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一直致力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和谐是各种各种对立因素的统一。和谐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集体拥有了和谐,就拥有了团结之美;失去了和谐,就失去了希望。家庭拥有了和谐,就拥有了温馨之美;失去了和谐,就失去了安宁。社会拥有了和谐,就拥有了繁荣之美;失去了和谐,就失去了发展和进步。大自然拥有了和谐,就拥有了活力之美;失去了和谐,就失去了生机。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如何生活,如何善待生命,这两个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值得我们每个人认真思考。我们若做生活的主人,便能在创造生活的同时也充分享受生活,努力开拓广大的精神空间。在和谐社会里,我们的胸襟像一朵花似的展开,接受宇宙和人生的全景,了解它的意义,体会它的境界。唯有如此,我们的社会才是一个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和谐统一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我们才能诗意地生存,我们才能成为一个有志气、有见识、有作为的朝气蓬勃的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而追求理想、重德修身、重规守矩、习惯养成、勤俭持家、艰苦奋斗,这些关键词也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的理念。
中学生核心素养要求中学生具有以人为本的意识,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能关切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文明礼貌,诚信友善,孝亲敬长,有感恩之心等,这些内容是高考作文命题关注的热点。如2019年高考全国卷Ⅲ作文题对师生关系的思考和讨论;2017年高考山东卷对一则书店员工关爱外来务工者的新闻的讨论;2016年高考全国卷Ⅰ作文题关于家庭教育中“严与爱”的讨论;2015年高考全国卷Ⅰ作文题关于亲情与规则的讨论;2015年高考上海卷作文题对人性中“刚与柔”的关系的讨论;2015年高考重庆卷作文题对“宽容与克制”的讨论……
善待生命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恻隐之心,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情感,是人们对遭受厄运或处于困境中的人的一种深切的同情,这种悲悯与同情之心皆源自人性的善良。同情之心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便崇尚的一种情怀。只要读一读杜甫的《兵车行》、白居易的《卖炭翁》、李绅的《悯农》、张俞的《蚕妇》……我们便能深切感受到中国古代那些正直之士对处于困厄之中的人们的关怀和悲悯。今天,虽然社会生态已较杜甫、张俞的时代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战争、天灾、疾病、贫穷……依然在侵蚀着人类的和平、健康、幸福、安宁,我们对于遭受种种困厄的人们应心存善良,满怀同情。其实,不仅对人,我们对宇宙众生都应心存悲悯,满怀感激:感恩它们的朝夕相伴,感谢它们给了我们一个多彩多姿的世界!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1.心存善良,同情弱小。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人有思想,有情感。而这种情感更多地体现在对弱小者的关爱,对困厄者的帮助。也正是这种善良和悲悯的情怀让我们摆脱了弱肉强食的“丛林规则”,成为区别于飞禽走兽的人。人类社会需要竞争,更需要互助合作,尤其是那些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都需要我们损有余补不足,助上一臂之力。
2.敬畏生命,兼爱万物。地球上不仅仅只有人类生存,还有许许多多和我们一起来到这个世界的生命。我们不仅应该珍惜自己的同类,也应兼爱宇宙万物。因为正是由于它们的存在,我们这个世界才会多彩多姿,我们才丰衣足食,才得以温饱,才能享受美好的生活……所以,以一颗善良的心对待它们,让它们和人类和谐共存是我们的生存法则。
3捐弃前嫌,共建和谐。人与人、国与国、民族与民族相处,因为种种原因总会产生或大或小、这样那样的矛盾。是心存怨隙冤冤相报,还是宽容化解相逢一笑?仇怨会让人心理阴暗,宽容才能使人心胸坦荡。“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始终怀一颗善良之心,让过去的成为过去,让未来阳光明媚,才是友善的、有益的处理问题的方式。
