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多教育专家都说过,初二是数学学习的一个分水岭。因为初一是对小学内容的一个回顾和发展,并给初中的学习打基础,初二则是真正的中学数学阶段的学习。一些初二学生也说,“现在虽然老师讲的好像都听得懂。但几何成绩总是不理想。”“几何考试有些小地方,一不注意。就扣去一两分。这样一分分地扣。后果很严重。”“有时做几何题思路不清楚……”大家都想知道,这些情况的出现是因为练习不够还是因为什么?有什么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其实,只要同学们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多做多练多总结,跨越这个分水岭并不难。
一 细心地发掘概念和公式
许多同学对概念和公式不太重视。这种情况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概念的理解只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概念涉及的特殊情况重视不够。二是对概念和公式一味地死记硬背,不能与实际题目相联系。这样就不能将学到的知识点与解题很好地联系起来。三是一部分同学不重视对数学公式的记忆。记忆是理解的基础。如果你不能将公式烂熟于心,又怎么能够在题目中熟练应用呢?
我的建议就是:更细心一点(注意观察特例),更深入一点(了解相关知识的常见考点),更熟练一点(无论这些知识以什么面目出现,我们都能够应用自如)。
二 总结相似类型的题目
这个工作,不仅仅是老师的事,我们也要学会自己做。当你学会了总结题目,会对所做的题目分类,知道自己能够解决哪些题型,掌握了那些常见的解题方法。了解到有哪些类型的题不会做时,你才真正找到了学习这门学科的窍门,才能真正做到“任它千变万化,我自岿然不动”。有一部分同学天天做题,可成绩不升反降。其原因就是,他们天天都在做重复的工作,反复做很多相似的题目,而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却不能专心攻克。久而久之,不会的题目还是不会,会做的题目也因为缺乏对数学的整体把握,只是原地踏步,没有更深入地去理解。
三 收集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
我们最难面对的,就是自己的错误和困难。我们做题目有两个重要的目的:一是将所学的知识点和技巧,通过实际的题目加以巩固和演练;另外一个就是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后加以弥补。这个“不足”。也包括两个方面:容易犯的错误和完全不会的内容。很多时候同学们只追求做题的数量,草草应付了事,而不注意出现的问题,更谈不上收集错误。之所以建议大家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是因为一旦你做了这件事,你就会发现。过去你认为自己有很多的小毛病,现在发现原来就是在一个地方反复出现问题;过去你认为自己有很多问题都弄不懂,现在发现原来就是几个关键点没有弄明白。
四 就不懂的问题积极提问、探讨
遇到不懂的问题,积极向他人请教,这是很平常的事情。但就是这一点,很多同学都做不到。原因可能有两方面:一是对该问题重视不够,满足于不求甚解:二是不好意思,害怕问老师被训,问同学被瞧不起。抱着这些心态,学习任何东西都不可能学好。“闭门造车”只会让你的问题越积越多。知识本身是有连贯性的,前面的知识不清楚,学到后面时,就会更难理解。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就会使你对该学科失去兴趣。直到无法赶上步伐。
讨论其实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一个比较难的题目。经过与同学们的讨论,通过叙述问题和理解问题,你可能会获得很多的灵感,从对方那里学到好的方法和技巧。
五 注重实战(考试)经验的总结
考试本身就是一门学问。有些同学平时成绩很好,上课老师一提问,什么都会,课下做题也都会,可一到考试成绩就不理想。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考试心态不好,容易紧张;二是考试时间紧。总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心态不好,一方面自己要注意调整,同时也需要经历大型考试来锻炼。每次考试,大家都要注意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调整方法,久而久之,逐步适应考试节奏。
做题速度慢的问题,同学们可以在平时的做题中解决。同学们平时做作业时可以给自己限定时间,逐步提高效率。另外,在实际考试中,也要考虑每部分的完成时间,提前进行时间上的合理分配,避免出现混乱。
以上总结的几点。应该说对每个同学都是适用的。任何学习方法最重要的是有效。我们在学习中一定要避免形式化。要追求实效。每次考试都是考人的大脑,绝不是考大家的笔记记得是否清楚,计划制定得是否周全。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希望大家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良好的学习方法,并将其培养成习惯:从现在做起!
