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跨越分水岭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八年级数学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6832793xy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多教育专家都说过,初二是数学学习的一个分水岭。因为初一是对小学内容的一个回顾和发展,并给初中的学习打基础,初二则是真正的中学数学阶段的学习。一些初二学生也说,“现在虽然老师讲的好像都听得懂。但几何成绩总是不理想。”“几何考试有些小地方,一不注意。就扣去一两分。这样一分分地扣。后果很严重。”“有时做几何题思路不清楚……”大家都想知道,这些情况的出现是因为练习不够还是因为什么?有什么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其实,只要同学们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多做多练多总结,跨越这个分水岭并不难。
  
  一 细心地发掘概念和公式
  
  许多同学对概念和公式不太重视。这种情况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概念的理解只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概念涉及的特殊情况重视不够。二是对概念和公式一味地死记硬背,不能与实际题目相联系。这样就不能将学到的知识点与解题很好地联系起来。三是一部分同学不重视对数学公式的记忆。记忆是理解的基础。如果你不能将公式烂熟于心,又怎么能够在题目中熟练应用呢?
  我的建议就是:更细心一点(注意观察特例),更深入一点(了解相关知识的常见考点),更熟练一点(无论这些知识以什么面目出现,我们都能够应用自如)。
  
  二 总结相似类型的题目
  
  这个工作,不仅仅是老师的事,我们也要学会自己做。当你学会了总结题目,会对所做的题目分类,知道自己能够解决哪些题型,掌握了那些常见的解题方法。了解到有哪些类型的题不会做时,你才真正找到了学习这门学科的窍门,才能真正做到“任它千变万化,我自岿然不动”。有一部分同学天天做题,可成绩不升反降。其原因就是,他们天天都在做重复的工作,反复做很多相似的题目,而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却不能专心攻克。久而久之,不会的题目还是不会,会做的题目也因为缺乏对数学的整体把握,只是原地踏步,没有更深入地去理解。
  
  三 收集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
  
  我们最难面对的,就是自己的错误和困难。我们做题目有两个重要的目的:一是将所学的知识点和技巧,通过实际的题目加以巩固和演练;另外一个就是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后加以弥补。这个“不足”。也包括两个方面:容易犯的错误和完全不会的内容。很多时候同学们只追求做题的数量,草草应付了事,而不注意出现的问题,更谈不上收集错误。之所以建议大家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是因为一旦你做了这件事,你就会发现。过去你认为自己有很多的小毛病,现在发现原来就是在一个地方反复出现问题;过去你认为自己有很多问题都弄不懂,现在发现原来就是几个关键点没有弄明白。
  
  四 就不懂的问题积极提问、探讨
  
  遇到不懂的问题,积极向他人请教,这是很平常的事情。但就是这一点,很多同学都做不到。原因可能有两方面:一是对该问题重视不够,满足于不求甚解:二是不好意思,害怕问老师被训,问同学被瞧不起。抱着这些心态,学习任何东西都不可能学好。“闭门造车”只会让你的问题越积越多。知识本身是有连贯性的,前面的知识不清楚,学到后面时,就会更难理解。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就会使你对该学科失去兴趣。直到无法赶上步伐。
  讨论其实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一个比较难的题目。经过与同学们的讨论,通过叙述问题和理解问题,你可能会获得很多的灵感,从对方那里学到好的方法和技巧。
  
  五 注重实战(考试)经验的总结
  
  考试本身就是一门学问。有些同学平时成绩很好,上课老师一提问,什么都会,课下做题也都会,可一到考试成绩就不理想。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考试心态不好,容易紧张;二是考试时间紧。总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心态不好,一方面自己要注意调整,同时也需要经历大型考试来锻炼。每次考试,大家都要注意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调整方法,久而久之,逐步适应考试节奏。
  做题速度慢的问题,同学们可以在平时的做题中解决。同学们平时做作业时可以给自己限定时间,逐步提高效率。另外,在实际考试中,也要考虑每部分的完成时间,提前进行时间上的合理分配,避免出现混乱。
  以上总结的几点。应该说对每个同学都是适用的。任何学习方法最重要的是有效。我们在学习中一定要避免形式化。要追求实效。每次考试都是考人的大脑,绝不是考大家的笔记记得是否清楚,计划制定得是否周全。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希望大家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良好的学习方法,并将其培养成习惯:从现在做起!
其他文献
纵观近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试卷,涉及数据分析的题目,大多仍以不完整的图表为载体,间或还要求学生写出提取的信息、提出意见及建议,这类题目旨在考查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开放性,一些学生不知从何下手,或不得要领,说不到点子上,从而造成了失分,因此,对有关的解题思路实有分析探究之必要,  例1 (2013年·山西)四川雅安发生地震后,某校九(1)班学生开展献爱心
在学习实数时,课本上说“实数與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许多同学对应用分式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比较畏惧。实际上。这里的解题步骤和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类似。即:①审清题意;②设出适当的未知数;③分析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④解方程并检验;⑤写出答案。而在这些步骤中,关键是找出题目中的a=bc型数量关系。为了帮助同学们顺利学好该知识点。现举例说明。
同學们,还记得我们在小学就学过的平行四边形吗?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一、选择题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可知:两个变量x与y的乘积是一个常数k(k≠0)。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在生产、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相等量与不等量,正是因为它们的存在,我们才有必要去探讨最大值、最小值,以期得到“最佳方案”,下面介绍利用不等式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什么是数学?也许,“什么不是数学”这个问题更容易回答,数学不仅仅是数字或形状,也不仅仅是某些孤独者在图书馆角落疯狂进行的逻辑推理或计算,伟大学者、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曾说:“数学是上帝用来书写宇宙的语言,”他进一步解释道:“哲学被写在那本永远在我们眼前打开着的伟大之书上——我指的是宇宙,但是如果我们不首先学会语言和把握符号,我们就无法理解它,这本书是以数学语言来写的,符号就是三角形、圆和其他几何图
据英国媒体目前报道,英国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植物天生具备做数学的能力,这个本事能帮助它们在夜间有效地规划食物储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方差在“三数两差”问题中的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