4.真诚相助,平等待人。现实生活中不乏乐于助人的慈善者,但是,在一些助人者心中,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抬高自己的地位,以一种居高临下的眼光俯视自己的帮助者,更有甚者会将救助看成一种施舍——这绝非真正的善良者所为。古人云:“施恩慎勿念,受恩慎勿忘。”这才是助人者与受助者应有的胸怀。
【例文展示】
谦卑地亲吻每一双求助的手
◎陈宇辉
也许是天生的同情心泛滥,每次在街角看见身前放一只破碗的乞讨者,我都会萌生出一种恻隐之心,然后习惯地摸索口袋,希望能找到一点零钱。
就在这时,我常常会看见许多“善人”,他们会漫不经心地抛下几枚硬币,甚至连脚步也不曾放慢一分,竟也能“百发百中”——有如此高的命中率为何不去当射击运动员?我揣摩他们此刻的表情,绝不会是那种因为怜悯与帮助别人而产生的欣慰,而是糅杂了一种不屑与自负——因为施舍别人而让他们获得一种优越感。
我不由感慨:世人在堕落,堕落到要通过这种近乎凌辱的施舍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你既然并非真心怜悯,为何又要给那些乞讨者以施舍?当然,乞讨者也许不会这样想,抑或他们已经习惯于用一种谦恭与卑微的姿态去换取别人一丝丝高傲的怜悯。这已经完全变成了一种“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招式:他们双方可以说是各取所需,但却更令人叹惋。
而我更习惯于在那些乞讨者面前蹲下身,轻轻地在那只破碗里放下一枚硬币,就像一个小女孩放下她从田野里采摘的一朵野花。我不想以一种高高在上的神情面对那颤巍巍伸来的双手,那样会让我惭愧。人生而平等,每个人都拥有上天赋予他的尊严。若非被生活逼迫到走投无路,有谁愿意向一个个陌生人伸出那本可以用来劳作的双手呢?
我想,那种居高临下的施舍绝不能算作帮助,因为这样的施舍看似无偿,实则有偿——它让施舍者获得了他们心中一直暗暗盘算著甚至斤斤计较的那些东西、那种感觉。你能说这样的帮助是无私的吗?恐怕不能。 曾经在电视上看到过一位犹太妇女给加沙地带的难民发放救济物资。她给女人送上面包和水,给孩子送去糖果。她对每一双伸出的手(不管那双手是沾满尘土泥垢还是丑陋残疾),都会温柔地亲吻一下。我觉得在加沙地带充满着死亡气息的烟尘下,她的微笑如驱散人们心头的阴霾的一轮暖阳。她的形象并未因她谦卑的吻而变得渺小,反而更显高大,更加熠熠生辉。
谦卑,本是同情与帮助的最高贵的表达方式,就像和煦的春风,有着直击人心的力量。
在岁月的风尘里,那些高高在上、有如瀑布般倾泻而下的施舍,留给人的常常是心灵上的刺痛;唯有那些谦卑的、宛如涓涓细流润物无声的善意,才是投向求乞者暗淡的心灵深处的一颗温润的珍珠。
谦卑地亲吻每一双求助的手,那手上定能绽放出芬芳的玫瑰。
点评
考生不仅有一种悲悯的情怀,更有一颗细腻善感的心。他能从那些给予者的神情中判别出他们究竟是一种真心的悲悯与帮助,还是一种或沽名钓誉或为了寻求一种居高临下的满足感的施舍。众生平等,就算是发自肺腑的同情和由衷的帮助,也应当以一种平等甚至谦卑的姿态给予。作文通过鲜明的对比,借助典型的实例,揭示了真心的帮助和傲慢的施舍之间的差异,直逼人心,发人深省。
和谐家风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对我最大的影响,恐怕还是实事求是。我父亲很少说话,他说讲话要有证据。”近日,84岁的钟南山院士在接受采访时,对“父母以及家风对其影响最大的是什么”这样回答。
仔细观察钟南山的采访会发现他有个口头禅:“我实事求是地讲……”因为实事求是,17年前,非典期间,年过六旬的钟南山始终站在抢救病人的第一线。对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进行反驳:“我们顶多叫遏制,不叫控制!”17年后,新冠肺炎疫情袭来,84岁的他,仍然像一名钢铁战士站在斗争最前线,逆向而行,及时传出了“已确认存在人传人和医务人员感染”警示。
出生医学世家的钟南山,从家族里继承了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医道精神,也继承了说实话、说真话的家风:“这让我以后不管做什么,都坚持讲实话,坚持实事求是。你要相信自己实践的,而不是单纯听见的。”
父母以及家风对你影响最大的是什么呢?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1.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来自父母长辈的言传身教,是一种特殊的知识和信息传播。
2.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温润厚重的家风,能打开人生的格局。家教家风的世代积累、嘉言懿行的代代沉淀,滋润着家人的心田,涵养着优良的品格,也为国家兴旺、民族复兴注入更多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3.道德情操在家风里孕育。家风体现着一个家庭的风气、风貌,良好的家风不仅能育人化人、塑造下一代,更能促使整个社会风清气正,国家精神面貌昂扬向上。罗曼·罗兰曾说,生命不是一个可以孤立成长的个体;它一面成长,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叶。作为父母,必须领会“父母之爱子女,则为之计深远”的智慧,秉持“国计已推肝胆许,家财不为子孙谋”的操守。