其实,只要同学们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多做多练多总结,跨越这个分水岭并不难。
一 细心地发掘概念和公式
许多同学对概念和公式不太重视。这种情况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概念的理解只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概念涉及的特殊情况重视不够。二是对概念和公式一味地死记硬背,不能与实际题目相联系。这样就不能将学到的知识点与解题很好地联系起来。三是一部分同学不重视对数学公式的记忆。记忆是理解的基础。如果你不能将公式烂熟于心,又怎么能够在题目中熟练应用呢?
我的建议就是:更细心一点(注意观察特例),更深入一点(了解相关知识的常见考点),更熟练一点(无论这些知识以什么面目出现,我们都能够应用自如)。
二 总结相似类型的题目
这个工作,不仅仅是老师的事,我们也要学会自己做。当你学会了总结题目,会对所做的题目分类,知道自己能够解决哪些题型,掌握了那些常见的解题方法。了解到有哪些类型的题不会做时,你才真正找到了学习这门学科的窍门,才能真正做到“任它千变万化,我自岿然不动”。有一部分同学天天做题,可成绩不升反降。其原因就是,他们天天都在做重复的工作,反复做很多相似的题目,而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却不能专心攻克。久而久之,不会的题目还是不会,会做的题目也因为缺乏对数学的整体把握,只是原地踏步,没有更深入地去理解。
三 收集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
我们最难面对的,就是自己的错误和困难。我们做题目有两个重要的目的:一是将所学的知识点和技巧,通过实际的题目加以巩固和演练;另外一个就是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后加以弥补。这个“不足”。也包括两个方面:容易犯的错误和完全不会的内容。很多时候同学们只追求做题的数量,草草应付了事,而不注意出现的问题,更谈不上收集错误。之所以建议大家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是因为一旦你做了这件事,你就会发现。过去你认为自己有很多的小毛病,现在发现原来就是在一个地方反复出现问题;过去你认为自己有很多问题都弄不懂,现在发现原来就是几个关键点没有弄明白。
四 就不懂的问题积极提问、探讨
遇到不懂的问题,积极向他人请教,这是很平常的事情。但就是这一点,很多同学都做不到。原因可能有两方面:一是对该问题重视不够,满足于不求甚解:二是不好意思,害怕问老师被训,问同学被瞧不起。抱着这些心态,学习任何东西都不可能学好。“闭门造车”只会让你的问题越积越多。知识本身是有连贯性的,前面的知识不清楚,学到后面时,就会更难理解。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就会使你对该学科失去兴趣。直到无法赶上步伐。
讨论其实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一个比较难的题目。经过与同学们的讨论,通过叙述问题和理解问题,你可能会获得很多的灵感,从对方那里学到好的方法和技巧。
五 注重实战(考试)经验的总结
考试本身就是一门学问。有些同学平时成绩很好,上课老师一提问,什么都会,课下做题也都会,可一到考试成绩就不理想。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考试心态不好,容易紧张;二是考试时间紧。总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心态不好,一方面自己要注意调整,同时也需要经历大型考试来锻炼。每次考试,大家都要注意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调整方法,久而久之,逐步适应考试节奏。
做题速度慢的问题,同学们可以在平时的做题中解决。同学们平时做作业时可以给自己限定时间,逐步提高效率。另外,在实际考试中,也要考虑每部分的完成时间,提前进行时间上的合理分配,避免出现混乱。
以上总结的几点。应该说对每个同学都是适用的。任何学习方法最重要的是有效。我们在学习中一定要避免形式化。要追求实效。每次考试都是考人的大脑,绝不是考大家的笔记记得是否清楚,计划制定得是否周全。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希望大家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良好的学习方法,并将其培养成习惯:从现在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