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在“玩”中学数学

来源 :文化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xk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快乐的学习是人不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就是要唤起学生要学习的需求,那些符合儿童“玩”的天性的教学,才能唤起学生的探究欲、惊讶感,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从而让儿童在课上真正活跃起来,以旺盛和高昂的精神状态去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一、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的兴致“高”起来
  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机,也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强大动因。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教学时,教师若善于创设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就能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产生内在的强大驱动力。根据低年级儿童认知特征和教材内容的特点,创设良好有效的教学情境有多种方式,如:
  1.创设故事化情境,以“乐”激趣
  小学低年级学生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因此,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都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和趣味性,使他们感觉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从而愿意接近数学。而创设故事化情境就是一条非常适合低年级孩子的路子。把教材中的一幅幅画面所反映的问题情境编成简短的小故事,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例如一年级的《统计》一课,教材安排是这样的:今天大象过生日,来了不少小动物祝贺;接着要求统计各种花的朵数;再是练一练统计喜欢吃水果的人数。有位教师就把这三个教学环节编成一个故事:今天大象过生日,小动物们来祝贺,他们给大象送来的礼物是各种颜色的鲜花,大象招待小动物的是各种好吃的水果。最妙的是创设这样一个情境“森林里长着一颗神奇的果树,上面有西瓜、苹果、香蕉、桃子等,你喜欢什么水果就去摘吧!”这不仅让全体学生都参与,鼓励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讨论,整节课自始至终学生兴趣浓厚。
  2.创设生活化情境,以“近”求趣
  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为素材,创设一种模拟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现实的情境中去学习数学、玩数学,使学生感到数学是可亲可近的,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情境中展开对数学问题的探索,在玩中产生求知的欲望。
  在教学《统计》一课时,课前教师准备了一段运动会上运动员入场的进行曲,放给学生听。学生马上来了兴致,都抢着说是开运动会时放的音乐。教师趁势说:“原来今天‘森林运动会’开幕了(让学生边听音乐边看图),请小朋友看看有哪些代表队参加了比赛?”这时学生的兴趣高涨,都争着说。教师抓住时机又问:“你还想知道什么呢?”通过讨论交流,有的学生说:“我想知道哪个代表队参加比赛的项目多?”有的学生说:“我想知道每个代表队分别来了多少小动物?”有的学生说:“我想知道最后哪个队得了冠军?”……教师由此提出一些统计的要求和做法。显然,正是由于学生爱玩的天性,又非常熟悉情境中的生活,所以学生不仅学得主动,而且兴致盎然。
  3.创设活动化情境,以“玩”诱趣
  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掌握,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教学中,把问题情境活动化,就是让学生投身到问题情境中去活动,使学生在口说、手做、耳听、眼看、脑想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增长智慧,提高能力。这有利于保证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对于促进学生从动作思维向具体的形象思维过度也是十分有利的。一年级的《找位置》一课,是让学生辨认方位,学习前后左右,行和列的概念。教师首先是从各自的座位开始,把每一列学生看成是一个小组,从左到右,按几排几列来分,让学生明确自己在教室中的位置,然后老师出示一张设计好的教室座位图,挂在黑板上,让每个学生从图中找出自己的位置并贴上自己的照片,贴对了奖励一张红苹果画片。……最后设计的是让小朋友们去“电影院”看电影,每个人手里都拿着教师设计的有座位号的电影票,让学生自己去跟事先设计好的座位对号,学生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找到了自己的座位,老师则为学生放映了动画片《猫和老鼠》的片断,这一节课就在学生的笑声中结束了。
  二、挖掘活动因素,让学生的感官“动”起来
  陶行知先生当年就号召对学生实行六大解放:头脑解放,使他们能想;双手解放,使他们能干;眼睛解放,使他们能看;嘴解放,使他们能说;空间解放,使他们有时间消化所学的和干一点自己愿意干的事。低年级学生生性好动,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适当地“玩”,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要让学生“动”起来,实现眼、耳、口、手、脑的“全频道”接受,“多功能”协调,“立体式”渗透。要做到以上几点,就必须放手让学生大胆尝试,大胆实践,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我们在教学“有趣的拼搭”一课时,整节课以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让全班学生积极地参与各个程序的活动,学生玩得开心,学得舒坦。开始采用“比比谁跑得快”、“谁堆得高”的游戏形式,让学生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从滑板上同时滑下和往上堆。学生们全身心的开展这一活动,全班学生很快发现在这四种物体中,球滚得最快,最难堆;长方体、正方体滚不动,最容易堆。从这一现象中学生又通过观察思考得出原因,虽然学生不能用精确的语言表达出来,但在学生的意识深处,感受到球容易滚动的原因是“球是圆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不容易滚动的原因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是平的”,从而培养了学生探究的意识。虽然用去一定时间,但学生真正“动”了,课堂气氛“活”了,学生也在“玩”中学到了知识。在头脑中留下了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这四种立体图形特征的清晰而又深刻的表象。
  三、开放想象空间,让学生的思维“飞”起来
  小学生是想象的大师,每个学生都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在想象的空间孩子是最自由的。他们在这自由的空间中大胆思索,有时甚至还会有奇思妙想。这种潜能倘若能有效地挖掘,学生就能展开想象的翅膀,飞向知识的太空。
