个“中等生”、“尖子生”以及“后进生”的差别,是教师们以“分数高低”和“纪律好坏”为尺度,人为地划定的。
2对“中等生”心理问题的思考
2.1“中等生”的消极心理特征在情绪方面:他们的心态一般比较平和。大部分“中等生”起初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与肯定。但当教师忽视对他们的关注时,学习和工作的热情逐渐减弱,进而不良的、消极的心境产生。在意志方面:由于不愉快的心境,将使其做事缺乏自信,无法信心百倍地去克服困难,不能朝气蓬勃地奋勇前进,从而会降低活动效率,也难以培养坚强意志,做事会
瞻前顾后,缺少果断性。在能力方面:由于消极的情绪和做事的优柔寡断,使所做之事往往成少败多。这必将更加动摇其做事的信心,导致工作学习能力提高缓慢,总觉做事不如别人做得完美。在性格方面:由于以上种种情况,长久下去,使其性格更加内向、
孤僻、沉默寡言,不善交际。遇到问题时,主要靠冥思苦想,自问自答。由于教师长期缺乏对其关注,“中等生”这种消极心理长久循环下去,会使他们在了解情况、判断问题、形成见解时,出现偏颇,所遇问题不但解决不了,反而会把事情越弄越复杂,使他们陷入一种更加不愉快的心境之中,性格更加内向,过于敏感,甚至抑郁、紧张、拘束、不自然、胆怯。
2.2“中等生”的积极心理特征总体讲,“中等生”一般心细,善于察颜观色,他们有追求和向往,有较强的自尊心,做事很认真,很自觉,很懂事,甚至循规蹈矩,他们不调皮,不捣蛋,不惹麻烦,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中等生”在心理特征上的优点和缺点,造成他们自相矛盾的心理,在学校生活中的主要表现有:他们往往对自己的理想、抱负要求过高,因其身心发展的不完全成熟性,会使他们的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产生距离。如在回答教师问题时,希望口齿清楚地把问题答好,但又战战兢兢、目光游移不安、结结巴巴,盼望老师尽快让其坐下。希望自己豁达乐观,却时不时要为一时的小事而生闷气。课间休息或课外活动时,想参与进来,却又担心别人嘲笑。这种心理易导致自卑、害怕,由退缩失望最终导致严重的心理障碍。这不是我们的时代所要求的。
3对“中等生”心理问题的疏导
3.1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作为人师应该提高自身素质,具备以下几点能力①访谈能力。教师应有针对性的家访。家访可以深入学生的家庭环境中,通过对家长及相关人员的询问、调查和座谈等有效形式,全面了解学生所受的家庭教育及学生在家实际表现;可以将学校教育信息及学生在校表现反馈给学生家长,有助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可以帮助教师全面了解和把握学生在校行为的真实动机,探究其思想行为的根源,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②观察分析能力。教师要善于观察分析学生的优点和缺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的优点和缺点都是存在于同一个统一体中,两者相互包含,相互掩映。③理解学生的能力。教师要注意做到心理换位。教师往往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自我中心”的倾向,易从自己的角度,用自己的眼光和感情看待周围的世界、处理所遇问题,这不利于全面地了解学生,妨碍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和相互理解,影响教育效果。要做到心理换位,就要常常设身处地从他人所处的地位、位置、环境去看待、理解和处理事情,领悟他人的所思所感所为,体验别人的精神世界就好像是自己的精神世界。一个教师应常用“假如我是一个学生”这样的话来提醒自己,要象演员那样把自己想象成一个正因“一次考试不及格而懊丧”或“回答不出老师的问题而难堪”的学生,认真考虑自己每一言行会引起学生什么样的反应,并尽可能教会学生掌握心理换位的方法,使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相互理解。④赏识学生的能力。教师应学会欣赏学生、信任学生、给与学生同等的关注。教师理解学生,把学生看作一个有思考能力的人,有发展潜力的人,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每一个想法、每一次发现,发现他们的可爱之处和闪光点,尽量给与鼓励和热切的期待。在班级管理中,让所有的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而不是把眼睛盯在几个“尖子生”身上,信任他们,让他们做事。对做事认真心细的学生,可以委以重任,明确表示老师信任他们,要求他们力所能及地协助老师做些班级工作,如班务记录、公务保管等,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克服自卑感。
