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门的木匣子

来源 :意林·作文素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lishu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住在这个城市中一个被唤作南门的地方。很早以前它有另外一个名字,但时光绵长得让我忘却了那个旧称。但,这不影响我对她深入骨髓般的爱恋。
  老回忆是一件安放在心上的珍宝,单纯而清朗地存在着。而南门则像是一个木匣子。珍宝置在木匣中,除此之外,便无处容身。
  青砖墨瓦,渗了水的房顶,微微翘起的屋檐,落在肩头的“墙片子”……零星地拼凑出老房子原來的样子。一片片一块块地分区,块与块之间留出了窄窄的小过道和宽敞的院落。既得空又不叫人无可依靠。靠近院门的马伯伯家,总会搁几盆雅致的盆栽于门边,小朵儿的玉兰花大口大口地吐着香气,乐坏了弄堂里的孩子。爱闹的孩童们从不轻易折了它们自个儿别着,只是见着地上落了的瓣儿就开心上好一会儿。最里头的阿珊婶总会捎给我国外的糖果,让我捧了一大把“吃独食”,一转眼却全叫小伙伴们分了个精光。她总是会拂起长发,笑着拍拍我的脑门,我总能闻见她发丝间的香气。对门头的王叔是个谦逊有礼的人,见了面总少不了寒暄,他是个瘦削的男子,唯恐叫风刮了去。
  弄堂内有名堂,弄堂外更有别样的风情。当我拭去匣子的浮灰时,斑驳的纹路也渐渐清晰起来。
  依稀记得无论多晚,总会有小贩敲着木鱼吆喝着“馄饨咧……”那划破天际的沉闷之声,是我幼年时的渴望;依稀记得马蹄儿震地有声,伴着清脆的铃铛声回旋、悠扬。“马奶要伐,马奶要伐……”那粗犷而沙哑的叫卖声响起,是我最殷切的企盼;依稀记得收废报纸旧家电的曲儿在南门传开来,同玩伴一起学唱讨来父母温柔的骂,是我最独家的记忆。
  关于声的回忆是否也不知经年,被我轻柔地安放在南门的木匣里头了呢?我甚是怀念那些来去自由的“行者”。行走,只一瞬,便已千年。
  我时常做些关于旧南门的梦,醒来后只觉凄苦和疲惫。所谓“劳燕分飞”便是说弄堂里各自散去的人儿了吧!好似从倒车镜里看世界,清晰到模糊,渐行渐远,乃至成为不再跟随的小黑点,直至消失在我的视线里。
  南门,终究不是往昔的南门了。即使,我一直盼望她回到最初的模样。正如我盼望着阿珊婶是那个温柔地笑着塞给我糖豆的阿珊婶,而不是迁居国外后“六亲不认”的婶婶;我依然念想王叔是那个肯为邻里出苦力,而不是挺着啤酒肚俯视众生的所谓成功者;我依然渴求有小贩敲木鱼唤我去尝馄饨,在我嘬上一口鲜汤后轻声告诉我小心烫口;我依然回想着那个夸口骑白马娶我的孩童如今对镜挤着青春痘的苦恼模样。
  此刻我像极了一个说书的人,抽开情愫,倾吐回忆,讲述着冗长又杂碎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借”来的,借了他们的躯壳,拼出我回忆的灵魂。
  是时候了,合上木匣子,覆一抔黄土让一切归于沉寂。
  是时候了,成为一个依附于现在的人。


  【点评】此文切入点小,展开自然,运笔流畅自然。作者通过“南门”人事的两相对比,将文章的立意瞬间拔高。文章主旨瞬间可见:随着时代发展,人性开始变得市侩,变得功利,变得不再那么纯粹。正如作者最后所言,她也要“成为一个依附于现在的人”。文章反思深刻,笔法老练,首尾呼应,相得益彰。
  ☆本文适用考场仿真试题
  请以“在记忆中行走”/“相见不如怀念”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其他文献
曾经历过一家几口挤在同一个房间住的艰苦日子。  房间空间有限,父亲特地请木匠制作了一张高达三层的床。我睡顶层、弟弟居中、姐姐垫底。顶层靠近天花板,必须谦卑地哈着腰上床,有时在床上猛然坐起,软软的头颅便惨惨地撞上了硬硬的天花板,金星乱冒。中层呢,窝窝囊囊地夹在中间,翻身时,动作稍大,上下两层都受影响,因此,一上床,便得四平八稳地躺着,不敢随意变换睡姿。底层呢,被上面两层重重地压着,有一种难以喘息的感
期刊