  如在教学《有趣地拼搭》一课,当学生通过“比比谁跑得快”的活动得出正方体、长方体不能滚的结论后,有位同学就说:“我能使它们滚”。其他学生一脸的不相信,教师当时就请他上台演示给大家看。结果他在正方体后面放了一个球,这样就推动正方体划了下来。我和其他同学都同时为他的大胆探索鼓掌叫好。在这个同学的启发下,其他同学的思维也逐渐“飞”了起来。有同学想出了在正方体下面放两根圆柱,象汽车轮子一样……
  又如在教学《分一分》中有这样一道题:有番茄、青菜、樱桃、苹果、黄瓜、豆角、辣椒、葡萄、萝卜、草莓等,请小朋友分分类。在教学时,教师没有限制学生的思维,而是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想法去分。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找到了许多不同的分类标准,形成了不同的分类结果。有按水果和蔬菜来分的;有按颜色分的;还有按形状分的;按大小分的;按单个还是一串来分的;甚至还有学生按生吃和做熟了吃来分的。学生的想法非常新颖,有独到的见解,这些结果出乎教师意料,引起了学生很大的兴趣,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对于小学生来说,形象直观的教学容易激发其好奇心和求知欲,生动活泼的教学游戏能有效地撩拨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去积极思维。设计出与儿童喜闻乐见的教学游戏,形成愉快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玩”中学,“趣”中练,使我们的数学课充满神奇的魅力。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课题组在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我校文化建设的现状的基础上,归纳了我校的文化要素包括三个层面: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九种要素:景观、教育教学装备设施、理念、校史、杰出校友、教学、制度、社团、特色课程。重点梳理了这九种文化要素百年发展脉络,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这种百年文脉的价值:三类文化形态、九种文化要素共同形成学校文化的合力,不仅保证学校在过去的九十年中艰难地生存下来,而且还将成为学校
期刊
[摘 要] 综合实践活动是具备整体、实践、开放、生成、自主等特性的一门学科。对于我这名第一次对本学科进行教授的老师来说怎样体现出这些特点,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得到不同于传统教科书式体验的课堂成为了难点。所以在课堂中我对本由教师进行主演的相关角色上进行转变,不一样的角色有不一样的作用。  [关键词] 综合实践课 教师 角色  一、指点迷津做活动的“参谋长”  综合实践课程的基本方式是通过学生自主进
期刊
一、什么是教师文化品格  教师文化就是教师作为特定社会职业群体所具有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教师文化是教师群体生存状态及生活方式的观念抽象,表现在教师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情感倾向、行为方式等方面。这是教师群体其他社会群体的区别所在。  教师文化品格则是指教师文化中富有学校特色的个性特征和品质。它以教师的价值观为核心,以师生活动为主要呈现形式。它是一所学校教师区别于另一所学校教师的关键之处。  一、
期刊
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相对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弊端而提出来的教育思想,是以面向全体学生,综合提高、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说:“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
期刊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喜欢被人欣赏,也渴望被人欣赏,我们的学生更是如此。然而,在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欣赏优等生往往被看成的“理所当然”,他们往往成为成为老师们手中的宝,口里的香饽饽;而我们的所谓“后进生”却成了“被遗忘的角落”,他们备受冷落、薄待甚至歧视。这样的教育往往是使“后进生”更丧失信心,结果差上更差。  俗话说得好:“良言一句暖人心,恶语一句伤死人”,一句欣赏的话可能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期刊
电视里又看到一例见死不救案,我们在质疑人心冷漠的同时,不得不反思:我们的社会怎么啦?偶尔的救人本能成了高尚的举措,而不救人的冷漠越来越成为坦然!  跟高中语文老师王开东聊学校文化的时候,聊到一个温馨的词语——温暖,他这样说:作为学校人,我们应该每天想一想,今天,我从别人处得到温暖了吗?今天,我又给别人带来温暖了吗……  今年,我任教一年级,十分希望这些孩子们能够从小做善良、热情的人,为此,我努力地
期刊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而“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文明习惯,如热爱国家,关心他人的习惯,勤劳操作的习惯,求实研索的习惯等等。”我认为,叶老的论述是对大量教育实践的高度概括,是非常正确的。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文明习惯会使人终生受益。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尤其应该注重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那么如何来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培养学
期刊
英语语言学家麦卡锡(Mac. Carthy)强调,必须先学好发音再学习语言。语音的训练与运用能力能促进儿童的表达能力,而表达能力提高可以促进思维的发展。忽视语音教学,会造成语言教学的片面发展和不平衡。随着问题的产生,笔者也进行一些深入的思考:在小学四年级阶段,我们该如何进行一些有效的语音教学呢?带着对问题的思考,笔者提出以下策略:  一、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增强小学英语语音教学的意识  首先,引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一个基础还不错的学生在几次考试中并没有取得较好的成绩,他过来向我讨教:“上课听老师讲课,听得很明白,但到自己拿到试卷时,总是感到有些题无从下手;待到评讲试卷时只要稍微点一下又能理解,不过此时也有些遗憾,就是当初为什么想不到这么做呢?还有有些题似曾相识,考试时却又想不起方法,以致会心情紧张影响了做其他题。几次下来自己也很着急,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老师能不能给我分析分析。”通过谈话,
期刊
温家宝总理在参加“世界读书日”活动时指出:“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作为班主任,我深有感触。倡导阅读,班主任责无旁贷!在班里,我把阅读作为一项专项工作来抓,把阅读活动和班级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努力营造“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班风和学风,让读书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一、营造浓浓书香环境  1.教室环境布置  我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