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生物教材中有许多近义词,容易混淆,而这也正是高考出题的重点,所以要求教师在学习中应该有意识地运用对比法进行区分,找出这些近义词的相同点、不同点。最好的时机就是第一次学习时,启发学生思考、归纳、总结,这样才能根深蒂固,形成完整正确的知识体系。
关键词:高中生物 近义词 混淆 概念
高中生物教材中有许多近义词,容易混淆,而这也正是高考出题的重点,所以要求教师在学习中应该有意识地运用对比法进行区分,找出这些近义词的相同点、不同点。最好的时机就是第一次学习时,启发学生思考、归纳、总结,这样才能根深蒂固,形成完整正确的知识体系。
一、病毒、类病毒、朊病毒
病毒个体微小,不具有细胞结构,但含有蛋白质和核酸两类组成生命的最基本物质,核酸只有DNA或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增值。类病毒是比病毒更简单的生物,没有蛋白质外壳,只有核苷酸构成的单链环状DNA或RNA分子。朊病毒只含有蛋白质,不含核酸,但它既有感染性,又有遗传性,并且具有和一切已知传统病原体不同的异常特性。
二、原生质、原生质体、原生质层
原生质指的是细胞内的生命物质,分化为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膜。一个动物细胞即为一团原生质。
原生质体:植物细胞工程中去掉细胞壁后剩余的植物细胞称为原生质体,实际上就是植物细胞的原生质。
原生质层:植物细胞中的特有名词,指的是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当成熟的植物细胞与外界溶液接触时,如果存在浓度差,细胞液就会和外界溶液发生渗透作用。
三、糖酵解、无氧呼吸
糖酵解:葡萄糖在无氧状态下分解成丙酮酸的过程。糖酵解的产物一般是丙酮酸,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无氧呼吸:一般是指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生物细胞把糖类等有机物分解成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产物为乳酸或酒精和二氧化碳。
四、极体和极核
来源:“极体”在动物的卵巢中,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一个第一极体和一个次级卵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共产生三个第二极体和一个卵细胞(其中一个极体的基因组成与卵细胞相同)。
“极核”在被子植物胚珠的胚囊中,由大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大孢子,大孢子再经过三次有丝分裂产生八个核,其中包括一个卵细胞和两个极核(它们的基因组成完全相同)。
去向:动物产生极体以后都退化消失,而植物胚珠中的两个极核能与一个精子融合形成受精极核,将来发育成胚乳细胞。
五、囊胚和胚囊
存在:囊胚是动物胚胎发育的一个阶段,受精卵经卵裂形成的内部具有一个空腔的球状胚胎叫囊胚。
胚囊是植物胚珠的组成部分,由大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一个大孢子,经三次有丝分裂形成八个核的胚囊,近珠孔一端有一个卵细胞和两个助细胞,远珠孔端有三个反足细胞,胚囊中央有两个极核。
发育去向:囊胚进一步发育为动物的原肠胚。而胚囊完成双受精后,受精卵和受精极核分别发育为胚和胚乳。
六、适应性和应激性
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对环境的适应性,这种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例如,虫媒花一般都颜色鲜艳、气味芳香,适应于昆虫传粉;风媒花的花粉粒小而数量多,容易随风飘散,适于风媒传粉。再例如,鹿、兔、羚羊等动物奔跑速度很快,豪猪、刺猬身上长满尖刺,黄鼬遇到敌害时能释放臭气等等。
七、富营养化、富集作用
富营养化:由于过多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进入水体,使藻类大量繁殖,使海水形成赤潮、淡水形成水华。由于藻类生活周期短,死亡后被需氧型微生物分解,要消耗大量氧气,使得鱼虾死亡。
富集作用:生物体从周围环境中吸收某些元素或不易分解的化合物,这些污染物在体内积累,使生物体内某些元素或化合物的浓度超过了环境中的浓度的现象叫做生物富集作用。例如汞被植物吸收,进入食物链后,不易排出体外,会沿着食物链传递,所以营养级越高,汞的含量越高。
八、自生和自养
自生是指某种生物能够独立生活,不需要与其他生物共生或寄生,它可以是自养型,也可以是异养型生物,如小麦和蓝藻是自生且自养类型,而圆褐固氮菌和牛是自生异养类型等。自养主要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类型的生物,它们能够利用光能或环境中物质氧化释放的能量,把无机物(如CO2和H2O)合成自己所需要的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如绿色植物、蓝藻和硝化细菌等。
