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素质教育对学生的全方面发展较之以前更加重视,但是目前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到我国体育教育的发展,新课改后的体育教育只是有名无实,中小学生身体指标下降,忽视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全优式评价等等现象的出现,遮蔽了学生本身的身体状况,与生命教育背道而驰。为了更好地认识、尊重、保护和享受生命,本文对国内中小学体育课程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反思,并提出相应的方法重组体育课内容和结构,为教育事业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生命视角,中小学,体育课程
【前言】新课程标准对体育课的要求是“健康第一”,而基于生命视角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则应该注重“生命第一”。但是目前国内中小学体育课的现状在生命教育这部分的教育还存在不少问题,对此我们需要分析发现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并对中小学体育课程的内容及结构进行重组,让生命教育融入到体育课程中。
1、生命教育的内涵
生命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对人的生命的教育,从而让生命质量得到提高,让生命价值获得提升,促进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经过生命教育使人具备必需的品德素质和主要技能以适应自身和社会的发展,实现生态文明和社会和谐。
2、生命视角下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的现状
(1)重智轻育现象突出
尽管在素质教育改革后,体育在教育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老师和家长对体育的认识也有所加强,但是在我国的选拔制度下,体育课程还是只得靠边站,并不能与文化课齐头并进。这样重智轻育的现象十分突出,然而教育中并不能缺少体育,少了体育就会失去完整性,同样体育也不能脱离教育,一旦脱离体育就仅仅是肢体上的锻炼,与生命教育的本意不符。目前体育在学校教育中只是虚有其名的改革,地位不断出现下降的趋势。
(2)忽视学生发展规律
新课改后对“以人为本”尤为强调,学生是独立的正在发展的人,身心尚未成熟。学校体育能够实现学生的生命价值,对学生的身心有序发展有促进作用,然而目前国内学校体育在设置教学内容上尚有不足。首先是学生有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却讨厌上体育课这一现象非常明显,之所以不喜欢主要是因为体育课的内容过于程式化,让学生觉得体育课就像军事训练一样,感受不到乐趣。另一方面是老师过度强调体育的竞技性,学生只学会了运动技术,成为比赛的机器,完全脱离学生生活,忽视学生发展。
(3)淡化學生生命乐趣
体育是一项有直接感受的活动,可以激起学生的生命欲望,感受生命运动的乐趣。。然大多数学校对体育课程的要求仅仅停留在“体”而忽略“育”,因此学生的身体素质提上去了,却淡化了体育本身的精神,学生的精神生命缺少应有的体验,学生的生命乐趣就会随之淡化。
(4)缺乏生命教育评价
生命过程是在动态运动中的,因此生命个体具有发展性和运动性,虽然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考核评价要有整体性、全面性,但是在实际的学习评价中我们不难发现,老师依然根据学生是否掌握体育技能、身体素质是否达标来评价。但是体育不单单要求学生的身体素质过关,对学生的精神要求也颇高,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应该从课堂互动、团队合作中进行,需要在学生的发展动态中体现。
3、在体育教育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反思及重构
(1)注重生命教育的体育教学目标设置
生命教育与体育教学相融合,那么体育教学的目标设置应该与生命教育相符合,学校体育教育要有目的性、系统性、组织性、计划性,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生命教育。例如人教版初中体育与健康的内容中讲解了人体与运动的关系,从生命个体的特征让学生了解生命、认识生命;然后对体育运动的精神进行介绍,参与体育活动重在参与,团体活动需要与队友团结合作等;还有将心理健康融入到体育中,从而体现新课改后体育教学内容对生命教育的侧重,对学生感受生命、体验生命的指引。
(2)体育教学内容要贴近生活
无论生命教学,具有生活性的例子我们都能轻易理解认识,新课改规范了教学内容的选择范围,同时增加内容的灵活性,生命教育融入体育教学得发展空间也有极大的提升。人教版小学体育教材中提到在体育教学中设置模拟火灾逃生情景和落水自救情景等,通过模拟生活情景实验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生命的可贵和脆弱,锻炼学生的自救能力,增强保护生命的意识。
(3)教学过程注重生命体验的快乐
体育课程与文化科相比较,更多的是体育课的轻松自由,如果体育教学中仅仅以学生掌握运动技能为目标,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目的,体育课程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在新课改中要求学校的体育教学要有活动性,在小组游戏中让学生体验生命的快乐,对学生的道德素质进行引导,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让学生发现生命中有很多未曾感受过的乐趣,从而在认识、尊重、保护生命的同时学会享受生命。
【结语】人是不断成长发展的个体,在动态运动中不断变化,以往的应试教育对体育课程的忽视程度非常严重,学生变成各种考试的傀儡,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现在是素质教育的新时代,体育教学不仅要重视“体”更强调“育”,将生命教育与体育教学相融合,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在生活化模拟训练中,使学生感受生命的珍贵和脆弱,进而提高保护生命的意识;在体育活动中与同学、老师互动,在游戏中体验生命的快乐,才能享受生命。尽管目前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的现状仍有许多缺陷,但是经过教育部门的反思及重构将会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 周登嵩,赖天德,毛振明,等.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6:90-93.