【例文展示】
家风悠悠
◎郭妍妍
“白鹿奋蹄逐古原,悠悠家风度秦川”,陈忠实笔下的白家族长白嘉轩,对于仁义的坚守以及一生挺直腰杆做人的态度,引起了我的深思。这让我忆起了我的家风。
“咚咚咚……话说那郭海棠……”视频中,爷爷打着快板绘声绘色地唱着他亲自编写的戏。铿锵有力的大鼓,配着节奏轻快的快板,以及爷爷那洪钟般的唱声,演绎着一位惨遭家庭虐待的儿媳郭海棠最终被解救的动人故事。我曾不解地问爷爷,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爷爷笑了笑说:“因为爷爷想让人们知道,家和才能万事兴啊!”爷爷的山东快板传递出来的家风便是——和气。
《壶天录》中说道:“和气致祥。”爷爷一生都讲究和气。对待家人,他能顾全大局,维持一家子的和气。当家中亲属有人闹出矛盾,爷爷总会第一个站出来,严肃地说:“一家人,有什么值得计较的!伤了和气怎么办……”闹矛盾的人被爷爷教导一番,最终总是会和解。正是爷爷的和气,才让我们一家人遇到困难,团结在一起,而不是各扫门前雪。对待邻里,爷爷也从不吝啬。他每次来我们家时都带来一大袋子青菜萝卜,其中不少都给了邻居。他敲开一楼的姑奶奶家的门,说道:“大妹子,送你家点蔬菜,都是我在家自己种的,老三家哪里吃得完!”最后姑奶奶连连道谢,目送着爷爷上楼。这个被钢筋混凝土所隔绝的邻居,被爷爷那热情和气的善良的心所感动,至今与我们一家仍非常亲厚。
爷爷用他的善良和气,诠释了他的一生,并且,将这些和气传给了爸爸。
处事宜平易,不争添和气。爸爸的不争,赢得了周围人的称赞。他不会因为表姑的斤斤计较而疏远她,也不会拒绝别人向他討要他喜爱的东西。他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退一步海阔天空。”爱钓鱼的爸爸也学会了爷爷那样,将鱼送给邻居吃。在大伯家困难的时候,爸爸坚决不让我拿大伯的压岁钱。大伯母偷偷把钱塞给我,爸爸知道后,哽咽道:“你们那么不容易,还给孩子什么压岁钱!”爸爸的不争与为他人着想,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
如今想起过往的种种,我心中不禁一阵酸涩。我怀念过世的爷爷唱的那令人深思的大鼓戏;我想念远在他乡的爸爸的不争和对亲情守护。正像胡适受他母亲的影响一样,我之所以待人接物和气,都要感谢我的爷爷、爸爸,因为他们如教科书一般,给了我人生的教诲。
点评
考生围绕弘扬“家风”的主题,分别从爷爷、爸爸和我三代来讲述“和气”家风的传承,结构可谓“一线贯穿”。作文的选材也是真实可感的:爷爷的“善良和气”,爸爸的“不争添和气”都对“我”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作文中引用化用也是成功的:由《白鹿原》中家风自然引出了“我”的家风,中间对《壶天录》中的引证、结尾对胡适《我的母亲》的化用都很精彩,值得借鉴。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师生延期返校。高三(1)班语文老师在线上课堂展示了2月23日新华网刊发的这两张图片,讨论区一下子热闹起来。
生甲:小患者让我很感动。
生乙:护士和院长的举动能带给我们启发。
生丙:相隔百年的两幅图值得人们深思。
…………
老师:这两张图片,给了我们许多收获。虽然我们无法返校上课,但我国抗击疫情的很多场景都是在給我们上课。
学校微信公众号发起了“独特一课,别样收获”主题征文活动。请以该班同学身份,在这堂课后写一篇文章,向公众号投稿,谈谈自己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贴合背景,切合身份;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分析文题,我们可以发现这是一道关于抗击疫情的医患给我们“独特一课,别样收获”的话题作文。考生只要围绕这两点写作,写出自己在这两张图中的收获即可。
1.敬畏生命。在这场艰苦卓绝的疫情阻击战中,这样的暖心新闻无疑为人们心中注入了一股强有力的暖流。医生倾尽全力的救治让宝宝拥有了更好的未来和希望,而治愈出院的宝宝向医生献上了这深情一躬。这两个相隔百年的鞠躬中,饱含的是对于生命的敬畏。
2.学会感恩。救人是医生的职责,感恩是病人的良心。这些或年轻或年长的医生也为人子女、为人父母,可是这样的他们,却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我们筑起了一道最坚固的屏障。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都是穿上防护服的普通人罢了。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感恩他们!