读书的时候,曾有段时间我把自己活成勤奋学习成绩却不见提高的典例,因为我平时没犯啥大错,当着老师的面是努力学习的乖学生的模样,给人最大的感觉就是:这小姑娘很努力很勤奋,态度很好,但唯一令人惋惜的是不知道是不是没有找到学习方法,成绩总不见提高。  而每次开家长会,老师会对成绩好的那部分学生的家长夸他们孩子前途无量,会对那些调皮捣蛋的家长说他家孩子很活跃,而每次对我爸爸说的都是:她很努力很勤奋。  于是
期刊
我大学时候的好闺蜜,个头跟我差不多,一米六多一点,体重有130斤。可能也是因为胖的原因,她一直单身。平时班级聚会的时候,她也很喜欢调侃自己单身狗的状态,说自己又胖又壮,难怪没人追。  有天我们班同学就在操场上闲唠嗑,平时看起来特别羞涩,特别绅士的一个男生对她说:“其实我觉得你一点都不胖。”姑娘眼神瞬间亮了,说:“真的吗?我也觉得自己……”她大概是想说自己没那么胖,结果那个男生说:“不,你不是胖,你
期刊
那年我小恙在家,孝顺的女儿每天一放学就急急地往家赶,还没有进门就能听见她银铃似的叫唤。有一天,她单捧了她那漂亮的文具盒回家来给我。打开文具盒,里面没有文具,只有几个昂得高高的头颅在雪白的垫纸上左右摇摆。那是女儿从同学那里用小学二年级的友谊外加两支铅笔换来的蚕宝宝。她让我把它们抚养长大,说这是交给我的一项“任务”。我哪里不知道,她是怕我闷极无聊,才让这些个小生命来陪伴我的。  我是养过蚕的。小的时候
期刊
63岁的丹尼斯·桑蒂弗从2015年入冬以来,因为改造大巴而名扬全球,她的大巴改造起来是专门为流浪者们服务的移动浴室。  深秋时的一天,丹尼斯路过一座天桥,听到一个流浪汉说:“我很久没洗澡了,我觉得自己一辈子都干净不了了!”另一个流浪汉则这样接话说:“别难过,冬天很快会过去,只需要经历两个澡春天就会来临!”丹尼斯听了心里酸酸的,旧金山有近七千名流浪汉,可为他们提供洗浴的澡堂却只有16家,分散在7个城
期刊
上师范的时候,我们宿舍8个姐妹,大家的关系非常好。二年级的时候,妍的母亲生了一场大病。那段时间,她明显憔悴了,我们看了很心疼。  妍对我们说,家里条件不好,母亲的病还在拖着。我们几个姐妹安慰她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私下里,我们7个人商量好,要捐些錢给妍,让她给母亲看病。大家都是来自农村,家境都一般,但是我们向父母说了这件事,他们还是非常支持。  除了我之外,其余的姐妹也都从家里带了钱,大家一共
期刊
我妈在少女时代里,有个特别好的朋友叫素珍。两个人的思想观念截然相反,妈妈属于典型保守派,上课听讲做功课,出了课堂,就是在家宅着。素珍就不一样了,她热情、好动,做事情不按常理出牌,别的姑娘在家里绣花煮食,她却喜欢跑到隔壁村子里找方圆百里唯一懂英语的老师,问些奇奇怪怪的问题。  女孩子爱学习,本来在旧社会里就得不到大多数人的支持和理解,何况是在一个十八线的封闭村落里。素珍的种种行为,导致她成为大家眼里
期刊
我不知道你们在平常生活中,最常听到哪一句话,对我而言,最讨厌是听到那句:“差不多就行了。”每当我在商场里,挑挑拣拣,想要买最合心意的东西,同伴会说:“快走吧,差不多就行了。”下次,我就再也不想约这个朋友一起逛街了。  差不多就行了吗?差不多的本义,其实就是你心里明知道还差一点,你是看得到那个差距的,可你选择了放弃。这个世界从来不眷顾将就的人。  几年以前,我也信奉“差不多”人生。那时候我刚入职场,
期刊
地铁给人的感觉,基本就是千篇一律的紧张快速、人流如织、冰冷的广播、呼啸穿梭的列车。每个奔波在这些地下空间的人,都想尽早逃离。  所以,很多人认为,在等待地铁的时候,能观看一场现场音乐演出,肯定比在嘈杂的人群中,听着列车刺耳的刹车要更為享受。  遗憾的是,绝大多数地铁系统里,卖艺是不允许的。通常当局者会以妨碍交通、危害公共安全等各种名义,驱逐那些执着的音乐爱好者们。因此,我们很难看到正宗的地铁音乐家
期刊
在荷兰的鹿特丹市,有一家远近闻名的“坏蛋”理发店。每天早上7点,理发店前就排起长队。不少外地人慕名而来,即使在坐了三四个小时火车后再等到11点,他们也毫无怨言。因为没有预约服务,所以排队是唯一能享受到理发店服务的方式。  理发店的门面不大,装修风格简约而有复古气息。这里是男人的专属空间,女士免进。店里提供啤酒或者威士忌,还有现场的摇滚band,架子上有最新的《花花公子》,空气中永远弥漫着酒精、香烟
期刊