[2] 辛继湘.教学价值的生命视界[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92-100.
[3] 谭红.“人学”视野下学校体育课程发展断想[J].体育学刊,2017,14(4):61-63.
关键词: 生命视角,中小学,体育课程
【前言】新课程标准对体育课的要求是“健康第一”,而基于生命视角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则应该注重“生命第一”。但是目前国内中小学体育课的现状在生命教育这部分的教育还存在不少问题,对此我们需要分析发现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并对中小学体育课程的内容及结构进行重组,让生命教育融入到体育课程中。
1、生命教育的内涵
生命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对人的生命的教育,从而让生命质量得到提高,让生命价值获得提升,促进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经过生命教育使人具备必需的品德素质和主要技能以适应自身和社会的发展,实现生态文明和社会和谐。
2、生命视角下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的现状
(1)重智轻育现象突出
尽管在素质教育改革后,体育在教育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老师和家长对体育的认识也有所加强,但是在我国的选拔制度下,体育课程还是只得靠边站,并不能与文化课齐头并进。这样重智轻育的现象十分突出,然而教育中并不能缺少体育,少了体育就会失去完整性,同样体育也不能脱离教育,一旦脱离体育就仅仅是肢体上的锻炼,与生命教育的本意不符。目前体育在学校教育中只是虚有其名的改革,地位不断出现下降的趋势。
(2)忽视学生发展规律
新课改后对“以人为本”尤为强调,学生是独立的正在发展的人,身心尚未成熟。学校体育能够实现学生的生命价值,对学生的身心有序发展有促进作用,然而目前国内学校体育在设置教学内容上尚有不足。首先是学生有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却讨厌上体育课这一现象非常明显,之所以不喜欢主要是因为体育课的内容过于程式化,让学生觉得体育课就像军事训练一样,感受不到乐趣。另一方面是老师过度强调体育的竞技性,学生只学会了运动技术,成为比赛的机器,完全脱离学生生活,忽视学生发展。
(3)淡化學生生命乐趣
体育是一项有直接感受的活动,可以激起学生的生命欲望,感受生命运动的乐趣。。然大多数学校对体育课程的要求仅仅停留在“体”而忽略“育”,因此学生的身体素质提上去了,却淡化了体育本身的精神,学生的精神生命缺少应有的体验,学生的生命乐趣就会随之淡化。
(4)缺乏生命教育评价
生命过程是在动态运动中的,因此生命个体具有发展性和运动性,虽然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考核评价要有整体性、全面性,但是在实际的学习评价中我们不难发现,老师依然根据学生是否掌握体育技能、身体素质是否达标来评价。但是体育不单单要求学生的身体素质过关,对学生的精神要求也颇高,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应该从课堂互动、团队合作中进行,需要在学生的发展动态中体现。
3、在体育教育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反思及重构
(1)注重生命教育的体育教学目标设置
生命教育与体育教学相融合,那么体育教学的目标设置应该与生命教育相符合,学校体育教育要有目的性、系统性、组织性、计划性,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生命教育。例如人教版初中体育与健康的内容中讲解了人体与运动的关系,从生命个体的特征让学生了解生命、认识生命;然后对体育运动的精神进行介绍,参与体育活动重在参与,团体活动需要与队友团结合作等;还有将心理健康融入到体育中,从而体现新课改后体育教学内容对生命教育的侧重,对学生感受生命、体验生命的指引。
(2)体育教学内容要贴近生活
无论生命教学,具有生活性的例子我们都能轻易理解认识,新课改规范了教学内容的选择范围,同时增加内容的灵活性,生命教育融入体育教学得发展空间也有极大的提升。人教版小学体育教材中提到在体育教学中设置模拟火灾逃生情景和落水自救情景等,通过模拟生活情景实验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生命的可贵和脆弱,锻炼学生的自救能力,增强保护生命的意识。
(3)教学过程注重生命体验的快乐
体育课程与文化科相比较,更多的是体育课的轻松自由,如果体育教学中仅仅以学生掌握运动技能为目标,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目的,体育课程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在新课改中要求学校的体育教学要有活动性,在小组游戏中让学生体验生命的快乐,对学生的道德素质进行引导,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让学生发现生命中有很多未曾感受过的乐趣,从而在认识、尊重、保护生命的同时学会享受生命。
【结语】人是不断成长发展的个体,在动态运动中不断变化,以往的应试教育对体育课程的忽视程度非常严重,学生变成各种考试的傀儡,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现在是素质教育的新时代,体育教学不仅要重视“体”更强调“育”,将生命教育与体育教学相融合,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在生活化模拟训练中,使学生感受生命的珍贵和脆弱,进而提高保护生命的意识;在体育活动中与同学、老师互动,在游戏中体验生命的快乐,才能享受生命。尽管目前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的现状仍有许多缺陷,但是经过教育部门的反思及重构将会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 周登嵩,赖天德,毛振明,等.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6:90-93.
[2] 辛继湘.教学价值的生命视界[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92-100.
[3] 谭红.“人学”视野下学校体育课程发展断想[J].体育学刊,2017,14(4):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