3.互相尊重。这两张记录了跨越时空的温暖与感恩的照片,彰显了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医患之间的尊重与爱戴理当如此。光阴流转,时代更迭,但是这种优良品质永远不能丢。懂得感恩,互相尊重,是我们中华民族不断进步的源泉。
家风为疫情防控凝聚强大力量
疫情期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汉南医院医生孟迪在父母那句“该上的时候不能当逃兵”的鼓励下,义无反顾地走上战场。“你是医生,要舍小家为大家,战胜病情,我们的国家一定能像爷爷画的画一样,繁荣似锦。放心去工作,家人把我们照顾得很好。”85岁高龄的爷爷对孙子李树彤的安慰。“因为爱能安抚生命去奔跑,无私的爱把生命方向指导,爱能让这世界变得美好。让我们一起为爱去祈祷,让人类远离瘟疫和苦难,让和平代替战争……”这是一位母亲曹月清给抗疫前线的儿子发去的打油诗,鼓励在疫情一线的儿子坚守岗位。
【素材析与用】
正是在家风的熏陶之下,这些逆向而行们的人们在疫情来临之际,选择为国家而战、为人民担当,把自己、把家庭与国家命运、人民利益紧紧捆在一起,使自己的人生价值得以体现。从某种意义上讲,良好的家风为家人选择人生道路指明了方向,成为疫情防控中凝聚强大力量的无形载体,成为体现家国情怀的一种风范。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如何生活,如何善待生命,这两个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值得我们每个人认真思考。我们若做生活的主人,便能在创造生活的同时也充分享受生活,努力开拓广大的精神空间。在和谐社会里,我们的胸襟像一朵花似的展开,接受宇宙和人生的全景,了解它的意义,体会它的境界。唯有如此,我们的社会才是一个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和谐统一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我们才能诗意地生存,我们才能成为一个有志气、有见识、有作为的朝气蓬勃的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而追求理想、重德修身、重规守矩、习惯养成、勤俭持家、艰苦奋斗,这些关键词也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的理念。
中学生核心素养要求中学生具有以人为本的意识,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能关切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文明礼貌,诚信友善,孝亲敬长,有感恩之心等,这些内容是高考作文命题关注的热点。如2019年高考全国卷Ⅲ作文题对师生关系的思考和讨论;2017年高考山东卷对一则书店员工关爱外来务工者的新闻的讨论;2016年高考全国卷Ⅰ作文题关于家庭教育中“严与爱”的讨论;2015年高考全国卷Ⅰ作文题关于亲情与规则的讨论;2015年高考上海卷作文题对人性中“刚与柔”的关系的讨论;2015年高考重庆卷作文题对“宽容与克制”的讨论……