3.2掌握一些疏导心理问题的具体方法我们处于竞争的时代,要使学生敢于竞争善于竞争,适应时代的需要,身心健康的发展,追根求源是要使学生有自信心,有自我教育的能力。要做到这一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①寻找自信的支点,正确认识自我。可以开展“找优点”的活动。让学生找自己的优点,找别人的优点,了解自己也有闪光点,从而增强自信心。引导学生虚心听取父母、师长、同学的劝告,发扬优点长处,纠正缺点短处,避免对自己做出过高或过低的评价,使学生知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以正确的定位参与竞争。从学生画的板报、从数学科代表梁仲凯给同学的测验、从陈理锋要求同学默写的单词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自己的要求,甚至会超过教师对他们的要求。在班里,学习差的学生,在说话做事时是缺少自信的,甚至认为自己一点优点都没有,其他同学也看不到他们的优点。②创造成功的记录。自信是成功的产儿,成功记录越多,成绩越大,自信心越容易获得。不断争取成功的机会,创造成功的记录,对于缺乏自信的人来说,尤其重要。教师可以在班集体中,每周安排一节课来组织一些带有竞争性质的活动。如学习竞赛、劳动技术竞赛、书画展览、体育技能竞赛、小知识竞赛、课文评议、热点分析、小制作、小设计竞赛以及特长展示等,提供不同的环境让学生展示自己。这样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兴趣,在学生的热情参与和感召下,胆怯的学生也经常参与到活动中来。对某些信心不足的学生,可以提前让他们做准备。在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成功地表现自己,创造成功的记录,逐步建立信心。③利用周会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逐步建立信心。很多班主任都是利用周会自己总结一周以来班里发生的情况。但我并不是这样做,我把周会让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总结一周来在校表现得怎么样,学习成绩是否进步等。另外,在选班干部时,先由学生民主选举,再让选举出的班干部发言,最后,根据实际情况师生共同确定班干部。但纪律委员可以选取一个纪律差、敢管事、敢说且在班里有威望的同学。如我班刘祖亮,学习缺少自觉性,贪玩,基础不扎实,聪明,少目标。为了改变他的现状,我决定让他当纪律委员,在班里能带头遵守纪律,带头学习等。自从他当了纪律委员后,他的自觉性提高了,很努力学习了,基础扎实了,并且学习目标是高州中学。④集体帮助,树立“中等生”的信心。班主任在教育和转化“中等生”中起主导作用,但一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必须树立良好的班风,发挥集体的力量,使“中等生”身处一个团结友爱、融洽和谐的环境和氛围之中。为此,我向全班提出“不让一个伙伴掉队是全班同学的共同责任”,并在班里开展各种活动;a.互帮互学的“一帮一”活动。安排成绩优秀同学与“中等生”同桌,提醒、督促“中等生”遵守纪律,专心听课,课余当“小老师”辅导学习,帮助改进学习方法。b.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c.争当“文明学生”和“改正一个缺点,为班级争光”的活动,在班中发扬了正气,抑制了歪风,形成一个比先进、学先进、争先进的良好班风。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使“中等生”感到班集体大家庭的温暖,树立起同班集体一起争取进步的自信心。
4实验结果
初三(1)班共50人,实验前:优秀生人数12人,中等生人数28人,后进生人数10人,实验后:优秀生人数18人,中等生人数31人,后进生人数1人。由此可以看出,我班优秀率提高很多,中等生比例大,而且中等生人数明显。目前,班内没有出现心理严重障碍的学生了。总之,在疏导学生心理问题时,教师应在工作中不断的总结经验,要多读书,多学习,勤思考,善观察,重实践。“中等生”的世界是五彩斑斓的,他们有憧憬,有梦想,教师要做有心人,给与他们热情的关注,努力理解他们的思想,提供他们锻炼的机会,就会树立起自信心,使他们积极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