关键词:高中生物 近义词 混淆 概念
高中生物教材中有许多近义词,容易混淆,而这也正是高考出题的重点,所以要求教师在学习中应该有意识地运用对比法进行区分,找出这些近义词的相同点、不同点。最好的时机就是第一次学习时,启发学生思考、归纳、总结,这样才能根深蒂固,形成完整正确的知识体系。
一、病毒、类病毒、朊病毒
病毒个体微小,不具有细胞结构,但含有蛋白质和核酸两类组成生命的最基本物质,核酸只有DNA或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增值。类病毒是比病毒更简单的生物,没有蛋白质外壳,只有核苷酸构成的单链环状DNA或RNA分子。朊病毒只含有蛋白质,不含核酸,但它既有感染性,又有遗传性,并且具有和一切已知传统病原体不同的异常特性。
二、原生质、原生质体、原生质层
原生质指的是细胞内的生命物质,分化为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膜。一个动物细胞即为一团原生质。
原生质体:植物细胞工程中去掉细胞壁后剩余的植物细胞称为原生质体,实际上就是植物细胞的原生质。
原生质层:植物细胞中的特有名词,指的是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当成熟的植物细胞与外界溶液接触时,如果存在浓度差,细胞液就会和外界溶液发生渗透作用。
三、糖酵解、无氧呼吸
糖酵解:葡萄糖在无氧状态下分解成丙酮酸的过程。糖酵解的产物一般是丙酮酸,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无氧呼吸:一般是指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生物细胞把糖类等有机物分解成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产物为乳酸或酒精和二氧化碳。
四、极体和极核
来源:“极体”在动物的卵巢中,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一个第一极体和一个次级卵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共产生三个第二极体和一个卵细胞(其中一个极体的基因组成与卵细胞相同)。
“极核”在被子植物胚珠的胚囊中,由大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大孢子,大孢子再经过三次有丝分裂产生八个核,其中包括一个卵细胞和两个极核(它们的基因组成完全相同)。
去向:动物产生极体以后都退化消失,而植物胚珠中的两个极核能与一个精子融合形成受精极核,将来发育成胚乳细胞。
五、囊胚和胚囊
存在:囊胚是动物胚胎发育的一个阶段,受精卵经卵裂形成的内部具有一个空腔的球状胚胎叫囊胚。
胚囊是植物胚珠的组成部分,由大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一个大孢子,经三次有丝分裂形成八个核的胚囊,近珠孔一端有一个卵细胞和两个助细胞,远珠孔端有三个反足细胞,胚囊中央有两个极核。
发育去向:囊胚进一步发育为动物的原肠胚。而胚囊完成双受精后,受精卵和受精极核分别发育为胚和胚乳。
六、适应性和应激性
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对环境的适应性,这种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例如,虫媒花一般都颜色鲜艳、气味芳香,适应于昆虫传粉;风媒花的花粉粒小而数量多,容易随风飘散,适于风媒传粉。再例如,鹿、兔、羚羊等动物奔跑速度很快,豪猪、刺猬身上长满尖刺,黄鼬遇到敌害时能释放臭气等等。
七、富营养化、富集作用
富营养化:由于过多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进入水体,使藻类大量繁殖,使海水形成赤潮、淡水形成水华。由于藻类生活周期短,死亡后被需氧型微生物分解,要消耗大量氧气,使得鱼虾死亡。
富集作用:生物体从周围环境中吸收某些元素或不易分解的化合物,这些污染物在体内积累,使生物体内某些元素或化合物的浓度超过了环境中的浓度的现象叫做生物富集作用。例如汞被植物吸收,进入食物链后,不易排出体外,会沿着食物链传递,所以营养级越高,汞的含量越高。
八、自生和自养
自生是指某种生物能够独立生活,不需要与其他生物共生或寄生,它可以是自养型,也可以是异养型生物,如小麦和蓝藻是自生且自养类型,而圆褐固氮菌和牛是自生异养类型等。自养主要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类型的生物,它们能够利用光能或环境中物质氧化释放的能量,把无机物(如CO2和H2O)合成自己所需要的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如绿色植物、蓝藻和硝化细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