善待生命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恻隐之心,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情感,是人们对遭受厄运或处于困境中的人的一种深切的同情,这种悲悯与同情之心皆源自人性的善良。同情之心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便崇尚的一种情怀。只要读一读杜甫的《兵车行》、白居易的《卖炭翁》、李绅的《悯农》、张俞的《蚕妇》……我们便能深切感受到中国古代那些正直之士对处于困厄之中的人们的关怀和悲悯。今天,虽然社会生态已较杜甫、张俞的时代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战争、天灾、疾病、贫穷……依然在侵蚀着人类的和平、健康、幸福、安宁,我们对于遭受种种困厄的人们应心存善良,满怀同情。其实,不仅对人,我们对宇宙众生都应心存悲悯,满怀感激:感恩它们的朝夕相伴,感谢它们给了我们一个多彩多姿的世界!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1.心存善良,同情弱小。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人有思想,有情感。而这种情感更多地体现在对弱小者的关爱,对困厄者的帮助。也正是这种善良和悲悯的情怀让我们摆脱了弱肉强食的“丛林规则”,成为区别于飞禽走兽的人。人类社会需要竞争,更需要互助合作,尤其是那些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都需要我们损有余补不足,助上一臂之力。
2.敬畏生命,兼爱万物。地球上不仅仅只有人类生存,还有许许多多和我们一起来到这个世界的生命。我们不仅应该珍惜自己的同类,也应兼爱宇宙万物。因为正是由于它们的存在,我们这个世界才会多彩多姿,我们才丰衣足食,才得以温饱,才能享受美好的生活……所以,以一颗善良的心对待它们,让它们和人类和谐共存是我们的生存法则。
3捐弃前嫌,共建和谐。人与人、国与国、民族与民族相处,因为种种原因总会产生或大或小、这样那样的矛盾。是心存怨隙冤冤相报,还是宽容化解相逢一笑?仇怨会让人心理阴暗,宽容才能使人心胸坦荡。“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始终怀一颗善良之心,让过去的成为过去,让未来阳光明媚,才是友善的、有益的处理问题的方式。
4.真诚相助,平等待人。现实生活中不乏乐于助人的慈善者,但是,在一些助人者心中,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抬高自己的地位,以一种居高临下的眼光俯视自己的帮助者,更有甚者会将救助看成一种施舍——这绝非真正的善良者所为。古人云:“施恩慎勿念,受恩慎勿忘。”这才是助人者与受助者应有的胸怀。
【例文展示】
谦卑地亲吻每一双求助的手
◎陈宇辉
也许是天生的同情心泛滥,每次在街角看见身前放一只破碗的乞讨者,我都会萌生出一种恻隐之心,然后习惯地摸索口袋,希望能找到一点零钱。
就在这时,我常常会看见许多“善人”,他们会漫不经心地抛下几枚硬币,甚至连脚步也不曾放慢一分,竟也能“百发百中”——有如此高的命中率为何不去当射击运动员?我揣摩他们此刻的表情,绝不会是那种因为怜悯与帮助别人而产生的欣慰,而是糅杂了一种不屑与自负——因为施舍别人而让他们获得一种优越感。
我不由感慨:世人在堕落,堕落到要通过这种近乎凌辱的施舍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你既然并非真心怜悯,为何又要给那些乞讨者以施舍?当然,乞讨者也许不会这样想,抑或他们已经习惯于用一种谦恭与卑微的姿态去换取别人一丝丝高傲的怜悯。这已经完全变成了一种“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招式:他们双方可以说是各取所需,但却更令人叹惋。
而我更习惯于在那些乞讨者面前蹲下身,轻轻地在那只破碗里放下一枚硬币,就像一个小女孩放下她从田野里采摘的一朵野花。我不想以一种高高在上的神情面对那颤巍巍伸来的双手,那样会让我惭愧。人生而平等,每个人都拥有上天赋予他的尊严。若非被生活逼迫到走投无路,有谁愿意向一个个陌生人伸出那本可以用来劳作的双手呢?
我想,那种居高临下的施舍绝不能算作帮助,因为这样的施舍看似无偿,实则有偿——它让施舍者获得了他们心中一直暗暗盘算著甚至斤斤计较的那些东西、那种感觉。你能说这样的帮助是无私的吗?恐怕不能。 曾经在电视上看到过一位犹太妇女给加沙地带的难民发放救济物资。她给女人送上面包和水,给孩子送去糖果。她对每一双伸出的手(不管那双手是沾满尘土泥垢还是丑陋残疾),都会温柔地亲吻一下。我觉得在加沙地带充满着死亡气息的烟尘下,她的微笑如驱散人们心头的阴霾的一轮暖阳。她的形象并未因她谦卑的吻而变得渺小,反而更显高大,更加熠熠生辉。
谦卑,本是同情与帮助的最高贵的表达方式,就像和煦的春风,有着直击人心的力量。
在岁月的风尘里,那些高高在上、有如瀑布般倾泻而下的施舍,留给人的常常是心灵上的刺痛;唯有那些谦卑的、宛如涓涓细流润物无声的善意,才是投向求乞者暗淡的心灵深处的一颗温润的珍珠。
谦卑地亲吻每一双求助的手,那手上定能绽放出芬芳的玫瑰。
点评
考生不仅有一种悲悯的情怀,更有一颗细腻善感的心。他能从那些给予者的神情中判别出他们究竟是一种真心的悲悯与帮助,还是一种或沽名钓誉或为了寻求一种居高临下的满足感的施舍。众生平等,就算是发自肺腑的同情和由衷的帮助,也应当以一种平等甚至谦卑的姿态给予。作文通过鲜明的对比,借助典型的实例,揭示了真心的帮助和傲慢的施舍之间的差异,直逼人心,发人深省。
和谐家风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对我最大的影响,恐怕还是实事求是。我父亲很少说话,他说讲话要有证据。”近日,84岁的钟南山院士在接受采访时,对“父母以及家风对其影响最大的是什么”这样回答。
仔细观察钟南山的采访会发现他有个口头禅:“我实事求是地讲……”因为实事求是,17年前,非典期间,年过六旬的钟南山始终站在抢救病人的第一线。对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进行反驳:“我们顶多叫遏制,不叫控制!”17年后,新冠肺炎疫情袭来,84岁的他,仍然像一名钢铁战士站在斗争最前线,逆向而行,及时传出了“已确认存在人传人和医务人员感染”警示。
出生医学世家的钟南山,从家族里继承了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医道精神,也继承了说实话、说真话的家风:“这让我以后不管做什么,都坚持讲实话,坚持实事求是。你要相信自己实践的,而不是单纯听见的。”
父母以及家风对你影响最大的是什么呢?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1.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来自父母长辈的言传身教,是一种特殊的知识和信息传播。
2.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温润厚重的家风,能打开人生的格局。家教家风的世代积累、嘉言懿行的代代沉淀,滋润着家人的心田,涵养着优良的品格,也为国家兴旺、民族复兴注入更多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3.道德情操在家风里孕育。家风体现着一个家庭的风气、风貌,良好的家风不仅能育人化人、塑造下一代,更能促使整个社会风清气正,国家精神面貌昂扬向上。罗曼·罗兰曾说,生命不是一个可以孤立成长的个体;它一面成长,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叶。作为父母,必须领会“父母之爱子女,则为之计深远”的智慧,秉持“国计已推肝胆许,家财不为子孙谋”的操守。
【例文展示】
家风悠悠
◎郭妍妍
“白鹿奋蹄逐古原,悠悠家风度秦川”,陈忠实笔下的白家族长白嘉轩,对于仁义的坚守以及一生挺直腰杆做人的态度,引起了我的深思。这让我忆起了我的家风。
“咚咚咚……话说那郭海棠……”视频中,爷爷打着快板绘声绘色地唱着他亲自编写的戏。铿锵有力的大鼓,配着节奏轻快的快板,以及爷爷那洪钟般的唱声,演绎着一位惨遭家庭虐待的儿媳郭海棠最终被解救的动人故事。我曾不解地问爷爷,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爷爷笑了笑说:“因为爷爷想让人们知道,家和才能万事兴啊!”爷爷的山东快板传递出来的家风便是——和气。
《壶天录》中说道:“和气致祥。”爷爷一生都讲究和气。对待家人,他能顾全大局,维持一家子的和气。当家中亲属有人闹出矛盾,爷爷总会第一个站出来,严肃地说:“一家人,有什么值得计较的!伤了和气怎么办……”闹矛盾的人被爷爷教导一番,最终总是会和解。正是爷爷的和气,才让我们一家人遇到困难,团结在一起,而不是各扫门前雪。对待邻里,爷爷也从不吝啬。他每次来我们家时都带来一大袋子青菜萝卜,其中不少都给了邻居。他敲开一楼的姑奶奶家的门,说道:“大妹子,送你家点蔬菜,都是我在家自己种的,老三家哪里吃得完!”最后姑奶奶连连道谢,目送着爷爷上楼。这个被钢筋混凝土所隔绝的邻居,被爷爷那热情和气的善良的心所感动,至今与我们一家仍非常亲厚。
爷爷用他的善良和气,诠释了他的一生,并且,将这些和气传给了爸爸。
处事宜平易,不争添和气。爸爸的不争,赢得了周围人的称赞。他不会因为表姑的斤斤计较而疏远她,也不会拒绝别人向他討要他喜爱的东西。他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退一步海阔天空。”爱钓鱼的爸爸也学会了爷爷那样,将鱼送给邻居吃。在大伯家困难的时候,爸爸坚决不让我拿大伯的压岁钱。大伯母偷偷把钱塞给我,爸爸知道后,哽咽道:“你们那么不容易,还给孩子什么压岁钱!”爸爸的不争与为他人着想,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
如今想起过往的种种,我心中不禁一阵酸涩。我怀念过世的爷爷唱的那令人深思的大鼓戏;我想念远在他乡的爸爸的不争和对亲情守护。正像胡适受他母亲的影响一样,我之所以待人接物和气,都要感谢我的爷爷、爸爸,因为他们如教科书一般,给了我人生的教诲。
点评
考生围绕弘扬“家风”的主题,分别从爷爷、爸爸和我三代来讲述“和气”家风的传承,结构可谓“一线贯穿”。作文的选材也是真实可感的:爷爷的“善良和气”,爸爸的“不争添和气”都对“我”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作文中引用化用也是成功的:由《白鹿原》中家风自然引出了“我”的家风,中间对《壶天录》中的引证、结尾对胡适《我的母亲》的化用都很精彩,值得借鉴。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师生延期返校。高三(1)班语文老师在线上课堂展示了2月23日新华网刊发的这两张图片,讨论区一下子热闹起来。
生甲:小患者让我很感动。
生乙:护士和院长的举动能带给我们启发。
生丙:相隔百年的两幅图值得人们深思。
…………
老师:这两张图片,给了我们许多收获。虽然我们无法返校上课,但我国抗击疫情的很多场景都是在給我们上课。
学校微信公众号发起了“独特一课,别样收获”主题征文活动。请以该班同学身份,在这堂课后写一篇文章,向公众号投稿,谈谈自己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贴合背景,切合身份;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分析文题,我们可以发现这是一道关于抗击疫情的医患给我们“独特一课,别样收获”的话题作文。考生只要围绕这两点写作,写出自己在这两张图中的收获即可。
1.敬畏生命。在这场艰苦卓绝的疫情阻击战中,这样的暖心新闻无疑为人们心中注入了一股强有力的暖流。医生倾尽全力的救治让宝宝拥有了更好的未来和希望,而治愈出院的宝宝向医生献上了这深情一躬。这两个相隔百年的鞠躬中,饱含的是对于生命的敬畏。
2.学会感恩。救人是医生的职责,感恩是病人的良心。这些或年轻或年长的医生也为人子女、为人父母,可是这样的他们,却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我们筑起了一道最坚固的屏障。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都是穿上防护服的普通人罢了。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感恩他们!
3.互相尊重。这两张记录了跨越时空的温暖与感恩的照片,彰显了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医患之间的尊重与爱戴理当如此。光阴流转,时代更迭,但是这种优良品质永远不能丢。懂得感恩,互相尊重,是我们中华民族不断进步的源泉。
家风为疫情防控凝聚强大力量
疫情期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汉南医院医生孟迪在父母那句“该上的时候不能当逃兵”的鼓励下,义无反顾地走上战场。“你是医生,要舍小家为大家,战胜病情,我们的国家一定能像爷爷画的画一样,繁荣似锦。放心去工作,家人把我们照顾得很好。”85岁高龄的爷爷对孙子李树彤的安慰。“因为爱能安抚生命去奔跑,无私的爱把生命方向指导,爱能让这世界变得美好。让我们一起为爱去祈祷,让人类远离瘟疫和苦难,让和平代替战争……”这是一位母亲曹月清给抗疫前线的儿子发去的打油诗,鼓励在疫情一线的儿子坚守岗位。
【素材析与用】
正是在家风的熏陶之下,这些逆向而行们的人们在疫情来临之际,选择为国家而战、为人民担当,把自己、把家庭与国家命运、人民利益紧紧捆在一起,使自己的人生价值得以体现。从某种意义上讲,良好的家风为家人选择人生道路指明了方向,成为疫情防控中凝聚强大力量的无形载体,成为体现家国情怀的一种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